2016漢代海上絲綢之路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滕銘予教授、潘玲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尚如春和韋偉燕同學接受邀請,參加了2016年10月28-30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召開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北海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國考古學會主辦,議題涉及漢代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發現與研究﹑漢代合浦考古發現與研究以及漢代考古發現與研究等領域。來自德國、比利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以及國內各學術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總計13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採取學術報告會和分場次發言討論的形式,潘玲教授、尚如春同學和韋偉燕同學分別宣讀了題為“遼寧鞍山羊草莊漢墓中的北方民族文化因素分析”、“從考古資料看贛鄱地區漢文化的形成”和“試談越南漢墓與合浦漢墓的聯繫”的論文。滕銘予教受邀主持了第九場學術研討會。
早在漢代,位於北海的合浦港與東南亞各國和西方國家的海上交通貿易往來就已十分頻繁。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自徐聞、合浦船行五月,可達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度斯里蘭卡等國,這是到目前為止中外史籍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記載。作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在北海市合浦縣境內已發掘的數百座漢墓中,出現了大量的玻璃、瑪瑙、水晶等質地的舶來品,表現出這裡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研討會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和“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遺點之一的合浦漢墓群金雞嶺保護區,以及北海市歷史文化街區和近代外國領事機構歷史陳列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