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睢寧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睢寧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睢寧縣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1月7日在睢寧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縣長龔維芳代表睢寧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睢寧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江蘇省睢寧縣縣長龔維芳
  • 報告時間:2014年1月7日
  • 報告背景:睢寧縣第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
  • 報告地點:江蘇睢寧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政府工作回顧,2014年工作任務,政府職能,

2013年政府工作回顧

2013年在中共睢寧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積極應對巨觀經濟形勢複雜嚴峻、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困難挑戰明顯增多的不利局面,緊緊圍繞建設滿意睢寧、建成全面小康、跨入全國百強的奮鬥目標,牢牢把握穩中求快、又好又快工作總基調,以八項工程、六大計畫和三重一大為抓手,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全面完成縣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縣經濟總量指標實現進位、速度指標省市領先、結構指標持續最佳化,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7億元,比2012年增長1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9億元,增長24.9%,增幅全省第四、全市第二,總量全省排名前進3個位次,其中稅占比84.8%,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反映經濟運行質量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增幅全市領先;固定資產投資186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億元,增長17.3%;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244億元,貸款餘額140.7億元,貸存比提高3個百分點;全縣實際到賬註冊外資1.15億美元,進出口總額6.5億美元。省定小康四大類18項25個指標完成22個,民眾對小康社會建設的參與度、滿意度持續提升。
——突出“三重一大”增實力
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項目、擴投入,全年契約引資額、項目投入量和竣工數再攀新高,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四招四引成果豐碩。開展“百日會戰”,持續掀起招商熱潮,舉辦21次招商活動,契約引資額385億元,增長24%。招大引強、招新引高成效顯著。新簽5億元以上項目16個、高新技術項目45個,投資25億元的浙江潤成控股新能源汽車、投資15億元的華環循環經濟產業園等93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招金引銀、招才引智取得新突破。省內第一家中外合資村鎮銀行中銀富登開門營業;全省首個皮革產業院士工作聯絡站成立;入選省博士集聚計畫、蘇北人才計畫、省市雙創計畫36人,成為全市唯一連續七年有高層次人才落戶的縣份,被評為全國“十佳最具投資競爭力縣”。
“三重一大”快速推進。突出項目建設拉動作用,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提升年”活動,99項“三重一大”項目完成投資152.8億元,比上年增加13.8億元。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80.1億元,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九旭藥業抗腫瘤新藥、年產800萬片手機觸控螢幕的納帝電子等21個項目基本竣工。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8.7億元,其中總投資2.48億元的尾水資源化利用及導流工程鋪設管道22公里;徐洪河33.8公里河道擴挖及堤岸綠化全面竣工,礙航橋改造和千萬噸級港口碼頭建設加快推進,河道達到三級航道標準,通行船舶噸位達千噸級。重大城建項目完成投資64億元,投資50億元的安置小區建設加快推進,集高檔酒店、步行街於一體的香格里拉休閒廣場等8個項目基本竣工。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大事取得重大突破,信息化及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社會管理創新等一大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順利推進。
——突出“轉型發展”優結構
堅定不移扶企業育產業,企業效益明顯提升,主導產業不斷壯大,經濟結構加速最佳化,打造了睢寧產業轉型發展升級版。
新型工業化步伐加快。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開展“中小企業進步年”和“三解三幫”活動,出台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六條意見,幫助企業“攻堅克難”,規模工業企業新增57家,總數300家,實現產值700億元,增長25%;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新增39家,總數149家;入庫稅收超千萬元企業新增9家,總數30家;新增就業崗位1.5萬個。主導產業集聚發展。紡織服裝產業鏈加速延伸,白色家電、醫藥化工產業實現穩步增長,皮革皮具產業擴能增效,南海皮廠獲全球年度最佳製革創新獎,金屬機電產業逆勢增長,白色家電、金屬機電、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到百億規模,“五大產業”實現產值500億元,增長26%。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總數46家,實現產值200億元,增長28%;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19億元,增長25%,總量占規模工業產值近三分之一。園區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業務總收入突破500億元,增長30%,其中規模工業產值438億元,占全縣規模工業產值近三分之二,園區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陣地。科技創新強勢推進。規模工業企業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新增省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4家,總數16家。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46個,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3個,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稱號。
農業現代化提速增效。農業現代化指標全省排名連年進位,連續4年被評為省設施規模農業先進縣。糧食總產量9億公斤,實現“十連豐”。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持續提升。“農田託管”突破50萬畝,新培育家庭農場100個,適度規模經營占比達83%。雞、豬、羊三大特色養殖業加快壯大,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達57.6%,保持全省領先。市級以上“五好”合作社113家,帶動農戶27萬戶。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水稻、玉米機械化生產。產業化、標準化進程持續加快。投資5億元的鴻升食用菌等6個項目竣工,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家,總數35家。培育市級以上名牌農產品22個,品牌農產品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增長10%。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持續提高。“三新”工程加快推進,農業勞動力持證占比達18%,農業科技貢獻率不斷提高。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內外網、農業信息一點通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成為省農村信息化示範工程。在全省率先啟動黃河故道綜合開發,8大類34項工程累計投入8.6億元,完成10.5公里沿河綠化、3.2公里中泓疏浚、3.3萬畝高標準農田開發等,項目進度居省市前列,成為省黃河故道綜合開發試驗區。
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突出“商貿旺縣、三產富民”,全力加快服務業提檔升級。商貿服務業繁榮活躍,在建商貿市場160萬平方米、建成120萬平方米。物流業不斷壯大,年貨物周轉量約240000萬噸公里,實現營業收入116億元,增長30%。金港國際、八里鋼鐵物流園、科技創業園、老城中央商貿區等4家市級服務業集聚區入駐企業、商戶近千家,實現營業收入211.2億元,增長14.3%。白塘河濕地公園創成3A級景區,實現國家級景區零突破。電子商務迅猛發展,成立全省首批、蘇北首家縣級電商協會,全縣網店4400餘家,擁有線下家具生產企業400餘家,網銷額超過25億元,增長56%,沙集鎮東風村綜合實力全國淘寶村排名第一。
——突出“三促四化”抓統籌
超前謀劃城鄉統籌發展,推進“四城同創”,實施“三促四化”,共建生態美好城鄉,2013年成為城建項目竣工最多、城鎮化進程推進最快、城鄉面貌改善最大的一年,城鄉統籌發展開創了嶄新局面。
城市功能品味加快提升。實施“六個一百”工程,城市內涵不斷豐富。規劃體系不斷健全。建制鎮總規全部通過論證審批,縣經濟開發區、現代農業示範區、金屬機電產業園、寧江工業園等總規編制加快推進,城市色彩、綜合交通、商業網點、園林綠地等專項規劃加快編制。項目建設推進有力。注重融集社會資金投入建設,加快推進115項城建工程,實現110億元投入,完成房屋徵收184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商品房、安置房、保障房500萬平方米,“三房”建設創新高,百姓更為安居;城南橋、文學大橋建成通車;商務服務中心、廣電服務中心完成主體工程;社會福利中心、殘疾人托養中心竣工,城市更為宜居;睢梁河公園成為城市景觀公園,城區新增綠地50萬平方米,建成徐沙河新天地、香格里拉兩大月光經濟區板塊,天和御景、成侯花園創成市級幸福家園,民眾更為樂居。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成立大城管委,健全城市管理機制和網路。啟動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推進“十整治、三規範、三提升”,城區環境更加優美整潔。
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啟動。在全市率先實施“三促四化”推動城鎮化,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在建人口集中居住區19個,新增居住面積73萬平方米,可新增居住人口2.2萬人;促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新增300畝以上連片經營土地32萬畝,可釋放近5萬勞動力進入二三產業;促進項目向高標準廠房和園區集中,實施“2212”工程,在建高標準工業廠房超過90萬平方米,建成後可入駐企業100家以上。堅持中心鎮帶動戰略。加快重點中心鎮、特色小城鎮建設,累計投入27.4億元,開工建設各類項目近百個,創建鎮率先建成管養、保潔、綠化三支隊伍,凌城鎮通過市級中心鎮創建達標驗收。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投入1500萬元,改擴建62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完成自然村莊環境整治330個,建成星級“康居鄉村”33個、綠化示範村24個,成為省“擴大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示範試點縣”。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突出。國家生態縣5項條件已具備4項,生態建設工程量、投入量超歷史。生態鎮“四項基礎工程”加快推進,15個鎮完成污水處理廠建設,11個鎮建成標準化農貿市場,縣鎮垃圾收運、醫療“兩廢”處置體系建成運營,睢城鎮、李集鎮通過國家級生態鎮考核,凌城鎮、古邳鎮創成省級生態鎮。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量完成年度目標。大氣PM2.5自動監測站建成運行。完成黃河故道、徐洪河兩條生態廊道建設近萬畝,宜林荒山綠化任務全面完成,森林覆蓋率達38%。全面開展南水北調調水通道水環境綜合整治,投入4000餘萬元,完成生態修復百萬平方米,關閉整治磚瓦廠、工業企業、畜禽養殖場等70餘家,沙集西閘國控斷面基本達到三類水質要求。
——突出“六大體系”惠民生
堅持傾情盡力建體系強保障,財政用於民生支出占比達80%,2013年成為民生投入最大、民生改善最好、民眾得實惠最多的一年,民生幸福工程監測全市領先。
民生實事圓滿完成。突出辦實事解民憂惠民生,實施10大類131項實事,累計投入28.2億元,比上年增加5.2億元,解決了“吃住行學醫、生老病殘困”等一大批民生熱點問題。實施“飲水安全”工程,投入1.1億元,新建農村水廠8個,解決了16.7萬人的飲水問題;完成城區地面水廠第二取水口工程。實施“出行暢通”工程,修建鎮村道路195公里、橋樑近百座;改造10條城區小街小巷,新增3條公交線路。實施“關愛扶助”工程,投入1000餘萬元,用於特殊群體幫扶救助;幫助320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殯儀服務中心基本竣工;提升世代服務質量,建成17個人口家庭公共服務示範中心。實施“社會管理提升”工程,建成12個市級以上“婦女兒童之家”示範點,縣鎮村三級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全部達到規範化標準。
民眾收入快速增長。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計畫,拓寬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幫扶等“五大增收渠道”。就業服務體系覆蓋城鄉,開展創業就業培訓9000餘人次,新增勞動力轉移萬餘人、城鎮就業5600餘人;發放青年、婦女創業小額貸款近2000萬元。實施減稅放活政策,支持個體工商戶轉企業,新增註冊企業3477家,增長2.9倍;實施“四上企業”培育,新增“四上企業”199家,全縣新增註冊資本金48億元,增長24.3%,累計註冊資本金達218.8億元。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健全,城鄉低保標準接近蘇中水平,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510元、270元;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三大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紮實開展“脫貧奔小康”工程,實施脫貧項目58個,投入幫扶資金5000餘萬元,8.7萬名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致富,23個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7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實現11068元,分別增長16%,增幅省市領先。居民儲蓄餘額由年初153億元增加到180億元,增量全市第二。農村居民成為購房“主力軍”,私家轎車新增近萬輛,萬人轎車擁有量全市第三,行動電話用戶數增幅全省第一,“房子、轎車、電腦”成為新時期“三大件”,10萬元級消費進入普通百姓家庭,信息化加速融入百姓生活。
公共服務更加優質均衡。加快完善服務體系,全面提升保障能力。終身教育體系加快完善。投入8.8億元,加快省區域教育現代化縣創建,新建幼稚園21所,新增省市優質幼稚園27所,總數達52所,三星級以上高中11所、市優以上社區教育中心8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省級督導驗收,成功舉辦“青奧之夢”國際兒童畫大賽,被教育部選為“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獲得“中國教育改革示範縣(區)”提名獎。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加快拓展。基本藥物制度運轉良好,減少民眾藥品費用1.08億元;新農合補償民眾醫藥費4.6億元,受益人口631.7萬人次;建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為全市“樣板”,被評為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縣”。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擴面。建成公共租賃住房、經適房910套,廉租住房“應保盡保”,榮獲省“住房保障工作先進縣”稱號。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提質。社區居家互助養老服務經驗全省推廣,新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農村老年人關愛之家等48個;發放尊老金1260萬元,惠及2.6萬餘名老人。文體事業開創新局面。全民健身中心“體育館、游泳館、綜合訓練館”竣工,《豐收落子》舞獲省第六屆少兒藝術節金獎,城區“10分鐘健身圈”通過省驗收,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縣”。人口計生工作實現新突破。成為全國“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縣”和“陽光計生行動示範單位”。省“雙擁模範縣”通過驗收。此外,人民武裝、青年、婦聯、工會、慈善、統計、司法、物價、人防、機關事務、防震減災、外事、台僑、檔案、氣象、縣誌、民宗、科協、工商聯、紅十字會、關心下一代等工作也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社會治理全面加強。深入實施社會管理創新工程,持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安全生產形勢平穩,開展“藥品安全示範鎮”創建,初步形成縣鎮村三級藥品安全監管體系。信訪工作成效顯著,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和“非正常上訪集中化解年”活動,完善縣鎮村三級“一站式”接訪服務,獲得省信訪工作創新獎,全年進京赴省去市上訪批次、人次持續下降。誠信建設持續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啟動企業信用資料庫建設,強化信用信息套用,健全“失信受懲”機制,成為省工程建設領域信用試點縣。社會治安持續好轉,全面啟動視頻監控三道防線建設,技防建設工作全省領先。深化格線化街面巡防,提升街面見警率和管事率,民眾治安滿意率、公眾安全感全市領先。
——突出“職能轉變”優服務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重服務求實效,審批效能持續提升,“零障礙”工程深入推進。
建議提案辦理成效明顯。積極回應代表委員期待,盡職盡力辦好建議提案。累計辦理人大建議81件、政協提案170件,答覆率達100%,滿意率超過96%。辦理《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 建設美好睢寧》的建議,大力推進城區水環境治理,累計投入近4億元,拆除重建城南閘,疏通城區管網73公里,內城河清淤正在加快實施,完成小沿河沿岸12.8萬平方米房屋徵收、小睢河1.4公里清淤6萬平方米綠化,貫通內城河小睢河,真正實現了“清水來、污水走”,徹底解決了困擾城區居民十多年的水環境問題。
破解難題能力顯著增強。強化對上爭取,累計爭取扶持資金20.7億元、獲批各類項目176個。進一步壯大城建、水利、交通三大投融資公司,提升了重大項目資金保障能力;紮實推進“營改增”工作,累計減免涉改行業企業稅收負擔1.3億元;切實解決好骨幹企業土地、房產等有效資產資本化問題,幫助企業融資3億多元,成功創建省“金融生態優秀縣”。開展土地執法“夏季行動”和“百日行動”,堅持依法依規、節約集約用地,累計報批用地5619畝,實現歷史新突破,較好地保障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達標縣”。建立26萬外出務工人員信息庫,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累計為企業招工達2萬餘人。
行政服務效能大幅提升。深入落實“三問三請”,聚民心促發展。縣鎮村三級便民服務網路建設加快推進。“12345”服務熱線投訴諮詢及時辦結率超過95%,實現了政務服務“一號對外”。打造信息化高效政府,投入超億元,加快政務雲、商務雲、數字城市體系、技防升級等項目建設,建成“雲計算數據中心”、“中國睢寧”網站群,初步建立了集新聞發布、網路發言、政務微博“三位一體”的“睢寧發布”平台。累計辦理縣長信箱、手機簡訊和網帖2400餘件。深入實施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全面推行限時辦結、全程協辦等制度,向鎮(園)下放行政審批、便民服務事項77項,“零障礙”加快向百姓“家門口”延伸。
依法行政水平持續提高。嚴格執行中央、省市關於改進工作作風有關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全面推進“陽光政務”,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運行使用率居全市前列,依法治縣工作考核全市第一。設立政府投資項目代建中心,切實抓好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管理。強化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涉建涉地契約等領域監管,加強財政、固定資產投資等審計,推進廉政風險防範管理,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

2014年工作任務

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縣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決勝之年。面臨的挑戰不可低估。當前,世界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期,將延續緩慢復甦態勢,但也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外需減弱、部分行業產能相對過剩,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經濟下行壓力不容輕視;發展要素瓶頸制約更加凸顯,區域競爭日趨激烈。新的一年,面臨的機遇集聚疊加。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巨觀經濟政策密集釋放的新空間,陸續出台了促進城鎮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等系列政策。省出台了支持蘇北全面小康建設的意見,加快產業、財政、科技和人才“四項轉移”,實施脫貧奔小康重點片區幫扶等“六大關鍵工程”。隨著徐洪河航道升級及千萬噸級港口、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尾水資源化利用及導流工程、觀音機場二期擴建、104國道改造、徐明高速公路、沿黃河故道324省道、徐鹽鐵路等八項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全縣發展優勢將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我們要善於借勢謀勢造勢,在新起點上實現更大跨越。
201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滿意睢寧、建成全面小康、跨入全國百強”三大目標,緊扣主題主線,把握穩中求快、又好又快總基調,堅持改革創新總要求,全面落實“八項工程”,加快實施“六大計畫”,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和“三促四化”,以轉變政府職能為保障,以激發市場活力為關鍵,統籌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在“擴總量、重效益;優結構、促轉型;順民意、惠民生”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努力開創全縣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可比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2%;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全面完成節能減排市定目標。
(一)持續擴大有效投入,全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堅持把投資作為拉動經濟成長的第一抓手,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牛鼻子”,以大投入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大發展。
大力推進“五招五引”。抓住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機遇,開展工業、現代農業、城建、商貿服務、金融、高新技術、文化旅遊、招才引智、電商和物流“十條線”招商。研究實施“三沿戰略”,圍繞沿航空線、高鐵線、海岸線抓活區域招商,瞄準央企、民企、台企、外企等資本集中區域,建立研究型招商平台,統籌梳理、研判招商信息,突出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企業招商和園區招商。出台產業鏈招商三年規劃,開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補鏈強鏈、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建鏈招商。以園區為主體組建、選優配強專業招商隊伍,組織招商引資春季、秋季會戰,開展“綜合+專題”系列招商活動。進一步健全督辦交辦會辦招商機制,強化要素督查、過程監督和績效考核。力爭新引進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0個、開工40個、竣工30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以上。
全力突破重大項目建設。一著不讓推進年度總投資200億元的百項重大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大地鞋服、龍英紡織科技產業園、大鳥科技、盛大世貿等57個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著力抓好徐洪河(徐沙河)航道升級續建、沿黃河故道324省道、投資3.5億元的電網改造等12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切實抓好日導流量4萬噸的尾水資源化利用及導流工程、投資2.5億元的“碧水清流”等10個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建設。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數字睢寧”建設、園區提振、徐鹽鐵路開工前期準備、城鄉統籌發展、社會管理創新等事關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大事。
努力提升園區載體功能。完善園區體制機制,出台配套政策,提升園區自我發展能力。強化園區規劃實施,最佳化園區空間、產業布局,加快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支持縣經濟開發區打造家電產業、皮具鞋服產業和服務外包基地,依託九旭藥業培育新興產業基地,爭創國家級開發區。推動寧江工業園打造以龍英、茉織華為主體的紡織服裝產業園,以佳匯合金、信泰機械為主體的汽配機械產業園。加快八里金屬機電產業園建材家居市場建設,打造淮海經濟區最大的專業鋼鐵市場。支持臨空產業園申報省級空港經濟開發區。加快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國家級園區。積極申報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縣,啟動蘇北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
(二)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特色產業發展競爭力
抓住“企業壯大、產業培育、科技創新”三個關鍵,進一步最佳化增量、調整存量、提升質量,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量效雙增。
著力推動企業壯大升級。開展“中小企業升級年”活動,突出百家骨幹企業、百家潛力企業“雙百”培育,創新破解用地、用工、資金等要素和資源環境制約,支持企業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鼓勵企業通過增資擴股、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品牌創建等,加快推動企業規模、技術、產品、管理和經營模式升級,力爭年內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0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41家、超10億元企業9家。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促進企業在設計生產、管理銷售等領域套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導企業以信息化推進管理模式升級,通過電子商務改造提升傳統行銷方式。
突出加快產業集聚發展。做強做優主導產業,白色家電產業引進節能空調、高端洗衣機等項目,金屬機電產業拓展特種鋼生產、鋼鐵製品、機械製造等生產環節,醫藥化工產業引進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項目,紡織服裝產業向織布、服裝生產、市場交易環節拓展,皮革皮具產業向皮鞋生產、皮具加工、飾品輔料配套延伸,著力培育“紡織服裝、皮革皮具”兩大支柱產業,力爭“五大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加快制定電子信息、新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培育九旭藥業、納帝電子等現有高新技術企業,加快雲信智慧島創新套用、浙江潤成控股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建設,努力突破生物醫藥、信息軟體、新能源汽車等三大新興產業,力爭新興產業產值增長40%以上。
強化科技人才支撐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實施重點科技計畫項目50項以上。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以上、省高新技術企業5家。制定更具激勵性的招才引智政策,加快引進和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實用人才。大力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堅持“走出去、引進來”,進一步拓寬發展視野,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三)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業發展綜合實力
農業現代化“一核兩帶四區兩園”產業布局規劃為引領,進一步整合農業政策、資金等資源,向重點片區和重點項目集聚,加快推進黃河故道綜合開發等10大類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升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
持續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211”糧食增產工程,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進一步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年內建成高產萬畝示範片30個。大力實施水利現代化工程,加快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切實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灌區節水配套、大型泵站改造等重點工程。推廣玉米生產、秸稈還田、高效設施農業生產等機械化新技術,力爭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80%。
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加快由分散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積極推廣農田託管,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新增農田託管20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00個、家庭農場250家以上。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大農業招商力度,積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大力培育優質糧食、生態養殖、特色瓜菜菌等主導產業龍頭企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企業6家。抓住省建設永久性“菜籃子”基地機遇,實施高效農業“4個十萬”工程,設施西瓜、設施果蔬提檔升級、花生種植面積均達10萬畝,食用菌工廠化車間新增10萬平方米。
努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實施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畫,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加快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和農產品快速監測點建設,力爭鎮級全覆蓋。強化農業物聯網技術套用,推進農業生產智慧型化。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新增市級以上名牌農產品3個,完成30個農產品“三品”認證。拓展農產品訂單購銷、會展交易、網路銷售等途徑,提升農產品行銷水平。積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加快純農業向二三產業融合轉型。
著力加快農業綜合連片開發。以強農富民為根本,突出抓好黃河故道綜合開發,積極爭取土地綜合整治創新省級試點,加快推進年度總投資12.8億元的11個重點項目,著力抓好魏集古邳5萬畝優質稻麥、王集姚集萬畝優質果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53公里幹線公路、29.5公里中泓疏浚、沿線生態廊道“三大基礎工程”建設。以黃墩湖滯洪區連片開發為契機,加快實施脫貧奔小康工程,進一步健全“五個一”幫扶機制,抓住省財政專項轉移支付整合試點機遇,統籌集中連片整治開發,不斷完善農村資產管理辦法,推動農村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確保年內完成6.5萬人脫貧、20個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的目標。
(四)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業發展活力
深入實施服務業倍增計畫,堅持提升傳統服務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並舉,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結構最佳化、業態創新、比重提高。
提升發展商貿服務業。進一步最佳化市場布局,合理控制市場建設總量,促進現有市場提檔升級,打造中心商圈、新城商圈、東部市場商圈等“三大商貿板塊”,重點推進萬象天地、楓華麗致五星級酒店等7個商貿項目建設,建成市場90萬平方米。依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構建縣鎮村三級商品流通網路體系。
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依託空港優勢和航道升級,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支持八里鋼鐵物流園打造全國百強鋼鐵物流園,推進沙集鎮、縣城區物流基地和空港物流園規劃建設,形成“東水—中樞紐—西空”的綜合物流格局。積極打造服務業集聚發展平台,加快科技創業園、金港國際等載體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招引,鼓勵引導信息軟體、科技研發、文化創意企業等入園發展。穩步發展總部經濟、服務外包、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業。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開展“電商創業年”活動,實施“萬人培訓”計畫,培育“淘寶村”、“淘寶鎮”,打造“五鎮一區”電子商務示範區。鼓勵企業和實體店開展電子商務,進一步拓寬特色產品行銷渠道。加快“阿里巴巴睢寧產業帶”建設,推動組合家具標準化和品牌創建,打造全國最具特色的組合家具產業帶。加快電子商務創業園建設,爭創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積極發展特色旅遊業。加快白塘河濕地公園開發,整合葡萄觀光園、水月禪寺等資源,爭創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4A級景區。抓好房灣濕地、下邳古城等規劃建設,在黃河故道沿線統籌規劃建設農家樂等鄉村旅遊項目,進一步完善遊覽接待、度假採摘等配套設施,打造蘇北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集聚區。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提升城鄉建設發展魅力
積極搶抓城鎮化機遇,突出以人為本、以產業為支撐,抓好中等商貿城市建設、城鄉統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睢寧。
進一步提升中等商貿城市功能。大力實施年度總投資109億元的88項城建重點工程,加快國家生態縣和省“文明城市”、“園林城市”等“四城同創”步伐,打造“碧水靈動,生態之城”、“文明和諧,宜居之城”、“精緻秀美,園林之城”、“繁榮活躍,商貿之城”。突出規劃引領。加快完善老城區、棚戶區改造規劃和新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推進城市綜合交通、商貿布局、綜合管線、環境綜合治理等專項規劃工作。加強對城市空間布局、基準色調、單體建築形態的細節管理。強化項目建設。完成小沿河、青年路沿線等百萬平方米棚戶區(城中村)危舊房改造,啟動城東片區、城南片區等百萬平方米定銷商品房建設,開發建設商品房140萬平方米。突出城市功能完善。老年活動中心、新少體校年內實現竣工;實施“路更暢”行動計畫,完成天虹大道北段、人民路西段等6條道路改造,建成15個停車場。實施“城更靚”行動計畫,加快城市品味提升,打造精品路段、城市節點、休閒遊園、濕地公園“四大景觀”,提升東環島等5個城市出入口形象;加快實施小沿河綜合整治、小睢河改造提升、徐沙河南岸景觀帶建設,打造“九水繞城”的濱水景觀;加快小沿河水街休閒文化街區、八里西渭人家美食娛樂街區、睢梁河濱河生態商務街區等項目推進。強化城市管理。加強城市資產資源運作,提升城市經營管理水平。整合執法主體,推動城市管理處罰權相對集中。加快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小區物業管理達標創建活動,集中整治城郊結合部、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等區域環境。
進一步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依託中英合作黃河故道規劃項目,借鑑國外先進規劃和低碳生態的城鄉建設理念,加快編制集土地布局、鎮村建設等“多規合一”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努力推動“三促四化”城鄉統籌發展。強力推進“三個集中”。加快人口集中居住區建設,力爭新增居住面積近百萬平方米;推動土地向農業大戶、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集中,新增土地集中面積30萬畝;加快項目向高標準廠房集中,繼續實施“2212”工程,建設高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以上,入駐企業100家以上。大力抓好城鎮建設管理。按照“做強市級中心鎮、做優管理示範鎮”的要求,實施中心鎮“擴權強鎮”試點,支持古邳鎮、雙溝鎮創建市級中心鎮,加快李集鎮、凌城鎮提檔升級,進一步提升科學規劃、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水平;圍繞“規劃修編、環境衛生、污水河塘、容貌秩序、園林綠化、公共設施、社會管理、長效機制”等八個方面要求,全面開展11個鎮爭創管理示範鎮活動。進一步創新戶籍管理和社保制度,引導民眾自願有序向鎮區集中。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注重融合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逐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力爭實現“一村一特色”。以省擴大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示範試點為契機,進一步健全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和環境管理長效機制。
進一步推進城鄉生態文明建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構建全縣建設開發、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三大空間,從嚴控制土地開發強度,堅守生態紅線。以國家級生態縣創建為引領,大力實施“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三大行動計畫,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力爭16個鎮創成國家級生態鎮。做好“天藍”文章。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加快推進集中供熱項目建設,有序關閉產能低、工藝落後、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對重點耗能企業實施節能改造,強化對重點污染企業的監管。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做活“水清”文章。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加快推進區域供水和地面水廠整改建設運行。強化城區水環境治理,完善城區截污管網,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加快鎮級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尾水資源化利用及導流工程年內實現竣工。持續做好南水北調調水通道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做優“地綠”文章。建立健全城市綠線綠面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綠地,實施百萬平方米城區綠化提升工程。加快城鄉道路綠化和黃河故道、徐洪河沿線農田林網建設,大規模構建城鄉綠色屏障,使綠色成為睢寧大地主色調。
(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全力提升民眾幸福滿意度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的關係,突出小康社會建設薄弱環節集中攻堅,進一步拓寬民眾增收渠道,強化進程監測和宣傳引導,確保建成民眾認可的全面小康。
更大力度辦好民生實事。實施年度投入31.9億元的八大類131件民生實事。繼續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改建水廠4座,解決7.3萬人飲水問題;創建10家放心糧油示範店,讓百姓吃得放心。建設經適房300套、公租房410套;完成4個老舊小區改造、創成10個縣級以上幸福家園小區,讓百姓住得舒心。新建小型公益橋樑92座;完成新城區7條道路亮化、老城區12條巷道整治,讓百姓行得順心。加快建設鎮村遊園等休閒娛樂場所,讓百姓玩得開心。切實抓好“貼心關愛、助學優教、美麗睢寧、便民服務、平安放心、健康保障”等民生工程建設。
更高標準最佳化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六大體系”,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一步均衡城鄉辦學條件、師資配備,創建省市優質幼稚園11所,加快新城區學校和職教集中區建設,力爭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驗收,創成省區域教育現代化縣。完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探索建立“醫聯體”。啟動新城區醫院、縣中醫院分院、工人醫院南遷規劃建設。深入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縣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率達到70%以上。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強化就業創業服務,大力開發就業崗位,提供技能培訓,開展創業扶持,力爭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城鎮就業5000人、就業崗位2萬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基本,繼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三大保險”覆蓋面。補短板,重點提高企業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參保率。兜好底,加強低保、五保、孤兒、殘疾人等各類民生保障。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5478套,不斷滿足困難家庭住房基本需求。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居家養老“五類”項目建設,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城市社區小型托老所等50個,探索建立集醫療、康復為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體。開展“全民健康行動”,辦好全縣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紮實開展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進一步關心支持工會、青年、婦聯、科協、工商聯、慈善、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努力做好人民武裝、檔案、縣誌、氣象、雙擁、人防、物價、司法、外事、台僑、民宗、防震減災等工作。
更加有力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抓好文化體制機制、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品牌建設三個關鍵,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成立縣兒童畫產業發展公司、演藝公司,出台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事業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整合基層文化宣傳、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加快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深化“舞動鄉村”活動,推動文化服務向鎮村傾斜。加快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規劃展示館“四館”建設,建成“睢寧記憶”項目,努力滿足民眾不同層次文化需求。加強文化品牌建設。深入挖掘我縣兩漢、三國、古黃河、佛教、兒童畫“五大文化資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產業。以兒童畫為引領,大力發展兒童產業,編制兒童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兒童畫創意產業園建設,努力打造全國知名的文化品牌。

政府職能

全力推進簡政放權。全面排查政府管理的“越位點”和“缺位點”,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做好國務院及省市已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落實和銜接工作,加大“減、轉、放、免”力度,年內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推行一次告知、模擬審批、並聯審批、限時辦結等制度。建立部門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強化行政審批後續管理,針對取消調整事項,逐項制定具體監管辦法。推行部門權力清單制度,進一步最佳化部門機構設定、職能配置,推進工作流程標準化建設。加快構建政府績效管理網路,健全社會滿意度評價體系,提高政府工作的民眾參與度。
全力激發發展活力。圍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紮實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實行統一市場準入制度,鼓勵民間資本投向社會服務、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金融服務等領域。開展“全民創業年”活動,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意見,進一步激發非公經濟發展活力。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強化專項資金整合,推行“撥改投”、“撥改貸”,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完善政府融資“借、用、管、還”良性機制,健全政府舉債審核審批、統計報告等制度,將政府債務收支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全力提升服務效能。加快信息化與政務服務相結合,推進資源集中共享,完成全縣統一的雲計算服務中心建設,建成協同辦公、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網上村委會、政務信箱、桌面雲、視頻會議、電子監察和行政效能評價等“八大系統”,開展“市民卡”、“企業卡”便民服務。出台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契約、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加快“一辦兩中心”建設,全面推行行政審批“五個一”機制,進一步完善縣鎮村三級便民服務網路和功能,推進百姓、企業辦事“零障礙”工程全覆蓋。加快完善政府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城鄉統籌發展等中心工作,實施分類差異化考核,強化效能監察,加強政務督查。
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強化社會組織建設,重點培育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發展電子商務協會、企業家協會、物流快遞協會、異地商會等。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決防止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發生。加快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整合監管資源,實現監管全覆蓋。加強矛盾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強化網路輿情導控,暢通民眾訴求表達渠道。健全危機管理、打防管控、執法監督、公共服務、警務保障“五大體系”,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建設“平安睢寧”。運用信息化載體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加快“一網三庫一平台”建設,建成企業信用資料庫,完善個人信用信息,進一步健全“失信受懲”機制,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打造全國有影響的社會治理品牌。
全面推進機關作風轉變。紮實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落實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各項規定,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密切聯繫民眾上求實效,健全乾部帶頭改進作風、深入調查研究機制,進一步推動“三問三請”、“三解三幫”等活動常態化。在理論聯繫實際上下功夫,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進一步完善幹部學習計畫,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全面提升幹部履職能力。在求真務實上動真格,從嚴控制會議數量規格,大力精簡各類檔案和簡報資料,切實改進文風會風,用更多的時間深入基層、一線狠抓落實。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控制壓縮“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切實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
全面推進依法廉潔從政。始終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把依法廉潔行政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高度重視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深化政務公開,進一步提升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水平,完善“睢寧發布”平台,及時高效做好信息發布工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健全完善土地出讓、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重大項目投資管理等制度,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關鍵環節監管力度,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大力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從源頭上減少腐敗現象發生,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