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連同《鹹寧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0年及“十一五”時期的工作回顧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
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遠謀近施,真抓實幹,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生產總值520.33億元,增長1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6.04億元,增長25.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6.29億元,增長4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04億元,增長28.7%;出口總額1.68億美元,增長78.4%;實際利用外資1.54億美元,增長37.4%;全地域財政收入79.59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39.13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3.34億元,分別增長44.1%、21.9%和2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06元,分別增長11.5%、15%;城鎮新增就業3.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8%;人口自然增長率5.87‰。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2010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標誌著“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駛進了快車道,跨入了轉型期。
過去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辦成了一些大事,辦妥了一些難事,辦好了一些喜事。科學確立了鄂南經濟強市建設的戰略目標,圓滿完成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努力戰勝了雨雪冰凍、暴雨洪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兩屆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隆重紀念了改革開放30周年暨撤地建市10周年,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過去的五年是積極作為的五年。在解放思想、攻堅克難中奮力趕超,在搶抓機遇、砥礪前行中創先爭優。生產總值是“十五”期末的2.5倍,前四年增速分別居全省第5位、第3位、第1位和第1位,年均增長15.6%。
三次產業比重由“十五”期末的26.4:39.6:34調整為19.4:46.5:34.1。全地域財政收入、地方財政總收入、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是“十五”期末的4.2倍、3倍和3.1倍,年均分別增長33%、24.2%和25.7%。
過去的五年是夯實基礎的五年。堅持應急與謀遠結合、共識與共為並重,努力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三次召開建設鄂南經濟強市座談會,凝聚了智慧與力量,創新了思維與舉措。五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81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6倍,基礎設施、產業體系不斷完善。823個項目列入省項目庫。立體化、格線化的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新增通車裡程8473.5公里,是“十五”時期的1.8倍;耕地占補平衡有餘,新增耕地面積10萬畝;110平方公里的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批,“五城二區”建設全面啟動。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由“十五”期末的42.4%提高到49.3%。
過去的五年是共建共享的五年。正確處理財力有限與民生事大的關係,加大投入助民、保障惠民力度。五年用於教育、科技、文衛、社保的財政支出分別是“十五”時期的3.5倍、3.2倍、6倍和7.5倍。五年新增城鎮就業18.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堅持每年辦好十件實事,一批民眾關心的民生問題逐步解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十五”期末的1.8倍、1.9倍。
五年來,我們經受了複雜形勢的考驗,收穫了彎道超越的喜悅。
(一)堅持不懈地擴大有效需求。加大項目建設力度。五年爭取中央投資40億元,財政安排投資99億元,帶動民間投資603億元,分別是“十五”時期的2.6倍、2.3倍和4.3倍;鹹寧核電、林漿紙一體化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赤壁電廠二期、鹹黃高速、通界高速及市博物館、青少年宮、傳媒大廈等項目開工建設,武鹹城際鐵路、武鹹快速通[FS:PAGE]道、杭瑞高速和大廣高速鹹寧段、鹹通高速等項目加緊推進,紅牛一二期、光寶電子一期建成投產,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武廣高速鐵路正式通車,赤壁市、嘉魚縣、鹹安區擠進武漢新港建設規劃。2010年全市8個省級開發區(工業園)完成投資150億元,實現稅金17億元,分別是“十五”期末的9.6倍、3.9倍,其中鹹寧經濟開發區完成投資36.2億元,實現稅金4.1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5倍、12.5倍。積極推動消費轉型升級。城市、農村商品零售額分別達172.31億元、32.73億元,是“十五”期末的3.4倍、1.3倍。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432.52億元、226.88億元,是“十五”期末的2.8倍、3倍。保險費收入12.8億元,行動電話用戶157.8萬戶,寬頻用戶19.1萬戶,郵政通信業務總量11.6億元,分別是“十五”期末的2.9倍、3.9倍、4.3倍和1.9倍。
(二)堅持不懈地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規模農業、品牌農業、效益農業,有效實施“山上再造”工程,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總產達22.4億斤,主要農產品增產增效。年銷售收入過億元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發展到16家、26家,優質農產品基地331萬畝,“三品”標誌認證275個。強化工業主導作用,著力壯大支柱產業、優勢企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中小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7家,比“十五”期末淨增451家。工業利潤和稅金年均分別增長38.9%和26.1%。電力能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電子、森工造紙、冶金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478億元,是“十五”期末的5.4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5.1億元,年均增長23.6%。省級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分別達36個、30個,聯樂床墊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川字牌磚茶、澳森牌地板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加快發展以旅遊休閒為主體的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177.4億元,年均增長17.1%。五年接待入境遊客320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8.9億元,鹹寧躋身國家首批旅遊標準化試點五市之列。房地產投資59.6億元,是“十五”期末的15.7倍。花旗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吳江農村商業銀行、黃石銀行等金融機構和武商、中百、中商、銀泰、恆信德龍等知名商家進駐鹹寧,4家小額貸款公司成功組建,中介、休閒、信息、物流等新興服務業競相發展。
(三)堅持不懈地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國有企業改制,穩步推進市直機關所辦企業脫鉤改制,國有資產監管得到加強。加大民營經濟扶持力度,發展各類市場主體85024戶,註冊資金379億元,分別是“十五”期末的1.6倍、3.1倍。穩步推進“兩型”社會綜改試驗,三年行動計畫基本完成,廳市合作成效明顯。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機制不斷完善,“小三場”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金融機構11家,比“十五”期末增加7家,每年榮獲“湖北省金融信用市”稱號。規範土地市場,五年實現土地交易額90億元。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教育、科技、文化和住房體制等方面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下放、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465項,鹹寧被評為全國“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深化開放合作,五年出口總額5.1億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資4.96億美元,分別是“十五”期間的1.8倍、3倍;承接產業轉移成果豐碩,五年引資項目2409個,到位資金412.5億元。泰國紅牛飲料、香港華潤電力、台灣統一飲品、光寶電子、韓國大宇汽車、廣東碧桂園地產、山東晨鳴紙業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落戶鹹寧。
(四)堅持不懈地統籌城鄉發展。不斷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完成。市區一[FS:PAGE]體化發展的運行機制不斷完善,以“五城二區”建設為主體的市區發展框架初步拉開。五年投入建設資金149億元,淦河綜合治理、潛山國家森林公園、城區幹道瀝青化、人行道改造、南外環、青龍路、麥笠山路、桂鄉大道等一批重點工程順利竣工,社區建設、立面整治、拆違治超等工作成效顯著,“五城同創”深入開展,城市經營管理機制不斷創新,城市功能和容量不斷提升。以臨江工業園和臨江重點鎮建設為重點的沿江經濟帶、以特色經濟板塊為重點的沿路經濟帶建設全面啟動。縣域經濟活力增強,鹹安機電產業、苧麻紡織產業集群、赤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通城塗附磨具產業集群、通山石材產業集群等五大產業集群被確定為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9億元,分別是“十五”期末的4.6倍、2.8倍。重點鎮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百鎮千村”示範工程建設成效明顯。通村油路覆蓋率由“十五”期末的9%提高到100%。五年新建戶用沼氣池7.98萬口,完成改廚改廁改圈6.83萬戶,解決了91.5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快提升環境質量,建成一批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污水處理率7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30%;市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7%。加大節能減排力度,五年依法關閉“五小”企業100家,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以上,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17.5%。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97.8%。鹹寧榮膺省級園林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稱號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躋身全國最適宜人居的200個城市之列。
(五)堅持不懈地發展民生事業。五年幫助城鎮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2.95萬人,登記轉移農村勞動力27萬人。五險參保總數152萬人次,是“十五”期末的2.4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翻一番;常年生活救助對象50萬人,城鄉低保規模穩定在21萬人左右;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68%;五年大病醫療救助人數11540人,臨時救助城鄉困難民眾15454人次。五年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2180戶、經濟適用房保障2100戶、農村危房改造7442戶。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6平方米和39平方米,比“十五”期末分別提高5平方米和7平方米。解決了13.1萬人的溫飽和脫貧問題,完成了418個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扶貧搬遷1388戶。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全面免收,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全面兌現,貧困學生資助體系逐步完善,各類教育穩步發展。五年取得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8項,申請專利1700件,實施重大科技計畫項目21項,6個縣(市、區)均被列入全省科技富民強縣計畫。建成縣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4個、村級農家書屋632個,《夢尋鹹寧》、《白雲深處》、《千古風流》、《雋水天城》、《千橋流水桂花香》等地域文化精品紛呈湧現。投入10.98億元建設市中心醫院、中醫醫院和6個縣(市、區)醫院、72個分片(農場)衛生院、430個村衛生室,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手足口病、愛滋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取得實效。人口計生工作獲省表彰。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加快發展。抗震救災對口支援任務提前完成,援疆工作全面啟動。駐鹹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抗災救災、維護穩定、支持發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民兵預備役工作取得新進步。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僑務等工作紮實推進。人防、保密、氣象、水文等工作得到加強。統計、物價、檔案、方誌等工作邁出新步伐。婦女、兒童、老齡、慈善、殘疾人等事業全面發展。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有效發揮。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六)堅持不懈地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自覺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FS:PAGE]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自覺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五年辦理人大議案建議361件、政協提案618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5%以上。紮實推進“能力建設年”、“作風建設年”活動,不斷完善績效考核,政府執行力不斷提升。最佳化行政審批,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效能不斷提高。積極開展文明執法教育活動,行政執法行為不斷規範。不斷完善政府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專家諮詢制度和合法性審查制度。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大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整治力度,紮實推進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嚴肅財經紀律,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取得較好成效。基層民主實現形式不斷豐富。“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完成。應急救援和減災防災體系逐步健全,信訪、維穩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形勢總體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