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8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三位日本科學家共同獲得,其中一位已經加入美國國籍。他們是南部陽一郎(Yoichiro Nambu)、小林誠(Makoto Kobayashi)、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部陽一郎、小林誠、益川敏英
  • 外文名:Yoichiro Nambu、Makoto Kobayashi、Toshihide Maskawa
  • 國籍:日本,其中一位已加入美國國籍
  • 民族大和民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21、1944、1940
  • 逝世日期:--
  • 職業:科學家
  • 代表作品:亞原子物理學中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南部陽一郎】、有關對稱性破缺的起源【小林誠、益川敏英】
  • 主要成就: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簡介,詳細,

簡介

2008諾貝爾物理學獎簡介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美國籍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日本科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獲得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貢諾·厄奎斯特當天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發現了亞原子物理學中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的南部陽一郎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獎金;小林誠和益川敏英將因發現有關對稱性破缺的起源分享另外一半獎金。
隨後,諾貝爾獎評審拉斯·布林克用一隻普通的橘子深入淺出地解釋了這三位科學家的重要成就:世界萬物並不存在完美的對稱,就像看上去對稱的橘子在顯微鏡下會呈現出對稱性的偏離。
他說,早在上世紀60年代,南部陽一郎就給出了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的數學描述。根據他的有關理論,大自然顯然很混亂的表面下隱藏著秩序。目前,有關基本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所有理論中,幾乎都滲入了南部陽一郎的成果。標準模型將自然界4種基本力中的3種以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都統一到一套理論之中。
小林誠和益川敏英於1972年在標準模型的框架下,就特定對稱性破缺的起源給出了解釋。但根據他們的預言,標準模型中必須包括一些當時還未發現的夸克。夸克是比質子和中子等亞原子粒子更基本的物質組成單位。在之後的20多年時間內,他們預言的夸克逐一被發現。近幾年,兩人的理論進一步得到實驗的證實。
在記者招待會上,厄奎斯特撥通小林誠的電話向他表示祝賀。小林誠表示,非常高興能夠成為今年的獲獎者,同時也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訊息感到十分驚訝。
南部陽一郎生於日本,後加入美國籍,目前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任名譽教授。小林誠和益川敏英目前分別擔任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和京都大學的名譽教授。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今年公布獲獎名單的第二個諾貝爾獎項。本年度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將獨享或分享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簡介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美國籍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日本科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現年87歲的理論物理學家南部陽一郎生於日本,曾就讀於日本東京大學理學部物理系並獲博士學位,後加入美國籍,目前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授。他在自發對稱性破缺研究領域作出了開創性工作,提出了著名的南部-戈德斯通定理,首先將凝聚態物理方法運用於粒子物理理論,並因此獲得過沃爾夫獎等學術大獎。
小林誠1944年出生,他長期致力於基本粒子理論研究,現為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名譽教授。現年68歲的益川敏英則專攻量子場論,現任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和京都產業大學教授。
在日本國內外物理學領域各項大獎的獲獎名單中,小林誠和益川敏英的名字總是一起出現。他們曾獲得2007年“歐洲物理學會高能與粒子物理學獎”等諸多獎項。他們曾提出著名的“小林-益川理論”,根據這一理論作出的有關預言逐漸被實驗證實,這一理論也得到全球基本粒子物理學家的普遍認可。

詳細

10月7日當地時間上午12時15分左右(台北時間18時15分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南部陽一郎(YoichiroNambu)和日本科學家小林誠(MakotoKobayashi)、益川敏英(ToshihideMaskawa)。
美國科學家南部陽一郎(YoichiroNambu)1921年出生,現就職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恩里科·費米學院,他在自發對稱破缺作出了開創性的工作,其結果被稱為南部-戈德斯通定理。他首先把凝聚態物理方法運用於粒子物理理論,提出了著名的南部-Jona-Lasinio模型。南部陽一郎由此獲得了1994/95年度的沃爾夫獎。他將獲得1/2的獎金。
6種夸克-結構模型圖
2008諾貝爾物理學獎
6種夸克-結構模型圖
日本科學家小林誠(MakotoKobayashi)1944年出生,現就職於日本筑波高能加速器研究社。另一位日本科學家益川敏英(ToshihideMaskawa)1940年出生,就職於日本京都大學理論物理湯川研究所(湯川研究所因湯川秀樹而命名,他曾獲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小林誠和益川敏英提出解釋“CP對稱性破缺”現象的有關理論。現代物理學理論認為,在100多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時應同時產生同等數量的粒子與反粒子,粒子與反粒子在質量等方面相同,但在電荷等方面相反,兩者相遇便會湮滅同時釋放出能量。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科學家並未在現今宇宙中找到與大量物質等量的反物質。1973年,小林誠和益川敏英提出了“小林-益川理論”,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夸克的反應衰變速率不同。他們還預言存在6種夸克。按照現代物理學理論,夸克等是比質子和中子等亞原子粒子更基本的物質組成單位。在小林誠和益川敏英提出預言之初,科學家只發現了3種夸克,因此一直難以證明他們的理論。1995年,6種夸克都被發現。2001年,日本和美國科學家確認了由夸克構成的正反粒子——B介子和反B介子的“CP對稱性破缺”現象,從而證明了“小林-益川理論”。現在,“小林-益川理論”作為基本粒子物理學的一種基礎“標準理論”,得到全球基本粒子物理學家的普遍認可。現年64歲的小林誠長期致力於基本粒子理論研究,而68歲的益川敏英專攻量子場論,兩人先後共同獲得日本及美國物理學領域的多項大獎。南部陽一郎小林誠和益川敏英將分別獲得1/4的獎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