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

2009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是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9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
  •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6-1
  • 定價: 96.00元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書 名: 2009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聯考考試指南
作 者: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 組織寫

ISBN: 9787300047577 開本: 16開

內容簡介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的英文名稱為國際通行的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英文縮寫為MPA。MPA屬職業背景教育,招生對象主要為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畢業(一般應有學士學位)、有四年以上實際作經歷的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的工作人員。學習方式以在職學習為主,強調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領域實施專業學位教育,教學方法採用課堂講授、研討、模擬訓練、案例分析及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教學目的在於公共管理實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學位論文以專題研究成果、諮詢報告、調研報告、政策評估、項目策劃、案例分析報告、公共管理問題對策研究等為主要形式。修滿規定學分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授予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同管理類其他碩士學位相比,處於同一層次,但類型不同,各有側重。在培養目標、招生對象、課程設定、培養方式以及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質量標準,區別於教學、科研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強調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領域實施專業學位教育。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具有跨學科、複合型、套用型的特點,其知識結構以公共管理學科為基礎,根據培養方向和管理領域不同,涉及其他相關學科。
MPA教育的產生與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密切相關。1924年,美國錫拉丘茲大學馬克斯韋爾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首開MPA教育之先河,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在歐洲、北美一些已開發國家中,已有了超過半個世紀的辦學歷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種社會問題日益增多,情況愈加複雜,政府職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求公共管理工作日益科學化、專業化。因此,對政府官員及非政府公共機構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促進了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工作的蓬勃發展。現在,MPA已成為很多國家培養高層次、套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並與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法律碩士(JM)專業學位一起,成為市場經濟已開發國家中人文社會科學高層次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例如,美國目前開設MPA課程的院校有220多所,在讀學員達3萬多人。MPA畢業生的去向,主要是到政府部門、非政府公共機構工作。在美國,MPA的畢業生主要是去地方、州、聯邦政府機構、非營利的公共組織(各種社會中介組織、基金會、協會等)、思想庫或諮詢公司等工作,也有一些在企業的人事、行政部門工作。美國聯邦政府中10%~20%的工作人員、公共政策領域中50%~60%的工作人員具有MPA或相近的學位。在韓國,60萬公務員中,科長級以上的公務員有1萬人,這1萬人中的30%通過在職學習獲得了MPA學位。
我國自1999年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17次會議審議通過《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設定方案》,2001年正式招生,目前已有兩屆學生畢業,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2003年,我國MPA培養院校從原來的24所,擴大到47所;2004年,又從47所擴大到83所。辦學布局更加合理,招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這對廣大渴望攻讀MPA專業學位的考生是一個福音。
MPA招生考試採取全國培養院校聯考的方式進行,統一命題,統一閱卷。各校自定錄取分數線,自主錄取。考試科目為:政治理論(各培養院校自己命題,自己組織考試)、外國語(英語、俄語、日語任選一種)、管理學、行政學、綜合知識(語文、數學、邏輯,結構比例為 4∶3∶3)。我們預祝立志報考者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與追求。
自2007年開始,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聯考科目調整,由原來的外語、綜合知識、管理學、行政學四個科目,改為外語、綜合知識、公共管理基礎三個科目,管理學和行政學合併為公共管理基礎。本版考試指南的公共管理基礎是在原來管理學和行政學的基礎上重新編寫的,保留了原來書中的有關內容,同時也參考和借鑑了國內出版的公共管理專著和教材。本書中既注重知識的全面系統,又注重知識在考試中的套用,在內容全面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力求將重點、難點和考點講清、講透,幫助考生在薄弱環節下工夫。

圖書目錄

公共管理基礎
第一章 公共管理導論
第一節 管理與管理理論的演進
一、管理的含義
二、管理的職能
三、管理學
四、管理理論的演進
第二節 行政與行政理論的發展
一、行政的含義
二、相關概念辨析
三、行政學
四、行政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公共管理理論的興起
一、對公共管理理論的不同理解
二、公共管理的研究對象
三、公共管理的學科特徵
四、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徑和方法
第二章 公共組織
第一節 公共組織概述
一、組織的含義
二、公共組織的構成要素
三、公共組織的類型
第二節 公共組織的結構
一、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
二、公共組織的結構形式
三、政府組織的結構
四、行政體制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公共組織環境
一、公共組織的生態環境
二、組織環境的基本構成因素
第三章 公共決策
第一節 決策的基本問題
一、決策的含義
二、決策類型
三、決策的前提
第二節行政決策體制
一、行政決策的含義
二、行政決策系統
三、行政決策體制
第三節 行政決策程式
一、問題界定
二、目標確立
三、方案設計
四、後果預測
五、方案抉擇
第四節 公共決策中的群體決策
一、群體決策及其利弊
二、參與決策的特徵
三、群體決策的抉擇規則
第四章 行政領導
第一節 領導與領導者
一、領導的含義
二、公共組織領導者
三、領導者的基本技能
第二節 我國行政領導制度
一、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
二、我國的行政領導制度
三、日常的行政領導制度
第五章 溝通與協調
第一節 溝通
一、溝通的含義
二、信息與溝通
三、溝通機制
四、溝通類型與模式
第二節 協調
一、協調的含義
二、協調類型
三、協調方式
四、協調中的若干關係
第六章 公共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
第一節 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一、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概念
二、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興起
三、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
四、我國公共組織人事管理模式的轉變
第二節 公共組織的人力資源開發
一、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的性質
二、公共組織人力資源開發的含義
三、公共組織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內容
四、我國公共組織人力資源開發
第三節公務員制度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與特點
二、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三、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基本內容
四、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完善
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礎
第一節 公共管理與法律
一、公共管理的法律邏輯
二、公共管理與憲法、行政法、組織法
三、公共管理與私法.
第二節行政立法、執法和司法
一、行政立法
二、行政執法
三、行政司法
第三節 我國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一、行政管理法制化的目標
二、行政管理法制化的主要內容
三、我國行政管理法制化的發展進程
第八章 公共財政管理
第一節 公共財政管理概述
一、公共財政的內涵與特徵
二、公共財政管理的內容
第二節 公共預算管理
一、公共預算的含義
二、公共預算管理的基本模式
三、公共預算的過程
第三節公共收入管理
一、稅收管理
二、政府收費管理
三、公債管理
第四節 公共支出管理
一、購買性支出管理
二、政府採購管理
三、轉移性支出管理
第五節 轉型期我國公共財政管理的完善
一、我國財政管理體制的沿革
二、我國公共財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三、轉型期我國公共財政管理的完善
第九章 公共組織的文化與倫理
第一節 企業文化概述
一、企業文化的特徵
二、企業文化的類型與結構
三、行政文化的構成
四、企業文化的功能
第二節 公共管理倫理
一、公共管理倫理的含義
二、公共管理倫理的類型
三、公共責任
四、公共責任的自律與他律
第三節 公共管理倫理建設
一、公共管理倫理的選擇取向
二、公共管理倫理建設的途徑
三、合理有效的行政倫理體系的形成
第十章 政府工具
第一節 政府工具概述
一、政府工具的含義
二、政府工具的分類
三、政府工具的意義
第二節 傳統的行政方法
一、行政手段
二、法律手段
三、經濟手段
四、思想教育手段
第三節 當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一、市場化工具
二、工商管理技術
三、社會化手段
第十一章 公共組織的變革與發展
第一節 組織變革與發展理論
一、組織變革
二、組織發展
第二節 全球公共部門改革浪潮
一、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公共部門改革
二、公共部門改革的全球化浪潮
三、全球公共部門改革的主要內容
綜合知識
邏輯部分
第一章 邏輯考試的相關基礎知識
第一節 思維的形式結構
第二節 邏輯的基本規律
第三節 直言命題與對當關係
第四節 複合命題
第五節 負複合命題的等值命題
第六節 推理和複合命題推理
第七節 三段論
第八節 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
第九節 求因果關係的方法
第十節 預設
第十一節 典型的邏輯錯誤
數學部分
第二章 函式 極限 連續
第一節 函式
第二節 極限
第三節 函式的連續性與連續函式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第三章 一元函式微分學
第一節 導數的概念
第二節 微分法
第三節 微分
第四節 洛必達法則
第五節 函式的增減性與極值
第六節 函式的最大、最小值問題
第七節 函式圖形的凹凸性與拐點
第八節 導數在經濟分析中的套用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第四章 一元函式積分學
第一節 原函式和不定積分的概念
第二節 不定積分法(積分法)
第三節 定積分的概念及性質
第四節 變上限定積分與微積分基本定理(牛頓—萊布尼茲公式)
第五節 定積分的換元法與分部積分法
第六節 定積分的套用
第七節 一元微積分的綜合例題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第五章 多元函式微分學
第一節 多元函式的概念
第二節 多元函式的偏導數和全微分
第三節 二元函式的極值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微積分總複習題與答案
第六章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初步
第一節 隨機事件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第二節隨機事件的機率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第三節 古典概型的機率計算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第四節 條件機率與乘法公式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第五節 事件的獨立性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第六節 隨機變數的數字特徵
自我檢查題(練習題)與答案
語文部分
第七章 漢字
第一節 漢字基礎知識
第二節 漢字的正確讀寫
第八章 詞語
第一節 詞語基礎知識
第二節 詞語的正確使用
第九章 句子
第一節 句法基礎知識
第二節 病句的辨析
第十章 修辭方法
第一節 比喻比擬借代
第二節 對偶排比對比襯托
第三節 設問反問
第四節 反語雙關
第五節 頂針反覆
第六節 誇張移覺
第十一章文史知識
第一節 中國文學
第二節 中國文化
第三節 外國文學
第十二章 閱讀理解
第一節 閱讀理解能力的檢驗
第二節 閱讀理解的方法
第十三章行政公文的相關知識與寫作
第一節 公告通告
第二節 通知
第三節 通報
第四節 請示報告
第五節 函
第六節 會議紀要
第十四章 日常事務文體的相關知識與寫作
第一節 書信
第二節 書表
第三節 禮儀文書
第四節 啟告文書
第十五章 議論文基礎知識與寫作
第一節 議論文“三要素”
第二節 表達方式
第三節 語言
第四節 結構
第五節 修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