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東亞地震研討會

2011年東亞地震研討會

為進一步加強亞洲國家,特別是東北亞國家在地震海嘯火山領域的學術交流,提升亞洲國家減輕自然災害的能力,由中國地震局韓國氣象廳、日本氣象廳共同舉辦的“東亞地震研討會”2011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各方呼籲,依靠科學手段減輕災害,在亞洲各國間建立和完善交流磋商機制,協調相應減災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東亞地震研討會
  • 時間:2011年10月19日
  • 主辦:日本氣象廳
  • 目的:完善交流磋商機制
會議背景,主要議題,國際合作,

會議背景

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出席研討會時表示,亞洲是全球地震、海嘯和火山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如2004年的印度洋地震海嘯、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今年日本的地震海嘯等,這些災害嚴重威脅著亞洲各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陳建民倡議亞洲各國依靠科學技術,開展國際合作等途徑以有效減輕災害。陳建民說:“在東北亞東協南亞中亞相關地震機構間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交流磋商機制,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和交流區域減輕地震等災害的對策,協調相應的減災行動。”

主要議題

東亞地震研討會設定了巨大地震及其災害、海嘯預警、火山監測、各國監測系統近期進展、近期科技發展及其對防災減災意義和與公眾溝通等六個議題,旨在通過交流應對災害的經驗與教訓,研討科學技術成果,促進減災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數據交流,提出減輕災害的科學對策與方法,共同應對挑戰。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副所長陳虹介紹,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嘯後,各國都建立了強勁的應急機制,日本在災害預警和與公眾溝通的有途徑建設中有很多好的經驗,現在特別需要建立全球共享經驗的機制,因為建立與公眾溝通的有效途徑是重要的減災手段。陳虹說:“如何與公眾溝通好,對公眾一般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培訓好。在災害、地震發生前,發生之間和發生之後,在災害的信息、災害的防範和災害的應對方面都進行充分的溝通的話,那么公眾會採取相對比較合適和正確的措施來保護自己,所以與公眾溝通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減災手段。”

國際合作

今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造成慘重人員傷亡和巨大財產損失。5月22日,溫家寶總理在中日韓第四次三方領導人會晤時提出“今年下半年舉辦東亞地震研討會,啟動東北亞地震、海嘯和火山研究項目”的倡議。東亞地震研討會是亞洲有關地震、海嘯、火山研究與應對的一次重要會議。有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以及5個國際組織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東亞地震研討會。 日本地震學會副會長石川有三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會議能夠有效拓寬信息交流和數據共享的渠道。石川有三說:“近期地震比較活躍,並且有共同點,希望中日韓等國能共將近期地震的相關數據分享,共同分析,共同探討東亞地震的特點,為今後預防東南亞地區地震做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