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困難局面,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學先進、比創新、看實效,較好地完成了市九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平頂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1年
- 地點:平頂山市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前言,2010年及“十一五”的工作回顧,堅持多策並舉,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政策引導,推進了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堅持固本強基,鞏固了“三農”基礎地位。,堅持以創促建,提升了城鎮化水平。,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堅持改善民生,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強化保障,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2010年及“十一五”的工作成果,過去的五年,綜合實力跨上新台階。,過去的五年,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過去的五年,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過去的五年,文化建設呈現新氣象。,過去的五年,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2010年及“十一五”的工作總結,感謝致辭,經驗教訓,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十二五”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總體要求,奮鬥目標,予批《綱要(草案)》,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我國經濟發展的利與弊,主要預期目標,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9個方面的工作,努力擴大投資需求。,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加強經濟運行調控調節。,著力最佳化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前言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10年及“十一五”的工作回顧
初步預計,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0.6億元,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9.6億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10億元,增長2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0億元,增長1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8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5504元,增長15.2%。
我們主要抓了以下重點工作:
堅持多策並舉,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抓住需求不足這一突出矛盾,把擴大投資、促進消費、服務企業作為關鍵性舉措,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取得了擴內需、保增長的明顯成效。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17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78.5億元,占全年預期投資的119%。中平能化碳化矽微粉、500千伏平南輸變電等48個項目建成投產(投用),特別是魯陽電廠一期2×100萬千瓦機組的併網發電和葉舞高速的建成通車,使我市的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60萬千瓦,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96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為全省發電裝機容量突破5000萬千瓦、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5000公里作出了積極貢獻,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平煤機高端液壓支架、中平能化兩萬噸高性能浸膠帘子布、東方希望集團鹽化工等50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平高工程、泓利焦化年產90萬噸搗固焦及綜合利用等37個續建項目加快推進,為今後發展蓄積了後勁。消費需求較快增長。加快“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建設,新增農家店305家,新建農資配送中心6個、連鎖店190個。全面落實擴大消費政策,家電下鄉和汽車機車下鄉產品銷售量、補貼額一直保持全省領先位次,帶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市、縣兩級各抓100家重點企業,健全政策導向、要素保障、困難企業幫扶等十項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強化財稅收支管理,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了企業負擔。積極推動銀企合作,全年融資總額178億元,其中新增貸款135億元。加強煤電油氣運協調,有效保障了生產要素供給。
堅持政策引導,推進了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出台了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支柱產業優勢繼續鞏固。實施工業結構轉型升級項目72個,完成投資84.7億元,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特種鋼材、新型建材、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規模擴大、技術提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中平能化集團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鞏固了平頂山能源、鹽化、焦化、尼龍化工等主導產業在全國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旅遊目的地建設規劃,實施了一批文化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加大宣傳推介和景區創建力度,開展了全國首例景區錯峰免門票活動,全年接待遊客、旅遊總收入均增長35%以上。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廣發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入駐我市;市商業銀行升級更名為平頂山銀行,實現了由地方銀行向區域性銀行的轉型。產業集聚區建設明顯提速。10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2億元,增長122.7%;完成工業投資108億元,增長57.6%;新開工項目156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38個,新入駐企業96家。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企業技術中心4家、質檢中心2家、重點實驗室1個。舞鋼公司榮獲“全國質量獎”,“神馬彈力絲”、“天瑞水泥”榮膺“中國馳名商標”,行政服務綜合樓工程獲國家“魯班獎”,新增省名牌產品16種、省著名商標10件,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1.1%。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深入開展洗煤、焦化行業綜合整治,188家60萬噸以下小洗煤廠全部關閉,淘汰小焦化產能120萬噸。大力發展新型牆材,產能達到45億標塊。紮實推進林業生態建設,造林18.4萬畝,汝州市、寶豐縣、湛河區初步通過省級林業生態縣驗收。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9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低於省定目標1.8個和4.6個百分點。
堅持固本強基,鞏固了“三農”基礎地位。
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全年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達到23.9億元,增長22.6%,其中發放糧食直補等八項補貼4億元。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3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北汝河治理一期工程完工,發展有效灌溉面積6.3萬畝,改造中低產田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2平方公里,新增農機總動力8萬千瓦,全年糧食總產197.2萬噸,連續7年獲得豐收。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286個,引進千萬元以上畜產品加工項目15個。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新增省級龍頭企業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41個,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1.6萬畝。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新建農村公路464公里,新增沼氣用戶2萬戶,新解決12.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了108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和6.1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培訓農民工6.2萬人,新增轉移就業6.8萬人。36箇中心鎮、539箇中心村經濟發展規劃和新村建設規劃修編工作全面完成,“百企幫百村”活動深入開展,112箇中心村啟動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工作多次受到國家和省表彰。縣域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堅持以創促建,提升了城鎮化水平。
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持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市城鎮化率43.4%,提高1.6個百分點。城市擴容規劃加快編制。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批,城市總體規劃通過國家部際聯席會議審查,平頂山城市新區規劃、平寶葉魯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編制完成。6縣(市)和石龍區的城市總體規劃已完成報批。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老城區實施了道路改擴建、垃圾處理、天然氣置換、河道治理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新建改建道路13條、橋樑4座,完成投資8.7億元。強力推進城中村和舊城開發改造,開工300.5萬平方米,主體完工177.7萬平方米。新城區完成城建投資21.2億元,新增道路9.7公里、房屋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加強園林綠化建設,新建改建綠地49.8萬平方米。積極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縣城和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新建市政道路15條,39座建制鎮垃圾中轉站投入運營,城鄉面貌有新的改觀。
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
各項改革深入推進。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面達96.7%。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縣兩級審批大廳實現同網路辦公,整體提速20%以上。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事業單位全部推行聘任制。文化綜合執法體制和警務機制改革取得突破。全市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招商選資成果豐碩。成功舉辦第三屆華僑華人中原經濟合作論壇,主動到沿海發達地區組織開展一系列招商活動。全年簽約項目132個,開工52個;實際到位市外資金430億元,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1.64億美元,增長16.7%。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壯大。放寬領域,最佳化環境,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53.8%,提高0.8個百分點。
堅持改善民生,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全年投入民生工程資金29億元,比上年增加2.5億元,“十大民生工程”如期完成。就業再就業工作得到加強。城鎮新增就業12.4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5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將8.9萬城市居民和17.1萬農村居民納入城鄉低保,人均月補差高於省定標準。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了城鎮居民醫保制度,提高了新農合參保標準。寶豐縣、郟縣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新農保試點。加強價格管理和調控,對低收入群體進行補貼,保障了市場物價基本穩定和民眾基本生活。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開工建設廉租房14.6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79.1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40.7萬平方米、公共租賃房2.8萬平方米,為4510戶農村貧困家庭實施了危房改造。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制定了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和中國小幼稚園發展規劃,著手解決城區中國小大班額問題,市區開工建設國小3所;強力推進職教攻堅,新建專業實訓基地8個,舞鋼市、郟縣創建為職教強縣。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300個農家書屋,開展了“歡樂中原”和“舞台藝術送農民”等民眾性文化活動。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市疾控中心綜合實驗樓主體完工,開工建設新區人民醫院和3所縣醫院、7所鄉(鎮)中心衛生院。創建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市和無障礙建設城市工作通過國家驗收。人口計生工作連續17年全省先進,是河南唯一的國家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雙示範”市。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強化以煤礦為重點的安全監管,出台了落實安全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的意見,127座地方煤礦兼併重組工作有序推進,30座小煤礦關閉到位。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再次被評為全省食品安全優秀城市。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完善了各類應急預案。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組建了專職巡防隊伍,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刑事案件發案數下降8.8%。認真解決人民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信訪秩序明顯好轉。
強化保障,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按照“三具兩基一抓手”工作要求,深入推進“兩轉兩提”,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團結拼搏、幹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五五”普法順利完成,法律援助、法律服務工作明顯加強。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治理商業賄賂,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新增省級文明單位43家、市級文明村鎮65個,城鄉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大力開展國防教育,紮實做好雙擁工作,駐平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支持地方搶險救災、重點工程建設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統計、史志、氣象、地震、人防、通信、菸草、檔案、鹽業、新聞出版、國家安全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
2010年及“十一五”的工作成果
各位代表!
2010年主要任務的圓滿完成,標誌著“十一五”規劃目標勝利實現。
過去的五年,綜合實力跨上新台階。
生產總值是“十五”末的1.86倍,占全省比重提升0.51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6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2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是“十五”末的2.77倍,占全省比重提升0.4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達到2345億元,是“十五”期間的4.7倍。
過去的五年,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比“十五”末提升3.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16.6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提升3.9個百分點,節能減排目標圓滿完成。
過去的五年,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建成區面積由不足60平方公里拓展到7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比“十五”末提高8.4個百分點;新農村建設“兩個規劃”全面啟動;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858公里、國省幹線公路213公里、高速公路235.7公里。
過去的五年,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
大中型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行政審批效能進入全省先進行列,社會事業領域的改革取得新進展。五年實際利用外資6.8億美元、市外資金1295億元,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1.2倍和8.1倍;連續三年成功舉辦華僑華人中原經濟合作論壇,打造了我市招商選資重要品牌。
過去的五年,文化建設呈現新氣象。
建設了平頂山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等標誌性文化設施,舉辦了曲藝節、魔術節、戲劇梅花獎、書法蘭亭獎大賽、“三蘇杯”全國詩歌創作大賽、“堯山杯”全國攝影大賽、《歧路燈》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有影響的文化活動,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過去的五年,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是“十五”末的1.85倍和1.95倍,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下降7個和6個百分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民醫保、農村低保和高中階段貧困家庭學生救助等制度。
盤點“十一五”的發展,我市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突破1000億元、電網變電總容量突破1000萬千伏安、中平能化集團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突破1000家,經濟社會發展站上了新的更高平台。我們從能源原材料為主的工業結構,初步構建起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正朝著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基地挺進;我們在不斷完善老城區功能的同時,又新建起一座湖濱新城,正朝著平寶葉魯一體化發展的現代化城市挺進;我們從過去人們心目中的“煤城”,創建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正朝著海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挺進。可以說,平頂山已經進入蓄勢崛起的新階段。輝煌的成就,書寫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一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值得全市500萬人民驕傲和自豪,也激勵著我們去奮力譜寫科學發展的新篇章。
2010年及“十一五”的工作總結
感謝致辭
各位代表!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凝聚著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平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和國際友人、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經驗教訓
回顧“十一五”的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加快平頂山的發展,必須時刻牢記發展第一要務,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奏響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旋律;必須科學謀劃,用鼓舞人心、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和目標,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率先實現崛起、提前全面小康的強大合力;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以改革破難題,以開放帶全局,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安全穩定的關係,在安全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安全穩定;必須轉變幹部作風,狠抓工作落實,上下一心、合力攻堅,卓有成效地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必須著力民生民心,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盡心盡力解決好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人民民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還有不少缺點,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難度加大。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市部分經濟指標增速下滑,在全省位次有所後移;鋼鐵、有色、化工等行業市場需求不足,生產經營形勢比較困難;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基礎不牢;項目謀劃不足,投資總量偏低。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比重較大,高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偏低,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任務艱巨。三是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地方和幹部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發生了重特大煤礦安全事故,給人民民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教訓極為深刻。隨著地方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完成後相繼復工復產,安全監管壓力加大。四是民生改善任務繁重。城鄉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欠賬較多,民眾對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還不盡滿意,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比較困難。五是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政府職能和作風轉變還不到位,個別部門和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觀念和為民服務意識淡薄,辦事拖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並認真加以解決,絕不辜負人民民眾的期望。
“十二五”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崛起、提前全面小康的決勝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根據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市政府編制了《平頂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提出了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總體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富民強市為中心任務,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學先進、比創新、看實效,繼續實施“生態建市、產業立市、文化強市、和諧興市”戰略,統籌推進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城鎮化、建設新農村“三大任務”,持續提升改革開放、和諧穩定、黨的建設“三項保障”,在全省率先實現崛起、提前全面小康,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的戰略支點。
奮鬥目標
到2015年,力爭經濟總量實現“一個歷史跨越”,生產總值跨越2000億元大關,達到2300億元(2010年價),年均增長12%左右,人均生產總值力爭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略高於生產總值增速。轉型升級實現“一個重大突破”,經濟成長的內生機制基本確立,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經濟轉型實現重大突破。結構調整實現“三個快速提升”,即實現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鎮化率超過50%;實現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力爭達到50%左右;實現農村生產生活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的快速提升,50%的中心村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形成建設規模。經過“十二五”的努力,將平頂山建設成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示範區,成為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基地和海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的戰略支點,在全省率先實現崛起、提前全面小康。
予批《綱要(草案)》
為實現上述目標,《綱要(草案)》還提出了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加快生態建市、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社會建設等6個方面的任務。總體要求、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是在正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認真研究國家巨觀經濟政策,全面分析我市各種有利條件,深入查找存在問題與差距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些目標任務對於加快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不僅是必須的,而且通過努力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我們堅信,只要全市上下萬眾一心,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把平頂山建設得更美好,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就一定能夠鑄就“十二五”發展的新輝煌!
《綱要(草案)》及說明已提交各位代表,請予審議。
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我國經濟發展的利與弊
總體上看,做好準備工作,既有有利條件,也有不利因素,應該說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從有利條件看,世界經濟將繼續緩慢復甦,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國際國內產業轉移趨勢更加明顯;經過“十一五”的發展,我市資源、區位和產業優勢正在擴大,中平能化集團、平高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規模效益倍增,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潛力巨大,經濟發展具有總量擴張和產業升級的強大內生動力;加之國家加大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力度和我省建設中原經濟區,有利於我們發揮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和爭取上級支持。從不利因素看,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結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家將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強調把好流動性總閘門、有效控制信貸投放,在土地供給、項目審批、節能減排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經濟發展的巨觀環境和要素供給形勢趨緊;我們面臨著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又要調結構、促轉型,還要防通脹的複雜局面。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增強憂患意識,堅定信心、積極應對,確保“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主要預期目標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到2個百分點,達到11%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高於生產總值增速1個百分點,達到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出口增長2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以上;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9個方面的工作
著力擴大需求,保持經濟更好較快發展。堅持統籌兼顧,擴大需求規模,最佳化需求結構,推動經濟發展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
努力擴大投資需求。
計畫安排第一批重點項目130個,總投資1265億元,年度完成投資130億元。其中,工業項目82個,年度投資81.9億元。開工建設中平能化年產40萬千瓦太陽能電池用矽片、聖光醫藥用品製造產業園等39個項目;續建平煤機高端液壓支架、恒基偉業太陽能電池等16個項目;建成平高東芝輸變電設備製造、巨龍澱粉公司玉米葡萄糖生產線等21個項目;加快推進魯陽電廠二期2×100萬千瓦機組、中平能化年產20萬噸己內醯胺等6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交通項目13個,年度投資10.7億元。開工建設焦桐高速汝州至登封段、郟縣地方鐵路、寶豐縣至石龍區快速通道等5個項目;續建孟平鐵路複線電氣化改造項目;積極推進鄭渝鐵路客運專線平頂山段(站)、平頂山至許昌城際軌道交通、堯山旅遊支線機場、沙河平頂山段復航工程及平郟、平葉、平魯快速通道等7個項目前期工作。農林水利項目7個,年度投資16.2億元。開工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北汝河綜合治理主體工程;續建南水北調工程平頂山段、昭平台灌區配套等5個項目。服務業項目5個,年度投資6.3億元。開工建設大香山現代物流配送中心、舞鋼金馬鋼鐵加工物流配送中心;續建寶豐文化創意產業園;積極推進通用航空產業園、衛東區順德集團倉儲物流項目前期工作。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23個,年度投資14.9億元。開工建設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平頂山學院擴建等3個項目,續建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平西火車站廣場改造、新區人民醫院等12個項目;建成大香山路、藍欣家園經濟適用房等4個項目;加快南水北調受水區供水工程等4個項目前期工作。繼續堅持市級領導聯繫重點項目、聯審聯批、觀摩點評等制度,認真落實建設條件和配套資金,實行網路規劃、節點控制,力爭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加強項目庫建設,搞好項目篩選、論證和儲備。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
落實調整收入分配關係的各項政策,繼續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比重,著力提高城鄉低收入民眾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強民眾消費能力。落實鼓勵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積極發展消費信貸,促進消費增長。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健全市場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加強經濟運行調控調節。
依法規範稅收征管和非稅收入管理,提高財政調控能力。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組織多種形式的銀企洽談會,完善激勵機制,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切實增加有效信貸投放。健全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市、縣兩級繼續分別抓好100家重點企業,推動企業服務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做好煤電油氣運協調工作,特別要保障電煤供應。加強產運需銜接,保障重要生產資料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不法行為,確保全市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著力最佳化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制定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建設規劃,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抓好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依託中平陽光、恒基偉業、易成新材料等企業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打造完整的垂直光伏產業鏈;依託平高集團智慧型電網輸變電設備項目和國家級高壓電氣設備質檢中心建設,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圍繞做大做強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特種鋼材、新型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安排實施中平能化2萬噸錦綸66帘子布、平高集團特高壓超高壓開關裝備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轉型升級項目,年度投資80億元以上,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
加強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積極實施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發展規劃,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知名品牌和創新型企業。申報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企業技術中心4家、質檢中心2家、重點實驗室1個。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大力實施質量興市戰略和商標戰略,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培育自主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創建品牌產業集聚區。實施產業集聚區發展趕超行動計畫,全年10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完成投資300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爭取有2個集聚區進入全省前30名,高新區創建為國家級高新區。通過3到5年的努力,依託高新區內中平能化集團和平高集團發展,打造亞洲最大的尼龍化工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現代裝備製造基地;依託平頂山化工產業集聚區和葉縣產業集聚區,突出發展煤化工、鹽化工,利用良好的煤電產業基礎,打造全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依託平新產業集聚區和寶豐產業集聚區,打造高端裝備製造業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通過強化產業支撐,提升經濟綜合實力,把我市建設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的戰略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