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彰武縣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及縣委的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與支持下,按照“一主三化”的總體要求和“五以三強”的工作思路,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全面完成了縣人大十五屆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縣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了較大進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18.5%,比上年增長4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5.4%、48.2%、28.1%;農業總產值首次達到21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42.7%,比上年增長36.1%;實現財政收入4664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28.1%,比上年增長28.7%;國地兩稅增加稅收2085萬元,比上年增長32.7%,創歷史最好水平;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7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40.1%,比上年增長49.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彰武縣政府工作報告
  • 年份:2005年
  • 發布單位:彰武縣政府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工作回顧,農業生產取得新突破,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果,第三產業取得新發展,城鄉建設實現新跨躍,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2005年工作安排,

200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及縣委的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與支持下,按照“一主三化”的總體要求和“五以三強”的工作思路,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全面完成了縣人大十五屆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縣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了較大進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18.5%,比上年增長4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5.4%、48.2%、28.1%;農業總產值首次達到21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42.7%,比上年增長36.1%;實現財政收入4664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28.1%,比上年增長28.7%;國地兩稅增加稅收2085萬元,比上年增長32.7%,創歷史最好水平;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7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40.1%,比上年增長49.5%。

農業生產取得新突破

糧豆總產量攀歷史新高,達到6.16億公斤,比上年增長60.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88元,比上年增長21.7%。搶抓先機上規模,大力興辦特色產業。全縣白鵝飼養量達460.6萬隻,美中鵝業正在擴產改造,彰武正向全國白鵝養殖、加工大縣方向邁進;奶牛飼養業迅猛發展,飼養量達8000頭,計畫投資10億元的輝山乳業2萬頭奶牛綜合開發項目開始運作,現已建成一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3000頭奶牛養殖場,奶牛飼養及乳品加工業將在我縣異軍突起。圍繞增收抓調整,農業結構日趨合理。增大畜牧業比重,生豬、肉羊、禽類飼養量平均比上年增長20%,大力推進黃改奶工程,實現牧業產值8.8億元,比上年增長46.7%,占農業總產值的41.8%;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新增蔬菜保護地5000畝、四位一體生態戶1660戶,新建科技示範園區32個、畜牧養殖小區16個,其中,利用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資金建設高標準畜禽小區5個,投入資金1802萬元,完成了以哈爾套蔬菜保護地為重點的8個農業綜合開發示範項目;壯大特色農業規模,全縣種植花生40.3萬畝、雜糧20萬畝,菸葉產量達到12780擔,收穫牧草3.5萬噸,林下經濟獲得豐厚收益。適應政策抓調整,立足生態上林業。完成人工造林面積25.2萬畝,成活率達87.1%,被國家確定為三北造林管理試點縣;穩妥推進封山禁牧,全縣封禁面積達130萬畝。增強農業抗災能力,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新建庫塘井窖600處,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以黑土地治理為重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13.5萬畝;完成人畜飲水和防氟改水工程75處,解決了4.5萬人和1.8萬頭大牲畜飲水問題;投資2000萬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8000畝;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分別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土地執法模範縣和全國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先進縣。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完成機械化播種118.8萬畝,機整地110萬畝,保護性耕作12萬畝。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生產政策,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105.4萬元。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引進航天大豆等新品種60個,推廣玉米精量播種等新技術50項,科技貢獻份額達到42%。深化村會計委託代理制,規範村級財務管理。順利完成第8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實施移民扶貧工程200戶,在30個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全年共爭取扶貧資金及貼息貸款3215萬元。

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果

全面實行縣級領導包項目制度,項目攻堅成效顯著。全年共實施項目120個,其中計畫投資超億元的項目3個。多友製衣、沈益木業等7個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實現當年投產;引進輝山乳業等3個三千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得到市政府的好評;彰武火電項目已列入省電力發展規劃。全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95億元、自營出口創匯151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5.1%、41.1%;直接利用外資58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2倍,名列全市第一名。藉助開放平台,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彰武白鵝節,協定引資額達2.8億元。通過招商引資,盤活閒置資產3460萬元,盤活比率達30%。
民營經濟呈現新態勢。民營經濟快速發展,領軍作用日益突出。全縣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民營企業達13戶,民營企業實繳稅金占縣本級財政收入的74%,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民營企業已成為增加就業的主渠道。整體出售外貿公司,拍賣油脂廠,7戶停產企業完成轉制工作。民營經濟的大發展,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大調整,全縣已初步形成龍頭帶動型、資源開發型和科技支撐型產業競相發展的新格局。以輝山乳業、美中鵝業、禾豐牧業為代表的龍頭牽動型企業已初具規模,以沈益木業、大洋木業、永盛水泥為代表的資源開發型企業已現後發優勢,以石油工具、金山風電為代表的科技支撐型產業已得到長足發展。石油工具廠“可撈式高壓橋塞”產品獲2004年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金獎。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7.7億元,比上年增長7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3.51億元,比上年增長40%。

第三產業取得新發展

整合資源興物流,突出特色建市場。以交易城、百貨超市、東郊綜合市場為中心的三大商業區已初步形成規模。引進遠通物流公司,首開我縣省際物流先河。哈爾套蔬菜、東六鮮蛋、阿爾鄉黃牛、章古台苗木、城郊花生米加工等專業市場已完成了從規模集聚向品牌效益的升級。糧食系統實現銷售、還貸“雙結零”,名列全省第一。農村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在冊經紀人已達500名;積極組織和興辦各類專業經濟協會100餘個。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9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4.8億元。旅遊業逐步融入省際客源市場,實現旅遊收入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深化農信改革,實現增資擴股1756萬元。農信、農行等金融部門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增加信貸規模,全年累計投放支農再貸款2.2億元,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全縣金融存款餘額達15.56億元,比年初增加0.8億元。

城鄉建設實現新跨躍

城區建設又添新亮點。通過完善功能,柳馨家園已形成了寓休閒、商居為一體的高標準住宅小區;實施“五大便民工程”:天歌廣場、轉盤廣場二期工程的竣工,提高了城區的品位和檔次;老城街、老站路拓寬改造工程,極大方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鋪設和改造供水管道5200延長米,日供水能力達到了1.5萬噸。經營城市又獲新收益。全年有償出讓土地2.1萬平方米,獲取收益1075萬元。城區環境質量又有新提高。保潔面積達48萬平方米,“門前三包”覆蓋城區主要街路;增設燈具454基,新增綠地5500平方米,一街一品景觀樹已達3.3萬株,新增市級花園式單位24家。城鎮秩序管理又上新水平。開展綜合整治36次,拆除臨違建築140處,取締馬路市場6處,規範廣告牌匾310塊,取締戶外燒烤148戶。鄉村公路建設迅猛發展。投入資金7600萬元修築通村油路231公里,油路通村率達60%,黑色路面比重淨增17%,居全市公路建設榜首。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以思想道德建設和公民素質教育為核心,民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我縣被省評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連續兩屆被省評為農村文明村鎮建設先進縣。組織實施“兩類新三片”教育發展規劃,控輟率達2.87%,初升高比率大幅增長,彰武高中招生突破千人大關,高考總成績躋身全市同級同類學校前三強;探索農村國中“9+1”辦學模式,縣職教中心被評為省級標準化職教中心;爭取資金1090萬元,新建豐田等5所九年制學校、改造校舍4.7萬平方米。完善“非典”、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的長效防治機制,縣鄉實現傳染病疫情網上直報;順利完成縣疾控中心建設和縣醫院改造主體工程,開通母嬰安全綠色通道;利用世行貸款、英國贈款啟動了結核病防治項目縣工作。開展系列文體活動,扶持民間藝術及創作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專項整治文化市場,處罰非法經營業戶27家;綜合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我縣被市政府命名為文化工作先進縣。全面改造城內有線電視主幹線,在全市率先實現光纜傳輸;農村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已在哈爾套等11個鄉鎮推開,有線電視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並保證了安全播出。全面完成人口計畫,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23‰以下,有437名農民領取計畫生育獎勵扶助金;縣計畫生育局被評為全國計生系統作風建設先進單位,東六鎮被省評為新型生育文化示範單位。加強婚姻登記管理,縣婚姻登記處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婚姻登記機關”。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縣政府被市政府評為社區建設先進單位。加強國防教育,徵兵工作實現20年無退兵。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5900人、19631人,總計收取保費2079萬元;醫保、農保、機關事業保險和城鎮低保參保人數達到9萬餘人;實現再就業3025人,勞務輸出5.8萬人,其中成建制輸出7140人、境外輸出70人。堅持和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42件,政協提案52件,辦結率達100%;堅持縣級領導接訪制度,有效處理進省進京上訪案件25件,辦結上級交辦案件56件;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加強行風整肅工作,共清理不具備執法資格人員337人;加大反腐敗工作力度,注重標本兼治,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力度,查處大案要案14件,查處違法違紀黨員幹部49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破獲重特大刑事案件86起,成功調解各類糾紛611件。穩步實施了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審計、物價、工商、供電、農電、質量技術監督、檔案、地震台、愛衛會、殘聯、人民防空、民族宗教、氣象等部門都為我縣經濟及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依法和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各人民團體、中省市直各單位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及所有關心、支持我們工作的朋友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了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一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較慢,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完備,科技作用顯現不足,尚未構築起農業穩步增效的發展格局。二是三次產業比重不合理,工業經濟發展緩慢,國有企業改制效果不明顯,尤其是一些新建和改制後的工業企業未能如期達產達效,部分企業仍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三是引進增加稅收大項目的力度不夠,重點項目引進後,對縣域經濟拉動作用尚未充分顯現,有的並未形成應該形成的財源。四是礦產資源未能得到高效利用,部分礦產仍處在低質開發階段。五是財源建設力度尚小,現有財源挖掘不足,剛性支出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六是新上項目及現有企業就業容量不大,富餘勞動力就業渠道不寬,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巨大。上述矛盾與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得力措施加以解決。

200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是全面完成我縣“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面對空前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我們將以求真務實,艱苦創業的精神,努力實現彰武的大開放,謀求經濟的大發展。2005年縣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圍繞“五以三強”宏偉目標,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營造發展環境、開展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為基礎,推進農業產業化、做強縣域工業、提升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全縣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2005年的工作目標是:
──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3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50.2%、27.7%。
──完成工業總產值10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完成農業總產值22.5億元,比上年增長6.9%;糧豆總產量6.5億公斤,比上年增長5.5%;農民人均純收入3180元,比上年增長10.1%。
──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1億元,比上年增長2.5%;直接利用外資181萬美元;出口創匯200萬美元。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3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財政收入5364萬元(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5%,財政支出1.85億元。
要完成上述工作任務,建設和諧的彰武必須把握以下四個重點:
一是實施外向牽動戰略,千方百計引進新項目,尤其要舉全縣之力引進一批財政增收型、產業拉動型和科技支撐型的大項目,要用創新的思維,培植髮展的優勢,儘快解決總量和增量不足的問題。
二是堅持工業立縣理念,積極引進工業項目,聚集和引導民營資本向工業資本轉化,要不惜一切代價,創造一切條件扶持和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和支柱產業,以農業為依託,以服務業為輔佑,闖出一條以工富縣的新路子。
三是崇尚求真務實作風,真正靜下心來,沉到基層,抓住重點,著力解決好經濟發展中的問題,特別要解決觀念更新、機制轉換、結構調整等關鍵性問題。
四是牢記執政為民宗旨,切實從民眾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多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
圍繞既定目標,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以項目攻堅為重點,全力推進彰武大開放
圍繞財稅增收,全面推進彰武大開放,努力開創全縣項目建設新局面。今年項目的引進與建設要突出二產,帶動一產,促進三產,促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全縣項目建設的重點是:主攻創稅創匯項目促進財政增長,主攻勞動密集型項目促進人員就業,主攻農業產業化項目促進農民增收,主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改善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要加大抓生產加工型項目的力度,重點建設9個超千萬元項目,力爭引進5個超3000萬元的項目。要藉助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擴張和引進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要有計畫地做大一批品牌項目,打造馳宇、遼鵝、大洋、多友等一批品牌產品。要管理和利用好現有存量資產,吸引更多增量資產,完成老企業改造,緩解社會就業壓力。要提升外向型經濟水平,加大生產加工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一是圍繞資源抓項目。要利用好風、水、土地等自然資源,促進兩電項目有較快進展。風電年內新增裝機總容量2.5萬千瓦,並為達到5萬千瓦打好基礎,爭創遼寧風電第一強縣。要利用水源豐富、土地充裕、運輸便捷等有利條件,積極推進火電項目的立項進程;要利用土地、農副產品、非金屬礦產等資源優勢,建立健全資源檔案,採取以礦入股、合作開發等方式發展一批資源產業。二是圍繞龍頭抓項目。扶持白鵝、奶牛、花生、牧草等龍頭企業,壯大基地規模,促進達產達效。要幫助輝山乳業建成2-3個奶牛養殖場;推進美中鵝業擴產改造竣工投產;扶持牧草加工企業增加品種,改進工藝,促使企業進入正常的生產運營。三是圍繞園區抓項目。加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質量,增加承載功能,年內爭取引進更多的生產加工企業,逐步使其成為新興的工業企業群。四是利用政策導向抓項目。搶抓遼西北開發、振興老工業基地和阜新經濟轉型三大歷史性機遇,著眼“兩大基地”建設,把握政策導向,加快項目儲備對接,爭取將更多的項目列入省市發展計畫的盤子。五是利用一切外部條件,上好基礎設施改善項目。要抓住公路網建設的有利契機,抓好兩條高速公路建設的協調服務工作,並儘快爭取把304線彰武段改造、柳河橋改造納入全省的公路建設規劃。
(二)以農民增收為重點,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圍繞特色抓調整,突出重點抓龍頭,著力抓好林草畜一體化綜合開發,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突出地方特色,加快結構調整,努力實現“三抓促三增”目標。一是突出抓好畜牧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要突出發展白鵝、奶牛產業,加快發展瘦肉型豬、肉雞、蛋雞產業,穩步發展牛羊產業,切實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並為農產品加工奠定堅實基礎。年末,全縣畜牧業產值要達到10.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5%,畜牧業人均純收入要達到1300元。二是重點抓好設施農業,促進農業增效。捆綁使用農業開發、扶貧開發、農村信貸和轉型資金,重點發展保護地和“四位一體”生態戶,建設畜禽小區15個。三是著力抓好區域化布局,促進優勢產業增值。我們要以重點鄉鎮為框架,以特色產業為依託,努力培育三大農事產業群。即以滿堂紅奶牛、大德白鵝、東六蛋雞生產為基礎,培育畜牧業生產產業群;以平安扁杏、章古台苗木、彰武鎮葡萄生產為基礎,培育林果業生產產業群;以哈爾套蔬菜、葦子溝花生、雙廟地瓜、大冷水稻、馮家萬壽菊生產為基礎,培育食品加工業產業群。
夯實產業基礎,壯大基地規模,培育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要引導農業向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集約化管理方向發展,加快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建設,迅速做強白鵝、奶牛、牧草、花生、木材五大主導產業,培育和引進扁杏、葡萄、萬壽菊等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帶動有力的產業化發展新格局。
培育市場,抓好行銷,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一是加快專業市場建設,不斷擴大市場規模,逐步完善市場功能,增強市場吸輻能力。二是培育特色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綠色食品種類,整合雜糧市場,加大包裝和認證力度,綠色食品種類爭取達到10個,無公害監測面積達40萬畝。三是加快行銷網路建設,培育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壯大經紀人隊伍,扶持發展中介組織和行銷大戶,逐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注重生態建設,抓好林業生產。按照封山、封林、不封田的原則,加強對封山育林區、水土保持區、自然保護區等生態脆弱區的管護力度,健全縣鄉村三級監管體系,穩步推進封山禁牧工作。以北部重沙區為重點,以柳河治理工程和遼蒙邊界林栽植為骨幹,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5萬畝,造林成活率要達到85%以上。全力構建林草畜立體綜合開發模式,發展林草、林藥、林經間作50萬畝,提升林業資源的綜合效益。
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堅持興利除害並重、開源節流並舉,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萬畝,完成庫塘井窖工程600處,以黑土地治理為重點,完成小流域治理10萬畝,完成市、縣級重點工程150項,積極推進小型水利工程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年內轉制面要達到100%。提高農機裝備及作業水平,實現機械化播種、整地各110萬畝,保護性耕作27萬畝。做好春季、汛期氣象預報工作,全面提高氣象服務水平。
(三)以發展民營經濟為重點,全力推進工業化進程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擴大經濟總量,調整工業結構,夯實三大板塊,加速工業化進程。一是做大做強農副產品深加工和服裝加工兩大產業。依託奶牛、白鵝、萬壽菊、花生、糧豆等資源,培育壯大輝山乳業、美中鵝業、禾豐牧業、天誠食品、油脂加工、谷香雜糧等企業;掛靠雙匯、大江集團,加快引進生豬、肉雞生產加工企業,帶動畜牧產品加工業向縱深發展。擴大服裝生產規模,積極籌建多友製衣服裝城,以產業的壯大搭建就業的平台。二是改造提升機械加工、建材生產兩大傳統產業。依託科技創新,推進石油工具廠產品更新換代,力爭年創產值超億元。依託礦產資源,促進永盛水泥、矽砂公司等企業升級,提高企業現代化水平。三是大力發展電力及高科技兩大新興產業。要藉助國家產業政策,促成金山二期工程及早開工,吸引奧創前來投資興業,加快秸稈生物飼料、納米二氧化矽、脫水蔬菜、濃縮胡蘿蔔汁等高科技產業的引進步伐。要培植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集團,擴大一批年利稅超500萬元的企業群體,引入一批外向型的企業,規模以上企業指標的增幅要超過20%。
深化企業改革,盤活資產存量。一是加快國有企業改制,採取出售、破產、先租後售等形式,重點抓好農機三、四、六廠等企業的改革,推進供銷合作社等集體企業改革,聚集民資、藉助外力盤活存量資產,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二是穩妥推進公益事業型企業的改革,進一步完善熱電廠的轉制工作。三是加快融資體制改革,加快石油工具、永盛水泥等支柱企業股份制改造,促進東達澱粉、華柏油脂、鑫鑫油脂、天誠食品等民營企業股權實行二次重組,推進企業資產結構再最佳化。四是加快管理機制改革,推進質量管理創新,年內力爭有2戶企業通過國際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推進人員管理創新,努力培養一支懂經營、會管理的企業家隊伍;推進科技投入創新,力爭使2戶以上食品加工企業實現與科研院所掛靠聯合。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增強全民安全生產意識;加快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建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人民民眾和企業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以繁榮城鄉經濟為重點,全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
依託特色建市場,圍繞市場引物流,引入先進經營模式,對接新型物流業態。一是加快傳統工商業態的改造。科學規劃商業網點,以城內商業“三區”為主線,以五金公司、商貿大廈、聯營公司等商業企業為支撐,掛靠大商家,引入新機制,增強城內商業輻射力。二是加快農村購銷格局的調整。以哈爾套、馮家、後新秋、東六等鄉鎮為重點,引導連鎖超市輻射農村,藉助經紀人對接市場,拓展農村消費,方便民眾生活,拉長內購外銷的商業鏈條。三是構建新型物流網路體系。立足特色產品外銷,發展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以市場帶產業、以產業興市場,實現產業與市場的產銷聯動、利益共享。
加快城鄉市場建設,對接特色產業。一是建好有形市場。加速發展城內以百貨超市、交易城為主的日用百貨市場;做大以群星公司、春光商貿為主的家電、摩托市場;做強以東郊綜合市場為主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拓展以農資公司為主的生產資料市場。重點完善東六鮮蛋、哈爾套蔬菜、平安扁杏、章古台苗木等農副產品貨源地建設,切實增強特色產品的輻射能力。加快雜糧批發市場建設,實行城鄉聯合、掛靠雜糧加工企業、瞄準外埠大型市場,發展我縣雜糧產業。要強化糧食市場監管,密切銀企合作,切實解決好農民賣糧難問題。年內集市貿易成交額力爭完成5億元。二是拓展無形市場。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社會參與,加快發展信息、人才、勞務、中介等生產要素市場。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增加企業誠信,調整信貸結構,拓寬服務領域,確保對農業的有效投放。
整合開發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要營造大環境,構築大產業,發展大旅遊。要制定高起點、高標準的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理順管理體制,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旅遊業機制改革。依託原始生態、田園特色、宗教遺蹟等資源,重點推進大清溝、巨龍湖、千佛山風景區提檔升級,快速融入省際大旅遊體系;立足民俗文化、民間藝術資源開發,培育具有縣域文化特色的旅遊品牌,年內旅遊收入力爭突破1400萬元。
(五)以提升服務功能為重點,全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以城區建設為核心,以重點鄉鎮為輔翼,加快經營城市步伐,精心打造“五小”城鎮。完善城市資本運營體系。一是加強城市資產儲備包裝。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整合城市運營資本,高度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努力用最小的城市資本融通最多的城建資金。二是突出重點加大城鎮改造力度。要利用有限的運營資金,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改善巷道條件,提高環境質量,要加快老城街東段改造、居民區公廁、垃圾場點的建設步伐,完成供水系統擴建二期工程,進一步增強城區服務功能。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整頓規範建築市場。三是堅持市場化運作,進一步拓寬經營城市的範圍,通過公用設施的建設、使用、維護、冠名等方式獲取最大收益。
認真抓好城區管理。以住宅小區、公益場所為重點,建立起管理規範、服務到位、業戶自主選擇的物業管理體系,增強公用設施和公共場所的管護能力;加大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的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爭取國省幹線改造資金,加快農村公路網建設,力爭使油路通村率達到63%。
(六)以增加財政收入為重點,全力推進財源建設
全力推進財源建設,努力建設高效財政。一是立足項目抓財源,重點扶持輝山乳業、金山風電、美中鵝業、石油工具等一批龍頭企業,壯大繳稅企業群體;培育個體民營經濟等基礎稅源,拓寬就業渠道;支持發展創稅農業,側重工業企業投產達效,扶強商貿企業,搞好城市開發和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擴大財源底盤。二是立足征管抓增收,要把握重點稅源、突出主體稅種、堵塞漏失渠道、健全征管體系,打擊不法行為,努力做到應收盡收。三是立足節支抓監管,嚴肅財經紀律,壓縮彈性支出,增加沉澱資金,尤其要在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會計委派、“收支兩條線”管理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四是立足改革抓調控,改革政府投入管理體制,各種生產建設性的支出要保證重點、壓縮一般,不斷增強政府財政的巨觀調控能力。
(七)以維護社會穩定為重點,全力推進社保和再就業工作
要關注發展大局,維護社會穩定,切實抓好社會保障和就業工作。要逐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全力抓好社會保障工作。一是下大力氣抓好保費征繳工作。進一步健全兩險參保和征繳機制,突出重點、分兵把口,鞏固費源、強化征繳。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功能,穩步實施保險工作向社區轉移,逐步實現社保工作的社會化。二是集中力量抓兩險擴面。按照“政府統一安排,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用人單位依法參保”的工作方針,不斷擴大非公有制領域和機關事業單位保險覆蓋面,依法參保,應保盡保。要採取有力措施,全面做好醫保、農保和城鎮低保等工作。三是努力籌措資金,強化基金管理,認真做好失業保險金髮放工作。
扶持自主創業,拓寬就業渠道。繼續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落實政府出台的各項就業和再就業優惠政策,著力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問題。一是率先抓好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就業信息收集發布、勞動力資源推介、職業中介組織幫助,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要完善社區的社會功能,拓展社區的就業空間,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二是加快勞務輸出步伐,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抓好勞動力儲備和輸出基地建設,加強培訓,掛靠瀋陽、大連、北京等大中城市,增加勞務輸出總量,力爭年內達到6萬人次。三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壯大輝山乳業、多友製衣、美中鵝業等一批高負載能力的企業,吸納更多的富餘人員上崗就業;加快發展小型民營經濟,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四是積極扶持創業帶頭人,帶動剩餘勞動力就業;穩妥實施再就業小額貸款擔保,不斷改善創業環境,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
(八)以提高全民素質為重點,全力推進社會事業大發展
廣泛開展民眾性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廣大公民的素質。繼續加快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紮實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搞好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鞏固普九成果,逐步提高辦學的經濟、社會和人才效益。完善預防保健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加強縣疾控中心和鄉鎮防保站建設,完成縣醫院整體改造三期工程,不斷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水平。全面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強化對酒類、食鹽、生豬定點屠宰等專業市場監管,確保民眾生命安全。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文化體育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扶持和發展文化產業;強化文化市場管理,開展好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活動。加快村通有線電視建設進度,不斷擴大廣播電視覆蓋範圍,提高廣播電視節目播出質量。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完善計畫生育責任追究制,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要分別控制在8.63‰、3.58‰以下。認真落實信訪工作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責任制度,重點處理好去省進京、涉林、涉地案件,切實維護民眾利益,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中。積極開展開發式滾動扶貧,廣泛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妥善解決城鄉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堅決果斷地開展打黑除惡、掃黃掃醜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廣泛開展科技推廣及培訓工作,加快科技興縣步伐。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促進民族鄉鎮經濟繁榮。認真開展全國經濟普查工作。關心和支持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發展。
(九)以改善行政管理體制為重點,全力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一是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縣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人民民眾的社會監督,落實省市人大政協會議精神,認真辦好縣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同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繫,為其參政議政創造條件;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組織開展工作;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繼續開展“四五”普法教育,重點加強政府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增強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務實勤政。強化宗旨觀念,保持和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理順部門關係,減少職能交叉,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切實把政府的職能轉移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提高處理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力戒急功近利,注重工作實效,著力營造“領導最重視、政策最寬鬆、服務最到位”的經濟發展軟環境,加快籌建行政服務中心,提高辦事效率。三是科學施政。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強化監察審計職能,規範行政行為,用市場經濟的辦法解決市場經濟中的問題。對和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要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四是廉潔從政。深化行政審批等五項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工作體系,重點解決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從嚴治標、著力治本。五是誠信興政,政府工作要有信譽度,要一諾千金。要倡導言必信、行必果。政府的全部工作就是要致力於建設一個法治的政府、服務的政府、誠信的政府和廉潔的政府。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振興經濟,加速發展,建設一個富庶康寧的新彰武,這是全縣41萬人民的迫切願望,也是人民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監督和支持下,我們一定能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凝聚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創業,發奮圖強。彰武人民齊心協力建設小康社會的事業一定會無比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