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海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經濟社會科學快速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下,我們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三種理念(稅源經濟、體驗經濟、民本思想)”,紮實推進“六個轉變(行政區劃向經濟區劃、海城投資向投資海城、敢為人先向善為人先、存量資源向發展資本、商品經濟向市場經濟、鎮域經濟向城市經濟)”,實現了“三個新變化(產業發展、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預計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50億元,比上年增長20%,比“十五”期末增長175.2%;地區財政收入實現79.8億元,比上年增長79.3%,比“十五”期末增長41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1億元,比上年增長25.7%,比“十五”期末增長416.7%;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50億元,比上年增長60.4%,比“十五”期末增長75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5.2億元,比上年增長20%,比“十五”期末增長15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321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856元,均比上年增長15%,比“十五”期末分別增長88.7%和94.8%。在2010年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評價排名第十九位,連續兩年榮獲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四項殊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海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顧
  • 報告類型:市政府工作報告
  • 部門海城市政府
“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顧,“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和任務,2011年重點工作,

“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經濟社會科學快速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下,我們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三種理念(稅源經濟、體驗經濟、民本思想)”,紮實推進“六個轉變(行政區劃向經濟區劃、海城投資向投資海城、敢為人先向善為人先、存量資源向發展資本、商品經濟向市場經濟、鎮域經濟向城市經濟)”,實現了“三個新變化(產業發展、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預計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50億元,比上年增長20%,比“十五”期末增長175.2%;地區財政收入實現79.8億元,比上年增長79.3%,比“十五”期末增長41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1億元,比上年增長25.7%,比“十五”期末增長416.7%;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50億元,比上年增長60.4%,比“十五”期末增長75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5.2億元,比上年增長20%,比“十五”期末增長15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321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856元,均比上年增長15%,比“十五”期末分別增長88.7%和94.8%。在2010年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評價排名第十九位,連續兩年榮獲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四項殊榮。
一是行政區劃向經濟區劃轉變實現重大突破。整合要素,大膽實踐,規劃確定了“南北雙新城、東西兩市鎮”(海西新城、騰鰲新城、牛莊新市鎮、析木新市鎮),配建了8個市級產業園區(兩個省級開發區工業園、兩個專業市場配套加工園、礦產品初加工園、石油機械加工園、農產品深加工園、專業市場集中區),實行產業相對集群,企業絕對集聚,構築了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五年來,全市開復工項目1222個,投資總額1323億元,項目入園率達到90%以上,形成了鋼鐵、紡織、礦產品三大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主導產業集群。2010年兩城兩市鎮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海西新城:新建路網31.5公里,變電所5座,工業地產30萬平方米,綠化24萬平方米。新型工業化形勢喜人,全年開復工項目176個,沈車集團機車鑄件等48個項目竣工投產。特別是新建的遼寧(海城)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上升為省級戰略,簽約落戶項目70個,後英集團薄鎂板等30個項目開工建設。2萬畝專業市場集中區快速推進,西柳中國商貿城一期建成運營,中國北方水暖城和西柳中國商貿城東區皮草皮具城簽約落戶,南台國際皮革皮具城開工建設,遼南農機大市場擴建完成,響堂汽車4S店初具規模。房地產開發建銷兩旺,唯美品格等11個樓盤建成,芭東海城等48個項目開工建設,一批城市綜合體大項目(西柳中國商貿城東區城市綜合體、福建新新城市綜合體、芭東海城城市綜合體、南台國際皮革皮具城城市綜合體等)落戶新區,房地產新開工面積16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70萬平方米。騰鰲新城:新建路網27.6公里,變電所3座,綠化面積17.7萬平方米。鋼鐵深加工和精細化工產業穩步發展,全年開復工項目87個,華恆無縫鋼管、惠豐化工萘酣等28個項目建成投產。房地產業突飛猛進,開發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騰鰲溫泉健康產業城項目簽約落戶,開啟了我市溫泉資源綜合開發的新局面。農高區上升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四辣(大蒜、生薑、辣椒、蔥)”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日本至惠黑蒜等10個農產品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47萬畝,農業增加值實現39億元。牛莊新市鎮:西四石油機械液壓動力鉗擴建和鑽機等項目建成投產。牛莊古城文化旅遊項目開工建設,一期427戶拆遷全部完成,復建古建築六處。析木新市鎮:礦產品初加工園一期252戶拆遷和2.5平方公里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完成,全年開復工項目68個,東合集團10萬噸高純鎂等18個項目建成投產。文化旅遊區建設全面起步,析木天黿博物館規劃完成,顓頊城開工建設。全年可實現“四個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0家、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1000家、法人單位10000家、個體工商戶10萬戶)”目標。
二是海城投資向投資海城轉變打開嶄新局面。開放空間,打造環境,激發了域外企業投資海城的熱情,域外投資由兩年前占全市總量1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30%。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8億美元,引進內資409億元,出口創匯16.5億美元。2010年,外向型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一大批域外知名企業集團(新加坡佳通集團、山東高速、蘇州維德、山東紅領、四川景帝、福建新新、浙江中天、沈煤集團等)落戶我市。特別是一批知名科研院校(中科院瀋陽分院、東北大學、瀋陽工業大學、瀋陽化工大學、遼寧科技大學等)與我市菱鎂基地研發中心簽訂了合作開發協定。析木新市鎮中國鎂業鑄鍛件、牛莊新市鎮重型汽車改裝等10個飛地項目落戶海西新城工業園。去年,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內資分別達到4500萬美元和150億元,出口創匯實現3.5億美元。
三是商品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邁出實質步伐。堅持政府競爭環境,企業競爭市場,成功取締市區營運三輪車,完成礦山整治和資源整合,實施“五大市場(土地市場、建築市場、礦業權市場、河砂市場、食品和農資市場)”專項整治、“五大專項行動(安全生產和消防整治專項行動、道路交通整治專項行動、違章建築和違法用地整治專項行動、公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信訪穩定整治專項行動)”和藥品、煤炭、成品油等市場專項整治,市場經濟秩序全面規範。2010年,在推進法治化上,各類專項整治深入推進,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126起,拆扒違章建築3.6萬平方米,查扣非法農資價值20餘萬元,查處交通違法行為2022起。在推進市場化上,組建了餐飲、再生資源、成品油等5個行業協會,新增農業專業合作社187個,全市合作社總量達到450個。誠信政府、誠信金融、誠信司法、誠信經營等創建活動初見成效。在推進資本化上,政府補貼600餘萬元推進企業上市,七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上市輔導期。
四是存量資源向發展資本轉變結出豐碩成果。完善國有土地出讓招拍掛、國有資產出售拍賣和礦權交易集中管理等制度,搭建土地儲備交易中心、礦業權交易中心和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等資本轉化平台,實現了政府對土地和礦權交易一級市場集中調控和二級市場規範管理。2010年,空間整理全面展開,累計整理二三產業用地3.7平方公里。嚴格礦權交易管理,規範了礦業市場競爭。推進要素集聚,實施了海城高中等公益設施、市經信局等35家行政辦公部門搬遷,海西新城活力全面增強。
五是鎮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得到全面落實。堅持以城市思維統籌城鄉發展,編制完成了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兩城兩市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市級產業園區規劃。推進“三遷四進(居民動遷、企業談遷、農民移遷,工業進園區、商業進鎮區、居民進小區、農業進設施區)”,完善城鄉基礎設施,繁榮發展社會事業,形成了要素集約、產業集群、居住集中的城市經濟新格局。五年來,城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保障投入累計達到75億元,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8%。2010年,城鄉基礎設施全面改觀,全年基礎設施投入累計達到10億元,“四個十”工程成果顯著(海州大街等10條城市主幹路、前進國小門前路等10條街巷路、震興路等10萬平方米人行路、合力小區等10個小區改造全面完成,新鋪黑色路面22.9萬平方米,人行路道板7萬平方米,牙石2.1萬延長米)。新建、改造、大修農村公路24條142公里,橋樑30座,完成了南外環等11條道路亮化(南外環、東外環和開發區世紀大道、黑龍江路、黃河路、淮河路、千山街、嵩山街、泰山街、黃山街、廬山街),特別是在海城河新建了3座大橋(三台子跨河橋、鐵西中央跨河橋、關帝廟跨河橋)。“一島四湖”工程全面實施(完成了三江文化旅遊島和騰鰲壽安湖、玉皇山人工湖規劃立項測算,澄洲湖南湖和騰鰲永安湖建成蓄水),“三場、三網、四中心”建設順利進行(新建了興海廣場、關帝廟廣場和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騰鰲溫泉供熱入網、華潤燃氣接網完成。開工建設了居民議事中心和城市集中供熱、響堂久通、騰鰲巨豐3座供熱中心),“一城一街一區”建設全面啟動(騰鰲溫泉管理區健康產業城項目落戶,牛莊老街改造全面實施,騰鰲沈營路過境段1.5公里中央商務區初具雛形),鎮村環境整治初見成效。社會保障進一步完善,完成養老保險擴面5000人,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提高新農合患者報銷比例,全年為農民報銷醫藥費1.1億元。為貧困低保邊緣戶建房125座,修房300戶;解決了農村5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全年開發就業崗位1.2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社會事業持續繁榮,全年實施科技項目60項,申請專利150項。海城高中等5所學校(海城高中、西關國小、同澤中學和析木國中教學樓、析木高中宿舍樓)交付使用,同澤中學申辦省級示範性高中。異地新建了市中醫院,圓滿完成甲流防控工作。新建10家鎮區計生服務中心。市區喪事大操大辦擾民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連續六屆榮獲省“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人民武裝、婦女兒童、廣播電視、民族宗教、人防、檔案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進步。
六是敢為人先向善為人先轉變取得良好成效。堅持守住“法律紅線、政策底線和紀律防線”,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2010年,政務公開全面落實,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見面率繼續保持100%,政府承諾為民眾辦的十件實事基本完成(十件實事中有幾個子項工程未按照計畫完成:一是在海西新城新建1所國中和1所幼稚園,目前正在整合海西新城初級中學,明年將投入使用。芭東海城幼稚園正在建設,明年交付使用。二是道路建設中的南一環,由於動遷完成時間較晚,工程明年開工建設。三是玉皇山人工湖,已經完成規劃、設計、測算等前期基礎性工作,由於土地權屬問題,今年未建設)。“三個一工程(一會制審批、一站式辦公、一費制收費)”全面實施,全年召開規委會30次,累計審批項目350個。推進多渠道融資,全市累計新增貸款90億元。政府工作創新取得新進展,建立了企業發展扶持基金,推進了執法服務部門扁平化管理,實踐了經營性資產置換失地農民保障,落實了“四分離(管建分離、建用分離、管采分離、采建分離)”制度。安全、環保、信訪工作全面加強,去年全市排查治理各類安全隱患4183處,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12.5%。整治污染企業183家,3座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騰鰲污水處理廠、感王污水處理廠)建成啟用,城鄉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特別是成功戰勝了50年來最大洪水挑戰。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妥善處理信訪案件,解決了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問題,全市信訪總量同比下降42%,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十一五”時期特別是過去一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真抓實幹、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駐海部隊,垂管單位,境內外投資者以及所有關心、支持海城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矛盾,主要是: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政府經濟調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仍然滯後。服務業比重尚需進一步提高。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比重還不大。城鄉公共產品與人民民眾需求尚有很大差距。投資環境仍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等。這些問題和矛盾,需要我們在“十二五”期間特別是今年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和任務

“十二五”既是國家經濟變軌轉型,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期,也是我市實現追趕和超越,全面建設幸福海城的機遇期。按照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市委七屆十三次全會“圍繞一個目標,加速兩個融入,實施三大戰略,推進四項任務”的思路,我市“十二五”規劃總體安排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重點,圍繞實現三年進入全國縣域百強前十目標,牢固樹立稅源經濟、體驗經濟、民富思想“三種理念”,紮實推進全面創新和全民創業,努力實現產業發展、城鄉建設、人民生活“三個新變化”,共同打造開放海城、實力海城、和諧海城、幸福海城。2015年全市發展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5%。跨入“全國縣域百強前十”行列。
“十二五”期間,重點實現“三個新變化”:
一是實現產業發展新變化。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為統領,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服務業多元化。在農業現代化上,以農高區為龍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綠色有機食品和農產品深加工,全市新增設施農業25萬畝以上,綠色有機農產品比重達到50%以上,農產品加工增值率達到50%以上,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在新型工業化上,堅持“三圍(圍礦主要是指圍繞以菱鎂新材料產業為重點的礦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圍鋼主要是指圍繞以騰鰲為重點的鋼鐵深加工產業集群,圍店主要是指圍繞專業市場的配套加工產業集群)”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菱鎂新材料、鋼鐵深加工、專業市場配套加工以及化工塑膠等新型產業集群。“圍礦”和“圍鋼”產業集群產值分別達到1000億元以上,礦產品深加工比重達到60%以上;“圍店”產業集群產值達到800億元以上;全市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在服務業多元化上,大力發展專業市場集群和現代服務業,2萬畝專業市場集中區全面建成,年交易額達到1300億元;建立與城鎮化進程相匹配的多層次、全覆蓋的城鄉服務業體系,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0%。“十二五”期間,三次產業比例達到5:48:47,形成多輪驅動、多業並舉、群企爭鳴、富有活力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二是實現城鄉建設新變化。以統籌城鄉發展為統領,按照建設“百萬人口生態型世界鎂都”的城市定位,以城市化、城鎮化和新型農村社區化為抓手,著力改善城鄉生產生活環境。在城市化上,以海西新城和騰鰲新城為重點,通過就地城市化和異地城市化,填齊補全城市產品,打造兩個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富有競爭力和帶動力的現代化新城。在城鎮化上,以牛莊新市鎮和析木新市鎮為重點,通過就地城鎮化和異地城鎮化,完善基礎設施,健全要素配置,建設兩個功能完備、人口眾多、產業發達的區域中心城鎮。在新型農村社區化上,通過建設中心村的方式,建成一批居住集中、要素集約、環境優美的新型農村社區。“十二五”期間,“兩城兩市鎮”核心區全面建成,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0%。
三是實現人民生活新變化。以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統領,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農村公共服務投入,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多渠道實施就業和全民創業工程,實現勞者有其業。完善各級各類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機構,建設各級各類文化體育設施,實現城鄉均衡共享。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城市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應保盡保。各類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信訪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邁上新台階,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十二五”期間,全市社會事業投入增幅不低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基本實現學有所教、業有所就、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幫的幸福海城目標。

2011年重點工作

按照“十二五”工作目標和任務,預計,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90億元,同比增長18%;地區財政收入實現75.4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4億元,同比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70億元,同比增長4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520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1334元,同比均增長15%。(上述指標均按可比口徑)
今年工作重點是全面實施六大工程
(一)全面實施項目建設工程
一是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施“十橋、十路”工程,開工建設玉皇山跨河橋等7座橋(玉皇山跨河橋、南一環公鐵立交橋、牛莊三台子公鐵跨線橋,海感路、吉高線、黑龍江路和西柳6號路下穿橋),鐵西中央跨河橋等3座橋(鐵西中央跨河橋、三台子跨河橋、關帝廟跨河橋)建成通車,完成南一環等10條公路(南一環路、西二環路、長江路、關帝廟橋引線、中央跨河橋引線、侯屯跨線橋引線、沈營線、湯析線南段、大盤線牌樓到海城段、孤山高速公路出口)新建改造工程。啟動“五個十”環境改造工程,實施興海大街等10條城市主次幹路,田水東街等10條街巷路,中街北路等10條人行路,繁榮小區等10個住宅小區,永安路亮化等10項市政改造工程,完善城市功能。建設“兩湖、兩園、兩廣場”,開工建設海城河與八里河連線湖、騰鰲壽安湖,完成海城河荒嶺段河南濱河公園建設,完善玉皇山公園,建設興海祥聖、西柳怡園2個民眾健身廣場,打造居民休閒娛樂空間。完善市級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全年建設園區路40公里,新建變電所10座,綠化100萬平方米。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溫香鎮等12個鎮區排灌工程,新增和改善排灌面積7.15萬畝;改造三岔河大型泵站、輸水管網和水廠;完成上英、山嘴、王家坎等5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綜合治理遼、渾、太三大河流河道、西部沿河鎮區主幹支渠,增強防汛抗旱能力。
二是推進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實施教育系統“建四、撤四、遷八、消D”工程,新建騰鰲高中、西柳高中、市中心幼稚園,組建海城市教育培訓中心;撤併整合七中、九中、騰鰲一中和二中;遷移重建海城三中、五中等8所學校,力爭全面解決學校D級危房。完善城鄉衛生、計生、文體、民政等服務設施,實施“一院、兩科、四所、十五中心”建設,完成中醫院建設,在市醫院開設職業病和精神病防治專科;建設4家鎮區婦幼保健所;開工市體育中心、居民藝術中心、農村困難家庭常年病託管中心、海西新城社會福利中心,完成市居民議事中心、2家鎮區計生服務中心、4家鎮區疾控中心、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繼續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年內養老保險實現擴面3000人,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率達到80%以上。
三是推進重點產業項目建設。
農業上,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萬畝,“四辣”面積3萬畝,設施農業面積達到52萬畝,全市農產品深加工開復工項目20個以上。農高區重點啟動農產品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展示中心、物流交易中心建設,新上天津寶迪肉類加工等投資超千萬元農產品加工項目10個。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75億元。
工業上,圍繞“三圍”產業發展,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年工業開復工項目200個以上。“圍礦”上,加快建設海西新城菱鎂基地和析木新市鎮礦產品初加工園,完成菱鎂基地研發中心建設和礦產品初加工園2.5平方公里擴建工程,加快推進中海鎂合金、後英40萬噸懸浮爐和化工塑膠等項目建設,全年“圍礦”產業開復工項目100個以上,產值實現380億元。“圍鋼”上,加速推進鋼鐵深加工產業向騰鰲鋼鐵深加工園集聚,鞍山紫竹集團大型鑄件、東升機械礦山設備等項目開工建設,恆盛鑄業60萬噸棒線材等項目竣工投產,全年“圍鋼”產業開復工項目50個以上,實現產值260億元。“圍店”上,加快建設西柳和南台兩個專業市場配套加工園,全年“圍店”產業開復工項目50個以上,實現產值320億元。全市工業總產值實現1260億元,同比增長20%。
服務業上,重點推進“三化”。專業市場集群化,重點推進西柳中國商貿城二期和東區皮草皮具城、中國北方水暖城、南台國際皮革皮具城一期等專業市場項目建設。現代服務業精品化,重點建設騰鰲溫泉健康產業城、芭東海城和碧桂園兩個五星級酒店,海西新城和騰鰲新城兩個市級中央商務區,西柳中國商貿城東區、福建新新、南台國際皮革皮具城、芭東海城四個城市綜合體。開發推介海城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傳統服務業便捷化,重點完善區域、社區、小區三級服務網路,科學規劃生產生活服務業態,區域級網點達到400個,社區級網點達到2000個,小區級網點達到1萬個,初步形成10分鐘生活服務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67億元,同比增長15%。
(二)全面實施城鎮建設工程
一是著力推進城市化。以海西新城和騰鰲新城為重點,實施城中村、城邊村就地城市化和異地城市化。年內,海西新城重點實施海城河南岸郭蘇團、北岸三台等村屯拆遷改造,整理土地6.5平方公里。騰鰲新城重點實施永安、金甲等村屯拆遷改造,整理土地1.27平方公里。
二是著力推進城鎮化。以牛莊新市鎮和析木新市鎮為重點,實施鎮中村和鎮邊村就地城鎮化和異地城鎮化。年內,牛莊新市鎮重點實施古城核心區拆遷,整理土地1.5平方公里。析木新市鎮重點實施東牌樓村一組拆遷改造,整理土地2.4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1%。
三是著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化。堅持村民自願、村委主導原則,實施城鎮遠郊村屯拆遷整合。年內,重點啟動牌樓鎮南鐵村、八里鎮東八里村、西四鎮西四村三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改善農民居住環境。
(三)全面實施生態建設工程
一是整治環境污染。圍繞中西部污水、東部粉塵、中部大氣、工業固體廢棄物和農村生活垃圾,全面啟動實施污染整治“5322”工程,重點整治中西部地區印染廠、造紙廠、化工廠、塑膠廠、屠宰場“五水”污染,年內全部實現達標排放。重點整治東部礦山企業揚塵、煙塵、粉塵“三塵”污染,煙塵、粉塵排放量消減15%。重點整治中部城區鍋爐煙氣、汽車尾氣“兩氣”污染,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重點整治工業固體廢棄物和農村生活垃圾“兩廢”污染,加快實現集中排放和處理。全年單位GDP綜合能耗同比降低5.1%,二氧化硫和COD排放總量各削減5%。
二是治理水土流失。在白雲山、九龍川自然保護區,全市主要河流水源地、庫區周邊、高山陡坡地段,全面實施封山育林。加快東部山區退耕還林、退蠶還林和西部平原農田林網建設,大力開展“四旁(路旁、村旁、河旁、宅旁)”植樹活動,防治水土流失,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27萬畝,植樹1000萬株,高標準完成丹海高速公路兩翼綠化工程;恢復礦區植被,完成綠化面積1000畝;實施“千村綠化”工程,綠化村屯220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2%。
三是保護礦產資源。全面推進礦產資源依法開採和集約利用,嚴禁企業采富棄貧、亂采亂掘,嚴厲打擊盜採行為,全面提高礦產資源開採“四率(綠化率、礦產資源回採率、採礦貧化率、開採回收率)”水平。
(四)全面實施全民創業工程
一是強化培訓帶動就業。大力推進創業輔導和職業技能培訓,強化就業推介服務,年內完成普惠制培訓5000人,實名制就業8000人。
二是政策優惠鼓勵創業。全面落實《關於推進全民創業實施意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堅持資源、資金、信息等向創業者傾斜,開闢創業綠色通道,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跟蹤服務。加大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投放力度,鼓勵扶持大、中專畢業生和個體勞動者自主創業。
三是資產置換促進創業。對城鎮化推進中完全失地的農民,推行市場攤床、商業門市等經營性資產置換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和就業崗位,年內建設相關經營性資產面積4.8萬平方米,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和創業問題。
四是做強產業拉動創業。圍繞“兩城兩市鎮”主導產業和公共園區,招商引資,大上項目,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服務業多元化、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為民眾創業和就業打造平台。
(五)全面實施文明創建工程
一是推進文化興市。深入挖掘唐王文化和晉商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厚積城市底蘊。保護開發孤山仙人洞、析木石棚、海城高蹺、喇叭戲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快推進牛莊古城、析木顓頊城、海城火神廟街等重點文化項目建設,鼓勵扶持優秀文藝作品創作,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做強文化產業,打造文化海城。
二是推進人才強市。堅持把人才作為海城未來實現跨越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通過重點院校定向培養、發展職業教育等多種方式,培養一批實用人才;制定出台鼓勵政策,引進一批專業人才;最佳化人才成長環境,拓展人才發展空間,留住一批優秀人才,為海城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三是推進文明美市。大力弘揚“誠信、務實、創新、爭先”的海城人精神,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和信用海城”等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實施“六五”普法教育,繁榮發展人民武裝、婦女兒童、廣播電視、民族宗教、人防、檔案等各項事業,提高全民文明素質,樹立文明海城嶄新形象。
(六)全面實施政府創新工程
一是創新政府管理。簡政放權,加快政府社會管理重心下移。改革財政管理體制,建立利益共享和發展激勵新機制,加大對民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速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應急管理向風險管理轉變,紮實做好安全生產、消防、防汛、信訪穩定等隱患排查整改,確保實現全年無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安全度汛、信訪總量持續下降等目標。推進失地農民安置政策創新,探索實施“六個置換(商品樓房置換農民宅基地、經營性資產置換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和就業崗位、村集體資產股份制置換失地農民就業和生活保障、設施農業置換田園經濟、新型農村社區置換自然村屯)”,解決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生活、就業、保障等實際問題。
二是最佳化政府服務。積極爭取建設用地指標,啟動實施土地增減掛鈎、閒置土地盤活和城鎮拆遷改造;爭取國家省市各類專項資金,加大地方債券融資推進力度,推行BT(建設、移交)、代建制等社會融資方式,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堅定不移推進“三個一工程(一會制審批、一站式服務、一費制收費)”,為投資者提供高效滿意的政府服務。
三是強化自身建設。推進依法行政和廉潔行政,堅持重大事項決策集體審議,政府法律顧問團審核把關,並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協報告。深入實施“五大市場專項整治”和“五大專項行動”,規範市場競爭行為。落實政府投資項目“一部四制(一部是成立項目建設指揮部,四制是項目法人制、契約制、招標制、監理制)”和“四分離(管建分離、建用分離、管采分離、采建分離)”制度,規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深度推進政務公開,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全面做好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確保辦復率、見面率100%。
各位代表,“十二五”美好藍圖已經繪就,今年工作任務已經明確。讓我們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下,與全市百萬人民一道,腳踏實地,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克難求進,為建設開放海城、實力海城、和諧海城、幸福海城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