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雙突破、雙超越”為工作導向,努力在危機中搶占先機,迎著挑戰奮進,克服困難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完成GDP(地區生產總值 )488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13.6%。財政總收入63億元,增長14.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4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10070元,增長11%。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工業經濟穩中有進。銷售突破千億元,達1050億元,增長18%。完成增加值302億元、利稅77億元,分別增長16%、14.3%。有效投入明顯加大。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1億元、工業性投入151億元,分別增長40%、39.2%。新興產業競相發展。新批新興產業項目89個,恆神碳纖維被列入全省100個重大產業項目計畫。光伏產業迅速起步,新材料產業園被列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自主創新加速提升。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80項,其中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項,獲扶持資金3200萬元。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 、高新技術產品20個,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達220億元,增長25%。第七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通過“全國智慧財產權示範市”驗收。資本運作強勢推進。利華國際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丹化科技實現定向增發,大亞、城投公司成功發行債券,太平橡塑、江蘇冰城、丹毛紡織進入上市輔導期。現代服務業增勢明顯。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7億元,增長18%。歐尚超市開業,賢橋廣場奠基。啟動建設海會寺、文化科技產業園等特色景區,積極開發生態游、鄉村游等特色旅遊,實現旅遊收入59億元,增長18%。創新金融服務,籌建村鎮銀行1家,新增投融資組織2家、擔保公司8家,年末貸款餘額363.5億元,增長37.3%,被列為省“首批金融示範市”。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糧食總產量達47.74萬噸,增長5%。復墾整理土地17506畝,新增耕地1995畝。規劃建設各類農業園區23個,新增高效農業面積8.71萬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6.9萬畝,分別增長44%、29.5%,新增鎮江市級以上品牌農產品5個。
城鄉面貌加速改觀。城市建管水平不斷提高。122省道大亞木業段、新區公園、垃圾填埋場(二期)、220千伏丹鳳變等工程全面竣工,疾控中心大樓、齊梁路、241省道城區段、北二環改造工程基本完成,122省道城區段、北二環大橋、南二環大橋、簡瀆河整治等工程加快實施,京滬高鐵丹陽北站、滬寧城際丹陽站、常泰高速丹陽段、呂城跨鐵路大橋等相繼開工建設。成立行政執法局,城市管理效率不斷提升。生態市創建全面推進。6個鎮通過環境優美鄉鎮省級考核,太湖流域斷面監測達標率提高23.8%。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削減174噸、814噸,萬元GDP能耗下降4.7%。完成綠化造林4.3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0.9%。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紮實推進“四集中”,新增“三大合作”組織181個,流轉土地5.67萬畝,新建農民集中居住點22個,完成拆遷100萬平方米。
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開放型經濟難中求進。簽約總投資超億美元項目10個,完成註冊契約外資5.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63億美元。引進高層次歸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16個,新增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完成進出口總額14.87億美元,其中出口11.34億美元。完成外派勞務合作契約額1330萬美元,新增外派勞務640人。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積極鼓勵全民創業,新增個體工商戶3500戶、私營企業1050家、註冊資本32億元,分別增長3%、31%、66%。實際利用市外民資115億元,增長43.7%。
全力為民辦好實事。轉移農村勞動力12284人,新增城鎮就業11020人。疏浚河道107.2公里,清淤村莊河塘860個。建設經濟適用房1.2萬平方米。改造無物管樓房126幢。更新城鄉客運車輛36輛,城區至司徒、界牌公交專線投入運營。基本建成鎮級污水處理廠7座。長江引水工程完成總體進度的70%。川氣東輸工程完成高壓管線主體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初步完成選址和規劃設計。市應急(人防)指揮中心開工建設,市、鎮兩級實現24小時應急值守。重大傳染病防治、食品藥品安全工程深入推進,被確定為省“重大傳染病綜合防治示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兩消除”行動,落實幫扶資金2000萬元,46個經濟薄弱村、7559個貧困戶當年實現脫貧。新增各類保險參保人數6.7萬人,基本實現城鄉養老、醫療保險全覆蓋。發放慈善金651萬元、城鄉低保資金1053萬元,有效緩解弱勢群體現實困難。完成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改革,通過省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驗收,被評為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市”、“規範教育收費示範市”。“九獅圖”等3項文化遺產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通過“全國文化先進市”複查驗收。人民體育場完成改造出新,被評為全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先進市”。廣播電視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局(台)”。物價工作被評為“全國價格監管服務先進集體”。計生工作在全省率先實現優質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普法宣傳被評為省“‘五五’中期表彰先進市”。藥監局被確定為省級依法行政示範點。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案、政協委員提案,滿意或基本滿意率達97%以上。建成市招投標採購交易管理中心,招投標運作機制進一步規範。建立權力陽光運行系統,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突出抓好安全生產,切實解決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丹陽政通人和、民眾安居樂業的局面正在形成。
各位代表,面對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取得的成績實屬來之不易,主要得益於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更得益於全市人民的團結拼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丹陽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奮鬥充滿艱辛,歷程值得回味。一年來的政府工作,我們深深地感到:成績是乾出來的,坐而論道只會坐失機遇,猶豫不決只會停滯不前,唯有實幹才能興市興業,唯有快幹才能闊步跨越;思路是闖出來的,只有在實踐中勇於探索,在探索中不斷完善,才能在發展中爭得先機、贏得主動,走出一條新路;位次是爭出來的,只有跟強的比,跟快的賽,追求卓越,挑戰極限,才能超越自我,超越對手。
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佳化結構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市新興產業占比還不高;集聚吸納的力度還不強,帶動全市產業升級、經濟總量快速提升的龍頭型、基地型大項目還不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後,功能不夠完善,城市化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加快發展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還較突出,抓落實、抓推進的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大;等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