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灌雲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連雲港市灌雲縣代縣長朱興波
- 報告時間:2014年1月6日
- 報告背景:灌雲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 報告地點:江蘇灌雲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工作回顧,2014年工作安排,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加快科學發展,力求更大跨越”年度工作主題,強勢推進沿海開發,全力主攻產業升級,統籌實施城鄉建設,全面發展民生事業,全縣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88億元,同比增長19.4%;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增長21.7%。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0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220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均增長21%;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90元,分別增長10%、13%。預計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0.7∶48.3∶31。全面小康綜合實現程度達99%。先後榮獲全國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社會治安安全縣等稱號,連續八年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一、沿海開發縱深推進
集疏運體系加快完善。燕尾港1號碼頭建成使用,2號碼頭完成水工工程,國家一級漁港開工建設,燕尾港港正式開港運營,年吞吐量突破60萬噸。324省道改造提升工程竣工,臨海高等級公路、242省道完成路基工程,海濱大道主線全線貫通,連鹽鐵路完成開工前期準備,連雲港國際機場確定境內選址,沿海開發支撐保障功能不斷增強。
園區承載力加快提升。臨港產業區石化及新材料區建設框架全面拉開,裝備製造區具備項目承載能力;污水分類收集、明管輸送和明溝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污水處理廠二期改造提升工程調試運行,園區環保監管水平不斷提升。經濟開發區博鵬碼頭完成土建工程,1.5萬平方米祥雲公寓建成使用,園區污水管網等配套工程加快建設。臨港產業區中小企業園累計建成2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綜合服務中心投入使用;經濟開發區中小企業園新增5.7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二期5.2萬平方米開工建設;楊集、下車、伊山、四隊、圖河、龍苴等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加快推進。
燕尾新城加快建設。臨港產業區完成新緯五路、景觀大道等路網建設,灌西鹽場業務綜合樓投入使用,規劃展示館、四星級酒店完成主體工程,灌西安置小區、商務中心、文體中心等重點工程快速推進,黃海水庫、濕地公園等景觀工程加快建設,燕尾新城功能配套逐步提升。
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主攻項目投入,新樂洗衣機、善德化工、恆運醫藥等項目主體竣工,富生石化、固廢填埋場、LED生產及研發、常茂生物、德宇鋁業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華能火電、熱電聯產、稀土複合致光材料等一批重特大項目簽約落戶,全縣新開工過億元工業項目25個,新竣工15個,新簽約25個。做強主導產業,大力實施“雙千雙百”工程,制訂出台加快高端染料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六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460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92%,其中精細化工業實現產值258億元。壯大骨幹企業,閏土染料園明盛、遠征、和利瑞三家企業實現應稅銷售收入16.2億元,增幅達58%;入庫稅金1.6億元,其中明盛化工稅收突破1億元,進入全市工業企業稅收前10強。五洲船舶新下水船舶30萬載重噸,現價產值突破50億元,穩居全市工業企業前20強。全縣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8家,規上企業數量達245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
農業經濟穩步提升。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大力推進萬畝稻麥高產示範片建設,糧食總產實現“十連增”,再次獲評全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示範單位。突出發展高效農業,建成果蔬、畜禽、稻麥、水產種苗繁育中心,新增高效農業7.5萬畝,其中設施栽培3.2萬畝。著力培育龍頭企業,紫蘇基地被認定為省級農產品出口基地,雙程釀造公司獲評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投資2億元的禽類深加工項目、投資1000萬英鎊的泥鰍產業化項目成功簽約,全縣新上投資500萬元以上深加工企業15個。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完成5.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和14.5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通榆河增補完善、海堤水毀修復等工程全面完工。鼓勵發展規模經營,創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7家,新建家庭農場22個,新增規模養殖場戶118家,再次獲評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強化產業集聚發展,一汽大眾4S店建成運營,紫金城市綜合體、金源綜合市場投入使用,永和花卉苗木市場加快推進,淮連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被農業部命名為農產品定點市場。強化金融服務保障,依託“助保貸”等金融產品,幫助中小企業融資16.6億元;開展“金融助圓農民夢”活動,設立助農取款服務站479個、金融消費者維權服務站8個;六大投融資平台累計融資23.2億元,有力保障了重大事項和重點工程建設。強化旅遊品牌創建,成功舉辦第三屆豆丹美食文化節,縣烈士陵園獲批國家3A級景區,潮河灣獲批省級水利風景區,陸海漁苑獲批省三星級鄉村旅遊點,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4億元。
創新驅動持續深化。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型分散藍染料、納米級高純氧化鋁、活性固化劑等新材料生產技術全國領先,全縣新增專利授權268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4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縣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28%。創新載體不斷完善,遠征化工入選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農產品檢測中心、水產品檢測中心建成使用,旋耕機優質產品生產示範區創建工作通過省驗收,新增市級以上創新載體5家。創新人才不斷集聚,實施“三百育才”計畫,招引、培養各類專業人才538名。
三、城鄉統籌有序開展
城市建設推進有力。重點工程強推快進,完成投入88億元,實施城建重點工程107項,新開工城區建築100.2萬平方米,新增改造綠地206萬平方米。完成長安大道、人民廣場改造建設,人民路東延完成路基工程,五星級酒店、五農景苑、福澤東方、仁濟醫院等18項重點工程加快推進。舊城改造力度加大,啟動人民路東延、鹽河片區等16個地塊改造計畫,累計徵收房屋47.87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安置房1000套。市容市貌加快提升,開展城區環境集中整治活動,改造背街小巷30條、公共廁所29座,整治城郊結合部和棚戶區321.5萬平方米,老城區市容市貌、城市主要出入口和324省道沿線形象快速刷新。
鎮村環境加快改善。突出抓好鎮村建設,新增鎮村建築153萬平方米,全面完成6個鄉鎮區劃調整和60個城鄉統籌重點項目建設,建成農民集中居住區25.5萬平方米、在建30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1400戶。楊集鎮、圩豐鎮入圍省級重點中心鎮,完成國家級重點中心鎮申報工作。突出抓好功能配套,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啟動建設,17座鄉鎮垃圾中轉站建成使用,新建農村公路75公里,改造農橋35座,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突出抓好環境整治,完成309個村莊環境整治和1.52萬戶農村改廁任務,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啟動國家生態市創建工作,規劃修編通過省環保廳專家評審,伊山鎮完成國家級生態鎮申報,同興、圩豐、小伊3個鄉鎮獲批省級生態鄉鎮。開展化工園區環境集中整治活動,限電停產問題企業83家,限期整改94家。招引秸稈綜合利用項目35個,秸稈綜禁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完成綠化造林5.6萬畝,林木覆蓋率達28.2%,獲得綠色江蘇建設突出貢獻獎和生態創建成就獎。
四、民生事業持續進步
民生保障加快完善。擴大就業渠道,完成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新增城鎮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完善社會保障,“五大保險”覆蓋率均達95%以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新開工各類保障房958套,建成685套,超額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推進扶貧開發,新開工扶貧重點項目69個,完成3.58萬人口脫貧任務,20個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目標。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成功創建省教育現代化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通過省驗收,南師大灌雲附屬中學主體工程封頂,灌雲一中晉升省四星級高中,全縣高考本科達線人數實現新突破。醫療衛生改革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啟動實施,縣城區衛生資源整合順利完成,農民健康工程先進縣、衛生應急示範縣、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縣中醫院二甲中醫院創建工作通過省驗收。完成縣城區2.3萬戶數位電視整轉任務,成功承辦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中國女子排球聯賽等重大賽事活動,民眾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雙擁模範縣和統計規範化創建工作通過省驗收,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1080畝。婦女兒童、青少年、人口和計畫生育、紅十字、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以及人民武裝、審計、檔案、地方志、物價、關心下一代、氣象、防震減災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社會管理成效顯著。強化載體建設,實現縣、鄉、村三級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全覆蓋,青蘋果法治樂園被評為全市法治文化示範基地。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順利完成村(居)委會換屆改選工作。紮實開展“三解三促”、“四項排查”等活動,獲得省信訪積案化解先進單位、市信訪穩定先進集體稱號。深入開展“三十佳”先進人物評選活動,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開山島守島夫妻王繼才、王仕花獲“全國海洋人物”稱號,全國孝親敬老之星陳魯言榮登“中國好人榜”,我縣造血幹細胞捐獻第一人桑靜雨入圍“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奮勇救人的於通勇、王正榮群體被授予全省“見義勇為先進群體”,楊集鎮農技站站長蔡學舉被評為省“最美基層農技員”,同興鎮村級統計調查員仇安田當選“江蘇最美統計人”。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在全省率先完成特種設備動態監測系統建設任務,在全市率先實施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險。集中開展整治“兩搶一盜”、制假售假等專項行動,全縣社會大局保持總體穩定。
一年來,我們認真履行中央、省市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有關規定,大力開展“三行一改”、政風行風面對面電視評議等活動,加強政府法制建設,努力推動工作作風轉變和行政效能提升。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收費項目46項,壓縮審批時限1094個工作日。全面實施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及公文交換平台投入使用。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2件,政協委員提案97件,辦結率達100%,有力促進了政府工作的開展。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實施“十二五”規劃和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關鍵之年,更是我縣建設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建成全面小康”這一中心任務,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各方力量,調整結構推動轉型升級,統籌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確保建成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協調共進、民生幸福和生態文明同步提升的全面小康。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學習、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始終突出“建成全面小康,開啟新的征程”工作主題,牢牢把握“提高質效,全力攻堅,重點突破,協調共進”總體要求,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民生改善和小康建設為根本任務,以港口建設和沿海開發為龍頭帶動,以產業擴張和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以城鄉統籌和生態建設為堅實支撐,確保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
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均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1%、10%。圍繞上述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重點推進六個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科學發展活力
突出改革重點。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總體部署,積極穩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試行行政審批綜合視窗模式,不斷提升行政效能。開展城市綜合管理改革,成立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逐步完善部門聯動、統籌協調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財稅制度改革,實施“營改增”減輕企業稅負,加大財政資金對重大事項、重點工程以及民生配套支出的傾斜力度,最大程度發揮公共財政激勵引導效應。積極推進農村產權改革,完善農村產權交易辦法,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建成縣本級和圩豐等5個鄉鎮農村產權交易所,創建市級以上“五好”示範社15家、示範性家庭農場3個。統籌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實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輪崗交流制度,最佳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努力促進教育公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紮實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強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建設,全面推廣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到鎮落戶。
擴大對外開放。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機遇,加強與中西部地區聯繫對接,建立合作機制,搭建合作平台,力爭一批產業項目落地生根。深化與南京、丹陽、張家港、宜興等地園區的合作共建,積極承接機械電子、汽車零件、海工裝備等產業轉移項目。組建縣級和園區、鄉鎮駐外招商分局,在南京、蘇州、廣州、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設立專業招商點,密切加強與產業發達地區聯繫,切實提升招商引資實效。突出抓好與徐圩新區煉化一體化項目的產業對接,加快集聚石化中下游產業,努力實現與徐圩新區的互動共贏。加快口岸開放步伐,完善燕尾港軟硬體設施,推進一類口岸申報審批,加快構建與主體港區的大通關體系,年內實現口岸臨時開放。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積極推進與韓國仁川交流合作,用好用足進出口扶持政策,加大對外貿易和外資招引力度,全年外貿進出口達1.94億美元,引進外資1.6億美元。
強化科技創新。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開展百企技改行動,加大工業技改引導扶持力度,實施技改項目100個,完成技改投入80億元。推進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深化與南大、南理工、南農大、蘇大和江蘇科大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科技競爭力。著力培育創新載體,啟動開發區創新科技園建設,推進臨港產業區海洋科技園項目,做強做優雲海留學生創業園、南農大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等創新平台,新增省級以上創新載體5家,招引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和職業技能人才各100名。
二、重抓沿海開發,夯實跨越發展基礎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做強港口引擎,深化與連雲港港口集團合作,打造“一體兩翼”南翼組合港,確保2號碼頭、漁業碼頭建成運營,3號碼頭開工建設,4號碼頭開展前期工作,港口物流園建成10萬平方米堆場,啟動5萬噸級航道疏浚、海河聯運集疏運工程,港口年吞吐量突破200萬噸。完善集疏運體系,確保臨海高等級公路、海濱大道、242省道等沿海大通道建成通車,啟動建設204國道改線工程,配合推進連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和連雲港國際機場等重點工程建設。
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完善功能配套,臨港產業區加快20平方公里裝備製造區、5平方公里石化及新材料區基礎建設,夯實重特大項目落戶基礎;經濟開發區啟動向南拓展工程,完成博鵬碼頭以及緯五路、西苑路南延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環保集中整治活動,加大環保基礎設施投入,固廢填埋場、空氣自動預警站建成使用,熱電聯產具備供熱基本條件,臨港產業區總規區域環評和化工集中區規劃環評通過審批。推進集約發展,加大閒置土地清理和落後產能淘汰力度,兩大園區完成25家企業清理置換任務,盤活土地3000畝,不斷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加快燕尾新城建設。堅持老鎮區搬遷和新城建設同步推進,完成650戶居民搬遷任務,力爭啟動淮鹽文化生態博覽園建設,確保口岸聯檢中心、商務中心、規劃展示館、文體中心、四星級酒店等城市配套設施建成使用,完成濕地公園、黃海水庫主體工程,啟動安置小區二期、時代花園二期等民生工程建設,燕尾新城規模擴大至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3萬人。
三、堅持工業優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主攻重大工業項目。重點圍繞石油化工、海工裝備、金屬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突出招引世界500強、民企500強和行業100強企業,切實提升重特大項目招引實效,全年新簽約過億元項目50個、過10億元10個,力爭在過百億元項目上再有新突破。對在手在談的大項目一著不讓、一盯到底,積極推進投資190億元、4×1260兆瓦華能燕尾港火電廠項目申報工作;密切跟蹤投資60億元的海上風電、投資30億元的海工裝備、投資21億元的棕櫚油深加工、投資20億元的翔翔新材料等重大項目,力爭儘快正式簽約、開工建設;對在建項目快抓進度、早日達效,確保富生石化一期主體基本完工,恆運醫藥一季度建成投產,新樂洗衣機、三威化學、明盛化工對位脂、德宇鋁業、LED生產及研發項目上半年投入運營,全年新開工過億元項目30個,新竣工25個,新增規模企業20家。
促進產業集群集聚。做強主導產業,大力扶持盛吉、萊亞、善德等一批新投產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年內精細化工業產值突破300億元,其中高端染料業達120億元。培育新興產業,依託華電風電、華能燕尾港火電廠和海上風電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江蘇沿海新能源產業基地。集聚特色產業,依託中小企業園和工業集中區載體,加大機械電子、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特色中小企業招引力度,全年建成標準廠房35萬平方米,中小企業入駐率達60%以上。
提升新興服務業態。突出規劃引領,出台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加快提升城市商貿、倉儲物流、文化旅遊發展層次,大力拓展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新興業態,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突出產業集聚,加快推進港口物流、東城商貿、縣城農副產品和汽車4S店等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力爭獲批市級服務業集聚區2家。突出項目推進,確保長安福特、悅達起亞汽車4S店投入運營,永和花卉苗木市場一期建成使用,開發區城市綜合體一期主體竣工,力爭下車內河碼頭、東城區鋼材市場開工建設,楊集綜合物流園、灌西木材物流園簽約落戶。
加強經濟運行保障。強化金融保障,舉辦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日等活動,搭建政銀企對接平台;整治金融秩序,防範金融風險,進一步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快推進債券發行工作,拓寬投融資渠道,全年累計融資30億元,增長25%。強化要素保障,加強土地、原材料、勞動力、電力等生產要素調度,全力保障企業正常運行。強化服務保障,落實縣領導包保重大項目制度,對重點產業項目實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及時協調解決難題,確保項目強推快進。
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加快發展高效農業。穩定糧食生產,深入實施“畝產噸糧縣”和糧食穩產增產工程,糧食總產穩定在80萬噸以上。發展特色農業,按照“西菜中糧東漁”現代農業總體布局,打造“四沿”設施農業產業帶,大力發展有機稻麥、藍莓、紫蘇、食用菌、蘆蒿、水產養殖等特色農業,新增高效農業8萬畝,其中設施栽培3萬畝。加強載體建設,現代漁業園區爭創江蘇漁業出口示範基地,藍莓基地建設成為江蘇藍莓種苗供應和新品種試驗中心,菌業科技觀光園打造成為省內單體最大、品質最優的杏鮑菇生產基地,創建市級農業園區3個。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強化加工集中區建設,依託我縣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規劃建設占地800畝的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確保紫燕食品項目主體竣工,啟動龍苴、東王集、圩豐3個鄉鎮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建設。強化龍頭企業培育,大力招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新上投資2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家、過億元2家,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強化農業品牌創建,建立全縣重點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快農產品檢測中心建設,推進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原產地認定工作,新增“三品”品牌50個,新擴認證基地10萬畝。
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1.9萬畝。加快水利設施建設,搶抓列入全省首批水利現代化試點縣契機,加大水利項目包裝和資金爭取力度,完成車軸河、東門五圖河、善後河分段治理及界圩閘拆建等重點工程,加快實施叮噹河灌區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工程,疏濬縣鄉河道37條。全面落實國家農機購置優惠政策,加大農業機械推廣力度,新增水稻機插秧面積15萬畝,水稻機插秧率達80%。
五、加快城鄉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重抓東城區開發建設。突出重大項目招引,大力招引城市綜合體、專業批發市場和商業地產項目,快速集聚新城人氣。突出重點工程推進,開工建設五星級大酒店和伊雲湖城市應急水源等重點工程,快速推進鹽河片區一期工程,確保商務片區主體封頂,南師大灌雲附屬中學8月底前投入使用,五農景苑、福澤東方一期、安置小區主體完工。突出市政設施完善,啟動建設長江路、潮河路、黃山路、沂河路、灌河路等路網工程,加快推進通訊、供水、供電、雨污、燃氣等管網建設,完成鹽河公園、三里河景觀改造等綠化工程。
重抓城建工程推進。完成投入90億元,實施重點工程100項,新增城區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完善城區設施配套,抓好城區供水、老城區截污、給排水治理等市政工程建設,完成南風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污水日處理能力達4萬噸。加大舊城改造力度,完成東王集民營工業園等19個地塊、60.3萬平方米徵收任務。加大旅遊開發力度,大伊山風景區加快實施古人類文化遊覽區、山西休閒文化特色村和石佛古寺修繕等工程,建成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城市文化公園完成國家4A級景區創建,潮河灣風景區完成拓展中心、植物園等功能性項目建設。
重抓鎮村面貌提升。完成鎮村建設投入15億元,新增鎮村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加快城鄉統籌4個市級試點鄉鎮和13個市級試點村建設,完成160個村莊布局規劃編制工作,新增農民集中居住區70萬平方米。完善鎮村設施配套,加快鄉鎮污水處理廠、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幼稚園、衛生室等公共設施建設,小伊、楊集、龍苴、下車、同興5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東王集、南崗、圩豐、圖河、四隊5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成調試。加大鎮村環境整治力度,繼續實施美好城鄉建設行動和宜居城鎮創建活動,開展鄉鎮鎮區環境集中整治,完成613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新增星級康居示範村82個。
重抓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國家級生態縣創建步伐,確保伊山鎮獲批國家級生態鄉鎮,楊集、下車、龍苴獲批省級生態鄉鎮,完成3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生態鄉鎮申報工作。積極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力爭經濟開發區達到創建標準。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確保單位GDP能耗降低4個百分點。加快實施城市文化公園等綠化工程,新建、改造綠地150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全年新增綠化造林3.5萬畝。加大秸稈綜禁工作力度,各鄉鎮招引落戶1個以上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確保打贏秸稈禁燒攻堅戰。
六、發展社會事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出台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建設創業型城市工作實施辦法,實施創業助貸工程,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和返鄉農民創業扶持力度,著力增加居民收入,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萬人。擴大保險覆蓋範圍,以企業養老保險擴面征繳為重點,“五大保險”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紮實推進“脫貧奔小康”工程,完成4.2萬低收入人口脫貧任務,31個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目標。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教育事業發展,開啟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創建工程,大力推進益海學校、市數位化試點校園等工程建設,完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創建並通過驗收。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確保公共衛生服務標準化建設通過國家驗收,慢病管理示範縣創建通過省驗收,創建省示範鄉鎮衛生院2個。強化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左右。加快廣電網路升級步伐,啟動農村數位電視網路雙向化改造工程,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8%以上。加強統計規範化建設,夯實統計工作基層基礎。繼續開展省土地執法模範縣和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國土管理水平。
強化社會管理創新。加強民眾工作,嚴格執行領導幹部接訪下訪、網上受理等制度,強化矛盾排查調處,暢通民眾訴求渠道,著力解決民眾反映強烈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夯實基層基礎,完善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全面推進城鄉社區格線化管理,充分發揮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基礎作用。強化安全生產,加快城鄉安全設施建設,健全突發性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紮實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活動,嚴防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平安灌雲、法治灌雲建設,切實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