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201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舉辦地點
  • 會議時間
會議舉措,會議公約,會議安排,學術爭議,氣候影響,國際評價,

學術爭議

對於氣候變化結果的認識,學術界仍然存在一些爭議。中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杜祥琬指出,變暖對農業和生物生存環境的影響有利有弊,但持續變暖特別是在短期內變暖過快,可能導致弊多利少。
對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認識,學術界存在幾點主要的共識和差異:
一是對氣候變化現象的認知。以IPCC為代表的主流認識是,氣候變暖和反常氣候活動增加是氣候變化的兩個基本趨勢,變暖是一個全球範圍的總趨勢,它在空域的分布上並不均衡,在時域的變化上也並不單調,而是波動式上升的。這個認識是以科學觀測得到的大量科學數據為依據的。有些學者對變暖是不是主要趨勢提出質疑,也能舉出一些依據。但從科學界已掌握的全球觀測資料看,確定近百年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應是沒有問題的。
二是引發氣候變化的原因。導致氣候變化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類活動的因素,主流的認識是:近代(特別是近百年來)氣候變化的主因是人類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導致溫室效應增強所致。另一些學者則認為自然因素是主因。無論爭議如何,近百年來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在增加這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

氣候影響

氣候變化是個長期且容易引發爭議的話題。地球氣候系統非常複雜,由於人們在認識地球氣候上的知識欠缺、科學研究的不確定性以及一些不可預知的因素(如:太陽運動、火山爆發等),使得人們往往難以精確地預測未來在何時何地會發生什麼以及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此外,氣候變化還涉及到各個國家經濟、政治影響、道德倫理等方面的問題。但是氣候變化已經不僅僅只是科學層面的議題,它關乎到人類的現在及未來。近百年全球氣候變暖體現在全球氣溫升高、海洋變暖、冰雪大範圍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等諸多方面。
氣溫升高
2013年是北極自20世紀初有氣溫記錄以來的第七熱年,其中,阿拉斯加20米深的永久凍土觀測站記錄到歷史最高溫度值。而在南極,主要由南極大陸崩解到洋面的海冰面積則連續第二年創新高,2013年10月1日達1950萬平方公里,超出2012年的最高值0.7%。當年年底,南極還觀測到自1957年有氣溫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
2014年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評估報告顯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高了0.85攝氏度,其中北半球高於南半球,冬半年升溫高於夏半年。在北半球,1983—2012年可能是過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
溫室大氣增高
2012年,而此前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年度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2年全球年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為393.1PPM, 工業化以前則是278PPM。
2014年4月,世界氣象組織在日內瓦發布的公報顯示,2014年4月北半球大氣中月均二氧化碳濃度首次超過400PPM(PPM為英文parts per million的縮寫,或稱百萬分率,常用來表示氣體濃度或者溶液濃度),所有位於北半球的觀測站監測到的二氧化碳濃度均創當地春季最高值。
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會使小麥、大米等主要農作物養分減少。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塞繆爾·邁爾斯說,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不只是減少農作物養分,還會使得產量減少。除了研究耐抗二氧化碳的農作物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
海平面上升
而反常氣候導致災害增多,已經是各大洲都難以倖免的客觀事實。美國氣象學會最新發布的《2013年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13年破了多項氣候記錄。除了二氧化碳濃度創歷史新高,全球海洋表面溫度同樣在上升,其中北太平洋表面溫度創最高記錄。
全球海平面也持續了過去20多年年均3.2毫米的上升速度。海平面上升對島嶼國家和沿海低洼地區帶來的災害是顯而易見的,IPCC曾指出,按照的海平面上漲趨勢,到本世紀末海平面上升的最高可能性達到80厘米,可以預見到2100年世界各地出現諸多的“流浪之國”。海平面上升及降雨增加,還會導致海水倒灌,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增加傳染病暴發的機率,以及引發更多的地質、自然災害。
冰川減少
此外,根據衛星和地面數據顯示,位於北美洲北部,被稱為世界最大島的格陵蘭島的冰蓋,從1990-2000年間以600%的速度在減少;南極冰蓋的冰儲量也在減少;北極海冰面積以每十年3.5%—4.1%的速率縮小,這樣的融化速率創1450年以來的新高。
IPCC評估報告顯示,冰川面積普遍退縮現象自1971年開始越來越嚴重,1971—2010年間,氣候系統增加的淨能量中有90%以上儲存於海洋,造成海洋上層變暖。20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19厘米,平均每年上升1.7毫米。

國際評價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並非世界各國都在並肩作戰。
2014中國籌備會時說:“在國家層面達成一致還面臨許多困難,例如產油大國就不是很配合,這會影響石油國家的利益,這些國家包括俄國和阿拉伯國家,在應對氣候問題上,他們參與熱情不高。”
2014年9月,法國氣候變化大臣愛德華·戴維在籌備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氣候大會(以下簡稱巴黎氣候大會)時說。15個月內,世界匯聚巴黎,確保囊括各國減排承諾、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氣候變化協定》出台。如果巴黎磋商失敗,我們將氣候變化限制在可控範圍內的機會就在減少,未來的行動成本會上升。”
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說,在氣候變化的時間表上,我們已經“遲到”,這意味著問題非常緊迫。如果不採取行動,我們就會面臨更大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而且我們不要認為應對氣候變化是約束增長,應看到它也帶來了經濟繁榮,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拉金德拉·帕喬里表示,中美達成的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定無疑影響到其他國家,也對巴黎氣候大會談判產生重大影響。但如果希望到本世紀末將全球氣候變暖的幅度控制在2 之內,還需進行大規模減排,中美的這一協定只是個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