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內容
200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歷史
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全市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同心同德,克難奮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市生產總值604億元,增長14.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1億元,增長2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8.7億元,增長3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2.3億元,增長2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8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4096元,增長14.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4.7%;城鎮登記失業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2.98‰。市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全面完成。
“三農”工作穩步推進。農業總產值306億元,增長3.3%。全市財政用於農、林、水事務支出12.67億元,增長31.5%。糧食總產量289.6萬噸、增長4.5%,宣漢縣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出欄生豬606.5萬頭,增長2.5%;肉類總產量67萬噸,增長2.9%;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65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1658家,東柳醪糟有限責任公司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新增無公害農產品11種,農產品優質率達到30%,開江縣被確定為“全國綠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單位。投入農建資金19.88億元,增長81.5%。建成通鄉油(水泥)路840公里、新增91個鄉通油(水泥)路,建成通村公路2390公里、新增508個村通公路,大竹、通川、開江、達縣、渠縣實現鄉鄉通油(水泥)路,宣漢、萬源通油(水泥)路鄉鎮分別達到91%和62%。整治病險水庫62座,新建微水工程7298處,解決20.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造)提灌設施6615台(套)51462千瓦,新增有效灌面3.67萬畝。改造中低產田土8.8萬畝。新增農村戶用沼氣池2.9萬口。新建“農戶科學儲糧示範工程”小糧倉2031個。啟動建設新農村市級示範鎮7個、市級示範村30個、縣級示範村100個。勞務培訓11萬人(次),勞務輸轉172.6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16.5億元。
工業經濟發展加快。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6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94.1億元,增長30%;實現銷售收入529.9億元,增長49.8%;實現稅金17.5億元,增長41%;實現利潤15.1億元,增長33.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73.79,提高35.95點。新增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51戶,總數達到139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1戶,總數達到398戶。開工在建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2個,其中10億元以上8個。完成工業投入225.7億元,增長37.3%。達州電廠第二台機組、大竹石河天然氣淨化廠、萬源白楊溪水電站等重點項目竣工投產,齊魯石化、匯鑫能源、普光天然氣淨化廠、開江艦船燃氣輪長試基地等重點項目即將竣工,瓮福集團磷硫化工基地、康泰化工雙甘膦、達州海螺水泥、渠縣華新水泥、宣漢富鉀滷水開發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2.6億元,入駐項目27個,在建項目完成投資23.8億元;大竹苧麻產業園區入駐項目24個,實現產值32.3億元。渠縣、宣漢、開江、萬源等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培育省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3家、省級產學研創新聯盟2個,“川環”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7億元,增長30%。
服務業不斷壯大。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3.3億元,增長11.3%。30個商貿物流重點項目全面啟動,大竹金利多農產品批發市場、宣漢九龍農貿超市、萬源鑫朗成品油儲運中心已竣工營運,達縣洲河灣農貿超市、渠縣百貨公司改造、開江特色美食街、秦巴物流園區建設加快。“萬村千鄉”、“雙百”和“新網”工程深入推進,新建標準農家店443個。“家電下鄉”完成銷售額1.3億元,財政補貼農民1473萬元。骨幹連鎖企業不斷壯大,蘇寧電器成功入駐,沃爾瑪購物廣場建設順利推進,特色商業街區加快建設。完成“農改超”10個,改造鄉鎮農貿市場20個。全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商品市場達11個,塔沱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房地產業完成投資42.2億元,增長6.8%;新開工商品房228.1萬平方米,下降0.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34.4億元、貸款餘額219.8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25.7%和17.5%;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32.3億元,增長77.1%。實現旅遊總收入30.5億元,增長8.2%。鳳凰山、五峰山、真佛山、八台山、百里峽、金山寺等景區建設加快,渠縣龍潭成功創建國家3A景區。第三屆鄉村旅遊節、第三屆百里峽漂流節、首屆黃花節、首屆富硒茶文化節成功舉辦。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0.8%,提高2個百分點。達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加快推進,中心城區控詳規劃覆蓋率達到近期規劃的96%,各縣(市、區)達到87%以上。城市框架加速拓展,中心城區功能不斷完善。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5億元。金龍大橋、長田壩隧道、金龍大道北延線、西北環線、人民廣場等建設工程加快推進,紅塔路二期、朝陽路油化、鳳凰大道小遊園等41個項目全面完工。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加快,村鎮建設投資23億元,完成村鎮規劃編制65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啟動,市容環境衛生得到較大改善。達成鐵路擴能、襄渝鐵路二線即將竣工,達陝高速公路全線開工,城市過境公路建設進展順利。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國企改革進展順利,川紡達棉等16戶企業改革已基本完成,華興機械廠等11戶企業改革有序進行。國有資產監管不斷加強。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6%;民間資本投資活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39.1%。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即將結束。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平台建設順利啟動,宣漢誠民村鎮銀行正式成立,信貸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積極爭取建立天然氣資源開發補償機制,資源轉化“四就地”得到較好落實。組團參加西博會、感恩招商等重大經貿活動,成功舉辦硫化工科技論壇、經濟金融和諧發展座談會。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65個,總投資31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8.8億元,增長58.3%。出口創匯4558萬美元,增長44.2%。外派勞務2006人。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2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削減4.91%和12.15%,氨氮控制在3000噸以內。礦產資源整合取得新進展。納入省、市限期治理的19家重點污染企業和52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得到加強。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渠縣、開江、萬源垃圾處理廠和宣漢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50%和100%。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渠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標準。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順利完成。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及認捐認養植樹活動,植樹1970萬株。完成營造林面積27.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8.4%。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1平方公里。市城區空氣品質不斷改善,達標天數353天。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7.46萬畝,新增耕地0.8萬畝,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536.1萬畝,耕地保有面積保持在639.15萬畝以上。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撥付“兩免一補”資金4.6億元,3.5萬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同等接受義務教育。普通高考上線人數創歷史新高,職業教育攻堅計畫有序推進,中小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維修加固中國小B、C級危房108萬平方米,災後重建校舍13.5萬平方米。新建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27所、“留守學生之家”88個。化解“普九”債務9.54億元。工讀學校建設順利啟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深入實施,6個縣(市、區)再次被命名為“全國科普示範縣”,新增“全國科普惠農先進集體”3個。申請專利190件、增長12%,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實現零的突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參合率95.2%。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個,改造鄉鎮衛生院7個,改、擴建婦幼保健院5個。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重點傳染病防治卓有成效。中醫藥事業得到新發展。愛國衛生運動廣泛開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民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新建農家書屋263家,新(改)建鄉鎮綜合文化站80個,放映農村公益性電影33780場。宣漢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渠縣劉氏竹編工藝、渠縣三匯彩亭會入選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達縣石橋、宣漢馬渡、渠縣三匯和臨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達州元九登高節”入選四川十大名節。頒發了首屆達州市文藝創作政府獎。《達州市志》已交付印刷。體育事業全面發展,體育人口達到40%,成功創建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國家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圓滿承辦全國女子排球聯賽,成功舉辦市一運會、市老運會。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工程3200套,新增有線電視用戶6.4萬戶,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4.3%和94.4%。符合政策生育率達84.9%,落實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資金1695萬元。
民生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八項民生工程”深入推進,投入建設資金26.6億元,75個分項目標全面完成。新增就業2.8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實現再就業1.56萬人,“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0.44萬人,分別增長15.8%、24.7%、24.5%。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46.9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新增覆蓋人數0.6萬人。城市低保14.1萬人,人均月補差124元;農村低保28.8萬人,人均月補助40元;城鄉醫療救助3.9萬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3827萬元;10.8萬城鎮企業退休職工人均月增加養老金150元。將11700名返城超齡知青、城鎮集體企業超齡人員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將9516名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將11762名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改擴建敬老院22所,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26.1%。提供廉租房1100套、經濟適用房483套,發放廉租房補貼6820戶,解決農村困難民眾住房1900戶。紅層找水打井35570口,解決14.2萬人飲水困難。51個村實施整村推進開發式扶貧,解決4.21萬絕對貧困人口和4.15萬低收入民眾脫貧問題。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和農資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嬰幼兒奶粉事件得到妥善處置。加強市場監管和緊俏商品儲備,對困難民眾先後兩次發放物價補貼和生活補助2560萬元,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穩定提高。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實現“四個下降”。信訪突出問題得到切實解決,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1.7%。平安達州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維穩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分別獲得全省一等獎。
抗災救災有力有效。全力抗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及時安置疏導旅客和車輛,迅速組織開展生產自救,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市轉移安置災民1.24萬人,發放棉衣(被)28萬套(床),組織護送客運車輛2950班(次)5.57萬人(次)。積極應對特大地震災害,科學組織民眾防災避災,切實加強社會輿論引導,著力加快災後恢復重建,震毀基礎設施得到及時修復,受災無房戶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居。全力以赴支援重災區,派出各類援災人員5300餘人(次),投入救災物資1500萬元,募捐資金8300萬元,獻血15萬毫升;救治21名從災區轉運的傷病員,安排1462名重災區學生來達就讀;迅速啟動對口支援綿陽市遊仙區魏城鎮災後重建工作,撥付援建資金2739萬元,8個援建項目基本完工。抗災應急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建成應急通訊保障系統和中心城區公共傳媒視屏應急系統,新建自動氣象監測站42個,新一代天氣雷達建成投入運行。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議案提案和建議意見辦復率100%。制定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嚴格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不斷加強,市政府被省政府表彰為“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先進集體”。“五五”普法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全面實施。機關效能建設取得實效,政務服務“四制一監督”體系有效建立,“兩集中、兩到位”紮實推進,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率64.6%。受理各類行政許可、行政審批事項36.7萬件,辦結率100%。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公務員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部門和行業風氣繼續好轉,各級政府機關形象明顯提升。
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提高,湧現出了楊幫武、吳三、楊永權、龔登雲等一批先進典型。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紮實開展,民兵預備役建設不斷加強,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審計、統計、稅務、民族、宗教、對台、保密、檔案、外事、僑務、人防、地震、水文、慈善、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新聞出版、社會科學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進步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駐達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達州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9年的形勢和任務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達州建市10周年,也是實現“十一五”規劃、推進達州跨越發展的關鍵年。做好今年(2009年)的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今年(2009年)我們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世界經濟形勢嚴峻複雜,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我國經濟成長下行壓力加大。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同樣面臨經濟運行困難增加、財政收支矛盾加劇、城鄉居民就業和增收任務艱巨等不利因素。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粗放型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基本公共服務總體水平較低,維護社會穩定任務仍然較重,政府自身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個別地方和少數公務人員為政不廉、執法不公、鋪張浪費、以權謀私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一定要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我們也面臨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基本面和長期發展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全球經濟深刻調整必然促進國內外產業轉移重組,有利於我市擴大開放、借力發展。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三農”投入力度,有利於我們爭取更多支持,加強自身薄弱環節。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和區域競爭格局重塑,有利於我們加快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災後重建大規模投入形成的巨大需求,必將有力帶動冶金建材等骨幹產業發展,拉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們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居民消費等方面空間廣闊。經過改革開放30年發展,隨著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的加速崛起,我市與沿海地區相比,體制、政策差距在縮小,區位、資源、市場及要素成本優勢在上升,這些都為我們應對挑戰、克服困難、逆勢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條件。
正確分析形勢,充分估計困難,牢牢把握機遇,目的在於統一認識,堅定信心。黃金有價,信心無價。有信心就有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力量,就能夠把廣大幹部抓經濟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把投資者的投資熱情煥發出來,把人民民眾對經濟發展的良好心理預期提振起來。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戰勝面臨的困難。
2009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二屆十二次全會的總體部署,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工作主線和“堅定信心、應對挑戰,爬坡上行、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全力推進“打造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建設秦巴地區經濟文化強市”,促進達州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控制在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5%。確定以上目標,是實現中央保增長巨觀目標的需要,是推進達州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是保障就業、改善民生的需要。我們要積極主動工作,力爭實際工作結果突破和高於各項預期目標。
在具體工作中,要切實把握好以下關鍵點:一是擴大內需促增長。堅持擴大投資與刺激消費相結合、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相結合、中間消費與最終消費相結合,千方百計擴大內需,形成拉動經濟成長的合力。二是調整結構促升級。加大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推進產業多元、產業延伸、產業升級步伐,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三是統籌城鄉促發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聯動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四是改善民生促和諧。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高度關注民生。要把經濟成長的成效充分體現到民生改善上來,著力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認真為民眾辦實事、解難事,進一步凝聚力量,促進和諧穩定。
2009年的重點工作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今年(2009年)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實擴大內需各項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堅持把擴大投資和消費作為保增長的重要途徑,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積極而有作為地落實好中央巨觀調控政策。
加大投資力度。大力開展“項目會戰年”活動,著力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保持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較快增長。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準確把握國家投資取向,加強與國家、省有關部門的對接,多方爭取各類建設資金,確保向上爭取資金高於同類市(州)平均水平;健全項目推進機制,充實項目庫,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充分發揮金融作用。加強和改進金融信貸服務,增加有效信貸投放和資金投放;搭建新型融資平台,完善合作機制,推進企業上市融資;加快城市信用社改制,推進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努力擴大社會投資。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和民間投資;出台鼓勵引導社會投資的優惠政策,積極培育資本市場,實現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管好用好項目資金。政府主導的公共投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重大民生工程等薄弱環節,嚴防低水平重複建設;加強資金使用和工程質量監管,切實提高投資效益。
最佳化投資結構。加快產業項目建設。確保玖源大化肥、達鋼二甲醚、達州海螺水泥、大竹利森水泥、渠縣華新水泥等6個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加快瓮福達州磷硫化工基地、康泰化工雙甘膦、萬源華新水泥等14個產業項目建設進度。加快交通項目建設。建成襄渝鐵路二線、達成鐵路擴能、達鋼鐵路專線等5個項目,加快達陝高速公路、城市過境公路建設進度,開工建設達萬高速公路、達巴鐵路、達萬鐵路電氣化改造,力爭開工大竹經渠縣至南充高速公路。加快能源項目建設。確保普光天然氣淨化廠、開江縣天然氣鑽探開發等3個項目竣工投產,加快達縣巴河九節灘水電站、萬源梓桐溪水電站、渠縣龍門峽北礦等6個項目建設進度,啟動優尼科川東北高含硫氣田開發、渠縣南陽灘水電站等3個項目。加快水利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宣漢白岩灘水庫,加快開江寶明大型灌區、萬源寨子河水庫、渠縣劉家拱橋水庫、大竹土地灘水庫前期工作。加快民生項目建設。圍繞改善民生,著力抓好城市基礎設施、災後恢復重建、社會事業發展等一批重大項目。
擴大消費需求。著力增強消費能力。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面,完善公務員津補貼政策,抓好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著力培育消費熱點。穩定擴大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加快發展交通運輸、金融保險、商貿餐飲、文化健身、信息諮詢、家政物業等服務性消費;落實和完善促進合理住房消費的政策措施,增加廉租房供應,全年提供廉租房1900套、租賃補貼9100戶。著力開拓消費市場。切實抓好秦巴物流園區、沃爾瑪購物廣場、蒲家貨物集散專線、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等市場體系建設;繼續推進“萬村千鄉”、“雙百”和“新網”工程,新建標準農家店300個;完善城鄉便民服務設施,推進城區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加快鄉鎮集貿市場建設;加大“家電下鄉”推廣力度,促進城市耐用品消費升級換代;加強價格監測和監管,完善豬肉、糧油、化肥等儲備制度,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著力發展旅遊產業。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爭創4A景區2個、3A景區1個,啟動大竹溫泉開發,辦好達州市第二屆旅遊產業發展推進大會、第四屆鄉村旅遊節,精心籌備張愛萍將軍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力爭全年實現旅遊收入35億元以上。
二、突出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切實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鞏固農業基礎,加快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推進農業產業化。抓好糧食生產,穩定播種面積,最佳化品種結構,確保糧食總產達到293萬噸。培育優質糧油、畜禽、林果、蔬菜四大優勢產業和苧麻、油橄欖、中藥材、富硒農產品四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菸葉生產,推進黃花精深加工,新建一鄉一業專業鄉鎮10個、一村一品專業村100個,每個縣(市、區)新建規範化示範基地1萬畝。大力推廣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著力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安全體系建設。生豬出欄630萬頭以上,肉類總產量70萬噸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3%。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85家,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面達到60%。完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提高科技套用和機械化水平,農業機械化率達到20%。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引導農民發展休閒農業、高效園藝產業和生物產業。加快工業原料林和特色經濟林基地建設,促進林業產業快速發展。
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支農投入增量高於上年。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建成通鄉油(水泥)路220公里、新增25個鄉通油(水泥)路,建成通村公路1000公里,新增160個村通公路。新(改、擴)建場鎮供水工程35處,新解決1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43座病險水庫整治任務。新建(改造)提灌設施4200台(套)34400千瓦,新增有效灌面3.5萬畝。實施土地整理(復墾)項目7個,改造中低產田土8.8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8.8萬畝,推行測土配方施肥100萬畝。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3萬口。繼續實施“農戶科學儲糧示範工程”,新建小糧倉2500個。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1733”示範工程,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足額兌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認真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做好農產品收購工作。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逐步建立農產品直銷市場,促進農民就地就業創業增收。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搞活農產品流通增收。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著力打造勞務品牌。全年培訓農民工10.7萬人(次),勞務輸轉173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20億元以上。
三、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
把推進資源轉化作為工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持以產業培育催生工業,以企業成長壯大工業,以園區建設帶動工業,以自主創新引領工業,力爭工業增加值突破250億元。
大力發展優勢產業。著力壯大戰略支撐產業,積極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在達天然氣勘探開發,大力發展天然氣化工、硫化工、磷硫化工產業;加快發展煤炭、冶金、建材、電力產業,進一步調整結構、壯大規模、提高效益。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紡織服裝、汽車機電、釀酒制醋等產業技術升級和集約發展。培育發展後續支撐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進醫藥產業發展,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落戶發展。
培育壯大骨幹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資源整合、上市融資,培育發展一批大企業大集團,支持達鋼集團、恆成能源等50戶成長型企業發展,力爭全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企業1家、超10億元企業10家。發揮重點產業、大型企業的帶動作用,延長產業鏈,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完善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40戶。
突出發展產業園區。按照“一縣一園區、一園一主業”的要求,各縣(市、區)至少各開工建設1個特色產業園區。推進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建設,引導重大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力爭年內新引進入園項目5個。提升大竹苧麻產業園區發展水平,爭創全省重點產業園區。加快渠縣、宣漢、開江、萬源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各引進一批產業項目入園建設。完善產業園區發展領導機制和目標考核制度,改革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園區開發建設機制。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入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努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認真落實產品扶持和自主創新激勵政策,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力爭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支持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和13家省級創新型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0%以上。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進市校合作,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爭取在硫化工、節能減排等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實施品牌發展戰略,爭創省級以上名牌產品8個。加大專利申請力度,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
四、大力加快城鎮化進程,提升區域整體發展水平
以開展“創建活動”為載體,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的生態之城,整潔乾淨的衛生之城,秩序良好的和諧之城。
完善城鄉建設規劃。圍繞建設區域大城市目標,加快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報批,完成全市抗震防災專項規劃、中心城區綠地規劃、中心城區山體保護規劃、州河兩岸濱水規劃、市老城區控規維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做好河市片區控詳規劃編制,實現重點片區控詳規劃全覆蓋。加強縣城和小城鎮規劃編制工作,完成村鎮規劃編制60個。嚴格規劃審批和管理,加強規劃管理執法,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規劃管理體系。
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建設金龍大橋、金龍大道北延線和野茅溪大橋,啟動建設鳳凰大道西延線,做好金南大道、金南大橋、北塔路西延線、鳳凰山山前道路等建設前期工作。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通川區-達縣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完成10條小街小巷整治,實施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快速通道分隔帶和新建城市道路綠化工程,抓好南外燃氣儲備站遷建、市政消防環路建設,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新建一批公廁和地埋式垃圾站。積極推進北外開發,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加快渠縣渠城東區、大竹北城新區、宣漢石嶺新區、萬源河西新區、開江濱河開發建設,儘快形成一批縣級一流中等城市。
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圍繞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目標,深入實施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和居民行為規範工程,加強城區噪聲污染和粉塵治理,努力達到“城鎮八好”和“農村四好”標準。抓好50個鄉鎮市級人居環境治理試點工作。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加強部門協同聯動,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強化“愛我達州、回報社會”教育,努力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支持擴權縣加快發展,激發縣域發展活力,使擴權縣經濟發展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加大對非擴權縣支持力度,充分放手放權,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扶持貧困山區、高寒山區加快發展,在項目安排、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傾斜,在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市級財政適當給予補助。繼續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啟動建設52個扶貧新村,進一步抓好市級機關定點幫扶143個重點貧困村工作。立足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一批經濟強縣、經濟強鎮。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繼續深化各項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妥善解決改革遺留問題。加快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資本經營,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認真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快推行代建制,建立投資項目後評價、重點項目公示和責任追究制度。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進農村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積極探索水務體制改革。抓好通川區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啟動10個鄉鎮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繼續推進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廣播電視電影等公用事業領域的改革。
推進充分開放合作。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建立科學有效的目標考核機制和跟蹤督查機制,重點抓好天然氣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汽車機電、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招商,著力承接制陶、製衣、製鞋等產業轉移,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00億元。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出口基地建設,新增出口實績企業5戶,力爭實現自營出口5100萬美元。加強與沿海發達地區、成渝地區和秦巴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推進友好城市建設。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實現外派勞務2000人以上。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認真落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持非禁即入,完善扶持政策,鼓勵開發荒山、荒灘等閒置資源,發展種植、養殖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努力營造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企業再創業的社會氛圍,加快形成一批領跑型民營企業。力爭新發展個體工商戶3000戶、民營企業300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4%以上。
六、切實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推進節能減排。全面完成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嚴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和生產能力過剩項目,加快推進“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重點抓好列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和“全省百戶企業節能行動”的21戶企業節能降耗工作。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掛牌整治8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持企業開展循環經濟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對工業廢物進行充分利用,積極推廣果、畜(禽)、沼一體化生產模式,努力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
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嚴格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和管理,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實施森林城市戰略,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加快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南城截污乾管建成使用,推進市污水處理廠擴建、西城污水管網、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城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建設,加快宣漢垃圾處理廠和大竹、渠縣、萬源、開江污水處理廠建設,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區監管,促進水質和環境空氣品質繼續好轉。
加強資源管理。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確保耕地占補平衡。加大土地儲備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確保重大項目用地需求。繼續開展第二輪全國土地調查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建立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完善資源開發利益分配機制,繼續探索和爭取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最佳化礦產資源配置,嚴厲打擊倒賣礦權、亂采濫挖等違法行為,促進礦產資源有序開發、規模開發、持續開發。
七、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繁榮各項社會事業,擴大基本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優先發展教育。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各項政策,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實施教育惠民行動計畫,健全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大力實施職教攻堅計畫,加大農村中職學生學費免除力度,紮實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維修改造農村中國小校舍15萬平方米,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17所。整合城鄉教育資源,有效解決“大班額”問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建立和規範邊遠山區教師津貼制度。
加強醫療衛生事業。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加大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力度。推進社區衛生機構建設,積極開展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城市居民重點人群服務率達到85%以上。加強婦幼衛生體系建設,實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做好愛滋病、結核病、狂犬病等重點傳染病預防控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積極籌建中醫高等專科學校。加強衛生執法監督,整頓和規範醫療市場秩序。
推進文化建設。抓緊市博物館陳列布展工作,做好市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檔案館、方誌館建設前期工作。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農家書屋工程,建好鄉鎮綜合文化站196個。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積極申報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抓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廣泛開展民眾文化活動,繁榮文藝創作,辦好市第三屆藝術節。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抓好數位電視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作,新增有線電視用戶3萬戶,放映農村公益性電影3.4萬場。
大力發展體育及其它各項社會事業。廣泛開展民眾體育活動,繼續實施“全民健身路徑工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國家曲棍球訓練基地,做好省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參賽和省第十一屆運動會備賽工作。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質量。推進縣、鄉計生服務機構規範化建設,建立標準計生服務站69個。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偏高問題。認真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依法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重視發展老齡事業,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進一步做好統計、檔案、方誌、氣象等工作。
八、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充分尊重民眾意願,深入實施以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道路暢通、環境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八項民生工程”。加強民生工程建設的組織、協調、監督和管理,確保取得預期效益。加強惠民幫扶中心規範化管理,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確保全年民生工程投資高於上年。
積極擴大就業。認真落實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開展就業服務系列活動,積極促進大中專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等各類勞動者實現就業。全面實施創業帶動就業計畫,鼓勵自主創業,改善創業環境,加強創業培訓和小額信貸擔保工作,扶持1800人創業,帶動5000人就業。落實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加大返鄉農民工培訓力度,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積極採取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現有用工崗位,鼓勵和支持遇到困難的企業儘量不裁員或少裁員。健全困難民眾就業援助制度,開發購買公益性崗位,著力解決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零就業”家庭就業。力爭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1.25萬人。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覆蓋面,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努力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搞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政策,抓好征地拆遷農民安置房建設。支持發展商業保險。推進城鄉低保規範化管理,城市低保推行分類施保,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加快推進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建立完善臨時救助制度,解決低保邊緣民眾、低收入和特殊困難群體臨時生活困難。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推進平安達州建設。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和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抓好產品質量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完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暢通民眾訴求渠道,妥善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成鄉鎮“兩所一庭”建設,加強城鄉基層警務工作,依法防範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健全災害預警機制,加強防災能力建設,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加強社區矯正工作,建好工讀學校。大力支持駐達部隊建設,繼續抓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認真落實優撫安置政策,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局面。加強民族、宗教、對台、保密和人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