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一般是企業之間通過競相降低商品市場價展開的一種商業競爭行為,主要內部動力有市場拉動、成本推動和技術推動,目的是打壓競爭對手、占領更多市場份額、消化庫存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京東蘇寧電商價格戰
- 年份:2012
- 對象:京東蘇寧電商價格
- 時間:2012年8月14日
事件起因
商家讓利政策
京東商城
【價格要比美蘇便宜10%】京東在全國招收5000名美蘇價格情報員,每店派駐2名。客戶到國美、蘇寧購買大家電時候,同京東客戶端比價,如果便宜不足10%,京東立即現場發券。
【20城市實現211限時達服務】8月底前,京東商城大家電配送在全國20個城市實現211限時達服務上午11點前下訂單,當日下午送達;夜裡11點前下訂單,第二天上午送達!
【股東表態不差錢不怕持久戰】劉強東:和各位股東開完會,今日資本、雄牛資本、KPCB、紅杉、老虎基金、DST等幾個主要股東全部參加了。我說這場戰爭是要消耗很多現金的,你們什麼態度?一個股東說:我們除了有錢什麼都沒有。
蘇寧易購
【舉債80億豪賭價格戰】蘇寧電器公告稱,公司債券規模不超過80億元,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和調整公司債務結構。國美電器國美電器
【全線商品比京東低5%】國美副總裁何陽青回應稱,國美從不迴避任何形式的價格戰,從8月15日9點開始,國美電器網上商城全線商品價格將比京東商城低5%。
天貓商城
事件過程
9:20劉強東宣布大家電收到5000萬訂單。京東頁面促銷的產品以搶購為主,暫時沒有從今天開始的促銷頁面或公告。
9:30蘇寧電器開盤股價下跌4%,每股5.66元。
9:30國美電器網站開始出現刷新緩慢的情況。主要的促銷策略是從8月18日其的促銷計畫,稱準備了上千款熱門商品。
9:50國美股價今早開盤走低,低開2.78%。開盤後國美股價持續下跌,目前已經下跌了7%。
10:00蘇寧易購上線全品類的0元購活動,推出24款各類商品,買多少返等值全場通用券。
10:15京東媒體溝通會開始。劉強東回應“不正當競爭”質疑,稱價格戰到現在為止沒有低於進貨價,屬於法律允許的範圍內。
10:25劉強東在京東媒體溝通會上稱,京東上半年銷售額超出預期104%,預計今年的平台銷售額將超過630個億。並稱京東和蘇寧國美的成本毛利差超過10個點,所以不懼價格持久戰。
10:35據《南華早報》報導,京東正試圖從機構投資者融資10億美元,已經委託美銀美林和摩根大通接觸投資人。劉強東對此回應稱,“沒有和私募談融資,我們不缺錢,我們手裡的現金遠遠超過10億美元。”
11:00劉強東預計今年京東大小家電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其中大家電會超過70億。而給明年的銷售任定的目標是超過300億。
11:05據《環球企業家》報導,海爾已經停止和京東的合作。海爾電子商務總經理宋寶愛表示:“因京東商城價格打得太低,我們已於今年8月份停止與其合作。目前還與國美蘇寧合作,因為他們都是統一集采,我們無法迴避。”
11:30劉強東強調:1、國美蘇寧利潤毛利25%,癥結在於成本太高,再不降低成本比死無疑。2、京東手裡現金87個億人民幣。只要錢沒燒光,價格戰就不會結束。3、這是京東商城最後一場惡戰。
12:00
價格戰戰況:2小時戰況:降價幅度縮小,京東低價優勢擴大。截至上午11點,京東有27%的商品比蘇寧便宜10%以上。在商品價格方面,50%為京東更便
宜,相比前1小時增加了3個百分點,32%為蘇寧更便宜,18%為雙方價格相同。1小時戰況:蘇寧降幅最大
京東更便宜。根據有道購物搜尋的監測,1小時內,蘇寧易購的商品降價幅度超過京東,但在價格方面,京東的低價商品要多過於蘇寧。
13:30京東商城宣布8月15日大家電品類總銷售額超過2億。
14:00
蘇寧電器股價漲停。蘇寧股價午後開盤大幅拉升,截止時間13:26分,蘇寧電器報6.47元。午間公告稱,公司收到公司第二大股東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的
通知,基於對公司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二股東計畫在未來的三個月內,對公司股票進行增持,增持總金額合計不超過十億元。
14:00價格戰3小時戰況:蘇寧低價商品數迫近京東,截至中午12點,京東和蘇寧易購的降價幅度繼續收減,雙方同價商品數量出現增加,蘇寧已逐步拉近與京東的低價商品數量差距。
14:20價格戰4小時戰況:價格趨穩同價商品數量增加,截至下午1點,京東和蘇寧易購的商品價格已趨於平穩,雙方同價商品數量繼續增加。
15:00截止收盤,蘇寧電器報6.47元,股價漲停。全天成交金額17.2億元,創近期新高。
產生的影響
京蘇價格戰直接效應有兩個。一是參與各方大大推進了“去庫存化”。倉儲成本的降低和現金流的回收,對於最佳化各方的財報結構,有正面作用。在這一進程中,因為降價銷售,消費者也能獲得部分實利。從這個角度說,這場價格戰,有雙贏的一面。
“京蘇價格戰”,戰略依據依然是通過賠本占領市場,以市場規模融得新資金進而併購對手,這是高風險商業模式。這種風險表面看是商家承擔,實際上消費者也要承擔,這是需要警惕的。畢竟,商業競爭最終能否實現整個產業、乃至社會的正收益或負收益,是有標準的。一要看消費者是否能成為市場主導者,二要看市場生態是進化還是退化,三要看商業文明程度是否提高。相對於商家之間的輸贏,這是更重要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