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陶淵明研究暨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5年8月7日至9日在江西南昌、宜豐和德安舉行。由中國陶淵明研究會、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江西師範大學當代形態文藝學研究中心、文學院,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文學與傳媒學院,宜豐縣人民政府,德安縣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主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陶淵明研究暨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
- 會議時間:2015年8月7日至9日
活動內容
第一,陶淵明的生平、思想、人格、文學成就等。台灣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江寶釵教授闡述了陶淵明對中國文學史的特殊意義與價值。韓國安養大學孫興澈教授分析了陶淵明的“自然”和“歸去來”之意義。日本愛瑗大學邢東風教授解析了陶淵明與道家思想及桃源夢鄉的問題。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教授描繪了陶淵明走向田園的側影。韓國江原大學李蘭淑教授論述了陶淵明的形神觀和生態生活。山東大學教授李劍鋒對古直未刊稿《復位陶淵明詩箋》進行評議。南開大學教授趙季簡要敘述了韓國古代“和陶歸去來辭”。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龔斌認為“桃花源”與佛國無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編審林堅分析了陶淵明的田園詩及其所體現的隱逸人格。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劉中文評析了汪精衛之陶淵明人格論。江西師範大學教授杜華平從語言學轉向背景對陶淵明研究進行反思。中山大學周松芳分析了陶淵明的四言詩。上海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姚蓉總結了詩詞中“桃源”意象的古今演變。
第二,生態文明建設與田野調查等。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韓方秘書長、韓國順天鄉大學首席研究員田英淑提出重新審視“四君子”植物美學的價值。韓國仁荷大學教授高圭弘論述了尋找樹木的生命之紋。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鄒明華提出要加強宜君文化生態保護,打造體驗民俗生活空間。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中方副會長、溫州大學教授黃濤介紹了生態民俗學視野下浙江省青田縣龍現村稻田養魚農業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狀況。溫州大學教授邱國珍闡述了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當代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回歸方式。
第三,陶淵明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問題。江西師範大學原校長、資深教授傅修延分析了桃花源想像與江西的盆地問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研究員陶武成提出從自然生態、經濟生態、政治生態、文化生態、社會生態看“桃花源”。黃淮學院《天中學刊》劉小兵論述了趙孟頫的書陶、繪陶情懷及其危害意蘊。宜豐縣委副書記謝密蜂認為各地應加強研究和合作。宜豐縣陶淵明研究會會長李仁興闡述了關於構建陶淵明文化產業的構想。德安縣文化廣播局局長柯寧安介紹了陶淵明故里文化遺產保護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