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工業富市、結構推動、經濟轉型、二次創業”的總體發展戰略,帶領全市人民統一思想,奮力拚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揮比較優勢,培育特色經濟,最佳化發展環境,圓滿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3年三門峽市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三門峽市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2002年工作回顧
各位代表:,2002年工作回顧,200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預期目標,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提高經濟競爭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2002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工業富市、結構推動、經濟轉型、二次創業”的總體發展戰略,帶領全市人民統一思想,奮力拚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揮比較優勢,培育特色經濟,最佳化發展環境,圓滿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國民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據初步測算,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97.6億元,比上年增長8.7%。國有及非國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億元,增長14.8%;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7.4%,提高8.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24.7億元,增長1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9億元,增長10.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8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0.4%。金融機構加大了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當年新增貸款增長13.5%。各項存款餘額168.2億元,比年初增加21億元;貸款餘額140.9億元,增加17億元。
實施“依託提升”、“引進推動”工業發展戰略初見成效,特色工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工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天元鋁業集團6.2萬噸電解鋁、靈寶華鑫公司1200噸銅箔等項目建成投產,煤電鋁、黃金、化工等支柱產業繼續壯大,電解鋁生產能力達到16萬噸;金渠集團、天元鋁業、黃河鋁電等8大企業集團實力增強,實現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占地方國有企業總額的59.1%、57.5%。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仰韶生化公司2000噸纖維素酶、神火集團10萬噸預焙陽極等項目相繼竣工產生效益。企業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全市40餘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義馬振興化工公司與中科院聯合開發的“鉻鹽清潔生產新工藝”取得重大突破。市屬企業呈現好的發展勢頭,部省屬企業效益大幅度提高,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
特色農業優勢顯現,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牧、果、林三業產值19.9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2.3%。肉類總產5.6萬噸,比上年增長5.5%;奶產量820萬公斤,增長24.2%。果品產量穩定,產值增長2.2%。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林業項目投入1.2億元;完成人工造林35.3萬畝,其中退耕還林24.1萬畝。菜、菌、煙、藥、草等特色產業效益提高。在遭受持續嚴重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嚴峻形勢下,第一產業增加值仍實現了2.2%的增速。實施標準農業,以SOD蘋果為代表的高附加值果品、蔬菜等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湖濱果汁公司、金紅菸草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帶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
特色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按照建設自然山水城市的戰略目標和“一城三區”的規劃,新一輪城市建設全面展開。快速通道路基工程基本完成,三大(沿黃)公路實現了砂石路通車;青龍澗河一、二期治理標準提高,初步形成了兩岸帶狀公園,三期治理全面鋪開,青龍澗河大壩主體完工;三門峽廣場基本建成,湖濱廣場及地下商場建設進展順利;黃河路舊區改造和城市居民住宅綜合配套建設取得新進展,物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三大綠化工程和市區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城市特色較為鮮明。市區交通秩序整頓取得成效,城市管理逐步規範。
發展特色旅遊力度加大,綜合效益有新的提高。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與創建文明景區、文明城市活動深入開展,“創優”通過了省級初驗。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大道院、熊耳山景區一期工程竣工並對外開放;虢國博物館獲國家4A級旅遊區(點),三門峽大壩景區功能更加完善;白天鵝觀賞區一期工程順利推進。成功舉辦了第八屆國際黃河旅遊節和三門峽大壩郵票首發式等重大節慶活動,我市知名度進一步提高,接待境外遊客人數和旅遊總收入大幅度上升,促進了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經濟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改革開放取得新成績。市級行政審批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認證,231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納入中心統一辦理,各縣(市)相繼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機構,新的行政服務方式初步建立。全面推行部門預算和政府採購制度,市直納入預算的168個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市縣鄉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農村稅費改革取得成功。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集中開展了專項整治活動,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創建金融安全區活動取得實效,信用環境得到最佳化。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天元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進入核准程式,金渠、靈寶兩個黃金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上市輔導期。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出口創匯71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0.1%;實際直接利用外資2120萬美元,增長11.9%。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實施科技重點項目84項,科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有較大提高。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新建高中3所,國中校舍面積增加4.9萬平方米,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成效顯著。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人口自然增長率4.08‰。國土、森林資源管理力度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績,水、大氣污染防治效果明顯。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再就業率達43.2%,實現了“兩個確保”,對城市4萬餘名“低保”對象做到了應保盡保。認真落實救災工作責任制,發放救災款850多萬元,開倉借糧2750萬公斤,確保了災區民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駐村與包村扶貧相結合,解決了3900餘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8.5萬人的吃水困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1元,比上年增長16.6%;農民人均純收入2113元,增長4.6%。209國道盧氏縣五里川至南陽界建成通車,縣鄉道路升級改造完成130公里。城鄉電網改造取得較大進展,供電質量顯著提高。廣播電視和文化事業繁榮活躍,城鄉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取得新突破。廣泛開展“雙擁”和軍民共建活動,民兵預備役建設取得新成效,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加強,連續四屆獲省“雙擁模範城”稱號,跨入全國先進行列。審計、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氣象、移民、人防、無線電、檔案、史志、殘聯、防震減災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績。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加強。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道德規範進萬家”和“人人樹形象、增輝三門峽”等民眾性創建活動,“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卓有成效,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定、決議,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辦理了99件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227件政協委員提案,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堅持依法治市,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全民法律意識增強。完成了第四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推進了基層民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集中整治效果顯著,同邪教組織的鬥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反腐糾風取得實效。重視做好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積極化解矛盾,社會大局穩定。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發揮比較優勢,培育特色經濟,推進經濟轉型成效顯著的一年;是標本兼治,最佳化環境,樹立開放、進步、文明、誠信新形象取得明顯進展的一年;是國民經濟發展實現較高速度和較好效益的一年。值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在加快發展特色經濟進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工業主導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業優勢產業的帶動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二是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難度增加,社會投資啟動緩慢。三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社會保障壓力加大,就業和再就業困難加劇,農村災區民眾和城鎮低收入家庭生活還比較困難。四是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的任務依然艱巨。同時,一些領導幹部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意識不強,還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一些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不好等。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200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預期目標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是一項惠及全國十幾億人口的偉大工程。我們必須在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力爭略高於全國、全省的平均發展速度,以確保實現這一目標。但由於我市經濟總量小,基礎薄弱,各縣(市)、區之間發展不平衡,與全國、全省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農村人口比例偏高,城鎮化水平較低。因此,我們必須審時度勢,正確決策,著眼長遠發展,把握當前工作,主攻難點,全面推進。
300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步之年。縱觀國際國內形勢,發展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各國都在競相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加入WTO後的進一步開放,國際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全國各地人民在黨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正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精神,爭先恐後,加快發展,掀起了新的發展熱潮,形勢喜人,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我們深感壓力巨大,責任重大。面對嚴峻挑戰,我們也要看到有利條件。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利於進一步擴大投資和消費;我市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為發展特色經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新一輪城市建設全面展開,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初步形成了豫晉陝黃河金三角地區較好的資源聚集平台。為此,我們要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謀發展。
2003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富市”重點戰略,以工業化統領城鎮化,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現代化。強化經濟發展主題,突出結構調整主線,繼續發揮比較優勢,構建區域特色經濟體系,深化改革,加快開放,擴大投資,最佳化環境,努力實現國民經濟較快的增長速度和較高的增長質量。積極促進就業,加強社會保障,保持大局穩定,不斷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按照上述思路,2003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500萬美元,出口創匯增長1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著力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全市上下要切實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經濟建設上來,集中到想工作、幹事業、謀發展上來,集中到調動和凝聚一切積極因素上來,激發活力,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加快發展。
第二,堅持以工業化統領城鎮化,推動現代化。工業化是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途徑。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工業化為支撐,帶動一產,推動三產,促進現代化,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促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改善居住結構和勞動力結構。
第三,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一主線,全力構建區域特色經濟體系。順應我國進入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圍繞實施名牌戰略,以市場為核心,以優勢產業為主體,以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為龍頭,通過加工製造業帶動農業、採掘業、冶金業,推動服務業,增強一、二、三產業的關聯度,實現梯度增值,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第四,堅持與時俱進,勇於開拓創新。面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發展勢頭,要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銳意進取,奮力開拓,以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舉措,實現改革新突破,開創開放新局面。
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提高經濟競爭力
調整經濟結構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把結構調整貫穿於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大力發展特色工業、特色農業、特色城市、特色旅遊,在調整中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一)繼續實施“依託提升”、“引進推動”工業發展戰略,推進工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依託資源型原材料工業基礎,以發展現代加工製造業為突破口,促進資源聚集型產業向加工製造業轉型、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轉型,積極推進制造業信息化,發展壯大特色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