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7年5月26日開始,至2007年10月23日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颱風,並被列入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在中東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及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xxE或xxC。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
- 別名:2017 Pacific hurricane season
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7年5月26日開始,至2007年10月23日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颱風,並被列入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在中東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及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xxE或xxC。
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7年5月26日開始,至2007年10月23日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
太平洋颱風季的地域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熱帶氣旋則被稱為颶風,屬於太平洋颶風季範疇。2007年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級及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是...
熱帶風暴基科(Tropical Storm Kiko)是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第15個也是最後一個熱帶氣旋,這場強烈的熱帶風暴導致墨西哥西海岸的一艘小船傾覆,造成至少15人喪生。基科是由9月26日非洲海岸的一股東風波發展而成,這股東風波穿越了大西洋,...
強烈熱帶風暴法茜(國際編號:0720,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Faxai,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名稱:Juaning,台灣譯作法西,港澳譯作法茜)是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第20個獲得命名的風暴,其持續時間較短...
超強颱風韋帕(英語:Super Typhoon Wipha,國際編號:0712 ,國內編號:0713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3W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Goring )為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2個被命名的風暴。“韋帕”(泰語:วิภา)一名由...
“利奇馬”是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第14個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中國中央氣象台認定為2007年第15號熱帶氣旋。2007年9月29日,在馬尼拉東北偏北約220公里處有一個熱帶低氣壓生成。這一熱帶低氣壓於2007年9月29日傍晚進入南海,2007...
強颱風天兔 (英語:Typhoon Usagi,國際編號:07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5W),是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五個被命名的風暴。“天兔”(日語:ウサギ)一名由日本提供,指的是天兔星座。2007年7月28日產生於硫磺島東南偏東處,7月31...
太平洋颶風季,是指在一年內,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的一段時間,可說是風季的一種。雖然現時各氣象台並沒有定下任何颶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東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六月至十一月期間...
系統殘留到達東太平洋,原本艾瑞絲的環流以南發展出新的對流區。新系統在繼續西進的過程中逐漸組織起來,發展成2001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熱帶風暴曼努埃爾,這場新的風暴一直持續到了10月18日才因海面溫度低和風切變的不利影響而消散。防災...
在1998年的最後的風暴,颶風馬德琳,於10月20日消散。風暴活動中太平洋颶風中心警告區低,只有一個熱帶低氣壓在該地區觀察到的。兩個熱帶氣旋從太平洋東部(美和Estelle)也進入了太平洋中部,前者這樣做是為颶風。簡介 本1998年13個被...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自西經140度以東的東太平洋地區於5月15日開始記錄,而西經140度以西至國際換日線的中太平洋地區則於6月1日開始,記錄於11月30日結束。統計表格 颶風季預測 2006年5月22日,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為大西洋、東...
2009年5月21日,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為大西洋、東太平洋及中太平洋颶風季發出預報,預計東太平洋的風暴活動會比正常程度為低,會被命名的風暴將有13至18個,當中會有6至10個成為颶風,並會有2至5個成為大型颶風。同時也預計中太平洋...
2005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5年5月至2005年11月結束;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05年6月開始,至2005年11月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
風季中最強烈的風暴是在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北方達到五級颶風強度的颶風伊莎貝爾;伊莎貝爾後來以二級颶風的強度襲擊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共在美國大西洋中部沿海地區造成51人死亡以及36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以美元在2007年的幣值計算則約為40.4億...
2003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3年5月至2003年11月結束;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03年6月開始,至2003年11月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
2002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2年5月至2002年11月結束;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02年6月開始,至2002年11月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
2011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11年6月7日開始,至2011年11月26日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
1997年太平洋颶風季是繼1994年以來最活躍的太平洋颶風季,一共產生了24個熱帶低氣壓,其中有19個發展成熱帶風暴或颶風。本季從1997年5月15日從東太平洋(西經140°以東的太平洋)、1997年6月1日從中太平洋(國際日期變更線到西經140°的...
2001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1年5月至2001年11月結束;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01年6月開始,至2001年11月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
2013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13年5月15日開始,至2013年11月4日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
2000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0年5月至2000年11月結束;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00年6月開始,至2000年11月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
2004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4年5月至2004年11月結束;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04年6月開始,至2004年11月結束。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
2020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周期的一部分。太平洋颶風季從5月至11月結束;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6月開始,至11月結束。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即美國西海岸),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
其名稱“阿利森”因此退役,今後永遠都不會再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時使用。截至2013年,這仍然是唯一一場未達颶風強度但卻導致名稱退役的大西洋風暴。用來替換的新名稱是“安德烈亞”(Andrea),於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首度採用。
颱風伊歐凱(也是颶風伊歐凱,英文名稱為Ioke,國際編號:0612,JTWC編號:01C)是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首個於中太平洋形成的風暴,也是中太平洋自有記錄以來最強的颶風,形成後3度達到5級颶風程度。伊歐凱自形成至消散期間,風力非常強大,壽命...
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又出現兩個一樣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分別是:颶風狄恩和颶風費理克斯。另外,厄爾尼諾現象有時也會反促成西北太平洋颱風數目偏少,但威力超強特殊情形發生。例如:199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颱風謝柏 (1998年)以及2010年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