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是我們贏得重大發展機遇、應對嚴峻挑戰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緊扣發展主題,搶抓國家拉動內需、省委省政府突破遼西北、融入瀋陽經濟區等有利契機,突出項目建設,打造產業集群,實施惠民工程,圓滿完成了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縣域經濟實現了較快發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35.55億元,比上年增長2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9%、42.5%和39.8%;全口徑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32億元,比上年增長4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12.5億元,比上年增長35.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預計完成17.5億元,比上年增長79.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完成1.3億元,比上年增長4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5.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9%;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4500元,比上年增長15.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9年彰武縣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工作報告
- 時間:2009年
- 地區:彰武縣
二零零八年工作回顧
(二)園區建設強勢推進。在省市領導的全力支持下,8.07平方公里林產品產業園區僅用六個月時間就取得突破性進展,打造全國重要的板材家具加工製造基地邁出了堅實一步,並顯示出強勁發展勢頭。基礎設施取得重大進展。全力爭取省財政支持,最大限度籌集內部資金,累計投資1.97億元,實施了標準廠房、道路、給排水等十大工程,建成7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修築7.8公里骨幹路網,配套面積達到245萬平方米,實現了“六通一平”。開創全市大規模冬季施工先河,22天時間,高質量完成標準廠房基礎工程9.13萬平方米,保障了簽約項目儘快開工。產業招商實現重大突破。圍繞木材產業招商,全年簽約企業45戶,開工11戶。邳州奧騰木業、美亞木業、大青木業、宏圖木業、恆福木業5戶企業同時簽約、同時開工,現已滿足生產條件;盛和木業、富祥木業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先後入駐園區,拉動了園區產業的提檔升級。配套基地不斷壯大。進一步最佳化扶持政策,已發展旋切戶129戶,原材料年供應能力達25萬立方米。
(三)對外開放再創佳績。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和外部市場,強力推進領導帶隊招商、產業招商和駐地招商,贏得領導的關注力最多,走出去的範圍最廣,獲取的成效最大。明確產業招商,先後在瀋陽、寧波、廣州舉辦大型林產品招商推介會,簽訂合作意向35項,實現了林產品園區招商的良好開局。全力推進駐地招商,組建10個招商分局和5支招商小分隊,全年入企招商千餘次,是近幾年招商對接頻率最高、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預計完成15億元,直接利用外資1197.4萬美元,出口創匯452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6.4%、41.9%和29.1%。
(四)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搶抓天時,全力推進糧食生產,糧豆總產量達72.5萬噸,比歷史最高年份增產4萬噸。設施農業快速推進。突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累計投入資金6410萬元,新建保護地1.6萬畝,超過原有保存面積的總和。畜牧業加快發展。堅持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科學化管理,新建畜禽小區65個,白鵝、生豬、奶牛、肉羊和肉蛋雞飼養量分別達到400萬隻、155萬頭、1.8萬頭、37萬隻和700萬隻,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100%,牧業產值實現20.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5.6%,我縣被農業部確定為生豬調出大縣,獲取獎勵資金1066萬元。特色種植業不斷擴張。花生、雜糧、金盞花、菸葉、大扁杏和紅乾椒種植面積分別達46.9萬畝、20萬畝、1.6萬畝、6000畝、5.5萬畝和1.5萬畝。前福興地菸葉基地被確定為全省現代菸草農業示範場。林業建設成果顯著。以遼蒙邊界林和“四旁”綠化為重點,完成造林23.6萬畝,其中遼蒙邊界林4.4萬畝,綠化村屯302個;林業綜合服務大廳投入運營,林改和發證面積分別達115.4萬畝和106.2萬畝,我縣被列為全省“林權配套改革”和“退耕還林普查”試點縣。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71處,受益人口3萬人,完成水庫除險加固與河道治理工程13處,黑土區治理、沙化草地治理、土地開發整理、保護性耕作和玉米機械化收穫分別達10萬畝、3.4萬畝、5萬畝、50萬畝和7萬畝,我縣被省政府確定為保護性耕作整村推進項目示範縣,再獲省農建“大禹杯”。全力加快新農村建設,馮家鎮柏家村被農業部確定為“鄉村環境清潔工程試點村”。推廣新技術25項,測土配方施肥80萬畝,新增“三品”認證7個,科技貢獻率達50%。
(五)商貿流通日趨活躍。城鄉市場體系不斷擴大。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消費市場不斷繁榮;積極開展食品放心工程,新建並啟用了生豬定點屠宰廠;預計實現集市貿易成交額8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全力推進旅遊產業對接。重點包裝大清溝、千佛山旅遊開發項目,加快實施景區招商;與省內2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關係,開通兩條旅遊線路,全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
(六)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明顯改觀。拉伸城市發展空間,中華路、304連線高速全線貫通,建設街西段和北山路得以修復,體育休閒廣場二期、實驗幼稚園廣場改造和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全面完成;調整了拆遷補償安置政策,建成回遷安置樓1.26萬平方米,回遷144戶,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以東環路為重點,強化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拆除臨違建築36處,安裝路燈185基,鋪設排水管線10.5公里,新增綠化面積2萬平方米,城區保潔率達100%。交通設施不斷改善。改造了101線、彰太線等4條公路,修築通村油路67公里,油路通村率達81.4%;長深高速、大鄭鐵路複線、阿爾鄉公鐵立交橋、繞陽河大橋竣工通車。新城規劃全面啟動。突出家居產業、打造“住”文化,聘請上海同濟大學編制完成了沈彰新城概念性規劃。
(七)財稅金融高效運行。強化稅費征管。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其中鄉鎮級預計實現4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3%,創歷史最好水平;國地兩稅稅收預計完成1.92億元,比上年增長27.2%。最佳化支出結構。保證剛性支出,關注民生工程,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籌集資金,確保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農村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制定了三年補發工資計畫,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津補貼,當年補發工資、津補貼3700萬元。“三爭取”工作成效明顯。爭取各類資金4.5億元,有力促進了園區、保護地等重點工程建設。金融業平穩運行。年末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8億元,貸款餘額26.5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5.7億元和1億元;成立了郵政儲蓄銀行,全市首家村鎮銀行月末前掛牌運營,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八)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新建九年制學校2所;招錄農村中國小教師129人,教師隊伍進一步最佳化;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兩免一補”受益學生41284人。醫療體系不斷完善。建成以縣“120急救中心”為核心,以後新秋、章古台和哈爾套3個急救點為節點的醫療救護網路,急症患者救治率明顯提高;完成了大四、雙廟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建設,縣鄉新農合報銷比例均提高20%,受益人口10.9萬人次。文體廣電工作成效明顯。舉辦大型文藝演出20場,送戲下鄉100場;積極實施文化市場“看守行動”,認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實現有線電視“屯屯通”。計生工作穩步推進。建成鄉鎮計生中心站所8個,我縣被省政府評為“計生信訪工作規範化管理先進縣”。全面完成冬季徵兵、年鑑編制和清真寺改造工作。
(九)民生工程紮實推進。10件實事全面完成。社保體系日益完善。注入財政資金658萬元,啟動了農村事業站所養老保險、國有困難企業退休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企業職工生育保險,社保範圍進一步擴大;以企業養老保險擴面為重點,全年征繳保費1.3億元,比去年增長165.3%;全年輸出勞務4.5萬人次,新拓展就業崗位1534個;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23個,移民扶貧300戶;救助城鄉低保戶10146戶、21378人,發放低保金1258萬元;完成農村貧困戶建房543戶;向四川災區捐款349萬元;戰勝了阿爾鄉龍捲風自然災害,保證了受災民眾的正常生活;在48個村啟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被列為省級“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社會穩定不斷加強。深入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等專項行動,整改事故隱患176項,被評為省級“安全生產先進單位”;以創建“平安縣”活動為載體,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縣公安巡警大隊組建運行,辦結治安案件1449起、刑事案件573件;全力支持奧運會、殘奧會等重大活動,確保社會穩定,妥善處理各類信訪案件816件、辦理市民投訴205件。
(十)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政協依法監督和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議案、建議47件,政協提案56件,辦結率100%。規範部門依法行政行為,建立績效考評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切實提高了政府施政水平;大力開展“為企業服務月”活動,完成了行政審批大廳建設,妥善解決了動遷、供暖等事關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認真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和政府採購、招投標工作,強化對重大項目、重點資金的審計監督,切實做到關口前移,從源頭預防腐敗。物價、環保、電力、質監、藥監、地震台、愛衛會、工商聯、殘聯、民防、氣象、郵政、網通、電信、保險等部門都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縣上下萬眾一心、紮實苦幹、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及所有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偏小,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低;二是牽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大項目少,部分在建項目投產達效率較低;三是特色農業基地規模較小,農事龍頭企業少,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四是商貿流通仍處於起步階段,以農產品流通為主的專業市場還未形成規模,現代服務業、旅遊業發展相對滯後;五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保和就業壓力仍很大;六是政府部門工作作風亟待進一步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尚需進一步最佳化。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零零九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09年是縣域經濟突破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在全省爭先進位,在遼西北率先崛起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擴大內需,搶抓省突破遼西北和融入瀋陽經濟區難得機遇,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板材家具加工製造基地,努力建設綠色、創業、和諧彰武。
2009年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5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2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1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6%、69.2%和48.1%;
──農業總產值實現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00元,比上年增長17.8%;
──工業總產值實現50億元,比上年增長56.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20億元,比上年增長60.0%;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實現50億元,比上年增長185.7%;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18億元,比上年增長20.0%;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實現15億元;直接利用外資實現520萬美元;
──出口創匯實現54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5%。
為完成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點項目和園區建設,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要下大力量儲備、包裝和建設一批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確保一批項目在論證、一批項目在招商、一批項目在實施。全年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50個,完成投資25億元,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大項目15個;包裝儲備億元以上大項目10個,10億元以上3個。火電項目要全面開工,風電項目力爭新開工50萬千瓦,併網發電30萬千瓦。深度開發優勢礦產資源,推進雷家—謝林台煤田、白炭黑、透水磚和有機活力素等一批資源類大項目早日開工,加快PE管材、葉黃素酯膏等一批重點在建項目施工進程,力促九三集團花生深加工等項目儘快開工,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
全力打造園區經濟成長極。加快完善園區規劃布局,實現基礎設施、產業集聚、配套服務三大突破。繼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標準廠房20萬平方米,全面完成熱源廠及地河東岸路網、給排水等配套設施,年內新增配套面積200萬平方米以上。加速培育產業集群,全力推進“三個一批”。加快盛和、富祥、朗順等落戶項目建設進程,投產達效一批;跟蹤推進深圳富之島、吉林森工、上海書香門第、常州洛基木業等簽約項目儘快入駐,開工建設一批;圍繞重點地區,開展一對一上門招商,在談簽約一批。強化服務平台建設,儘快啟動林產品交易、展覽、研發、物流倉儲四大工程,提升園區配套承載能力。要嚴把產業結構和項目投資強度,突出地板、家具及膠、漆等配套項目,投資強度每畝不低於100萬元,著力引進國內外知名的旗艦型企業,年內新入園項目3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落實配套基地扶持政策,擴大旋切基地規模。
提高工業經濟運行水平。要強化為企業服務,著力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原料和市場等難題,推進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加快新產品研發,全年完成技改項目10項,開發新產品10個,爭創省、市名牌產品3個。鼓勵企業強強聯合,推進企業上市。年內新增規模企業15戶,增加值實現6億元,力爭培育銷售收入超2億元的企業3家,超1億元的企業5家。
大力發展鄉鎮工業。鼓勵鄉鎮依託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培育促進財政增長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統籌規劃鄉鎮工業布局,落實扶持政策,構建特色產業園區,著力打造以章古台、阿爾鄉和東西六為中心的矽砂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加快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區。努力培育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千萬元的鄉鎮2-5個,超500萬元的鄉鎮5-8個。
(二)突出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和畜牧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以沈彰、長深高速和101、304等幹線公路為軸,因地制宜、沿路連片,著力打造蔬菜產業帶,年內新增保護地3萬畝,公路沿線發展規模片區100個,萬畝鄉2個、千畝村20個;強化技術服務和市場銷售兩大體系建設,推進品種結構、技術培訓和市場銷售“三統一”,切實提高產出效益。加快發展畜禽小區。以良種繁育和基地建設為重點,強化畜禽重大疫病防控,推進畜禽規模舍飼和標準化、工廠化生產,年內新建畜禽小區60個,實現牧業產值23億元。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著力培育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美中鵝業精深加工能力,加快種鵝繁育體系建設,新建10萬隻種鵝場一個,屠宰加工力爭突破千萬隻。著力扶持禾豐、金谷、谷香、綠城等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帶動金盞花、紅乾椒、保鮮玉米、雜糧、鈣果等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面積分別達到3萬畝、3.5萬畝、1.5萬畝、25萬畝和1200畝;全力推進輝武乳業奶製品加工、肉雞、肉羊屠宰深加工等項目建設,大力引進蔬菜保鮮、花生、扁杏等深加工企業,年內新增農事龍頭企業4家。積極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不斷提高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新發展專業合作社30家、經紀人1000名。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生產,新增“三品”認證6個,引進新品種50個,推廣新技術20項,努力把“哈集”蔬菜、“蘇魯克”大米等特色產品打造成省內外知名品牌。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著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發展。加快林業發展,迅速實現原料林、經濟林兩大重點突破;建立林業社會化服務、合作經營、資源流轉、發展支持和管理五大體系,推進集體林權配套改革;著眼木材產業集群建設,推動原材料要素市場流轉,全力融入原料供求大物流體系。年內完成造林10萬畝,其中遼蒙邊界林2.2萬畝,發展林下經濟33萬畝。大力實施水庫除險加固、節水灌溉、黑土區治理、沙化草地治理、土地開發整理和保護性耕作六項重點工程;實施鎮容鎮貌和村屯環境整治,加快新農村建設,年內建設示範鎮4個、示範村40個、示範村屯路40條。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加快專業市場建設。積極籌建蔬菜、雜糧和牛羊肉三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提高農貿市場、建材市場運營質量,增強輻射力和帶動力;強化食品、藥品監管,提高執法素質,推進“放心工程”,逐步形成廣泛的市場流通體系和健全的市場監管體系,實現由小型傳統市場向大型現代專業市場的轉變。
加快發展物流經濟。藉助大交通,掛靠大商家,發展大物流。科學布局,規劃建設沈彰物流產業園,構建區域物流中心;以林產品加工業為依託,建立林產工業和物流業相結合的商品中轉基地;加快建設星級賓館、大型購物廣場和商業步行街,提升服務業檔次;提高電子商務、中介服務等新型業態份額,帶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立農業信息、農業保險等新型服務體系,提高農村服務業水平。
加快精品旅遊開發。著力打造“沙湖林海”特色生態旅遊品牌,融入瀋陽經濟區旅遊體系。轉讓大清溝景區整體經營權,加快千佛山、巨龍湖等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爭取章古台省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升旅遊業檔次;以程溝村、樂園村為試點,積極開展“農家樂”等綠色休閒遊,深度開發根雕等地方特色產品,延伸旅遊產業鏈條。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突出產業招商和資源招商,圍繞特色產業和優勢資源,統籌規劃,分類包裝,強力推進林、農產品深加工,礦產、旅遊資源深度開發,形成產業集聚。最佳化招商方式,大力推行領導帶隊招商、專業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增強招商針對性。建立健全招商項目入前審核把關制和入後跟蹤服務機制,提高契約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開工率。
大力最佳化發展環境。突出收費、通行、治安和服務四個重點,強力推行大項目“綠色通道”、審批全程代理制,規範行政審批大廳運行,積極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以園區和企業為重點,大力開展治安綜合整治,堅決杜絕強買強賣、勒索客商等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現象的發生。著力打造重大項目無費區、無障礙區、平安穩定區和高效服務區,創造企業最滿意的經濟發展軟環境。
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緊扣“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全力實施融沈戰略,強勢打造“全國重要的板材家具加工製造基地”這一燙金名片;加大對長三角、珠三角專業招商密度,鎖定江蘇、山東、廣東等重點地區,強力推進定點駐地招商;積極拓展與港台、日韓和歐美地區的經貿往來,擴引外資。繼續扶持美中鵝業、谷香雜糧擴大出口,重點引導金谷實業、豐昌工藝品等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五)突出新城開發和老城改造,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統籌規劃城鄉發展。按照城市發展“南拓、北聯”的總體思路,統籌老城區、新城區、工業區三大板塊,加快編制“三位一體”總體規劃,形成三區聯動、相互融合的城市新格局。改造提升老城區,大力開發房地產市場,新開發面積要達到20萬平方米,增加值實現1億元,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開發建設新城區,加快編制控詳規劃和專項規劃,做好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和征地報批,力爭年內在路網和電網建設上取得突破,要包裝推介新城商住地產、工業地產,吸引域外大企業融資開發;發展壯大工業區,加快林產品園區生活服務和配套設施建設,努力把園區培育成城鎮化的先導區。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彰通高速公路建設;高標準完成東環路北出口拓寬改造;規劃設計彰武大外環,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熱源廠、解放河清淤、建設街廣場改造等重點工程,改建火車站和客運站,增強城市的聚集力和承載力。啟動彰武到瀋陽客運鐵路專線前期工作,完成彰桓線、彰新線、建鹼線等公路改造和106.9公里通村油路,油路通村率達100%;建設章古台、五峰等公鐵立交橋。
全面加強城鄉管理。嚴格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加強公共場所、城鄉結合部、北環路的環境綜合整治,認真解決車輛亂停亂放、違章行駛和個體商販占道經營問題;加快推進重點街路和小區的綠化、美化,提高市政維護、園林養護、環衛管護水平;完善小區、廣場等重點公共場所配套設施,強化物業和供水管理,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
(六)突出財源建設和最佳化支出,全力推進綜合財力不斷增強
著力加強財源建設。加快風火兩電、林產品加工企業建設,力促規模企業滿負荷生產,強力培植主體財源;強化招商引資,盤活存量資產,挖掘潛在財源;緊盯高速公路和房地產開發,狠抓一次性稅源;大力發展專業市場、商貿流通、餐飲娛樂等服務業,培育新興財源;搶抓國家拉動內需的有利時機,加大“三爭取”工作力度,增加補充財源;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源清理和監控,完善非稅收入管理,確保應收盡收。
合理最佳化支出結構。積極推行政府採購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擴大覆蓋範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全面啟動鄉財縣管,切實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壓縮彈性支出,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同時,集中財政資金,扶持重點財源建設項目;強化各類資金監管,保證專款專用;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嚴防國有資產流失。積極改善金融環境,充分發揮擔保公司職能,為企業提供強大的信貸支持。
(七)突出民生穩定和社會事業,全力推進和諧彰武建設
高度關注社會民生。認真落實扶持就業的各項政策,切實解決“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等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實名制就業實現3000人;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大力開展扶貧幫困,著力抓好20個整村推進項目村和100戶的移民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積極推進新一輪“普九”,新建九年寄宿制學校4所,加快實小、二中擴建和瀋陽育才彰武分校、林職學院建設,最佳化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加快技術工人、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培訓和引進;積極改造縣中醫院,推進中國醫大彰武分院建設進程,提升全縣醫療水平;規劃新建體育館、1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所和103個村級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完善鄉鎮計生站設施配套,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6.96‰和2.82‰以下。構建社區“十分鐘服務圈”,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全面完成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繼續做好民宗、僑務、台辦、人防、氣象、地震、物價等工作,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開展新一輪爭創“平安縣”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打防並舉,健全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加大打擊欺行霸市、涉黑涉惡等違法犯罪行為力度。完善縣鄉村三級矛盾糾紛調處網路體系,落實信訪責任制,切實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健全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抗災救災能力;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消除安全隱患,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努力營造平安和諧環境。
(八)突出依法行政和轉變作風,全力推進效能型政府建設
勇於創新,高效施政。把創新貫穿工作始終,站在更高的發展平台謀劃全局,用開拓的思維打破制約瓶頸,用超常的舉措破解發展難題;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確保政令暢通,提高工作效能。科學決策,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進一步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及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行政行為。強化落實,務實勤政。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強度,推行一線工作制、績效考評制和行政問責制,確保工作有成果、見成效,提高工作的執行力和落實力。艱苦奮鬥,清廉從政。全力推進節約型政府建設,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源頭治腐力度。切實加強公務員教育、培訓和管理,努力建設一支善於學習、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紀律嚴明的公務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