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時間:2014年1月24日
自治縣八屆人大四次會 議 文 件 之三
——2014年1月24日在自治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縣長 銀邦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嚴峻巨觀經濟環境,面對有色金屬市場繼續嚴重萎縮以及蔗糖價格大幅下跌等困難,縣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市委“八新”要求和縣委“強勢推進,跨越發展”的總基調,以辦好30周年縣慶為總目標,以“三個活動年”為抓手,凝心聚力,克難攻堅,穩步推進“五大工程”。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全縣經濟實現了恢復增長,各項事業取得了新成果。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7億元,增長6.5%;財政收入2.7億元,增長21.6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1億元,增長53.5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75億元、增加值5.8億元,分別增長11.64%和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億元,增長1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2%以內。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做大增量,實現提質,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深入實施環境倒逼機制。依法關閉涉重金屬企業8家,把全縣22家有色金屬企業整合為5家,整合工作正在有序開展。爭取到工業項目專項扶持資金3067.5萬元,增長183.83%,羅城製糖、天龍泉酒業、中天領御、科潮基業、一洞錫礦等重點企業通過技改擴建實現了增量提質發展,羅城製糖公司率先通過自治區級清潔生產審核。大力扶持“九千萬”、“納翁”品牌天然山泉水做大做強,引進“康之源”山泉水、新加坡妍峰集團“水生活”生態園等項目。開工建設年產100萬噸水煤漿項目,成為廣西目前最大的煤炭深加工環保項目和河池市最大的節能減排項目。釀酒、優質飲用水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20%、42.8%。籌集800多萬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打通斷頭路。城東工業園工業總產值突破10億元。
“三農”工作穩中提質。糧食生產保持穩定,播種面積39.92萬畝,總產量11.33萬噸。河池市唯一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項目落戶我縣。特色優勢農業增量提質發展,糖蔗總面積達21萬畝,排全市第二;毛葡萄6.7萬畝;核桃2.65萬畝;桑園5.51萬畝;烤菸8686畝;高產高澱粉紅薯1.5萬畝,完成任務的200%。新增農民合作社7家。家禽出欄170萬隻,生豬出欄22.52萬頭,水產品產量5700噸,規模生豬養殖場38家。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2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75個,解決2.4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通過“一折通”發放各項強農惠農補貼4376萬元。林下經濟面積達88.26萬畝,產值1.48億元,排全市第一。我縣榮獲“全區優果工程升級行動先進縣”稱號。
文化旅遊產業加快發展。提出以“山水為媒、文化為魂、民生為本”的文化旅遊發展思路。繼續實施“十大民族文化工程”和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程,紮實推進23個民族文化重點項目,建成2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縣,鄉鎮文化站規範管理率先成為全國典範。成功舉辦第二屆依飯文化節。完成仫佬劇《玉笛情緣》的復排和改編。于成龍廉政文化基地被命名為“全區廉政教育基地”。加快推動旅遊業發展,完成《自治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出台旅遊發展優惠政策;完善了一批旅遊景區景點基礎設施;打造了一批集養生、休閒、度假、娛樂於一體的特色民俗旅遊示範村;推出了一系列旅遊節慶活動,有效提升仫佬山鄉文化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成龍湖公園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羅城地質公園揭碑開園並獲國家地質公園。全年接待國內遊客、國內旅遊收入分別增長29.92%和30.86%。
(二)加快推進項目投資建設。實行縣領導聯繫重大項目制度,開展“縣慶項目攻堅年”活動,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排全市前列。結合實際,重新調整縣慶重大項目,明確縣慶前竣工50項,縣慶後續建38項,目前已開工81個,完成投資29.8億元。爭取到各類扶持項目478個,資金16.67億元,增長24.13%,排全市前列。完成仫佬族鳳凰城、羅城經懷寶至融水洞頭二級公路(羅城段)、大山和白壩應急水源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規劃和前期工作。完成牛畢火車站、仫佬族新博物館、于成龍廉政文化博物館主體工程,進入裝修階段。開工建設城區引供水二期工程大山引水隧道等項目,加快推進羅城至柳城(六塘)二級公路(羅城段)、懷群東安至祥貝三級公路和原羅城礦務局棚戶區改造、廉租房、集中安置區基礎設施等一批重大民生項目。
(三)提升城鄉建設品位。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綱要、7個鄉鎮總體規劃、2個鄉鎮控制性詳細規劃、95個村屯規劃和8個城市市政、管網、綠化等專項規劃編制。大力實施城鄉新貌新風工程,完成成龍湖公園、走坡廣場、羅城國際大酒店、羅城運達國際大酒店主體工程,加快推進羅城大酒店和城區朝陽路、解放路等升級改造工程以及仫佬族風情街、“一線一圈”風貌改造、龍岸鎮和東門鎮石圍屯等名鎮名村示範點建設。完善元蒙屯等4個縣級新農村示範點,開工建設6個新農村小康示範點。小長安鎮崖宜屯被列入自治區第一批特色名鎮名村。以“六村”為抓手,開展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主要內容的“美麗羅城·清潔鄉村”活動,取得顯著成效,鄉村環境衛生和面貌明顯改善。
(四)狠抓開發扶貧攻堅。建立到戶扶貧機制。多方籌措資金,創建產業扶貧示範典型,培育龍頭企業。堅持以核桃、毛葡萄產業扶貧為主,扶持更多貧困民眾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開展核桃產業發展“54321”幫扶活動。擴大“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範工程覆蓋面,扶持3000多戶貧困戶種植毛葡萄,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幫助協調引進項目311個,為民眾辦實事好事2.3萬件。籌集8000多萬元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250多個,開工建設5個易地搬遷工程。組織引導貧困民眾轉移就業3088人,增加收入4000多萬元。年內全縣貧困人口減少2.5萬人以上,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90元。
(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開展環境安全隱患大清查大整治行動,取得初步成效。狠下決心抓好城區污水管網整改,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正常運轉。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完成造林4.3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7.03%,超過全區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建設農村沼氣池680座。投入380萬元治理農村地質災害隱患點6處。認真落實節能減排措施,開展千家百戶和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進清潔生產,推動綠色循環發展。全區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現場會在我縣成功召開。
(六)強化財稅金融管理。紮實推進財源建設和“營改增”工作,強化財稅征管,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1.68%。加強財政預算管理,最佳化支出結構,重點保證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支出。公共財政預算支出達17.9億元,同比增長23.07%,其中民生支出占62.9%。推動“銀企合作”,全縣金融機構發放各項貸款24.85億元,增長36.16%,有效提升了金融支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質效和力度。
(七)深化改革開放合作。我縣先後成功接待“閩商河池行”、“僑商河池行”進羅城招商引資和“兩岸四地”書畫攝影家走進羅城宣傳羅城活動。實施小分隊招商戰略,組隊參加“清華大學企業總裁班南寧行”等招商推介活動。在第十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上,成功簽訂有機農業綜合開發、怡景旅遊開發等2個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達16億元。實施招商引資項目(含續建)26個,總投資22.67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5.25億元,增長14.49%。編制完成《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羅城實施規劃》,配合開展《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和《柳來河一體化發展河池實施方案》,力爭把我縣更多的項目列入整體規劃盤子。
(八)強力發展社會事業。10項惠民工程全面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78.46%,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78%,籌集3200多萬元建設學校基礎設施項目45個,基本實現1鄉有1所公辦幼稚園的目標,有效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出台教育獎勵激勵機制,實施營養改善計畫受益學生2.53萬人。新增城鎮就業193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80人。籌集7800萬元改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成功舉辦全國首屆仫佬醫藥發展論壇,出版《仫佬醫藥》和《仫佬醫藥論文集》。新農合參合率達99%,建成並啟用全市第一個市級新農合一卡通網路直報平台。河池市推廣我縣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經驗。在全市率先啟動城鄉低保工作部門聯合協查機制。順利通過2011-2012年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出生人口性別比連續8年保持正常值,成為全區、全市工作亮點。建立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000戶,新建保障性住房1683套。新建村級水泥路18條95.5公里、屯級路88條131.2公里。開通城鄉公車,改善民眾出行條件。
(九)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大力推進“平安羅城”、“法治羅城”建設,建立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深入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抓好關閉的有色金屬企業維穩工作,妥善處置原羅城礦務局和其他國企改制等遺留問題。創新綜治維穩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實行農村社會治安“1+2+n”管理模式,積極開展“打盜搶、保民安”和“掃黃打非”專項行動,紮實做好社區矯正、普法教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工作,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推行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成為河池市首例。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可控。積極開展法治創建活動,我縣榮獲“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努力解決“四風”問題和基層、企業、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化政務公開,推行網路問政和政務服務建設。在全市率先推行OA辦公系統,實行縣政府常務會議無紙化,全縣性會議比上年減少31.4%,節約開支16.4萬元。建立“縣長企業接待日”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開展“陽光政府建設年”和“政府制度建設年”活動,建立完善各類制度和管理辦法56項,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結率100%。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老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鞏固深化縣級黨政領導廉潔履職社會監督工作。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04項,政務辦件量排全市第一,政務服務民眾滿意率99.98%。
一年來,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民族事業全面進步。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雙擁共建工作進一步深化。統計、審計、監察、編制、法制、僑務、宗教、外事、人防、機關事務、檔案、保密、地方志、防震減災、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體育、糧食、供銷等工作邁出新步伐,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保障等事業取得新進展。中直、區直、市直駐羅城各單位工作取得新成績。多個單位、部門榮獲自治區或河池市級榮譽。
各位代表,一年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我們頂住了壓力,經受住了考驗。雖然增長略低於預期,增速有所放緩,但質量效益提升了,結構最佳化了,環境和諧了,為我縣調結構、促改革、強後勁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成績來之不易。這凝聚著廣大幹部民眾的心血和汗水,匯集了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羅城中直、區直、市直各單位和駐羅城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羅城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經濟基礎薄弱、產業轉型升級難度大、重大項目不多、經濟成長內勁不足、扶貧任務異常艱巨;發展潛力未能完全發揮,配套基礎設施落後,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縣慶重大項目面廣線長,資金缺口大;一些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安全生產事故仍時有發生,社會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發展環境仍需改善,少數公務員服務意識和依法行政觀念不強,政府職能轉變不夠,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們要以對人民民眾高度負責的態度,紮實做好工作,努力解決存在問題,絕不辜負全縣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自治縣成立30周年的大慶之年。我們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面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自治縣黨委八屆四次全會精神,緊緊抓住自治縣成立30周年這一大好機遇,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五大工程深化年”活動為抓手,著力加快城鎮化建設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社會事業整體發展水平、社會管理水平“四個提升”,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生態環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環境“四個突破”,加快建設美麗幸福仫佬山鄉,追趕全國全區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財政收入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招商引資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節能減排指標控制在河池市下達的目標範圍內。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有機遇、有條件、有潛力、但也有挑戰、有難度、有壓力,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堅定信心,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30周年縣慶,努力工作,爭取更好更快的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調整最佳化工業產業結構,推動工業提質發展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城東工業園路網、管網、電網建設,最佳化和提升園區發展條件。推進永安鑄造廠、寶玉制絲公司“出城入園”建設。加快林產品集中加工區、民族、牛畢港工業園建設。全縣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實現12億元以上,積極申報自治區A類工業產業園區。
推進有色金屬產業整合。按照《廣西河池生態環保型有色金屬產業示範基地規劃》及其《方案》和《自治縣涉重金屬企業整合工作方案》,紮實做好我縣有色金屬企業整合工作,做大做強有限資源,力爭年內整合到4家。
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年內力爭竣工“中天酒莊”和水煤漿項目,開工建設“康之源”年產45萬噸山泉水項目。加快推進天龍泉酒業白酒三期技改工程。做大做強“九千萬”、“納翁”等知名飲用水品牌,推進中源山泉、寶之泉技改擴建二期工程。繼續支持偉隆煤業、合城煤業礦井機械化改造,推進木材加工、紅磚生產、煤矸石開採等行業的整合。釀酒、優質飲用水產值力爭分別突破2億元。
加大服務企業力度。深入實施“抓大壯小扶微”工程,堅持“縣長企業接待日”制度。實施強優企業培育計畫,發展超億元企業4家以上,5000萬元企業8家以上,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家以上,新增自治區品牌商標1個以上。抓好工業企業煤、電、油、運、地等生產要素保障和協調,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銀行信貸,實現新增貸款3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非公經濟。最佳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軟環境,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推動跨越發展。年內全縣非公有制資本投資規模增長16%以上,新增1900個以上就業崗位。
(二)加快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做大做優特色產業。實施“糧安工程”,穩定糧食種植40萬畝,總產量11萬噸以上,優良品種覆蓋率97%以上。大力推行特早熟、特晚熟、特優質,錯季生產、錯峰上市、錯位發展“三特三錯”農業發展新模式。加快發展特色種植業,糖料蔗種植穩定在21萬畝以上,推廣良種良法,提高單產。新增核桃3.5萬畝、桑園0.2萬畝、烤菸0.84萬畝、高澱粉紅薯1.5萬畝、油茶0.3萬畝。開展“毛葡萄、核桃管護年”活動,進行補植補種,提高成活率,實現保量提質。實施好“十萬林農千元增收”工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扶持農民發展專業合作社。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提升規模經營水平。支持寶玉制絲、中天領御、力源肥業、科潮基業等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以上。新增市級龍頭企業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土地流轉3萬畝以上。培育壯大特色農業品牌,年內新增培育名特優農產品品牌2個以上、涉農註冊商標3個以上。繼續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強基層農機推廣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加快推動文化旅遊業發展。繼續實施“十大民族文化工程”,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創建成果,開展《玉笛情緣》區、市巡演活動,辦好“一節一慶”——河池市第十五屆銅鼓山歌藝術節和自治縣成立30周年縣慶系列活動。加強民族文化研究,編制民族文化項目,展示民族特色,在羅城電視台增設民族語言類欄目。開工建設羅城公共體育場,全面完成23個縣慶文化項目建設。認真實施《自治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以民族風情游為主抓手和突破口,帶動山水文化旅遊開發,把羅城打造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國仫佬族民俗風情旅遊勝地。同時,積極融入丹金宜羅環旅遊帶和廣西精品線路游,開展優秀旅遊城市創建活動。統籌推進民族文化與旅遊開發扶貧、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完善景區景點道路交通、生態環保、旅遊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羅城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全年接待遊客人數、旅遊收入分別增長17%和15%以上。
加快商貿物流業發展。規劃建設各類專業市場,重點抓好大型建材交易市場和木材集中加工交易區建設,引導各類經營性行業歸行入市。推動優質飲用水、特色食品等產品出口,力爭培育進出口企業1家以上。
促進城鄉居民擴大消費。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依託“一節一慶”活動,積極推動旅遊、文化、健身、娛樂、養生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年內分別完成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和1個以上鄉鎮商貿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農貿市場建設。加快房地產開發,開工建設城西龍湖小區、城北仫佬族鳳凰城、城南寧鑫苑房地產和城東澳華房地產等項目。做好市場保障和價格穩定工作,整頓和規範市場價格秩序。
(四)全力抓好縣慶工作,辦好人民滿意縣慶
強力推進縣慶重大項目建設。開展“縣慶項目決勝年”活動,縣慶前全面完成50個重大項目建設,開工建設7個尚未開工的項目,推進縣慶後38個續建項目。全面建成成龍湖公園、仫佬族新博物館、于成龍廉政文化博物館、羅城國際大酒店、運達國際大酒店、羅城大酒店升級改造等一批為縣慶活動服務的重大項目。
認真策劃縣慶活動。今年既要辦好縣慶,又要承辦好河池市第十五屆銅鼓山歌藝術節,任務十分艱巨。我們要把縣慶當作今年全縣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謀劃,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全力推進。認真編制縣慶總體方案,廣泛徵求意見,確保科學性和可行性,明確分工,做到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權責一體化。在“文化縣慶”上下功夫,堅持“隆重、熱烈、節儉、務實”的原則,突出民族特色,弘揚民族文化,辦出一個內涵豐富的縣慶。加大宣傳力度,策劃推出“輝煌30年”系列成就報導,充分展示30年來我縣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緊緊圍繞縣慶系列活動,認真總結第二屆依飯文化節成功經驗,積極加強與上級有關部門的對接,爭取更專業的指導,狠抓工作細節,力求精益求精,做到方案制定到位、活動策劃到位、工作組織到位、人員保障到位、任務落實到位,高效有序推進縣慶各項籌備工作,確保縣慶和銅鼓山歌藝術節各項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五)強力推進項目建設,保持投資穩定增長
強力推進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統籌抓好鐵路、公路、水路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方面,年內竣工使用牛畢火車站,推進原羅城火車站搬遷工作。公路方面,建成羅城至柳城(六塘)二級公路(羅城段)、懷群東安至宜州祥貝三級水泥路,開工建設羅城經懷寶至融水洞頭二級公路(羅城段),加快推進通村水泥路和屯級路建設。水路方面,抓好牛畢港各項前期工作,推進火車聯運物流園區項目儘快落地。
抓好其他重大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建設有機農業綜合開發、怡景旅遊開發等2個重大項目。統籌推進列入市級層面的重大項目;實施117個投資500萬元以上的縣級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年度計畫投資20.71億元。加快推進縣通天然氣前期工作,抓好風力發電項目。實施城西電網改造、永昌至天河35kV線路和32個供電台區農網改造升級工程。
全力做好協調服務。抓好項目規劃和儲備,及時完善項目動態管理,配合完成《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和《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大會戰規劃》編制,加強與區、市銜接,爭取更多項目擠入國家、自治區盤子。加大財政對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破難事。完善縣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發揮各職能部門作用,幫助解決項目用地、審批、資金等突出問題,促進更多項目開工建設和竣工使用或投產。
(六)以人為核心,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
做好新型城鎮化規劃。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綜合承載力為支撐,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兩條腿走路”,最佳化城鎮布局,推進產城融合,一方面以鄉鎮為重點,培育經濟強鎮、特色名鎮。另一方面以大縣城戰略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縣城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帶動中心城鎮擴展、村屯綠化,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突出抓好縣城城區建設。年內完成縣城總體規劃正式成果報批及實施,加快城北、城西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全面完成11個鄉鎮總體規劃,統籌抓好東門、四把等7個建制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加快推進主要交通幹線沿線50戶以上自然村等村莊規劃編制。加快推進新區市政道路、污水管網等在建項目,開工建設創業大道、進城大道、易安民族生態新城一期工程等項目,推進農民進城創業園建設,引導和推動有條件的農民入城就業創業。完善舊城改造,疏通老城路網,全面完成原羅城礦務局棚戶區改造和朝陽路、解放路等城區道路升級改造項目。開展自治區衛生城市創建工作。
突出抓好名鎮名村建設。紮實推進寶壇、喬善、納翁、兼愛鄉改鎮,東門鎮改街道。大力推進城區以及縣際主要交通幹線、旅遊景區景點沿線鄉鎮、村屯的風貌塑造。啟動四把特色工貿名鎮、東門石圍、仫佬族風情街等一批名鎮名村名街創建工作,抓好仫佬族特色村寨、仫佬族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作。
深入推進“美麗羅城·清潔鄉村”活動。啟動“生態羅城·綠化鄉村”活動。每個鄉鎮新增1個以上“清潔家園”示範村和4個以上“清潔田園”示範點建設。實施東門、四把、小長安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鎮運縣處理”,開工建設龍岸鎮污水處理廠及排污管網配套工程,完成500人以上的自然村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強化城鄉秩序治理。加大“兩違”查處力度,嚴整市容市貌,嚴處建設亂象,促進城鄉面貌明顯提升,為縣慶營造一個整潔有序的環境。
(七)狠抓產業扶貧,深入推進開發扶貧攻堅工程
持續打好扶貧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持久戰、攻堅戰。年內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以上。
加快扶貧產業發展。抓好黃金鎮“整鄉推進”示範點建設,重點推動產業扶持貧困戶全覆蓋。大力發展“三大產業”、“四張葉子”扶貧產業,以東送集團有機蔬菜示範項目為龍頭,帶動貧困村種養產業發展,力爭建成“縣有萬畝、鄉有千畝、村有百畝”高產高效特色產業示範基地,推動形成“一鄉多品、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格局,確保每戶貧困農戶有1項以上增收項目。
夯實開發扶貧基石。進一步整合資金投入農村道路建設,實現90%以上行政村通四級公路,95%以上行政村通水泥路,85%以上自然屯(20戶以上)通屯級路。加快一批農村飲水安全、水庫除險加固、河道防洪整治、水利渠道等工程。
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落實培訓補貼政策,紮實開展貧困村勞動力職業技能等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和自主發展能力。年內完成實用技術培訓5000人次,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300人次以上。加大扶貧信貸工作力度,安排扶貧到戶貸款1500萬元。深入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畫,努力提高農民收入。
強力推進連片開發扶貧。按照《滇桂黔石漠化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河池片區實施規劃(2011—2015年)》,加快推進44個貧困村“整村推進”開發扶貧。接好扶貧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縣,統籌安排好扶貧項目。深入實施鄉村旅遊開發扶貧“十百千”示範工程。
(八)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實施造林綠化工程,重點抓好村屯綠化,完成植樹造林2.5萬畝,森林覆蓋率68%以上,完成35個村屯綠化。加強飲用水源地、景區景點生態保護,堅決遏制“兩違”。加強耕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推進礦產資源整合開發利用,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推進四堡河重金屬污染、原礦務局廢棄礦坑廢水治理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工程。鞏固退耕還林配套項目建設。全面推進生態縣建設。
紮實抓好節能減排。嚴格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抓好磚廠、木材等領域節能降耗,繼續推進環保專項行動,實現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加強城鎮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城區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正常運轉,提高效能。
(九)認真抓好財稅工作,促進財政金融平穩運行
強化財力保障。全面加強征管,培育和壯大財源,繼續完善新興產業稅費征管機制,做到應收盡收。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有限的財力用於改善民生和縣慶重大項目建設。加強溝通協作,推進“銀政互動”、“銀企合作”。用好用足用活有關政策,為企業發展“減負”,為經濟發展“加速”。加快各類資金批覆、撥付進度。加強公務卡管理,進一步提高公務卡的刷卡額和資金量。
(十)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強化“三治(治貧、治亂、治政)”理念,全面深化經濟體制、農村體制、社會治理體制、行政體制、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統籌文化、科技、教育、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食品藥品等領域改革,推動我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和活力。
(十一)著力改善民生,紮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確保養老、醫保、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完成市下達任務,引導城鄉居民長期參保續保,實現“五險”總參保人數達3.36萬人。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範圍,為農民提供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產業、房屋損毀等保險服務。持續穩定和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19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900人。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加強社會救助、城鄉低保、五保供養、社會福利、社會慈善、養老、減災救災、敬老愛幼等工作。做好優撫、轉業安置工作。及時落實高齡老人、提前退休人員、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各項津貼補貼政策。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繼續最佳化中國小校布局調整。多渠道籌集資金,竣工羅城高中、羅城中學運動場和羅城二高學生宿舍樓等項目,開工建設新民族中學、羅城中學綜合教學樓,規劃建設1所示範性民營幼稚園,改善辦學條件。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營養改善計畫,對就讀職業學校學生免學費,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助,對貧困大學生實施資助活動。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挖掘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打造民族文化精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眾性文體活動和賽事。深化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建設,新農合參合率穩固在96%以上;鞏固擴大基本藥物保障覆蓋面,實現所有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注重有效防控愛滋病工作。繼續推進仫佬醫藥振興計畫,鄉鎮衛生院中醫科覆蓋率達80%。鞏固“國優”成果,提升人口計生服務質量,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落實單獨二孩政策,完成人口計生目標任務。加快推進全國模範民族自治縣創建工作。加強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紮實做好全國雙擁模範縣工作。
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強化社會治理和“平安羅城”建設,推進“天網工程”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持續開展“打盜搶、保民安”、“掃黃打非”等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黃賭毒”嚴打的高壓態勢。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1+2+n”管理模式,不斷改進和創新社會治安和矛盾治理機制。抓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推進綜治維穩工作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矛盾糾紛。切實抓好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制度,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專項整治,杜絕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嚴打制假售劣行為,確保公眾飲食用藥安全。進一步強化公共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能力。
實施十項惠民工程。1.社保惠民。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差水平分別達205元和84元以上。開工建設縣救助管理站、龍岸鎮示範性敬老院,新建五保村20個,申報建設療養院。2.衛生惠民。加快標準化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竣工11個鄉鎮衛生院擴建、4家普通衛生院中醫仫佬醫科建設項目,開工建設重大疾病防控綜合樓項目和20個村衛生室中醫仫佬醫藥診療技術服務點。3.教育惠民。續建4所鄉鎮中心幼稚園,改建1所鄉鎮幼稚園、3所村級幼稚園及13所農村學校附屬幼稚園,夯實學前幼兒教育。4.強基惠民。實施小型水庫除險加固10座、農村飲水工程24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條,甘蔗節水灌溉試點工程10萬畝。5.安居惠民。新增廉租房28套、公租房330套、棚戶區改造342套、農村危房改造2000戶以上。6.土地整治惠民。實施坡耕地改造5700畝,實施“五小”工程,年內建設防滲渠道42.5公里,改建、加固堰壩12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7300畝。7.農補惠民。全面落實農作物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各項惠民補貼政策。8.生態惠民。按時足額發放生態公益林補償基金,治理岩溶和石漠化面積730平方公里,建設農村沼氣池300座以上。9.文體惠民。繼續實行“三館一站”全部免費開放,完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抓好鄉鎮、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10.計生惠民。計生獎勵扶助政策兌現率達100%、誠信計生村育齡婦女參與率達85%以上、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達86%以上,扶持農村計生家庭小額貼息貸款72戶以上,辦理農村計生家庭愛心保險4558戶。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我們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服務意識、廉潔意識,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做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建設法治政府。始終把依法行政擺在首位,依法履行好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的職能,完善執法程式,提高執法規範化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度重視公眾和媒體的輿論和社會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地推進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網路問政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進一步發揮網路傾聽民聲、凝聚民智、服務民生的作用。
建設服務政府。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按照為民務實、清正廉潔的要求,堅持把為民服務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一切。以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民眾為目標,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創新體制,改進方式,為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堅持改進會風、文風,嚴格控制和規範各種檢查、評比、達標活動,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和事務性活動。轉變工作作風,力戒 “兩無三不四先”現象,把求真務實的作風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做到一心一意謀發展,集中精力抓落實。
建設廉潔政府。認真落實“八項規定”和“六條禁令”,堅決戒除“四風”現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把有限財力更多用於改善民生。繼續深化縣級黨政領導廉潔履職社會監督工作,進一步健全懲防體系,加強制度建設,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從機制上遏制腐敗,提高對重點領域、關鍵部位、特殊崗位的監管水平。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目標孕育新希望,新事業激勵新發展。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頑強拼搏的“狠勁”、永不懈怠的“韌勁”、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鑽勁”,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努力把30周年縣慶辦成人民民眾滿意的縣慶,為加快富民強縣新跨越,建設美麗幸福仫佬山鄉而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