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回顧
2013年過去的一年,是我縣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實現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巨觀經濟形勢,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堅持科學發展,積極應對挑戰,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以縣為單位通過省原定標準的全面小康驗收。完成
地區生產總值355億元,增長12%;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5億元,增長8.2%;
固定資產投資193.25億元,增長19.8%。
一、堅持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邁出新步伐
工業經濟難中求進。紮實開展“四項行動”,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貸款擔保15.2億元、過橋資金15.6億元,爭取省科技貸款3900萬元。實施技改擴能項目135個。完成工業投資136.2億元,增長19.5%。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25.3億元,增長13.3%;開票銷售179.3億元,增長13.6%;
用電量7.1億度,增長11.9%。通過
全國科技進步縣達標考核。新批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研究生工作站2家、高新技術產品19個。捷康獲批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勝達雙燈獲評省“兩化融合”示範企業,雙山等3家列入省“兩化融合”試點企業。5個新技術新產品列入省重點推廣目錄。合德獲批省創新型試點鄉鎮。經濟開發區新入駐院士工作站、博士後流動站各1家。開展首屆縣長質量獎評選。新增“三元”樹脂、“妙語”蜂蜜2個省名牌產品。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加快結構調整,流轉土地9.2萬畝,新增高效農業18.5萬畝,其中設施農業2.9萬畝。建成千畝示範園13個,新建百萬元純效益養殖場10個。新增設施漁業2.5萬畝,海洋捕撈獲近十年最好收益。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再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成功探索“聯耕聯種”經營模式,獲得《求是》雜誌中國小康論壇“2013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獎。新發展專業合作社99家、農業龍頭項目8個。射陽大米入選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洋馬菊花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發放農機補貼6185萬元,增幅全省縣級第一。發放惠農直補資金1.8億元,列全市第一。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137萬元,村級集體收入增長一成以上。
服務業態貢獻加大。縣城西南專業市場升格為市級集聚區。富建酒店、蘇農農資市場、幸福華城商業街等建成運營,匯通汽貿城、金陽哈羅斯商貿城、大潤發超市等試營業,台陽軟體園等加快建設。稅收超千萬元服務業企業達33家。
服務業增加值139.5億元,增長12.7%;完成投資55.8億元,增長26.5%。實現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5億元,增長12.3%。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244.4億元,比年初增38.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71.2億元,比年初增17.4億元。完成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修編,后羿文化園建成國家3A級景區,獲評“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名縣”稱號。
二、堅持聚焦發展,開發開放水平有了新提升
沿海開發實現突破。持續加大
沿海開發力度,順利實現萬噸級航道通航、臨海高等級公路射陽段通車、省道329擴建東延通行。
射陽港建成兩座萬噸級通用碼頭,物流園區和碼頭後方貨場加快建設。碼頭二期工程岸線利用、海域使用分別獲國家、省批覆,一類口岸申報獲省口岸委等部門支持。4個風電場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准。國華風電場、30兆瓦太陽能電站等加快建設。港城2平方公里框架初步拉開,路網基本形成,金港大廈正在裝修,邊防派出所建成。
項目推進取得進展。先後組織經貿洽談會和兩輪招商引資、項目推進“百日競賽”等系列活動。在全市率先推行重大項目預審查和VIP服務制度,新增工業用地2700畝。開工科德豐新能源汽車配件等億元以上項目22個。射陽港電廠6號機組、30萬噸瓦楞紙一期等7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沙印高端染整等19個市“三百工程”項目全部通過驗收。園區建設步伐加快,經濟開發區實施西區綠化和治污工程,武進開發區射陽工業園加快建設;射陽港經濟區獲批省高端裝備特色產業基地,中部園區供熱管網全覆蓋;紡織(染整)服裝工業區區域規劃環評獲省環保廳批准;合德、盤灣等重點園區建設不斷加強,項目承載能力得到提升。
外向經濟持續發展。設立駐台、駐韓、駐日招商聯絡處。新批外資項目18個,外資到賬1.55億美元,外貿自營出口1.8億美元。新增進出口經營權企業18家、出國勞務600人。桃園家飾建成全市首家國家級文化出口企業,捷康在美、英等國設立銷售公司,傑龍麥芽在坦尚尼亞建設油脂加工廠,交建公司在蒙古、加納等國承建工程
三、堅持統籌推進,城鄉環境面貌實現新改善
城市形象穩步提升。新城區建成新城大道北延、北海路、振興支路等道路;射中圖書藝術樓、城市規劃展示館、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建成;雙山科技商務中心、體育婦兒中心、地稅納服中心、射中體育館等全面裝修;文化藝術中心、黨員幹部教育培訓中心主體建成;五洲國際城市綜合體、新體育場等加快推進,幸福大道沿線形象日益凸顯。主城區完成原機關大院地段和解放西路等改造工程,一批老小區、后街巷整治和綠化亮化工程進展順利。違章建築處置、縣城交通秩序整治等取得明顯成效。縣城建公司升格為城建集團,牽頭實施11項重點工程。新增建築企業23家、二級總承包企業5家;銷售商品房近100萬平方米,增長90%,創歷史新高,增幅居全市前列。
鎮村建設得到加強。盤灣、特庸、海河、臨海、海通、興橋、新坍等新鎮區拉開框架,一批公益性項目正在實施。加強農村新社區規劃建設管理,海通通興、洋馬藥材、海河躍華等新社區初出形象。新建農村公路74公里,新建、改建橋樑130餘座,盤青線、長青線建成通車。完成水利投資2.86億元,實施運棉河上段整治、大型泵站改造等工程。爭取農業綜合開發資金6425萬元,改造中低產田3.8萬畝。建成連鹽鐵路射陽段拆遷安置區8個。四明萬頃良田工程安置區一期39幢封頂。
生態環境逐步趨好。特庸、黃沙港等5個鎮通過國家級生態鎮驗收,省級生態鎮實現全覆蓋。各鎮區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中轉站。推進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置“五級網路”建設,盤灣、海通兩鎮成功試點,全縣面上正在推開。完成436個村莊整治。成片造林2.16萬畝,四旁植樹227萬株,建成高標準綠色通道125公里,林木覆蓋率達26.9%。新增沼氣池380座。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保持市內先進。萬元GDP能耗下降3.3%。
四、堅持民生優先,社會公共服務取得新成效
就業創業工作深入開展。健全縣鎮村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新增城鎮就業10544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893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5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2%。重抓全民創業,出台激勵政策,強化宣傳引導,減免稅費,降低門檻,創業氛圍日趨濃厚。新增私營企業2870戶、個體工商戶1.3萬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萬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3萬元,增長11.5%。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向上爭取專項資金18億元,強化資金調度,保障預算和民生支出。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參保率明顯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服務“四個不出村”在全省推廣,大病保險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行,重大疾病綜合補償比例提高到90%。縣勞動人事仲裁院獲評省示範仲裁院。縣社會福利院獲評“全國敬老文明號”。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孤兒救助、優待撫恤等標準進一步提高。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實事工程紮實推進,切實加強水源地保護,186公里一級管網鋪設到位,縣城老水廠提標工程完成土建,面上統一供水加快推進。投資9000多萬元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千秋、合德、海通、海河4所省優公辦中心幼稚園和縣特殊教育學校建成使用。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通過省級督導評估,縣域教育現代化創建接受省級評估,高考、中考質量繼續位居全市前列。縣城“10分鐘體育健身圈工程”通過省驗收。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功創建省級婦幼衛生先進縣、慢性病防控示範區、食品藥品安全示範縣。獲評人口計生信息共享省級示範縣。成功舉辦第七屆丹頂鶴文化藝術節。發展數位電視近20萬戶。縣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湧現出莊月庭父母捐獻愛女器官等先進事跡,彭九洲、周中同獲評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朱克榮入選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榜。基層武裝規範化建設和徵兵工作成效顯著,第十屆雙擁模範縣創建通過省級驗收。啟動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人事編制、人防、氣象、民族宗教、外僑、對台、老年、婦兒、地方志、檔案、應急和機關事務管理等工作均取得較好成績。
五、堅持轉變職能,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
社會管理紮實有力。堅持依法治訪,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和信訪積案化解,全縣信訪形勢平穩可控、持續向好。城鄉技防建設加快推進,綜合治理成效明顯,公眾安全感不斷提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全面整治安全隱患。注重宣傳引導,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民間融資機構及規模縮減七成以上。在全市率先實現鎮級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全覆蓋,95%的村居建成“一站三室”,獲評新一輪省平安縣。完成第十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
依法行政深入推進。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通過省法治創建先進縣驗收。縣政府分別與縣人大、縣政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主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縣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3件、政協委員提案148件,辦結率100%。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發布各類政務信息6000多條,網上辦理審批5.4萬件。整合縣長熱線、縣長信箱、公眾監督,“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台作用有效發揮。
廉政建設不斷強化。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格行政問責,立案查處違紀案件118件。認真執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規定,探索建立公益性工程預算“雙評審”,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委“十項規定”等要求,開展機關厲行節約專項行動,256個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下降27%,機關辦公用房清理成效明顯。
工作安排
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開啟之年。我縣正面臨著加快發展與提升質量的雙重任務、促進增長與保護生態的雙重壓力、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雙重要求,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將科學研判形勢,把射陽放在區域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抓住江蘇沿海發展、長三角一體化和省支持蘇北地區全面小康建設的戰略機遇,堅定信心,改革創新,主動作為,紮實苦幹,努力在加快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在改善民生上作出更大努力,在促進社會和諧上取得更大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市委全會和縣十四屆黨代會四次會議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改革為統攬,以項目為抓手,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支撐,以沿海為帶動,聚焦三大突破,最佳化三次產業,加快三個提升,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轉變政府職能,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2%,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六項工作:
一、突破重大項目,培植支柱產業,推動工業經濟
窪地崛起
堅持以工強縣為第一方略,牢牢抓住工業經濟這一重點,著力主攻支柱產業培植這一難點,突出投資驅動,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
更大力度突破重大項目。全縣上下以“重大項目突破年”活動為主抓手,健全組織體制,強化專業招商,致力招大引強,謀求重大項目快突破、大突破。突出主體責任。以鎮區為項目建設主力軍,經濟開發區和射陽港經濟區分別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至少10個,紡織(染整)服裝工業區至少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6個,其中5-10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至少各1個;各重點鎮至少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個;其他鎮和縣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局等綜合經濟部門分別招引1個億元以上項目落戶“三區”;縣住建局、農委、水利局、交通局、海漁局等部門分別招引1個以上規模項目;其他部門和單位提供1-2個有價值項目信息,實行專項考核。把牢準入關口。確立“高端引領、注重回報、生態底線”理念,執行投資億元(或用地50畝)以上項目會審會辦制度,每月底過堂,嚴格投資強度、土地價格、稅收回報、環境影響等準入門檻,確保真項目、真投資、真開工。完善推進機制。按照一個重點項目、一名牽頭領導、一套服務班子、一張開工竣工時間表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強勢推進項目建設。每兩個月組織1次集中開竣工活動,每季度末點評公布實績,全年至少組織1次集中觀摩。全年新開工、竣工、投產達效億元以上項目分別達60個、30個、20個。嚴格考核獎懲。重點考核項目落地、投入規模、建設周期和投產達效等剛性指標,“落地”主要看廠房面積,“投入”主要看設備抵扣。加強項目“異地落戶”,凡是引進億元以上項目進“三區”的,統計指標實行雙算,財力由雙方對半分成。加大工業項目考核權重,實行“一票否決”,對引進重大項目人員重獎重用,形成“以項目論英雄”、“項目為零、一切為零”的鮮明導向。
更大力度培植支柱產業。通過3-5年努力,全縣重點培植3-4個支柱產業。經濟開發區圍繞生物食品、機械電子等產業,射陽港經濟區瞄準新能源、重型裝備、糧油食品等大進大出類臨港產業,紡織(染整)服裝工業區立足新型纖維、高檔面料、品牌服裝等產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產業規劃,形成差別化發展。招引龍頭項目。根據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和配套能力,瞄準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和目標產業集聚地,主攻央企、國企、大型民企及上市公司、世界500強,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努力招引一批基地型、旗艦型項目,儘快形成產業龍頭。有的放矢地招引一批產業鏈補鏈項目,提升產業集聚度。培植重點企業。按照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出台專項激勵政策,實施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六大工程”。抓好企業運行監測,堅持分類指導、因企施策,力促60%以上規模企業技改擴能,新增定報企業30家以上,年度納稅超千萬元企業10家以上、銷售超10億元企業5家以上。鼓勵企業掛大靠強,力爭有10家規模企業實現合作重組,一半以上困難企業通過重組煥發生機。全面調查清理閒置土地、廠房,力爭盤活60%以上。鼓勵支持雙山、捷康、沙印等科技型、成長型企業在中小板、“新三板”上市。保障生產要素。堅持多措並舉,保障重點項目、重點企業要素需求,真正體現重點重抓。搭建銀企網上互動平台,推動常態化對接,通過市場化手段力爭提供擔保15億元、新增工業信貸融資15億元。積極爭取“點供”計畫,多渠道保障土地供應。有效開展企業用工對接、培訓活動,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強化用電保障,著力解決重點企業關鍵時段供電不足問題。
更大力度提升重點園區。完善重點園區發展規劃,加快基礎設施配套,不斷增強承載能力。射陽港經濟區,重點推進園區集中供熱、供水全覆蓋,建設南部變電站,運行污水處理廠,實施道路綠化亮化工程,爭創省級經濟開發區。經濟開發區,重點完善污水處理、供熱、路網等基礎設施,年內建成西區污水處理廠、人民西路污水管網;加快創新載體建設,爭創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實現在省市進位創造條件。紡織(染整)服裝工業區,重點完善新晨污水處理廠運行體制,健全“一企一管”網路,建設沙印熱電二期和配套工程,建成電力專線,提升綠化亮化水平,打造生態型、環保型園區。繼續推進合德、盤灣、海通、海河等區域重點工業園建設,強化功能配套,提升各類園區輻射帶動作用。鼓勵企業與上海自貿區內總部經濟產業聯動發展,繼續推進與武進等地開展合作共建。支持駐射農鹽場與地方經濟互動發展,深化場鎮共建工作。
二、深化改革創新,最佳化發展環境,激發乾事創業內生動力
經濟發展無大不強、無小不穩。我們將認真落實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意見,堅持以市場配置資源,堅定不移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釋放更多政策紅利,努力促進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
以改革推動創業。培育新型市場主體。這是我縣改革最緊要的任務。完善全民創業激勵政策,設立財政扶持創業專項資金,開展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引導“八大類”主體投身創業。推動有條件鎮區建設鎮級全民創業園,新建標準廠房30萬平方米,新入園企業80戶。積極推廣政府購買服務,放開公共事業等投資領域,增加創業機會。認真落實“營改增”政策措施。試行縣內戶口通遷制度,充分釋放各個層面創業活力。鼓勵個體工商戶、家庭農場向民營企業轉型發展。新發展私營企業2000戶、個體工商戶7000戶。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承接好上級下放的審批職能,清理涉及項目、企業審批事項,統一縣內工程項目招標等熱點事項,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構建直通式網上審批平台,提高縣行政服務中心視窗辦理率,統籌規範建設各鎮區便民服務中心。繼續實行工業項目預審查制度。推進工商審批便利化改革,逐步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和“先照後證”。加快金融領域改革。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組建財務公司。引進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設立分支機構,新設鎮區金融機構網點2-3家,引進證券、信託、創投等公司1-2家,新增農村小貸公司1-2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加大對全民創業群體的信貸投放。紮實推進金融生態達標縣創建,理順政銀企關係,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擊惡意欠貸,爭取金融機構全力支持我縣發展實體經濟。
以科技支撐創業。打造企業創新平台,重點推動賽福探傷、農墾麥芽等創建省級研發中心,納稅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建立市級研發機構。加強特色園區與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植科技型企業,實施“企業零專利消除工程”,申請量增長10%以上;力爭60%以上的定報企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或專有技術,躋身科技型企業行列;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家。鼓勵引進職業經理人和科技人才,優先安排人才公寓和獎補資金。全年引進“兩院”院士5名以上,“雙創”領軍人才20名以上,緊缺專業人才100名以上。引導企業創建品牌,推動海越麥芽、鶴都電器、金馬油脂等申報省名牌產品,支持雙山集團、桃園家飾等申報馳名、著名商標,充分發揮現有品牌作用,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以環境保障創業。整治投資環境,健全評價和投訴協調機制,推行涉企檢查和處罰備案制、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對影響投資環境的人和事“零容忍”,堅決查處、公開曝光;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坑蒙拐騙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讓創業者安心、舒心。強化幫辦服務,推行首問負責制、全程服務制、限時辦結制,開闢綠色通道,營造高效快捷的辦事環境。開展“雙掛”服務,每年挑選一批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到縣內成長型企業掛職,提升發展意識,增強服務本領;相關企業人員到機關掛職,熟悉政策法規、政務流程,促進企業做大做強。造濃創業氛圍,依託各類媒體,加強政策解讀,推動創業政策進村居、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廣泛宣傳創業理念、創業典型,以身邊人和身邊事激發更多的人支持創業、投身創業。
三、堅持港產聯動,提升外向帶動,開創縣域發展全新局面
沿海是射陽縣域發展的最大潛力和優勢所在,開放是射陽加快崛起的現實途徑和重要引擎。
深入推進港產融合。進一步完善沿海總體發展規劃、園區控制性詳規和港口等節點規劃,以高起點規劃引領沿海開發。全力培育臨港產業。沿海工作重心向項目招引轉移,深入研究產業定位,加強策劃推介,著力主攻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回報快的龍頭型項目。釋放港口通航效應,突出招引能源類、重型機械裝備、糧油加工等大進大出類項目。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加快推動在手的射陽港電廠四期工程、風電光電裝備製造等項目,做粗拉長產業鏈條。加快完善港口功能。健全沿海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碼頭貨場,建立健全運作機制,及早實現港口正式運營。加強與上海、連雲港等大港,以及大豐、濱海等鄰近港對接聯繫,爭取協作卸貨、功能互補;加強與周邊縣市及縣內企業溝通,爭取更多貨源,提升港口吞吐量。抓緊論證港口航道後續工程方案,適時啟動進港航道一期第二階段、碼頭二期工程。加快一類開放口岸申報,開工建設疏港航道,啟動連鹽鐵路射陽港支線前期工作。有序建設港口服務中心。科學推進金港大廈、海警四大隊、醫院等在建工程。積極借鑑外地經驗,重點招引科技研發、金融服務、電子商務、休閒娛樂等項目,增強服務功能。
著力提升開放層次。重抓外資項目招引。發揮駐日韓台聯絡處作用,加強與境外商會、行業協會合作,注重與鹽城友好城市駐中國機構對接;把握外資密集區產業轉移趨勢,重點跟蹤青島韓資、東莞台資企業等轉移動向,年內突破一批超3000萬美元的重大外資項目。加快塞納新材料、尚嘉針織印染二期、韓資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強茂騰織造印染、永佰通訊等項目跟蹤洽談。外資項目按工業項目1.5倍折算考核。穩步擴張外貿總量。引導春竹香料等20家企業開拓市場,推動捷康創建國際知名品牌,天德食品創建省級出口基地企業,雙山集團振陽毯業、豐源生物創建省級出口名牌。全年培植新獲進出口經營權企業20家,有自營出口實績企業65家,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5家。積極推動向外發展。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扶持宏健糧油等企業到非洲投資興業。實施建築業振興計畫,開拓外埠市場,擴展勞務合作,建設總部基地,儘快實現百億產值、百家企業“雙百”目標,把建築業打造成新的支柱產業。
更加注重機制創新。創新資金籌集機制。運作沿海開發集團,力爭融資方式由借貸向發債轉移。對接省沿海開發“六大行動”計畫,爭取更多的政策性資金、項目貸款支持,吸引各類資本進入沿海領域。創新合作開發機制。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理念,採用市場化運作模式,謀求與大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共同建設沿海基礎設施和倉儲物流等項目。樹立開放的人才觀,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合作,培養、引進港口運營、物流管理、資本運作等緊缺人才,在開放合作中實現借力發展。創新資源管理機制。加強沿海戰略資源管控,利用市場力量推進岸線、風光、灘涂、鹽田等資源綜合利用。對臨海高等級公路射陽段兩側統一規劃,重抓交叉節點規劃管理,統籌開發建設,統一綠化亮化美化,著力打造獨具射陽特色的沿海經濟帶。
四、發展現代農業,致力富民強村,叫響射陽綠色生態品牌
圍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美好鄉村建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爭取力度,向示範園建設傾斜,爭創國家級蔬菜示範基地、省級園區各1個。射陽現代農業示範園建成農產品展示館和勞模示範基地,爭創省先進園區。合德鳳凰農業示範園、海河萬畝果蔬園創建省級以上菜籃子基地。臨海高等級公路沿線規劃建設萬畝高標準農田,打造沿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年內建設3000畝以上。擴大臨海千秋大蒜、特庸蠶桑、洋馬中藥材基地面積。高標準建設沿海百里漁業經濟帶,爭創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推動農業產業化,按照“一個產業培育一個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目標,成立海淡水產品、糧油、畜禽深加工等6個專業招商小組,跟蹤綜藝集團奶業項目,年內招引3個超億元農業龍頭企業。實施強龍行動計畫,推動絲利得、海越麥芽等爭創省級龍頭企業,推動怡美食品等企業擴大出口規模,實現百萬美元農業外貿企業5家。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建成縣級檢測站。積極培育“三名”商標,推動地理標誌產品註冊,年內獲批3個省級以上品牌,放大射陽農業品牌效應。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經營方式改革,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深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尊重農民意願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聯耕聯種制度,最佳化推進機制,各鎮整村推進1-2個村,力爭全縣覆蓋率達30%。鼓勵各類主體創辦農民專業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組織。實施“百家合作社提升、百名農業帶頭人培育、百名科技幹部掛鈎服務”工程。培育土地流轉市場,引導合作社開展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經營,推動金融機構對農機手和合作社的信貸支持。培育縣、市級示範家庭農場50個。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推廣商品化集中育苗、精確定量栽培、標準化生產和生態種養等模式,提高農業科技貢獻份額。
深化富民強村行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強上下聯動,興辦各類“短、平、快”致富項目,帶動貧困戶脫貧;推進扶貧小額貸款發放,全年力爭突破6000萬元;整合各類資金,興辦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項目,實現集體資產、資源的有效增值。大力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努力使絕大部分村居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5萬元。重點支持5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加快化解公益性債務。逐步提高村居幹部待遇,充分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建成省級生態縣,積極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綠色發展行動計畫。持續打造“綠色射陽”,著力建設臨海高等級公路、陳李線、幸福大道等綠色通道和射陽河飲用水源防護林、金海林場三期造林等重點工程。加強污水處理管網建設,推進鎮區污水處理廠逐步運行。健全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置“五級網路”體系,落實長效運行機制。突出整治重點幹道、重點河塘和重點地段,完成星級康居鄉村和環境整潔村創建任務。深化殯葬改革,實施散葬墳墓專項整治。嚴格執行項目環評要求,抓好治污、治霾,徹底關停小造紙及塑膠粒子廠,嚴格監管企業和養殖業排污。用好生態補償政策,加強珍禽保護。建立生態建設考評激勵機制,對發生重大環保事件的鎮區實行“一票否決”。
五、強化資金融通,重視債務穩控,保障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堅持把培植財源、融通資金擺上重要位置,採取積極措施,開源節流,控減債務,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千方百計生財。牢固確立圍繞財政抓經濟的意識,明確各鎮區和有關單位財源培植目標,發揮財政資金激勵、引導作用,扶持財稅貢獻大的成長型企業,培植增長穩定的骨幹財源。抓住財稅體制調整機遇,用足用活政策,爭取更多的轉移支付和專項。加強國有資產和資源監管,完善市場運作機制,採取轉讓、拍賣、租賃等形式,經營好城市資源開發權、使用權、冠名權、廣告權等。盤活閒置資產和社會資源,深入挖掘隱性財源。完善建設用地收儲、出讓制度,提升土地資產價值。
多措並舉聚財。堅持依法治稅、綜合治稅,加強稅費徵收監管、稽查,實行以小補大、大小齊抓,清理各項違規減免政策,推行“陽光稅務”,堵塞“跑冒滴漏”。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基金等各項非稅收入徵收和統籌。加快政府投融資平台改革,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資產重組、改制上市,搭建債券發行平台,推動發行產業債、城投債,拓寬融資渠道。壯大縣城投公司,成立資產經營公司,整合國有資產,不斷規範經營、增加收益、提高投融資能力。
精打細算理財。嚴格預算控制。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逐步推行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信息公開。樹立長期過緊日子思想,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嚴格預算剛性約束,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嚴格編外人員使用管理,集中財力保工資、保社保、保運轉、保重點。防範債務風險。落實舉債鎮區和部門的責任,嚴格任期目標考核。健全融資、用款、償債機制,堅持短期應對和制度建設兩手齊抓,加強源頭控制,嚴格舉債申報程式和審批手續。強化支出管理。實行財政投資評審和績效評價管理雙向控制,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預算安排和工作考核依據。構建專項資金整合使用機制,集中財力辦大事。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啟動公務卡管理改革。推行公益性工程預算財政、審計“雙評審”,努力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六、注重科學規劃,統籌城鄉發展,提高人民民眾幸福指數
搶抓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機遇,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普惠於民。
穩步推進城鎮建設。科學經營城鎮。完善縣城總體規劃,編制近期建設規劃。提升規劃執行力,嚴禁小產權房開發,推動鎮區科學經營集鎮,促進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併進。加強城建招商,科學運作商業用地,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支持縣城建集團發揮城市建設、融資和資產經營等職能,實現更多贏利。精心做美城市。舊城改造堅持“多拆少建、循序漸進”、“多退紅線、少退綠線”,建綠地、增車位,為市民生活創造更多公共空間。新城區建設繼續抓好雙山科技商務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體育婦兒中心、新檔案館等工程裝修,年內投入使用。建成黨員幹部教育培訓中心、新城區幼稚園等工程。上半年開工建設聯通、氣象等業務大樓。實施雙山路南延等道路工程。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治三亂、破三難、建三網”行動,打造美麗整潔、秩序井然的城市環境。有序建設鎮村。完善鎮村功能配套,合理調控發展規模。嚴格鎮村建設審批程式,規範建設示範鎮村和新型社區,加快建設盤灣、海河、臨海等區域中心鎮,促進人氣集聚。
積極拓展服務業態。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依託河海聯運優勢,招引大型港口物流項目,推進射陽港物流園建設;依託農業、漁業資源優勢,加緊跟蹤雨潤、怡美冷鏈等物流項目。加快建設藍海電子商務園、蘇東信息產業園等項目。支持台陽軟體園招引一批企業入駐。建成合德桃園草編文化創意園。全力突破樓宇經濟、註冊經濟、服務外包等新興服務業態。提升發展傳統服務業。完善縣城西南專業市場、黃沙港漁業等服務業集聚區。打造精品消費街區,推進餐飲特色街和休閒娛樂行業向精品化、特色化方向轉變。實施5大類20個重點項目,恒隆廣場、金陽哈羅斯商貿城、匯通汽貿城建成運營,加快建設鳳凰文化廣場、五洲國際城市綜合體。積極發展特色旅遊業。聘請一流規劃單位整體策劃全縣旅遊資源,編制完善旅遊線路,加強景點推介。整合射陽河口、射陽島等風光資源,規劃建設明湖文化旅遊集聚區,息心寺創建國家4A級景區;建成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東部起點景觀標誌工程;高起點規劃全省一流、全市最大的海濱公園,與國家級珍禽保護區、麋鹿保護區相呼應;推進長盪東籬農業園、特庸蠶桑園、洋馬百藥園等景點建設,打造江蘇沿海特色旅遊品牌。
完善提升基礎設施。實施連鹽鐵路射陽段、射建線射陽段、射鹽線合德至洋馬段、四長線四明段等交通工程,啟動省道348、232、234建設前期工作。做好臨海高等級公路、省道329工程掃尾工作。加快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完善提升縣通鎮、鎮通村、村到村的公路網路,推進鎮村公交通達工程。利用省政策性扶持項目及“一事一議”獎補項目,加強農橋、農路建設。加快水利現代化建設,實施射陽河兩岸截污導流、射陽河閘下三期、運棉河下段整治、農村河道疏浚、小農水重點縣等項目,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和防洪減災能力。繼續實施飲用水安全工程,保護好飲用水源,力爭年內實現全縣區域供水基本覆蓋。
全面加強社會建設。繁榮社會事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質。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持續推進校舍安全工程和公辦幼稚園建設,實施中國小塑膠操場工程,確保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通過國家認定。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啟動省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縣建設,創建省衛生應急示範縣,通過國家級慢性病防控示範區驗收。整合廣電網路資源,扶持“淮雜”兩團,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和省級公共文化設施示範區。完成二輪縣誌續修任務。構建縣鎮村三級家庭公共服務示範網,爭創省人口協調發展先進縣。落實食品藥品監管、衛生和人口計生機構改革措施。持續抓好軍民雙擁共建工作。完善社會保障。擴建縣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勞動技能培訓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援助。擴大社會保險“五險”覆蓋面,新發放社保卡50萬張以上。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發揮縣殘聯、紅十字會、慈善會等組織作用,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強化社會治理。加強社區服務陣地建設,推進社區格線化管理全覆蓋,完善“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強化信訪聯席會議制度,排查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權益保障渠道。堅持依法治訪,打擊纏訪鬧訪、以訪謀利等非法行為,切實規範信訪秩序。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全力排查整治事故隱患。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聽證制度,抓好網路輿論引導、困難企業預警等工作,確保社會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