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範大學當代形態文藝學研究中心

江西師範大學當代形態文藝學研究中心於2003年4月經江西省教育廳批准正式成立。中心以江西師大文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基礎,吸納江西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外語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國教學院等相關學科的帶頭人、骨幹教師為專、兼職研究人員,同時聘請省內外文藝學研究專家、學術帶頭人為校外兼職研究人員,研究領域涉及文學、語言、音樂、美術、等多個學科門類。中心主要任務為承擔重大課題,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務於學校學科建設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設。

江西師範大學當代形態文藝學研究中心於2003年4月經江西省教育廳批准正式成立。中心以江西師大文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基礎,吸納江西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外語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國教學院等相關學科的帶頭人、骨幹教師為專、兼職研究人員,同時聘請省內外文藝學研究專家、學術帶頭人為校外兼職研究人員,研究領域涉及文學、語言、音樂、美術、等多個學科門類。中心主要任務為承擔重大課題,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務於學校學科建設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設。
中心下設三個研究方向:文藝學基本理論與當代創新、文藝美學與當代審美文化、中國詩學與贛文化。
文藝學基本理論與當代創新方向主要致力於中國當代文學現象、思潮、創作、接受等問題的研究與批評,尤其是對中國新時期以來所取得的文學批評的實踐經驗、當代文學批評的文化生態、文學批評的價值觀、文學批評與文藝學學科體系的關係等問題進行深度的思考與開掘。有關當代文學批評的研究,突出文學批評的實踐性與當下性,堅持當代文學批評在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野下展開,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與闡釋世界的方法進行文學研究。近五年來,本研究方向在文藝學基本理論的創新和文學批評實踐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在國內產生了一定影響。方向主要學術帶頭人賴大仁教授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國家魯迅文學獎、矛盾文學獎評審。詹艾斌教授則在文學教育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創新。本研究方向獲得國家社科重點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課題3項,省社科課題2項,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招標項目2項。出版著作3部,其中賴大仁教授的《當代文學批評的價值觀問題研究》、詹艾斌教授的《主體伸張的文論建構》入選省社科文庫資助;在《文學評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5篇,CSSCI論文12篇;獲江西省社科成果一等獎1項,江西省社科成果二等獎2項,江西省社科成果三等獎2項。
文藝美學與當代審美文化方向主要致力於當代各門類藝術作品的審美性質、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同時從審美文化的角度對當下所出現的各種藝術現象、思潮、觀念及藝術批評本身進行學理性反思與探討,力圖為文學藝術的健康有序發展發揮應有的引導作用。近五年來,本研究方向取得了較大的成果。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一般課題5項,省社科課題4項,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招標項目4項。出版著作5部,其中傅修延教授《元敘事與太陽神話》一文獲教育部第六屆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傅修延教授《濟慈詩歌與詩論的現代價值》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並獲得江西省第十六次社科成果一等獎。詹冬華教授的《中國古代詩學時間研究》、梁慶標副教授的《自我的現代覓求——盧梭<懺悔錄>與中國現代自傳(1919—1937)》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並獲得好評;在《文藝研究》、《文史哲》、《光明日報》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5篇,CSSCI論文10篇。陶水平教授《後馬克思主義文化政治學及其文論價值》一文被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新華文摘》等轉載類重要刊物全文轉載,並獲得了江西省第十六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詹冬華教授的《守正為文 美善動人》刊發在2015年4月2日的《光明日報》上,並獲首屆全國高校網路宣傳思想教育優秀作品一等獎。詹冬華教授的《中國古代詩學時間研究》、梁慶標副教授的《自我的現代覓求——盧梭<懺悔錄>與中國現代自傳(1919—1937)》均獲得了江西省第十六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中國詩學與贛文化研究方向關注中國古代文論的傳承與創新問題以及贛文化的研究與傳播。該方向強調運用當代的文學批評方法闡釋古代文學與批評,突出重點研究傳統文藝批評現代轉化的研究思路;注重贛文化背景下的贛詩學的研究,並為推廣作為江西省文化產業建設重要資源的贛文化,服務地方社會而努力。近五年來,本研究方向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3項,省社科課題3項,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招標項目3項。著作出版方面,本研究方向出版著作3部。張立榮副教授的《北宋前期七言律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並獲得好評。本研究方向專兼職人員在《文學遺產》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3篇,CSSCI論文10篇。科研成果學術含量較高,有不少成果獲得較高獎項。李舜臣教授的《20世紀以來僧詩文獻研究綜述》刊發在本專業權威刊物《文學遺產》上,並獲江西省第十六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汪群紅教授《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文學“典型”批評的文體學意義》一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並獲得了江西省第十五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