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2年1月9日,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發布《2012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這是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連續第10年發布中國大學排行榜。報告顯示,北京大學問鼎2012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這是北大連續第5年蟬聯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居第二;復旦大學升至第三;浙江大學列第四;上海交通大學居第五;中國科技大學進入前十強;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和海南大學三亞學院名列中國獨立學院前三甲;北京城市學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和仰恩大學位居中國民辦大學前三名;報告公布了2012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和台灣大學等兩岸四地41所大學入選。
今年的報告中最令人關注的是,1990年至2011年北京大學獲校友捐贈全國最多,高達12億;浙江大學3項中國大學校友捐贈紀錄被打破;北大校友黃怒波豪捐10億,打破浙大校友段永平捐贈最高紀錄;清華大學創校友捐贈率全國第一,千萬級以上捐贈校友人數全國最多,2010年年度捐款率為30.7%,已達歐美世界一流大學水平,“校友捐贈率”將納入中國大學排名;“ESI論文”和“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首次納入大學評價指標,引導大學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2012中國大學ESI-TOP論文排行榜清華、北大和中科大居前三甲。
榮譽
清華大學雄居中國大學十大科技進展排行榜榜首,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大學並列第二
為讓我國社會公眾更加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動向、宣傳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先後分別組織了科技評選活動。自1997年起,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和科學時報社共同組織兩院院士按年度評選“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每年評選一次,對公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動態,宣傳、普及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及時宣傳中國高等學校的重大科技成果,充分展示高等學校在我國科技創新方面的實力,鼓勵高等學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自1998年起,開展了“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至今已14屆。
作為我國面向公眾推出的最重要的兩項科學普及評選活動,中國兩院院士投票評選的“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和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是我國科技界、高教界和新聞界極其關注的科技評選活動,在社會上有著巨大反響,獲得了較高的聲譽,評選出項目代表中國和高校最前沿的科技進展,對推動我國科技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對宣傳、普及我國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十大科技進展排行榜”以1997年至2011年我國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成果為數據基礎統計得出,是衡量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反映我國高校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
報告顯示,1997年至今,清華大學共有21項成果獲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獎勵,以絕對的優勢高居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十大科技進展排行榜”榜首,體現出清華大學雄厚的科技創新能力。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大學各18項成果獲獎,並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學有10項成果獲獎,位居第四;中南大學獲8項獎勵,列第五;國防科技大學有7項成果獲獎,居第六;西北大學、復旦大學和第二軍醫大學各有4項,並列第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華大學、南京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和中山大學各獲3項獎勵,並列第十。
位居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十大科技進展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大學依次是南方醫科大學、瀋陽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南大學、廈門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院校,獲獎數量均在2項以上。統計發現,1997年至2011年,中國科技大學獲得“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成果最多有9項,位居全國高校第一;國防科技大學有4項,名列第二;清華大學有3項,位居第三。1998年至2011年,清華大學獲得“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成果最多,有18項,位居全國第一;北京大學獲17項獎勵,居第二;中國科技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各有9項,並列全國高校第三名。
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十大科技進展排行榜
名次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區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 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 合計
|
1
| 清華大學
| 北京
| 3
| 18
| 21
|
2
| 北京大學
| 北京
| 1
| 17
| 18
|
中國科技大學
| 安徽
| 9
| 9
| 18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1
| 9
| 10
|
5
| 中南大學
| 湖南
| 0
| 8
| 8
|
6
| 國防科技大學
| 湖南
| 4
| 3
| 7
|
7
| 西北大學
| 陝西
| 2
| 2
| 4
|
復旦大學
| 上海
| 1
| 3
| 4
|
第二軍醫大學
| 上海
| 0
| 4
| 4
|
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0
| 3
| 3
|
東華大學
| 上海
| 0
| 3
| 3
|
南京大學
| 江蘇
| 0
| 3
| 3
|
天津大學
| 天津
| 0
| 3
| 3
|
同濟大學
| 上海
| 0
| 3
| 3
|
西南交通大學
| 四川
| 0
| 3
| 3
|
中國地質大學
| 湖北
| 0
| 3
| 3
|
中國石油大學
| 山東
| 0
| 3
| 3
|
中山大學
| 廣東
| 0
| 3
| 3
|
19
| 南方醫科大學
| 廣東
| 1
| 1
| 2
|
瀋陽師範大學
| 遼寧
| 1
| 1
| 2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0
| 2
| 2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
| 0
| 2
| 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0
| 2
| 2
|
吉林大學
| 吉林
| 0
| 2
| 2
|
南開大學
| 天津
| 0
| 2
| 2
|
西北工業大學
| 陝西
| 0
| 2
| 2
|
西南大學
| 重慶
| 0
| 2
| 2
|
廈門大學
| 福建
| 0
| 2
| 2
|
浙江大學
| 浙江
| 0
| 2
| 2
|
30
| 第三軍醫大學
| 重慶
| 1
| 0
| 1
|
第四軍醫大學
| 陝西
| 1
| 0
| 1
|
武漢大學
| 湖北
| 1
| 0
| 1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
| 0
| 1
| 1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
| 0
| 1
| 1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0
| 1
| 1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0
| 1
| 1
|
東北大學
| 遼寧
| 0
| 1
| 1
|
海軍工程大學
| 湖北
| 0
| 1
| 1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0
| 1
| 1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
| 0
| 1
| 1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0
| 1
| 1
|
華中農業大學
| 湖北
| 0
| 1
| 1
|
南京農業大學
| 江蘇
| 0
| 1
| 1
|
南京師範大學
| 江蘇
| 0
| 1
| 1
|
四川大學
| 四川
| 0
| 1
| 1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陝西
| 0
| 1
| 1
|
西安交通大學
| 陝西
| 0
| 1
| 1
|
雲南大學
| 雲南
| 0
| 1
| 1
|
雲南農業大學
| 雲南
| 0
| 1
| 1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0
| 1
| 1
|
重慶郵電大學
| 重慶
| 0
|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