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困難最大、挑戰最為嚴峻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力以赴戰危機,千方百計促“三保”,在逆境中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三門峽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0年
- 地點:三門峽市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簡介,2009年工作回顧,2010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簡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困難最大、挑戰最為嚴峻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力以赴戰危機,千方百計促“三保”,在逆境中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1.5億元,增長13.1%;一般預算支出完成85.6億元,增長30.9%,“十件實事”等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77億元,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10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5010元,增長7%。節能減排成效明顯,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控制在省定目標1.8萬噸和14萬噸以內。
(二)項目建設勢頭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545億元,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470億元,增長36.5%。強力實施項目建設年活動,全市“8155”投資促進計畫確定的138個超億元重點項目,已建成投產59個,在建71個,完成投資274.8億元,項目數量、投資規模、建成數、開工率均創近年來之最。列入省考核重點項目、省“1074”工業結構調整項目、省“8511”投資促進計畫項目分別提前3個月、2個月、1個月完成省下達投資目標。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快推進,7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已建成面積37.34平方公里,入園企業1029個,從業人員16.4萬人。
(三)工業經濟企穩回升。企業服務年活動深入開展,幫助企業協調解決難題724個,爭取省電解鋁儲備計畫7萬噸,啟動氧化鋁閒置產能120萬噸、電解鋁閒置產能28萬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自去年5月份以來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速,停產半停產企業由年初的186家下降到41家,占全部658家規模以上企業的6.2%。引導企業實現產銷對接,省、市企業對接會簽約資金44.06億元。加大融資力度,開通全省首家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網,成立擔保機構28家,形成55億元擔保能力;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64.3億元,較年初實際新增60.84億元,新增額是上年的2.8倍,增長額及增速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四)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農業基礎地位繼續鞏固,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62.8萬噸。特色農業不斷壯大。靈寶蘋果入選“河南省最具影響力十大地理標誌產品”,全市果品總產162萬噸,濃縮果汁出口5.5萬噸,比上年增加1.8萬噸;完成菸葉收購68.2萬擔,成為全省菸葉第一大市;林業產值大幅增長,冬季造林面積占全省的1/5。林果、畜牧、菸葉等特色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5%。工業支撐地位明顯增強。五大支柱產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75%;工業內部升級加快,56個重大產業升級項目紮實推進,恒生科技、思睿科技等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壯大。服務業發展迅速。文化旅遊持續升溫,函谷關通過國家4A級景區驗收,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978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4.84億元;消費市場繁榮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171億元,增長19.1%;商貿物流產業迅猛發展,大中海商業文化廣場等項目開工建設,家樂福超市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大型連鎖企業將落戶我市;房地產市場日趨繁榮,建業、天盛等知名房地產企業投資我市,中原世紀苑等房地產項目進展順利。
(五)開放合作成效顯著。積極開展大招商活動,先後參加和舉辦了香港、上海、杭州、廈門、深圳、寧波、台灣和第15屆國際黃河旅遊節暨投洽會等一系列招商活動,共簽訂協定169個,簽約總金額達1003.6億元。利用外資工作取得新突破,引進省外資金項目93個,實際到位資金80.2億元,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實際利用外資預計可達2.6億美元,絕對值居全省第3位。大通關體系建設步伐加快,中國三門峽海關申報工作進展順利,國家鋁及鋁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工建設,中國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三門峽辦事處綜合樓主體封頂。金融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政銀企合作不斷加強,在全省率先與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到位資金192.59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畫。豫晉陝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納入國家中部崛起規劃;與中國貿促會、中國黃金集團、省地礦局、省有色地礦局、省移動公司、省電力公司等建立了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
(六)城鄉發展更加和諧。“四城聯創”紮實推進,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成果得到驗收專家組的肯定。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新成效,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27天。新區規劃啟動,鄭西高速鐵路新三門峽站及站前廣場、大嶺橋等一系列市政重點項目竣工,市文體中心、中心醫院病房樓等工程穩步推進。加快“三縱四橫”大交通網路建設,鄭西高速鐵路試運行,運三鐵路項目建議書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黃河公鐵兩用橋建設在即,連霍高速改擴建工程進入征地拆遷階段。城中村改造進展較快,累計完成投資3.8億元。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全市1/3村莊規劃通過專家評審,開工建設新型農村住宅社區37個;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4.66億元,2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進展順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0萬畝。
(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省、市“十件實事”圓滿完成。民眾關注的兒童福利院、陽光國小、城市集中供熱二期、迎賓大道、廉租住房等建成投用,扶貧搬遷完成859戶、3727人,解決了16.9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成縣鄉公路499.7公里、通村公路244.3公里,新增戶用沼氣2.6萬戶。城市信用社成功改制,三門峽市商業銀行和湖濱農村商業銀行正式掛牌營業。社會保障能力增強,全民創業氛圍濃厚,養老失業保險金統籌額、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超額完成年度任務,被確定為全國工傷預防試點城市和全省工傷保險市級統籌試點城市。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52.7%;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完成23.25億元,增長15.07%。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職業教育園區規劃啟動,外國語高中開工建設,普通高招成績明顯。成功舉辦市六運會,87個行政村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市體育局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文化事業持續發展,成功創建中國楹聯文化城市,市文化局獲得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原創現代曲劇《大山的女兒》、改編傳統蒲劇《孫安動本》榮獲全省金獎。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調查工作。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完成12所鄉(鎮)衛生院改建任務。新農合參合率達97.2%,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計生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城鄉社會救助力度加大。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各類突發事件得到妥善處置。食品藥品安全不斷加強,公眾飲食和用藥安全得到保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和“安全生產年”活動,加強重點領域和行業的安全監管,安全生產形勢趨於穩定。紮實開展“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堅持信訪突出問題周會審、領導包案和民眾工作日制度,全市信訪形勢總體平穩。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三門峽建設躍上新台階,再次榮獲全國綜治優秀市,成為全省唯一蟬聯這一榮譽的省轄市,2009年度又獲省平安建設、信訪工作先進省轄市。
(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力度加大,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74件、政協委員提案248件,滿意或基本滿意率達到100%。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擴大基層民主,第三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繼續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機關作風效能活動,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果。國防教育和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優撫安置成效突出,民兵預備役工作有了新提高,駐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處置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支持地方建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實現省級雙擁模範城“六連冠”。審計、物價、僑務、對台、檔案、史志、人防、氣象、無線電、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河務移民、地震應急、殘疾人、老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援助江油恢復重建工作進展順利。
過去一年的成績,是全市在遭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面對重重困難與挑戰的特殊背景下取得的,的確來之不易。在這場應對危機的重大考驗中,我們既取得了一定成績,也積累了在複雜經濟環境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認真回顧總結,主要有以下四點體會: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為先。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載體,堅持把應對危機的成果作為衡量學習實踐活動成效的試金石,緊緊抓住金融危機中暴露出來的資源依賴性過高、產業鏈條短、結構不合理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矛盾和問題,深挖思想根源,果斷採取措施,勇闖發展新路,在戰危機、調結構的實踐中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二是必須堅持改善民生為本。將積極應對危機與全力改善民生有機地結合起來,切實把擴大民生投入作為戰危機、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抓手,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紮實辦好省、市“十件實事”等惠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妥善解決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保證了民眾生活質量在危機衝擊面前不下降、有提升。三是必須堅持謀劃長遠為要。面對金融危機,我們見事早,行動快,科學判斷,主動出擊,準確把握危機影響我市的特點,迅速啟動以項目建設為主體、招商引資和政銀企合作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經濟刺激計畫,紮實開展項目建設年和企業服務年活動,引導企業抱團取暖,並通過多種方式動員全市人民提振信心,共克時艱,為奪取應對危機的最終勝利搶占了先機、贏得了主動;科學謀劃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四是必須堅持狠抓落實為基。把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作為應對危機的基礎性工作,以“兩轉兩提”為切入點,以健全機制為著力點,以落實責任為關鍵點,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和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作風,分塊把守,重點突破,凝心聚力,協調聯動,加大政府執行力,增強工作實效性,為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提供了堅強保障。
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堅定信心、危中求機,齊心協力、紮實苦幹的結果,飽含著全市人民的心血與汗水,凝聚著社會各界的辛苦和智慧。值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與人民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影響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二是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產業層次不高、競爭力不強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的任務還很艱巨;三是工業經濟成長壓力較大,資金緊張矛盾比較突出;四是城鄉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建設任務非常繁重;五是政府職能和作風轉變還不到位,黨風廉政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要採取針對性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0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對奪取應對危機全面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雖然我們還沒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但是全市經濟企穩回升勢頭強勁,廣大幹部民眾幹事創業的熱情高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正在形成,我們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只要全市上下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就一定能夠奪取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勝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重點,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著力深化項目帶動、強化企業服務,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科技創新,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努力開創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控制在1.78萬噸和13.5萬噸以內;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一)堅持“一條主線”。堅持“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這條主線,注重“調結構”,在強化工業支撐、做強特色農業的基礎上,合理最佳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調優一產、調強二產、調大三產,實現三次產業全面協調發展;注重“促轉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加快發展集約集群經濟,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注重“增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二)深化“兩大活動”。即深化項目建設和企業服務兩大活動。鞏固項目建設年活動成果,圍繞省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一系列重大規劃,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高起點謀劃一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高精尖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型、高新技術型、精深加工型、先進制造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產業升級、高新技術、自主創新、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節能減排等關鍵領域,建設超億元項目160個以上,投資總規模1000億元以上,當年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最佳化能源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開工建設三門峽火電廠三期、華能2×30萬千瓦熱電聯產等項目,著力打造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加強有色金屬的精深加工,開工建設義煤集團30萬噸高精度鋁板帶箔等項目,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加快重化工基地建設,推進義煤1000萬方煤制氣、盛源化工30萬噸醋酸等項目,不斷提高煤化工產品附加值。加快推進林果加工業,抓好湖濱果汁6萬噸功能飲料擴建等項目,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不斷壯大新興優勢產業。利用我市能源、原材料優勢,加快裝備製造業、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河南金馬新型電頻調速節能電機車等項目,開工建設三門峽迦南地科技100萬套發動機節能環保裝置等項目,使其成為調整產業結構的生力軍。大力培育戰略先導產業。以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為重點,新上一批生物、化工、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重點抓好鵬飛電子節能燈、地久礦業7000噸多晶矽一期等項目,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鏈和特色產業群,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抓好現代物流、文化、旅遊、金融等產業發展,促進現代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有機融合、互動發展。高度重視文化旅遊業項目建設,開工建設虢國文化產業園、仰韶文化產業園,推進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開發等續擴建項目。加快現代商貿物流業項目建設,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抓好大中海商業文化廣場等項目,努力打造豫晉陝黃河金三角重要商貿物流中心。
繼續堅持企業服務年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全力以赴抓服務、解難題、促轉型、保態勢。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健全經濟運行預警機制,加強對煤、電、油、運、資金等主要生產要素和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監測分析。建立經濟運行協調機制,引導煤電鋁等上下游企業合作聯動。加強市場監管,保持物價基本平穩。加強扭虧增盈工作,不斷提高企業效益。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全力實施省“企業服務行動計畫”,繼續完善落實骨幹企業領導分包制度,及時幫助解決存在困難和問題。認真落實優惠政策,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全力幫助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產能,千方百計提高企業開工率。積極開展產銷對接活動,鼓勵企業擴大出口規模,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推動節約集約發展。強化資金保障,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大力吸引民間投資,加強對企業、項目的資金支持,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強化國土資源保障,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大力推進土地綜合整治,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實施節能攻堅計畫,推進全民節能減排,推廣節能技術和設備,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堅決取締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十五小”、“新五小”等列入國家淘汰目錄的企業。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繼續加強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綜合整治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廣清潔生產示範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繼續堅持企業服務年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全力以赴抓服務、解難題、促轉型、保態勢。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健全經濟運行預警機制,加強對煤、電、油、運、資金等主要生產要素和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監測分析。建立經濟運行協調機制,引導煤電鋁等上下游企業合作聯動。加強市場監管,保持物價基本平穩。加強扭虧增盈工作,不斷提高企業效益。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全力實施省“企業服務行動計畫”,繼續完善落實骨幹企業領導分包制度,及時幫助解決存在困難和問題。認真落實優惠政策,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全力幫助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產能,千方百計提高企業開工率。積極開展產銷對接活動,鼓勵企業擴大出口規模,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推動節約集約發展。強化資金保障,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大力吸引民間投資,加強對企業、項目的資金支持,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強化國土資源保障,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大力推進土地綜合整治,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實施節能攻堅計畫,推進全民節能減排,推廣節能技術和設備,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堅決取締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十五小”、“新五小”等列入國家淘汰目錄的企業。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繼續加強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綜合整治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廣清潔生產示範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認真實施省“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自主創新平台建設,建成靈寶黃金股份科技研發中心。大力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一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核心技術。實施質量興市戰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促使檸檬酸金鉀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項目加快進度、擴大規模,培育一批高新技術、創新型企業。注重人才在自主創新中的關鍵作用,培養、引進技術創新骨幹和青年創新人才。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拓寬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突出產業轉型升級、企業戰略重組和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等重點,加快實施轉型升級重點企業發展規劃和項目。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中小企業主動參與上下游產業的縱向合作和橫向聯合,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強力推進“四區建設”。一是科學發展示範區(城市新區)建設。圍繞建設優美宜居城市,科學調整城市總體規劃,抓緊啟動新區建設,以鄭西高速鐵路新三門峽站啟用為帶動,規劃旅遊休閒、高檔住宅、現代商務、研發基地、高新技術產業等功能區,提高城市集約節約發展水平。以城鄉統籌為抓手,創新管理體制,完善政策措施,引導產業和人口集聚,實現以產帶城、以城促產,使新區成為城市建設的新亮點、產業發展的新高地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