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

《2014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於27日正式出版發行,海峽兩岸學者再次合作就南海地區形勢進行分析與評估,並對未來的南海合作提出更進一步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形勢
《2014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分為十二章,分別為2014年南海形勢評估、中國大陸的南海政策作為、台灣的南海政策作為、東協的南海政策作為、越南的南海政策作為、菲律賓的南海政策作為、馬來西亞-印尼-汶萊的南海政策作為、美國的南海政策動向、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南海政策動向、中菲南海仲裁案、南海合作展望和兩岸南海合作的政策建議等內容,並附有2014年南海大事記。
《報告》由大陸的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和台灣政治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劉復國共同策劃並擔任主編,兩岸十多位專家學者參與撰寫。
《報告》認為,2014年南海形勢持續升溫,菲律賓和越南繼續挑起事端製造南海緊張局勢,美國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深度介入南海爭端,東協立場日益偏向菲越。菲越美日為了達到各自目的加快在政治、軍事、輿論和法理方面的協調與配合。中國步步為營,在南海維權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
《報告》認為,中國大陸南海政策進入“新常態”階段,其基本特徵是更加奮發有為、更加主動進取、更加深謀遠慮,表現出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和中國風範。同時《報告》也認為,2014年台灣的南海政策作為與往年相比也較顯積極,主要表現為在太平島設定通訊網路、新建碼頭、籌建燈塔和在台北舉辦南疆史料巡展等。
《報告》認為,隨著南海局勢的升溫,兩岸在南海面臨著的許多共同的危機和挑戰。其中以菲律賓對中國大陸提出的南海仲裁案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法理鬥爭為主要挑戰。近年來由於兩岸關係的改善,透過專家學者的深入研究與合作,相互探討南海的歷史、法理和當前挑戰的政策連貫性問題,使得兩岸在南海的共性更加顯著。經過多年合作,兩岸學者已經積累較深的互信,並依據不同的立場與共同觀點深入探討,提出了務實的政策建議,也為兩岸各界開拓出有效的政治交流基礎。
《報告》認為,南海合作雖然因爭端國之間政治互信不足、戰略猜疑等消極因素的影響而現階段難以有效推進,但是隨著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中國—東協海洋合作年等舉措的落實,中國與東協國家間的南海合作將迎來新的機遇。
這是繼2011年8月首度合作以來,兩岸專家連續第五年共同撰寫《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