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邯鄲政府工作報告

現在,我代表邯鄲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邯鄲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4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2013年工作回顧
發布機構,報告內容,

發布機構

邯鄲政府

報告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邯鄲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發展形勢極為複雜嚴峻的一年。一年來,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邯鄲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富強邯鄲、美麗邯鄲的戰略目標,致力穩增長、調結構、優環境、惠民生,較好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
——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發展態勢進一步明顯。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061.5億元,增長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58.9億元,增長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94.2億元,增長13.6%。在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做好質量效益、基礎後勁、惠及民生的工作。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72.7億元,占全部財政收入比重達到57.3%,提高1.2個百分點;全部財政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占比分別達到81.2%和67.2%,提高2個和4.2個百分點。採取“三集中”的辦法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武安新能源一期、戴克電器、恆博新材料等一批產業項目相繼投產,邯黃鐵路、機場二期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投運,南水北調邯鄲段具備通水條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73.6億元,增長8%。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202家,居全省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42元,分別增長10.1%和13%,高於生產總值增速2.8個和5.7個百分點。
——深入調整產業結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立足“有中生新”抓升級,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鋼鐵產業整合重組已經破題,實施方案得到省政府肯定,永年縣、峰峰礦區整合工作進展順利,武安明芳公司牽頭達成5家企業的併購協定。完成技改投資883.9億元,增長19.9%。堅持“無中生有”促轉型,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完成128.5億元,增長23.5%,成為工業第二大行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6%,我市列入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套用城市,奧玻集團榮獲國際“碳金生態實踐獎”。“三年千項”工程累計新上項目876個,完成投資1723億元。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邯鄲國際陸港躋身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廣府古城、七步溝獲批4A級景區,旅遊業總收入增長29.6%。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079.7億元,增長8.2%。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家。邯鄲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冀南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節能環保產業園列入省5家專業園區之一。
——紮實做好“三農”工作,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糧食總產555.6萬噸,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出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村土地流轉4個專件,在全省率先推出“金財通”貸款模式。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7.9萬畝,流轉率達到18.8%,提高3.1個百分點,規模經營面積111.7萬畝。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預計達63.8%,提高1.5個百分點。邯鄲農業科技園區獲批國家級園區。新增節水灌溉46萬畝。太行山前土地整治示範區項目竣工,整理規模107萬畝。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成效明顯,217個省級重點村實施3844個實事項目。20萬人實現穩定脫貧。
——注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城鎮面貌進一步改善。著力構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特色縣城、建制鎮、新型農村社區良性互動的城鎮體系,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規劃體系日臻完善,編制完成中心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縣城規劃。市級城建工程開工313項,完成投資434億元。東區建設定位進一步明確,招商引資和西軍師堡村征遷、“兩違”整治穩步推進,市客運樞紐中心開工建設,叢台路、聯紡路東延竣工通車。滏陽河改造提升工程一期通航,串城街征遷工作基本完成。新建、改建城市路橋工程39項。供熱、供水、供氣和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謀劃啟動,邯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開工。主城區回遷房開工10470套(戶)、竣工15351套(戶)。縣城建設全面加快,開工重點工程441項,完成投資620億元。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環衛管理體制日益完善。
——加快推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和動力進一步增強。重點領域改革步伐加快,市屬國企改革攻堅掃尾全面完成,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2個縣(市、區),積極落實“營改增”,市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全方位擴大開放,通過廊坊、上海、廈門和邯鄲4次集中招商活動,簽約契約項目221個,總投資4238億元,分別增長45%和120%。引進戰略投資者成效明顯,與央企新簽訂協定21個,總投資621億元,新增中鐵建、中鋼研等合作央企10家,與新興際華、中冶科工、北京鐵路局等駐邯央企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深化,土耳其佐魯、五糧液、卓達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實際利用外資8.8億美元,增長10.4%。金融工作日趨活躍,3家銀行入駐邯鄲,魏縣愛美森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新增7家掛牌企業,邯鄲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發行城投、交建、中小企業集合債券39.6億元,首支股權投資基金投放。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新增市場主體3萬多戶,完成增加值1980.3億元,增長8.5%。
——大力改善“兩個環境”,區域競爭優勢進一步彰顯。在發展環境上,突出壓審批、降收費、減時限、少檢查、提服務、查案例,市本級行政許可事項由119項削減為95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由97項下降到63項,取消和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40項,公開處理典型案件33起。在生態環境上,圍繞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削煤、壓鋼、減排、控車、降塵等措施,淘汰改造燃煤鍋爐161台,削減煤炭消費80萬噸;拆除高爐3座,壓減生鐵產能131萬噸;實施減排工程609項,關停取締各類重污染小企業2620家;淘汰黃標車9萬輛。啟動重污染天氣Ⅲ級應急回響4次,依法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0起。徹底清理東武仕水庫網箱養魚,我市列入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綠美邯鄲”,完成造林46萬畝。去年12月份,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1月份下降17.4%。預計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均可完成省定減排目標。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民眾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財政用於民生支出219億元,增長8.6%,95件實事如期完成。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9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6%,企業退休養老金待遇人均月增188元,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差分別提高25.9元和17.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60%,80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實現全覆蓋。新建農村幸福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69個。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16849套(戶)、竣工28070套(戶),位居全省前列。解決了633個村、7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標準化中國小50所,省級示範性幼稚園達到35所,改造中國小校舍645.9萬平方米。新建改建2所縣級醫院、31所鄉鎮衛生院和3871個村衛生室,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1%,居全省第一。文化建設實現突破,榮獲“群星獎”、“文華獎”、“梅花獎”、“法國國家沙龍展金獎”等一批重大獎項,“十全十美”圖乘“神十”飛天,趙王城遺址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滏陽河、沁河沿岸百里健身長廊被評為國家精品體育公園。社會管理不斷創新,成功應對水污染等突發事件,注重從源頭上解決信訪問題,在保障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處置醫患糾紛等方面建章立制,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食品藥品第三方監測深入實施,構建“平安邯鄲”格線化巡防體系,人民民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進一步提升。圍繞打造誠信政府,正確處理繼承、發展、創新的關係,保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在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建築、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實行“黑名單”制度,以政府誠信帶動社會誠信和商務誠信。圍繞打造法治政府,注重學法用法,堅持依法行政,完成重點立法項目6件,公開政務信息4.4萬條。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實行邀請市人大、市政協負責同志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制度,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16件、政協提案557件,按時辦復率均為100%。圍繞打造廉潔政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要求,深入推進正風肅紀行動,全面開展違規公務用車、超標辦公用房、“吃空餉”人員清理。加大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力度,政府廉政建設不斷加強。
同時,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紮實開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郵政通信、婦女兒童、防震減災、人防、統計、物價、氣象、檔案、老齡、援疆、殘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以上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邯鄲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紮實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邯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中直、省直駐邯各單位,向各位老領導,向所有關心支持邯鄲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面對複雜多變的巨觀經濟形勢,特別是受我市產業結構偏重、節能減排約束、化解過剩產能、支柱行業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去年全市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尤其是全部財政收入下降8.5%,進出口總值下降3.2%。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有的還沒有擺脫虧困局面;服務業比重偏低,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提高大氣質量迫在眉睫;一些部門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最佳化;在改善民生方面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我們一定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採取有力措施,切實予以解決。
立足新的起點,我們面臨著諸多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六次全會,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我市相繼納入中原經濟區規劃、首都經濟圈規劃、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四大國家級戰略的疊加效應,有利於我市借勢中原、對接京津、融入沿海,催生新一輪又好又快發展。一批鐵路、陸港、高速公路、水利、電力等重大工程建成投用,有利於構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支撐。市委八屆五次全會開啟了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富強邯鄲、美麗邯鄲的新征程,全市幹部民眾幹事創業的激情更加高漲,有利於凝心聚力,更好地把各項事業推向前進。機遇千載難逢,發展時不我待。我們一定準確把握形勢,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局面!
二、2014年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八屆六次全會和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把新型城鎮化作為發展的重大潛力,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提效益、惠民生,突出抓好項目建設、環境建設、城鄉建設、平安建設,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生態明顯改觀、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富強邯鄲、美麗邯鄲,不斷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可比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進出口總值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細顆粒物濃度完成省定目標。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6‰以內。
按照上述要求,重點把握好四個方面:一是更加注重戰略全局思維。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富強邯鄲、美麗邯鄲的戰略目標,按照“中原經濟區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與環渤海等經濟區域合作交流的北部門戶”的發展定位,謀劃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形成全市“一盤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更加注重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指導思想,衝破傳統思維模式和路徑依賴,堅定不移地轉方式、調結構,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提升質量效益上來,謀求更高質量、更好效益的綠色崛起。三是更加注重改革開放引領。充分釋放改革、開放、創新的最大紅利,靠改革增動力,靠開放添活力,靠創新謀出路,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四是更加注重打造“兩個環境”。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致力改善生態環境,讓市場活力競相迸發、先進要素競相湧入,讓邯鄲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環境更宜居。
重點做好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求突破。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核心抓手,保持投資強度,最佳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質量,靠優質增量促進轉型升級。
實施“1155”工程。全市抓好100個在建項目,推進100個前期項目,核准備案億元以上項目500個,市級直抓投資5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加大謀劃儲備力度,引上一批高精尖項目,培育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領軍企業。強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確保邯長邯濟鐵路擴能改造、邯大高速等工程竣工投用,積極推進風力發電、光伏地面電站、天然氣利用等項目建設。
打造項目聚集平台。加快冀南新區開發建設,重點推進節能環保產業園、台灣產業園等“園中園”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持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用好“國字號”招牌,加快擴區步伐,做大經濟總量,早日建成科技領先、實力雄厚的多功能綜合性園區。抓住省整合產業園區的機遇,抓好現有園區規範提升,支持臨漳縣、峰峰礦區、邯山區爭創省級開發區,搭建一流平台,聚集優質產業。
完善項目管理機制。把好項目準入關,嚴格項目環評、能評、安評等,堅決卡死影響環境的項目。加強項目用地管理,70%以上建設用地指標用於工業項目。建立項目預警和退出機制,實行土地指標動態管理,嚴肅查處違法用地行為,對圈而不建的,堅決依法收回土地。完善項目推進機制,開工項目看進度,在建項目看竣工,竣工項目看效益,把項目建設的成效體現在就業增加和稅收增長上。
(二)著力加快土地流轉,在發展現代農業上求突破。堅持把農村土地流轉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發展現代農業、激發農村活力的切入點,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搞好確權頒證。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完善土地流轉服務平台,探索建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流轉。
培育經營主體。按照“土地流轉提高效益、農民流動提高素質”的思路,鼓勵發展、大力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發展規模經營,形成一批千畝以上土地流轉示範方。積極推進集體林地流轉。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3.6萬畝,流轉率達到21.8%。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帶動土地流轉,打造一批高標準的示範區。
強化政策扶持。市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流轉面積千畝以上、從事糧棉生產的規模經營主體給予獎補。整合財政涉農資金,集中扶持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提高1.5個百分點。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建設150個萬畝高產示範方,實施“棉麥雙豐”工程,支持蔬菜、奶業等產業發展。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引供地表水5億立方米,發展節水灌溉66萬畝。
(三)著力抓好鋼鐵產業整合重組,在工業轉型升級上求突破。堅持“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手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加快鋼鐵產業整合重組。堅持化解產能、節能減排、大氣治理“三合一”集中推進,加快武安市、永年縣、峰峰礦區三大重點區域整合重組步伐,做到結構調整、職工安置、債務化解“三到位”。綜合運用市場、法律、行政、標準等手段,特別是用好環保法、水法和土地法,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市場。全市壓減生鐵產能284萬噸、粗鋼產能211萬噸。堅持走質量、品種、效益之路,以市場為導向,調整最佳化鋼鐵產業、產品結構。搞好產需對接,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吃鋼產業,全市鋼鐵就地消化率提高到40%左右。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培育發展節能環保、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等產業,加快718所科研成果、矽谷化工特種纖維產業化步伐,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和動力電池產業化建設。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4.5%。
扶持壯大規模企業。集中扶持10家行業龍頭企業、10家高成長性企業,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三年千項”工程,確保規模以上企業累計新上項目1000個,完成投資1800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5家以上。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引導企業加大研發設計投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新建企業研發機構280家以上。推進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發展高新技術企業15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
(四)著力提升發展規模和水平,在壯大現代服務業上求突破。堅持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建設中心城市、北部門戶的重要支撐,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提升商貿服務業,完善中心城區商貿布局,引進家樂福、奧特萊斯等知名企業和新型業態。編制出台《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年規劃》,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以推進與馬來西亞隆基馬中公司的戰略合作為契機,著眼發展大物流,謀劃建設現代物流園區。建設武安保稅物流中心、冀中能源國際港保稅區,確保國際陸港開港運營,提升邯鄲輻射帶動力。同時,發展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培育服務業新亮點。
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牢固樹立大旅遊理念,整合旅遊資源,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打造以主城區為中心的“一小時黃金旅遊圈”,抓好鳳凰山-溢泉湖、鄴城、紫山、九龍山等36個旅遊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媧皇宮、廣府古城爭創5A級景區。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構建高標準旅遊產業體系,提升邯鄲旅遊影響力。
繁榮活躍現代金融業。創新金融產品,促進信貸擴規模、優結構、提效益。加大企業上市力度,每個縣(市、區)至少培育3家上市公司,全市新增上市掛牌企業10家以上。積極引進金融機構,支持邯鄲銀行增設域外分支機構。引導支持各類投資公司、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加強規範管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五)著力強化大氣整治,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求突破。堅持把大氣污染整治作為重中之重,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背水一戰,下大力治理生態環境。
強化政策激勵,運用科學方法,綜合整治大氣環境。強力淘汰落後產能,搞好源頭治理,削減煤炭消費427萬噸。開展鋼鐵、焦化、水泥、電力、玻璃五個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實施359項減排項目,確保減排除塵設施達標運行。淘汰黃標車3.1萬輛以上。治理建築施工揚塵,推行新建住宅全裝修、工地路面全硬化等“十個100%”。堅持大氣污染“零容忍”,從嚴查處各種環境違法行為,確保大氣環境每年都有好轉。
大力推進“綠美邯鄲”攻堅行動,完成造林綠化5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6%以上。以對子孫後代和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全力打造水生態,嚴控南水北調沿線各類污染物排放,確保滏陽河各跨界斷面水質達到水功能區劃標準。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做好水源涵養工作。強化土地污染防治和礦山治理,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各位代表,我們頭頂同一片藍天,腳踏同一方熱土,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是每一個邯鄲人的共同責任。讓我們心連心,手牽手,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建天藍水淨、地綠山青的美好家園!
(六)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在加快城鄉一體化上求突破。堅持把新型城鎮化作為強大引擎,突出以人為本,完善功能布局,傳承歷史文脈,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完善規劃布局。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推進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城“1+8”組團式發展,避免“攤大餅”。按照“東區引領、南北拓展、老城提升”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區建設。完善縣城和重點鎮規劃。維護規劃嚴肅性,做到一張藍圖乾到底。
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突出抓好東區開發建設,加快路網建設和村莊征遷,完成市客運樞紐中心主體工程,實施教育園區、體育中心、傳媒中心、科技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項目。搞好串城街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整治,推進滏陽河整體改造提升,加快黃粱夢滯洪區、支漳河等生態水系建設,彰顯城市文化底蘊和生態魅力。實施舊改回遷、城市道路、配套設施等一批便民項目,對92條小街巷全部整治。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謀劃邯峰快速路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向周邊延伸,催生同城效應。
強化精細化管理。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完善城市管理體制,加強市容市貌治理,解決占道經營、破牆開店、馬路市場、噪音污染等問題,規範物業管理市場。完成數字邯鄲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提高數字城管水平,加快建設智慧城市。
推進縣城擴容升級。樹立建設中小城市的理念,引導產業和人口向縣城聚集。科學布局縣城和園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城市綜合體、商貿物流等項目,更好地承接農村轉移人口。適時調整行政區劃,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同時,加快發展特色鮮明的建制鎮,在縣城周邊鼓勵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引導農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以“房水路綠廁能”為重點,紮實推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設升級版的現代新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