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太平洋颶風季

2009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9年5月15日開始,至2009年11月30日結束[1];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09年6月1日開始,至2009年11月30日結束[2]。

基本介紹

颶風季預測,熱帶氣旋,颶風Andres,熱帶風暴Blanca,颶風Carlos,熱帶風暴Dolores,熱帶風暴Lana,熱帶風暴Enrique,颶風Felicia,熱帶風暴Maka,颶風吉列爾莫 (Guillermo),熱帶風暴Hilda,熱帶風暴Ignacio,颶風Jimena,熱帶風暴Kevin,颶風蓮達 (Linda),熱帶風暴Marty[編輯],熱帶風暴Nora[編輯],熱帶風暴Olaf[編輯],熱帶風暴Patricia[編輯],颶風裡克[編輯],颶風Neki[編輯],其他熱帶氣旋[編輯],熱帶低氣壓01E[編輯],熱帶低氣壓09E[編輯],熱帶低氣壓02C[編輯],氣旋累積指數 (ACE)[編輯],風暴時間表[編輯],十月[編輯],十一月[編輯],颶風季影響[編輯],風暴命名[編輯],東太平洋[編輯],中太平洋[編輯],

颶風季預測

2008年太平洋颶風季預測
來源
日期
命名風暴
颶風
大型颶風
平均
15.3
8.8
4.2
1995-2008年平均
14
7
3
NOAA
13-18
6-10
2-5
實際數目
20
8
5
2009年5月21日,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為大西洋、東太平洋及中太平洋颶風季發出預報,預計東太平洋的風暴活動會比正常程度為低,會被命名的風暴將有13至18個,當中會有6至10個成為颶風,並會有2至5個成為大型颶風。同時也預計中太平洋的風暴數量會接近或低於正常水平,會在該區形成或進入該區的熱帶氣旋將有三至五個。

熱帶氣旋

2009年太平洋颶風季開始以來,本颱風季總共產生了20個熱帶氣旋,當中在東太平洋形成的有17個,中太平洋形成的有3個。

颶風Andres

1級颶風(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80mph(130km/h)(一分鐘)
984mbar(hPa
6月21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錫瓦塔內霍之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Andres。6月23日,它增強為一颶風。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風暴。第二天,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Blanca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50mph(85km/h)(一分鐘)
998mbar(hPa
7月6日,一熱帶風暴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並被命名為Blanca。7月8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颶風Carlos

2級颶風(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105mph(165km/h)(一分鐘)
972mbar(hPa
7月10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Carlos。第二天,它增強為一颶風。7月12日,它減弱為熱帶風暴。7月14日,它增強為一颶風。第二天,它減弱為熱帶風暴。7月16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Dolores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50mph(85km/h)(一分鐘)
998mbar(hPa
7月14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Dolores。7月16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Lana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100km/h(65mph)(一分鐘)
995hPa(mbar)
7月30日,一熱帶低氣壓於希洛之東南形成。同日,它進入中太平洋範圍。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Lana。8月2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第二天,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Enrique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65mph(100km/h)(一分鐘)
998mbar(hPa
8月3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Enrique。8月6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第二天,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颶風Felicia

4級颶風(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145mph(230km/h)(一分鐘)
935mbar(hPa
8月3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Felicia。同日,它增強為一颶風。8月5日,它增強為一大型颶風。8月7日,它減弱為一颶風。第二天,它進入中太平洋範圍。8月9日,它減弱為一熱帶風暴。8月11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Maka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65km/h(40mph)(一分鐘)
1007hPa(mbar)
8月10日,一熱帶低氣壓於檀香山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Maka。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8月12日,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8月14日,它的殘餘在橫過國際換日線進入西北太平洋範圍後重新增強為熱帶低氣壓。

颶風吉列爾莫 (Guillermo)

3級颶風(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125mph(205km/h)(一分鐘)
954mbar(hPa
8月12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Guillermo。8月14日,它增強為一颶風。同日,它增強為一大型颶風。第二天,它減弱為一颶風。8月16日,它進入中太平洋範圍。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風暴。8月19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Hilda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65mph(100km/h)(一分鐘)
999mbar(hPa
8月22日,一熱帶低氣壓於希洛之東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Hilda。8月23日,它進入中太平洋範圍。8月26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第二天,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Ignacio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50mph(85km/h)(一分鐘)
1000mbar(hPa
8月24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Ignacio。8月27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颶風Jimena

4級颶風(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155mph(250km/h)(一分鐘)
931mbar(hPa
8月28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阿卡普爾科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Jimena。同日,它增強為一颶風。8月30日,它增強為一大型颶風。9月1日,它減弱為一颶風。第二天,它在Cabo San Lazaro登入。同日,它在Puerto San Andresito和San Juanico之間登入。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風暴。9月4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Kevin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50mph(85km/h)(一分鐘)
1000mbar(hPa
8月29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Kevin。8月31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第二天,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颶風蓮達 (Linda)

1級颶風(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85mph(140km/h)(一分鐘)
984mbar(hPa
9月7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Linda。9月9日,它增強為一颶風。第二天,它減弱為一熱帶風暴。9月11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Marty[編輯]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50mph(85km/h)(一分鐘)
1001mbar(hPa
9月16日,一熱帶低氣壓於南下加利福尼亞州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Marty。9月19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Nora[編輯]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70mph(110km/h)(一分鐘)
997mbar(hPa
9月22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Nora。9月24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第二天,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Olaf[編輯]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50mph(85km/h)(一分鐘)
1000mbar(hPa
10月1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Olaf。10月3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同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Patricia[編輯]

熱帶風暴(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70mph(110km/h)(一分鐘)
997mbar(hPa
10月11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Patricia。10月13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第二天,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颶風裡克[編輯]

5級颶風(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180mph(285km/h)(一分鐘)
906mbar(hPa
主條目:颶風裡克
10月15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阿卡普爾科之東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Rick。第二天,它增強為一颶風。10月17日,它增強為一大型颶風。10月19日,它減弱為一颶風。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風暴。

颶風Neki[編輯]

3級颶風(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120mph(195km/h)(一分鐘)
960mbar(hPa
10月18日,一熱帶低氣壓於檀香山之東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Neki。10月20日,它增強為一颶風。

其他熱帶氣旋[編輯]

除了被國家颶風中心和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熱帶低氣壓01E[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35mph(55km/h)(一分鐘)
1001mbar(hPa
6月18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錫那羅亞州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氣壓09E[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35mph(55km/h)(一分鐘)
1007mbar(hPa
8月9日,一熱帶低氣壓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形成。8月12日國家颶風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氣壓02C[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S)

持續日期
強度
55km/h(35mph)(一分鐘)
1007hPa(mbar)
8月28日,一熱帶低氣壓於檀香山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橫過國際換日線進入西太平洋範圍。

氣旋累積指數 (ACE)[編輯]

ACE a(10kt2) — 風暴:




1
23.0
Jimena
11
2.48
Enrique
2
22.1
Rick
12
1.77
Patricia
3
15.3
(3.79)
Felicia
13
1.57
Marty
4
(12.3)
Neki
14
1.50
Ignacio
5
9.73
(2.24)
Guillermo
15
1.30
Nora
6
8.92
Carlos
16
1.13
Blanca
7
5.27
Linda
17
0.970
Kevin
8
0.405
(3.11)
Hilda
18
0.810
Dolores
9
3.31
Andres
0.810
Olaf

10
(2.75)
Lana
20
(0.245)
Maka
右邊的圖表顯示了這季所有風暴的氣旋累積指數。廣義地,氣旋累積指數就是一種量度風暴威力乘以其生存時間的指標,所以生存時間長的風暴和較強的颶風,氣旋累積指數會特別高。只有熱帶風暴強度(34/63km/h)以上,並被國家颶風中心發出完整報告的熱帶氣旋,氣旋累積指數才會被計算。
括弧內的數值屬於中太平洋的風暴;而沒有括弧的則屬東太平洋。

風暴時間表[編輯]

主條目:2009年太平洋颶風季風暴時間表

十月[編輯]

  • 8 a.m. PDT (3 p.m. UTC) -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發現一股熱帶低氣壓。
  • 2 p.m. PDT (9 p.m. UTC) - 熱帶低氣壓18E增強為熱帶風暴Olaf
  • 2 a.m. PDT (9 a.m. UTC) - 熱帶風暴Olaf減弱為熱帶低氣壓Olaf
  • 8 p.m. PDT (10月4日3 a.m. UTC) -國家颶風中心為熱帶低氣壓Olaf發出最後報告。
  • 2 p.m. PDT (9 p.m. UTC) -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之西南發現一股熱帶低氣壓。
  • 8 p.m. PDT (10月12日3 a.m. UTC) - 熱帶低氣壓19E增強為熱帶風暴Patricia
  • 11 p.m. PDT (10月14日6 a.m. UTC) - 熱帶風暴Patricia減弱為熱帶低氣壓Patricia
  • 2 a.m. PDT (9 a.m. UTC) -國家颶風中心為熱帶低氣壓Patricia發出最後報告。
  • 2 p.m. PDT (9 p.m. UTC) -阿卡普爾科之東南發現一股熱帶低氣壓。
  • 8 p.m. PDT (10月16日3 a.m. UTC) - 熱帶低氣壓20E增強為熱帶風暴Rick
  • 8 a.m. PDT (3 p.m. UTC) - 熱帶風暴Rick增強為颶風Rick
  • 11 a.m. HST (9 p.m. UTC) -檀香山之東南發現一股熱帶低氣壓。
  • 5 a.m. HST (3 p.m. UTC) - 熱帶低氣壓03C增強為熱帶風暴Neki
  • 8 p.m. PDT (10月20日3 a.m. UTC) - 颶風Rick減弱為熱帶風暴Rick
  • 11 p.m. HST (10月21日9 a.m. UTC) - 熱帶風暴Neki增強為颶風Neki
  • 1500 UTC (5 a.m. HST) - 颶風Neki減弱為熱帶風暴Neki.

十一月[編輯]

颶風季影響[編輯]

以下圖表顯示了2009年太平洋颶風季的所有熱帶氣旋以及它們的登入資料(如有)。在括弧內的死亡人數屬於非直接,但仍與風暴有關的死亡。所有破壞及死亡數字都包括風暴在擾動及溫帶氣旋階段時的資料。
2009太平洋颶風季統計
風暴名字活動日期風暴級別最高風速
(10分鐘平均)
最低氣壓
hPa
ACE登入損失
(百萬美元)
死亡人數

01E
熱帶低氣壓
55 km/h
1001
0
沒有登入
不詳
0
Andres
一級颶風
130 km/h
984
2.9475
沒有登入
不詳
3 (2)
Blanca
熱帶風暴
85 km/h
998
1.215
沒有登入
0
Carlos
二級颶風
165 km/h
972
8.92
沒有登入
0
Dolores
熱帶風暴
85 kn/h
998
0.8475
沒有登入
0
Lana
熱帶風暴
100 km/h
995
2.7
沒有登入
0
Enrique
熱帶風暴
100 km/h
996
2.205
沒有登入
0
Felicia
四級颶風
230 km/h
935
19.5875
沒有登入
0
09E
熱帶低氣壓
55 km/h
1007
0
沒有登入
0
Maka
熱帶風暴
65 km/h
1007
1.175
沒有登入
0
Guillermo
三級颶風
205 km/h
954
12.2375
沒有登入
0
Hilda
熱帶風暴
100 km/h
999
3.5175
沒有登入
0
Ignacio
熱帶風暴
85 km/h
1000
1.54
沒有登入
0
Jimena
四級颶風
250 km/h
931
24.0175
155 km/h
37.3
1 (2)
140 km/h

65 km/h

02C
熱帶低氣壓
55 km/h
1007
0
沒有登入
0
Kevin
熱帶風暴
85 km/h
1000
1.135
沒有登入
0
Linda
一級颶風
140 km/h
984
5.4425
沒有登入
0
Marty
熱帶風暴
85 km/h
1001
1.5725
沒有登入
0
Nora
熱帶風暴
110 km/h
997
1.3425
沒有登入
0
Olaf
熱帶風暴
85 km/h
1000
0.9325
沒有登入
0
Patricia
熱帶風暴
110 km/h
997
1.7675
沒有登入
0
Rick
五級颶風
285 km/h
906
21.705
85 km/h
1
Neki
10月18日—活躍中
三級颶風
195 km/h
960
12.44
沒有登入
0
23個
  熱帶氣旋

285 km/h
906
127.25
4次登入
37.3
5 (4)

風暴命名[編輯]

2009年於太平洋東北部形成的風暴將使用以下名稱,其清單與2003年颶風季一樣。另在中太平洋形成的風暴會使用另一組名稱。

東太平洋[編輯]

Andres 02E
Blanca 03E
Carlos 04E
Dolores 05E
Enrique 07E
Felicia 08E
Guillermo 10E
Hilda 11E
Ignacio 12E
Jimena 13E
Kevin 14E
Linda 15E
Marty 16E
Nora 17E
Olaf 18E
Patricia 19E
Rick 20E
Sandra(未用)
Terry(未用)
Vivian(未用)
Waldo(未用)
Xina(未用)
York(未用)
Zelda(未用)

中太平洋[編輯]

中太平洋颶風的名字共有四組,與其他命名系統不同的是,由於該區風暴數量稀少,這些清單並非每年度作替換,而是當一組名稱用罊,才使用另一組名稱。現時使用中的名稱如下:
Lana 06E
Maka 01C
Neki 03C
Omeka(未用)
Pewa(未用)
Unala(未用)
Wali(未用)
如有風暴名字退出,它們將會於2010年春季由世界氣象組織宣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