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複雜形勢和嚴峻挑戰,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牢牢把握"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這一主線,繼續深化項目建設年和企業服務年活動,搶抓機遇,頑強拼搏,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圓滿完成了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和"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三門峽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1年
- 地點:三門峽市
- 主辦方:三門峽市政府
- 報告人:楊樹平
報告背景,報告全文,
報告背景
2011年2月12日在三門峽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市長楊樹平作了《2011年三門峽市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全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複雜形勢和嚴峻挑戰,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牢牢把握"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這一主線,繼續深化項目建設年和企業服務年活動,搶抓機遇,頑強拼搏,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圓滿完成了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和"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國民經濟高位運行。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完成874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工業增加值完成562億元,增長1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7.5億元,增長2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03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0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87元,分別增長11.6%、14.7%。
(二)跨越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堅定不移抓好重點項目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市"雙百工程"完成投資344.6億元,101個項目建成,126個在建項目加快推進;大唐發電三期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540個項目進入省"十二五"規劃盤子;省督辦聯審聯批事項全部辦結,居全省第一。全市7個產業集聚區完成投資242.8億元,新開工項目119個,投產77個,在建125個,三門峽產業集聚區、義馬煤化工產業集聚區被確定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紮實開展大招商活動,簽約項目135個,總金額達1134.3億元,履約率、開工率分別達94.8%、67.4 %;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1.2%,絕對值居全省第三;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14.4億元,增長34.7%,增幅居全省第三。通關機構建設初見成效,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三門峽辦事處掛牌開辦,國家鋁及鋁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體完工,三門峽海關有望近期獲批,外貿出口完成1.04億美元,增長28.2%,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積極參與中原經濟區建設,區域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三)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工業效益整體良好,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259億元,比上年增長50.9%。財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全市財政總收入81.7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9.7億元,增長19.8%。全市存款餘額625.52億元,較年初增加116.6億元;貸款餘額340.2億元,較年初增加75.92億元,增長28.73%,增幅全省第一。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連續12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有餘;電力供應安全穩定,售電量達125億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12家資源節約綜合利用企業通過省級認定。強力推進節能減排,COD、二氧化硫減排達到目標要求。縣域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四)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紮實推進。五大支柱產業持續增長,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加快。速達純電動汽車下線運行,被確定為全省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和電動汽車示範運營城市;恒生檸檬酸金鉀等技術領先項目開工或建成。3家企業研發機構創建為省級院士工作站, 28家企業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特色農業不斷壯大,果品總產16.6億公斤,菸農純收入3.63億元,菸葉收購保持全省第一;擁有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0家,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7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9個,被批准為全國創建農業標準化綜合示範市。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大中海商業文化廣場、大鵬酒店二期、海聯大酒店等項目紮實推進。洛陽銀行入駐我市,市商業銀行設立3家分行。三省八市旅遊聯盟開展深度合作,黃河旅遊節暨投洽會對外影響進一步擴大,接待入境遊客5.3萬餘人,實現旅遊總收入94.28億元。
(五)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大。"三縱四橫"交通樞紐建設加快推進,三淅高速、連霍高速擴建等重點項目開工。改造建設陝州大道、上官路等8條城市道路,集中供熱二期等民生工程順利完成,城中村和舊城改造穩步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衛生城市紮實開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建成農村公路380公里,完成造林綠化48.7萬畝,新增和改善灌溉農田3.1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4平方公里,解決農村10.19萬人飲水安全;完成搬遷扶貧880戶、3762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9億元。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40個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設試點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建成10034套,入住4100戶,18個農村社區基礎設施配套到位,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六)社會民生進一步改善。紮實推進省十項民生工程和市十件實事,市文體中心體育場封頂,市中心醫院病房樓投入使用。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加快,建成廉租房4331套、21.66萬平方米;建設經濟適用房777套,竣工3.91萬平方米。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89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7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4%;新農合參合率達97.89%。加快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市外國語高中正式招生,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達2.1萬人,仰韶文化博物館主體竣工。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社會救助力度加大。人口計生和人民防空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紮實開展安全生產,應急保障能力增強,成功處置中石油陝西柴油泄漏事件。抗洪救災取得重大勝利,災區倒房重建如期完成,榮獲全國防汛抗旱先進集體。
(七)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市政協履行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9件、政協委員提案224件,滿意或基本滿意率達100%。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深入推進"兩轉兩提",認真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幹部民眾幹事創業、團結進取的氛圍更加濃厚。加強民眾工作和平安建設,成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市。大力開展國防教育,紮實做好雙擁工作,駐市解放軍、武警和預備役部隊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處置突發事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民族、宗教、對台、外僑、統計、審計、檔案、史志、體育、氣象、地震、無線電、黃河河務、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四川江油災後援建任務圓滿完成,及時啟動對口援疆工作。
各位代表!隨著2010年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標誌著"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勝利實現。這一時期,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資源環境約束加緊,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經濟形勢複雜多變。面對壓力和挑戰,我們見事早、行動快、措施實,積極實施"一體兩翼"經濟刺激戰略,果斷採取"四區"建設、抓好六大載體等有效舉措,克難攻堅,化危為機,在逆境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經濟社會進入快速發展的嶄新階段。
--這五年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的五年。國民經濟連續五年實現較高增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3%,增速比"十五"時期提高4.3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超過39200元(折579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五年完成178.9億元,年均增長24.5%,高出目標8.5個百分點。
--這五年是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五年。紮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五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0%,二、三產業比重達92%,比"十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52.7%。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1%。
--這五年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面貌顯著變化的五年。搶抓擴內需機遇,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54億元,比"十五"增加3.5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8.6億元,公路通車總里程達9258公里;水利項目總投資20.8億元,是"十五"的10倍。
--這五年是改革深入推進、開放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堅持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通關機構建設步伐加快。實際利用外資12.2億美元,比"十五"增加10.1億美元;實現外貿出口6.44億美元,比"十五"增加2.05億美元,優勢產品遠銷歐美等海外市場。
--這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民生投入明顯加大,向農民發放各類補貼17.5億元,"十件實事"累計投資35億元。五年新增城鎮就業28.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連年保持較低水平。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2%、14.5%,均高於"十五"平均水平。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迎難而上、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這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有四點需要繼續堅持和發揚:一是必須科學發展調結構。牢牢把握髮展第一要務,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思想,搶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難得機遇,在發展中調結構,在轉型中謀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二是必須持續推進保增長。緊密結合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實際,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定不移地抓好重點項目和產業集聚區建設,立足當前保增長、促發展,著眼長遠打基礎、增後勁,努力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加快建設經濟強市。三是必須改革創新增活力。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源泉,依靠體制機制創新破解發展中的難題,積極招商引資承接先進產業轉移,通過戰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借力發展,大力扶持民營科技企業,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為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積蓄力量。四是必須改善民生促和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調結構、促轉型和保增長、惠民生有機結合,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堅持辦好十大實事,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與人民民眾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國民經濟連續多年高位增長,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難度加大;經濟結構深層次矛盾仍然存在,經濟發展面臨"調結構"與"保增長"的雙重壓力,節能降耗形勢尤為嚴峻;城市規模不大,"三化"協調發展動力不足,城鎮化建設任務繁重;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改善民生任務還很艱巨;政府自身建設、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發展的目標任務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跨越式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打造中原經濟區重要支撐、區域合作示範城市和豫晉陝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市委五屆八次全會精神和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今後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2%,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3%,力爭"十二五"末比2010年翻一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轉型升級要有新突破。到2015年,全市特色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超8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0%。民生改善再上新台階。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0%;到"十二五"末,城鎮化率達到55%。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3.5%,完成省定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標,年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320天。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突出三大戰略重點:一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強力實施"1333"工業轉型升級工程,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大力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儘快形成產業結構合理、產業布局科學、產業發展集聚的現代工業體系;必須完善新型城鎮化體系,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增強區域競爭力,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二是著力改善社會民生,加快富民強市步伐。必須堅持富民優先、強市為要,著力擴大就業,加快全民創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定物價總體水平,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在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更大進展。三是堅持改革開放,提升體制機制創新水平。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行政管理、要素市場等領域的機制改革,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堅持對內對外開放並舉,擴大總量與提高質量並重,加快推進豫晉陝黃河金三角試驗區建設,支撐中原經濟區發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
各位代表!《三門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及說明已印發各位代表,請予審議。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全市人民的齊心協力、奮勇拼搏,我市"十二五"發展藍圖一定能夠如期實現,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再譜新篇、再鑄輝煌!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富民強市為中心任務,堅持調結構、促轉型、保增長、惠民生,加快"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繼續深化項目建設年、企業服務年和城建提速年活動,紮實推進"三化"協調發展,努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極具競爭力的現代化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出口增長21%,城鎮化率達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完成省定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等指標。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跨越式發展動力。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全年投資超230億元,其中工業項目投資超200億元,力爭全市7個產業集聚區投資增幅、主營業務收入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標準化廠房60.6萬平方米,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加快項目建設,重點推進明彩集團年產100萬色令印刷製品、義煤集團年產30萬噸鋁板帶箔、盛源化工年產30萬噸醋酸等58個投資超億元項目,引導城區企業向同類園區集中,推動支柱產業最佳化升級;完善管理體制,加快投融資、土地儲備、中小企業擔保三大平台建設,提升發展保障能力;加快產城互動發展,提升產業規模和發展速度,創造就業崗位,促進人口轉移。抓好三門峽光伏產業園、湖濱機電製造業園區等專業園區建設,提高專業化、規模化水平。堅定不移地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繼續實施"雙百工程",強力推進200個以上重大產業升級和重大基礎產業、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2011年完成投資300億元,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全力抓好速達年產20萬輛純電動汽車及50萬套核心零部件、大唐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義煤綜能1000萬方煤制氣、地久礦業7000噸多晶矽一期等重點轉型升級項目,高起點謀劃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優質項目,加快三淅高速、鄭盧高速、連霍高速擴建等重大基礎項目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動力。建立健全長效推進機制。繼續落實市領導分包重大項目等制度,實行"一個領導牽頭、一個法人承擔、一個部門負責、一個小組落實"工作機制,健全督導推進體系,完善考核獎懲體系,營造激勵競爭的濃厚氛圍。
(二)必須堅持在發展中調整結構,切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五大支柱產業,重點改造提升煤化工、黃金生產及加工、鋁及鋁精深加工等三大傳統優勢產業,力爭2012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200億元,兩年增加450億元。按照基地化、規模化要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加快煤化工產業鏈條向高端延伸;推進黃金精煉、工藝品生產及新產品研發,使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提高黃金生產及加工產業的規模化程度;最佳化鋁工業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在氧化鋁資源就地轉化和鋁精深加工方面實現突破。大力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四大先導產業,加快速達純電動汽車項目建設,抓緊完成200輛示範運行樣車裝配下線並投放市場;建成清源風電場二期、鞍子山風電場,努力成為全省最大風電基地;抓好恒生檸檬酸金鉀擴建、興邦納米離子膜以及光伏產業等項目進度,推動戰略先導產業向高端化、規模化發展,2012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億元,增加150億元。強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食品三大高成長性產業,推進高檔轎車輪轂、鋁合金整體式車廂等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在水工機械、大型壓力容器、檢測量儀、數控工具機等領域加快開發成套裝備和產品,用兩年時間培育形成一批百億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超320億元。加強蘋果加工、畜牧養殖基地建設,發展一批特色優勢食品產業集群,爭取2012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繼續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全年果品總產17億公斤,食用菌栽培1.2億袋以上,中藥材種植面積23萬畝,種植菸葉25萬畝,實現蘋果、濃縮果汁出口新突破。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力爭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160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20家以上。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抓好大中海商業文化廣場、湖濱汽車城等重大商貿項目和湖濱區核心商圈建設,加快年交易10萬噸大型果蔬冷鏈物流集散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食品冷鏈、鋁製品等特色物流園區和綜合園區發展。繼續推進銀行業改革,支持市商行改制,鼓勵發展域外金融業務,加快農商行組建步伐,積極引進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加快信息化進程,建設"無線城市"。抓好沿黃生態旅遊經濟帶等8大旅遊項目規劃編制和對外招商,全面推進函谷關等20個景區和基礎設施建設,年內旅遊招商突破30億元,新增4A級旅遊景區1-2家、4星級以上旅遊飯店1-2家,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6億元,增長30%。高水平辦好第十七屆黃河旅遊節暨投洽會,打造國內外知名的黃河文化旅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