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盤山縣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國民經濟實現了平穩快速發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50.98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1.3億元,比上年增長23.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6億元,比上年增長33.2%。各項稅收累計完成2.5837億元,可比口徑增長54%,其中國稅完成1.581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地稅完成1.0018億元,可比口徑增長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完成1.1555億元,可比口徑增長10%;一般預算支出3.0693億元,比上年增長1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盤山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2005年工作回顧 十五主要成就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部門:盤山縣政府
報告內容,總結,工作安排,

報告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2005年工作回顧和“十五”主要成就
過去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國民經濟實現了平穩快速發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50.98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1.3億元,比上年增長23.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6億元,比上年增長33.2%。各項稅收累計完成2.5837億元,可比口徑增長54%,其中國稅完成1.581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地稅完成1.0018億元,可比口徑增長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完成1.1555億元,可比口徑增長10%;一般預算支出3.0693億元,比上年增長12%。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產業化經營為重點,健全完善體系,推進農副產品加工,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喜人。
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糧食種植面積達到85.9萬畝,比上年增長16.5%;糧食總產量實現7.4億斤,比上年增長4.2%;棚菜面積發展到7.37萬畝,比上年增加1800畝;水產養殖面積77.4萬畝,比上年增加5.4萬畝,其中:河蟹養殖面積52萬畝,比上年增加5萬畝;畜禽和特種動物養殖規模與肉蛋奶產量均較上年有明顯增長。建成六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三品”面積達到59.8萬畝,首批跨入省級“三品”生產試點縣。
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全面完成了興牧公司飼養小區和種雞孵化場改造、吉遠種鵝擴建、意豐公司飼料加工、柏氏米業擴建等項目。全縣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達83個,農產品加工企業56戶,其中龍頭企業20戶,帶動農戶2.4萬戶,比上年增加2000戶。新建特色農產品園區15個,各類園區累計達到85個。
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訂單農業發展到12.7萬畝,比上年增加2萬畝,訂單農戶達到2.1萬戶,占全縣總農戶的30%以上。各級各類專業協會和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到21個,農村經紀人5000餘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000人。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再上新台階,第十八次蟬聯省農建大禹杯;農業綜合開發步伐加快,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進一步深化了農村稅費改革,全部取消農業稅;總額為2576萬元的糧食直補資金和水稻良種補貼資金全部下擺兌現,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堅持以項目建設為基礎,以園區建設為載體,突出招商引資,注重骨幹拉動,工業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3.1億元,比上年增長28.9%。工業增加值實現18.5億元,比上年增長23.3%。
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年新上項目103個,其中投資超500萬元的75個、超千萬元的11個,完成投資4.86億元。興達瀝青易地改造、大禹防水擴建、錦鶴門業二期工程、天源藥業、恆興化工等29個項目建成投產;汽車改裝、石蠟溶劑、汽化型煤等63個項目在建續建;延遲焦化、葦漿造紙、鹽化工等11個項目積極推進之中。
骨幹拉動作用明顯。僅興達集團、酒業公司、北方燃料和茂順瀝青四家重點企業全年上繳稅金就突破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大禹防水、金碧汽車等骨幹企業的生產加工和產品銷售均較上年實現了翻番。
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縣經濟開發區建設有較大進展,一區基本擺滿,二區開發即將實施。精細化工園區全面啟動,太平、高升等鄉鎮的園區建設均有新的發展,形成了新的亮點。
(三)第三產業運行平穩

堅持以區位優勢為依託,現代物流業得到積極推進。初步形成以恆泰物流和友誼物流為中心的現代物流業體系;流通活躍,市場繁榮。糧食、供銷、物資系統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供銷大廈龍頭帶動作用明顯。全縣各類市場發展到23個,實現集市貿易成交額2.76億元,比上年增長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7億元,比上年增長9.9%。
(四)民營經濟不斷壯大

全縣註冊民營企業發展到359家,新增95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8719戶,新增215戶。從業人員和註冊資本較上年均有大幅度增長。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20%;實現稅收1.22億元,比上年增長19.6%。
(五)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新縣城建設累計投資2.15億元,綜合辦公樓、廣場路基改造及給排水工程全面完工;6家單位辦公樓主體工程基本結束。小城鎮建設,全年投資1.32億元,完成建築面積16.1萬平方米;完成9個建制鎮路面硬化、綠化、照明、排水等56項基建工程和三個鄉十五個村的控詳規劃編制。村屯環境整治標準進一步提高,村容村貌發生較大改變。交通建設,全年投資4530萬元,完成村村通油路40.5公里。
(六)對外開放進一步活躍

招商引資效果較好,南資北進趨勢明顯。積極參加省、市招商活動,自行外出招商7次,成功接待境內外考察團12次、300多人次,為歷年來最多。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50萬美元,引進域外資金2.85億元,比上年增加5500萬元。
不斷擴大對外貿易,地產品出口形勢喜人。全年實現地產品出口1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倍。
(七)就業和社保工作紮實推進

就業再就業工作穩步紮實。實現實名制就業和再就業11267人,安置大齡就業困難對象150人。實現“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179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
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完善。全縣基本養老保險參保92056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8784人、失業保險參保11715人,累計發放各類基金5914萬元,社會化發放率100%。全面啟動了農墾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68465人,為22565名農墾職工發放保險金4500萬元。
積極做好扶貧幫困工作。集中募捐130萬元,救助8000戶,完成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90戶,城鄉低保健全完善,弱勢群體得到有效救助。
(八)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科技工作成效顯著。引進新技術成果23項,獲得市級科技項目14項;全國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已通過省級評選,率先跨入全國漁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試點縣和遼寧省科技進步示範縣的先進行列。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製得到鞏固加強,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新縣城高中建設全面啟動,開創我市“民建公助”辦學模式的先河;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調整合併中國小校九所,國中升學率達到52%。
文化衛生等事業不斷繁榮。公共衛生體系和應急機制日趨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面鋪開,醫療市場秩序穩定良好。切實加強了民兵預備役建設,人武工作紮實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健康開展,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繼續保持了低生優生水平。第一次經濟普查工作順利結束,國土資源管理得到有效加強。全面完成有線電視擴面改造工作。其他各項事業、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進展。
(九)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

各級政府自覺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積極支持群團組織工作。加強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基層政權建設得到了鞏固加強。強化民族宗教工作,第四次蟬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深入開展了“四五”普法活動,有效推動了依法治縣和創建法制政府進程。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被省政府授予“平安縣”殊榮。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妥善解決了一些涉農、涉地等熱點問題。切實加強了安全生產工作,全縣未發生一起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十)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全面勝利

面對突如其來的禽流感疫情,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各級政府靠前指揮,果斷決策,主動出擊,嚴密布防;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協同作戰;一線工作人員不怕困難、不懼危險,忠於職守、晝夜奮戰;廣大養殖戶識整體、顧大局,舍小家、保大家;全縣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通過外堵內封、強制免疫、加強管理、協調服務等多種措施和辦法,有效地封堵住了疫情,奪取了我縣防控禽流感阻擊戰的全面勝利,為阻擊禽流感向遼南地區擴延做出了積極貢獻。

總結


各位代表,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十五”以來,我們團結和帶領全縣廣大幹部民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圓滿地完成了計畫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是國民經濟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九五”末期的23.78億元增加到50.98億元,年均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8%、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1.2%、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1%,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9.7%。
二是改革開放取得新成就。企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完成了民營化改造;事業單位綜合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農村改革成效顯著,土地有序延包流轉,稅費改革紮實有效,國有農場綜合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糧食、供銷、物資等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縣鄉財政體製得到全面理順。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五年出口商品供貨額累計實現70678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885萬美元,出口創匯3970萬美元,分別比“九五”期間有大幅度增長。
三是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五年間共投入資金12.7億元,完成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縣城建設全面啟動實施,經濟開發區初具規模,為實現縣城整體搬遷奠定了堅實基礎。農村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心鎮功能日益完善,城鎮化率達到20.5%;生態縣建設穩步推進,全縣有7個鄉鎮、30個村跨入市級生態鄉村行列,環保企業發展到10家,高升鎮成為遼寧省環境優美鄉鎮。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五年累計新增就業和再就業4125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體系初步形成。農民人均純收入由“九五”末期的3509元增加到5062元,年均增長7.3%。
回顧五年來不平凡的歷程,我們深深地感到,成績來之不易。五年來,儘管遇到諸多矛盾和困難,但是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靠發展來解決和克服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堅持通過結構調整,提高縣域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努力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這些經驗,對指導今後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值得認真總結並在工作中加以堅持。

工作安排

“十一五”奮鬥目標、主要任務和2006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是我縣全面建設寬裕型小康縣的關鍵時期,“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對我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盤山實際,縣政府研究制定了《盤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請本次大會審議。
“十一五”期間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重點,以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最佳化經濟結構,調優調精農業,做強做大工業,培育發展三產,加快產業升級;堅持對外開放,強化區域經濟合作;堅持生態立縣,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新縣城和新農村建設,把盤山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進步、自然生態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的活力新盤山、生態新盤山、富裕新盤山、和諧新盤山。
按照這一總體思路,今後五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
推進工業強縣,跨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第一梯隊。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實現126.7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55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其中主導性產業增加值占70%以上;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以上。綜合排名躍入全省44個縣(市)第一梯隊,力爭跨入十強縣。
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率先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縣城初具規模。面積達到7平方公里,總人口6.5萬人。基礎設施建設日趨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基本具備,現代化的城市雛形初步顯現。城鎮建設體系進一步完善,主導產業初步形成,吸納就業、支撐園區和促進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城鎮化水平達到50%以上。農村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北方農村能源生態模式得到全面推廣,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村村通油路達到100%、“四進院”達到100%。
推進生態縣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得到有效節約和合理利用,各項環境指標得到全面提高,環境污染基本消除。森林覆蓋率達到23.4%,“三品”比重達到85%以上,土地退化治理率達到90%。大氣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0%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農村新能源與農村能源總消耗比率達到30%。建設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蔚然成風。
推進寬裕型小康縣建設,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0000元,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20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00元。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平方米,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率先跨入寬裕型小康縣行列。
推進社會進步,構建和諧盤山。城鄉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科技教育事業全面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社會公平與公正深入人心,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口總量控制在31萬以內、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九年義務教育達到100%、高中階段普及率達到60%、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實現全面覆蓋、醫療保險覆蓋面達到90%以上、各類保險金社會發放率達到100%、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戶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下,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0人。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對完成“十一五”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按照縣委提出的“一個加快、兩個提高、三個開發、六個突破”的總體要求,審時度勢,知難而上,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努力實現高起點開局、高標準起步。
(一)在發展前提上,必須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確保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挖掘潛力、搶抓機遇
審視盤山縣情,我們首先要清醒地認識到加快發展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歸納起來主要面臨四方面困難與挑戰。一是財政負擔較重。我們雖然是一個人口小縣,但卻是一個財政負擔大縣。2005年財政可支配財力為2.2億元,財政供養人口達到12063人,年工資性支出為1.5億元,占可支配財力的近70%,財政負擔較為沉重。二是經濟總量較小,結構層次不盡合理。全縣經濟總量位於全省44個縣(市)中游;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5.2:41.8:23,一產業比重較高,二三產業比重偏低。三是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沒能實現同步增長,GDP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全國十強縣在10%以上,而我縣僅為2%。四是對外開放程度低、外向依存度只有2.3%;新項目少,特別是拉動區域經濟成長的大項目更少。
在分析盤山面臨困難的同時,更要認清、看準、吃透我們所面臨的重大發展機遇。綜合起來,至少具有六大資源優勢、四大發展潛力、六大發展機遇。
六大資源優勢。一是油氣資源,可以帶動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相關產業,圍繞深加工,延伸產業鏈。二是土地資源,西部土地資源豐富,可供開發潛力巨大;農場土地國有化的潛在優勢明顯;可以帶動糧食加工業和畜禽養殖加工業等產業發展。三是蘆葦資源,可以帶動造紙、包裝、印刷等相關產業。四是鹽業資源,可以帶動以溴素、飼料舔塊、食用鹽、工業用鹽為主的產業鏈,擴大深加工。五是塑膠資源,緊臨華錦集團,易於接受輻射,可以帶動塑膠加工業。六是水產資源,可以帶動淡水資源、海洋資源、海邊資源的開發,延伸水產養殖加工產業鏈。
四大發展潛力。一是具備提升產業水平,明晰主導產業並使之做大做強的潛力。農業上形成了以利是、柏氏為代表的糧食種植加工業,以意豐肉聯、興牧飼料、力盟禽業為代表的畜禽養殖加工業;工業上形成了以茂順為代表的石油煉製業、以酒業公司為代表的食品加工業、以興達為代表的機械加工業、以大禹為代表的新型建材業、以科翔為代表的塑膠加工業、以金碧為代表的專用車製造業;三產業上形成了以恆泰、友誼兩大物流為代表的物流倉儲業。比較優勢明顯、獨具特色的產業定位,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提供了發展潛力。二是具備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潛力。縣城的建設和搬遷、北站商貿服務區的開發、東郭紙城的建設,必將拉動全縣城鎮化總體水平的不斷提高;村屯環境整治和“四進院”工程的實施以及北方生態模式的普及推廣,必將拉動村容村貌的不斷變化和生產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三是具備接受投資、接納項目,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潛力。乾群思想上想發展、願發展、盼發展的心理願望強烈而迫切,為加快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縣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功能日漸配套齊全,招商條件得天獨厚;精細化工園區開始起步實施,高升、太平工業園區初具規模,招商引資的載體和平台已搭建形成。四是具備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潛力。生態環保、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視、交通通訊、社會保障等項事業長足發展,為促進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大發展機遇。一是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的機遇。二是國外製造業向中國轉移以及南方能源緊張、投資擴張北上的機遇。三是沿海進一步擴大開放,省市支持開發區和專業園區建設的機遇。四是省里扶持縣域經濟發展、優惠政策支持的機遇。五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加快發展機遇。六是良好的經濟基礎、清晰的發展思路、和諧的人文環境,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想幹事、能幹事、乾成事的旺盛的人氣機遇。
通過對縣情的分析和估價,我們可以十分堅定地說,盤山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各種有利條件,也正是加快發展的大好時機。可以說,機遇大過挑戰,希望多於困難。我們一定要乘勢而上、跨越爭先、加快發展。
(二)在發展目標上,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牢固確立“實力增強、財政增長、農民增收、就業增加”四大目標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實質是以人為本,即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力增強、財政增長、農民增收、就業增加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是一個地方工作是否出色、政績是否實在、經濟是否發展、人民是否幸福的重要標誌,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1、經濟實力增強涉及發展的速度與後勁,是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今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計畫安排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一產業增加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9.5%;二產業增加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22.1%;三產業增加值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固定資產投資額20億元,比上年增長25%。
2、財政增長,關係基層政權的穩固,是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的現實問題。“有財才有政,無財政不穩”。今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計畫安排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兩稅為地方提供一般預算收入1.0457億元,比上年增長13.8%;非稅收入2243萬元,比上年下降5%,主要原因是剔除了一部分虛收。今年國稅計畫收入2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地稅計畫收入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
3、農民增收,事關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縣域工作的中心任務。今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計畫實現5500元,比上年增加438元。
4、擴大就業,關係百姓生計,是縣域經濟發展中逐步凸現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今年計畫安排就業和再就業1萬人,比上年增加500人;勞務輸出5000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000人,比上年增加300人。
(三)在發展思路和布局上,必須尋求新的增長極,加快構建“四大板塊”和“一城五區一帶”的發展格局
加快今年乃至“十一五”期間的經濟發展,必須打造經濟發展平台,尋求新的發展板塊,重點是圍繞四大經濟板塊做足文章。
新縣城板塊。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通過對重點區塊的商業和住宅開發,拉動整個縣城投入、基礎性開發和工業區建設。全年投資2億元以上,重點完成中心區塊3條支路的硬化、形成道路基本框架,建設好商業街和供熱、供電、給排水工程,完成商業和住宅開發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10.1”前要完成縣委、政府機關的整體搬遷,同時策劃組織好建縣百年暨新縣城慶典活動。
北站板塊。著眼盤錦北站地區綜合開發,建成占地600畝的北部商業物流中心,形成新的發展載體,以此帶動甜水小城鎮建設,輻射北部經濟發展。今年重點要做好啟動工作,修路、征地、招商同步推進,打造基本形象。
工業園區板塊。一是要繼續加快縣開發區建設。重點是圍繞塑膠加工、輕工紡織、印刷包裝、汽車零配件和物流倉儲等搞好二區開發。二是要加快精細化工園區建設。重點是立足發展採油助劑、添加劑、醫藥中間體等精細化工產品,延伸上下游產品及配套產業和關聯產業,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三是要建設好甜水鹽化工工業園區。圍繞豐富的井鹽資源,以溴素、飼料舔塊、工業用鹽為主,搞好系列深加工,實現產業化開發。四是要整合各個鄉鎮工業園區。統一規劃、錯位發展,培育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主導產業和拳頭產品。
西部板塊。充分利用蘆葦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加快建設好北方葦業紙城,以此帶動製漿、造紙、印刷產業及後續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依託科爾沁乳業,大力發展乳製品加工業和肉製品加工業,帶動西部發展。
依託四大板塊,加快構建形成新縣城、縣經濟開發區、精細化工園區、西部經濟區、北站商業物流區、甜水鹽化工區和沿海經濟帶為主的“一城五區一帶”新格局。
(四)在發展途徑上,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加快推進“六大”進程
1、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推進經濟運行的高效化進程。一是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5.2:41.8:23調整為33:44:23。農業上突出優糧、擴漁、增菜、強畜、改葦、興林;工業上重點改造提升石化產業、推進新型建材業、擴大機械製造業、開發鹽化工業和造紙印刷業、發展塑膠製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三產業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積極發展旅遊業、現代物流業、房地產業和信息服務業。二是加快所有制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1%提高到51%。三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由初級原材料產品、低端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和高端產品發展。
2、以打造工業強縣為目標,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今年全縣工業產值計畫安排87.6億元,比上年增長20%;增加值計畫安排22.4億元,比上年增長21.1%。
激活現有企業增產增效,以存量吸引增量求發展。一是高效能運轉,提高一塊。要強化生產運行,加強調度指揮,千方百計保證現有企業滿負荷高效運轉,使之發揮最大的生產效能。二是搞好技改技措,增加一塊。創新工藝、提高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關聯度,使之衍生出新的項目特別是衍生出新的多元化產業項目。三是政策扶持、推動企業上項目,擴大一塊。在土地徵用、規費收繳、稅收返還、協調服務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扶持企業走內涵式擴大再生產道路。
廣泛招商引資,以增量激活存量謀發展。今年計畫新上項目130個,比上年增長30%;計畫投資10億元,比上年增長一倍。每個鄉鎮項目投資都要力爭超過2000萬元,都要有1個投資超千萬或不少於兩個投資超500萬元的項目。縣裡突出抓好投資5億元的年產5.6萬噸紙漿、7.5萬噸文化用紙項目;投資3.7億元的100萬噸延遲焦化項目;投資2800萬元的年改裝專用汽車3000輛的金碧汽車擴建項目等。
全面推進油地、企地聯動,乘勢借力爭發展。要圍繞油田、華錦集團等大企業,找原料、找技術、找項目、找市場、找人才,藉助其在“十一五”期間的發展項目,加強協調與溝通,擴大交流與合作,爭取項目註冊在盤山、企業落戶在盤山、效益體現在盤山。做到油地互動、企地聯動、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3、以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實施龍頭和園區雙向帶動,拉動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促進農業增效。抓好龍頭企業建設。重點要抓好展鵬公司屠宰擴建、興牧公司肉聯加工、吉遠種鵝屠宰、種鴿繁育基地擴建加工、意豐肉聯飼料加工和基地擴建、雙豐牧業鹿製品加工、利是米業擴建等項目,確保按計畫建成投產,達產達效。全年龍頭企業至少要達到25戶,新增5戶以上。帶動農戶3萬戶,比上年增加6000戶。搞好園區建設。計畫新建農業園區13個,其中,棚菜小區3個、畜牧小區8個、水產小區2個。最佳化農業結構。糧食生產,重點抓好“三品”生產,建成無公害水稻基地55萬畝;棚菜生產,以旱田、河灘地為主,擴大綠色蔬菜種植面積;漁業生產,穩步推進淡水養殖,加速發展海洋經濟和沿海經濟。圍繞豐富的海岸線和灘涂資源,加快推進貝類增養殖、水產品保鮮加工,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化、多元化立體開發,形成新的增長點。要抓住國家政策扶持的機遇,加快恢復畜禽養殖業,推進標準化飼養小區和基地建設,擴大優質畜禽飼養規模,改變落後養殖方式。在飼養、免疫、深加工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使這一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著重培植包裝一批具有盤山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利是大米、柏氏大米、胡家河蟹、盤山文蛤、東晟蔬菜力爭成為省級名牌農產品。扶持各類合作組織,各類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要發展到38個,新增17個。
實現農民增收。要增加農民的經營收入。一方面要引導提高農民的種田水平,增加種植業收入。重點抓好優良品種推廣、特色種植、節水灌溉、立體種養、機械化套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單位效益。另一方面要提高農民的經營水平,增加多種經營收入。重點是鼓勵發展畜禽、水產、果菜、苗木、花卉等產業,引導創辦各類企業,拓寬致富渠道,增加收入來源。要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重點是鼓勵發展二三產業、壯大龍頭項目、加快小城鎮建設,擴大就業空間、吸納勞力轉移,增加務工收入。
4、以新農村建設為中心,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今年突出要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良好開局。要制定總體規劃和具體實施意見,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典型示範,梯次推進。
建設新村鎮。以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建設為重點,著力抓好城鎮總體規劃和控詳規劃的調整,修編鄉鎮中心村規劃。以太平、高升、沙嶺、東郭等中心鎮為重點,鼓勵新上項目和鄉鎮企業向中心鎮轉移,提高中心鎮的產業支撐能力、市場輻射能力、人口集聚能力和勞動力轉移能力;以邊東、姜家、榆樹三個省級示範村為重點,組織實施好“五通、四改、三建”工程。“五通”是通柏油路、通安全水、通新燃氣、通信息網路、通有線電視;“四改”是改廁所、改圈舍、改校舍、改衛生所;“三建”是建農民會議活動場所、建文化活動場所、建垃圾處理場所。
培育新農民。按照“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要求,以縣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為龍頭,整合縣職教中心、鑫安源職校等培訓資源,利用“創業帶頭人”、“科技帶頭人”、“市場經紀人”引領推廣普惠制培訓,使農民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創業能力。
樹立新風尚。紮實開展生態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陳規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民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良好環境。用村規民約實施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形成民主管理的濃厚氛圍。
通過新農村建設,加快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中心鎮為依託,中心村為補充的城鎮化體系,促進全縣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
5、以完善社會保障為核心,加快推進和諧盤山進程
構建和諧盤山,是一個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系統工程。光發展經濟還不能達到全面的和諧,還必須從基礎性工作做起,從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整體推進、重點突破。
健全民主法制環境。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完善民主決策機制,健全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專家諮詢制度,形成多種形式的決策諮詢機制和信息支持體系。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縣,建設法制社會,爭創全國平安縣。認真做好信訪工作,妥善解決涉及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制和機制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障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切實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建立健全就業服務網路,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全面開展就業培訓,切實改善就業服務;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覆蓋面,提高基金征繳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扶貧幫困,確保弱勢群體得到及時救助、基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和提高。
堅持執政為民。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實在在抓好10件實事。一是每個鄉鎮至少選擇一個基礎條件好的村抓好新農村建設試點;二是建立覆蓋鄉村的信息站,免費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三是選擇三五個村推廣秸稈汽化工程,提高燃料利用率;四是保證每一個村都建一個規範的甲級衛生所,進一步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五是在全縣開展新一輪扶貧幫困結對子活動,加快1200戶貧困戶的脫貧步伐;六是在各村全部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構建完善覆蓋縣鄉村的社保工作網路;七是繼續抓好農村改水工程,提前完成西部3個鄉鎮改水;八是免費為下崗失業職工、農村剩餘勞動力及新生長勞動力提供普惠制就業培訓,覆蓋面達到90%以上;九是擴大以村為單位的有線電視普及規模,新增農村有線電視1萬戶;十是實施宏志工程,資助國中升高中貧困學生300名,90%的農村中學要建成花園式學校,高中要增加招生1000名。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科技工作,要圍繞農業產業化示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組織實施好科技進步示範縣項目,爭取跨入全國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教育工作,不斷完善“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鞏固擴大示範標準“普九”成果。新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建3個示範標準“普九”鄉鎮,實現全面覆蓋;加快新高中建設步伐,確保如期搬遷、順利招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逐步形成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一個省級文化先進鄉鎮、兩個省級文化活動中心,爭創一個省級文化基地。繼續開展好“三下鄉”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切實加強疾病控制、醫療救助體系建設,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提高參合率、擴大覆蓋面。搞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6、以生態縣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可持續發展進程
按照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的原則,加快打造節約型社會,推進生態縣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要節約利用土地資源,合理最佳化對土地的配置,實現耕地總量占補平衡;要科學開發以井鹽為主的礦產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要嚴格節約水資源,加強保護與執法,提升水環境質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提高“三廢”綜合利用率,嚴格控制污染,加快建設循環經濟園區;大力推進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建節約型政府、和諧鄉村,樹立環境友好形象。力爭再有5個鄉鎮、12個村跨入市級生態鄉村行列,高升鎮爭取成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五)在發展措施上,堅持“六抓六促”,推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為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必須改進作風,明確責任;必須保障有力,狠抓落實。
抓機制促工作。一是要建立目標管理機制。圍繞發展和穩定兩大主題推進目標管理,突出關鍵指標和實用指標建立考評體系,對各鄉鎮和縣直單位實行目標管理,與政績和任免使用掛鈎。二是要建立抓項目的工作機制。項目建設是我們工作的中心和重點,要在完善各級領導項目包扶責任制的基礎上,建立重點項目組,專門、專項、專人、專注地落實責權利,針對全縣重點項目提出目標,落實責任,反推時間,確保項目推進和落實。三是要建立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和責任機制。整合全縣招商資源,建立資源庫和項目庫。改進招商形式,整合優勢人員抓招商,集中骨幹力量打大仗,實現整體劃一、全縣互動。要形成全縣完備的對外開放政策體系,全面出台對外開放的若干政策意見;建立招商引資利益分配體系,本著“誰招商誰受益、多招商多受益”的原則,縣與鄉、鄉與鄉之間可靈活機動、互相調換,真正形成招商引資有利可圖的氛圍。四是要建立爭取項目、爭取資金的激勵機制。鼓勵基層向上爭取項目、爭取資金,縣裡要根據資金額的大小、對地方貢獻的多少,合理確定留成比例,提高基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抓開放促民營。只有全民參與的經濟才是最大的經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經濟。因此我們要通過全面開放和全民參與,來激活民資,推進發展。在思想上、工作上、服務上要全面開放,在三次產業上要全面開放;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以注重實效為原則,牢固樹立“域外即外”思想,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盤山、境內外項目落戶盤山,著力打造對外開放的大格局。要制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推動大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其向股份制、集團化方向發展;扶持小的工商業戶做大做強,促其上規模、上水平,逐步轉型為民營企業。
抓創新促突破。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以創新的思維謀劃工作,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問題。安排工作,要不惜筆墨講創新;總結驗收,要注重實績看突破。要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整合科技資源,搭建科技創新平台,引進轉化科技成果,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抓管理促規範。要加強財政管理,嚴格依法理財。切實強化稅收征管,做到應收盡收,足額均衡入庫,努力靠實財政收入;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建立新的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機制。以項目支出為切入點,逐步實行零級、部門、綜合預算制度,完善政府集中採購制度、非稅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制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財政資金統管制度。要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按照行政管理許可權,各負其責,密切協作,使全縣的資源、資產、資金得到有效地盤活和保值增值。要加強幹部和公務員隊伍管理,勤政為民,廉潔自律,嚴懲腐敗。
抓環境促發展。以治理軟環境為突破口,促進全縣經濟發展。要把今年作為我縣經濟發展軟環境的治理年,進行專項整治,規範執法,嚴查“三亂”,文明服務,嚴明紀律、嚴肅政令、嚴格懲處;普遍推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工作限時完成制,通過檔案和法律約束來固定,通過明確責權利來保證。硬環境上,要集中打造園區建設平台。縣裡要以開發區、溫州工業園和精細化工園為核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招商引資功能;鄉鎮也要因地制宜形成不同類型的小區,與小城鎮建設緊密結合,全面達到“三通一平”標準。
抓人才促效率。盤山的振興與發展,需要強大的人才資源作保障。要堅持挖掘提高與吸收引進並舉,加強人力資源開發,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加快形成複合型黨政人才、專業型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等人才薈萃的良好局面。通過人才帶動,使大家都成為行家裡手、業務尖子,確保各項職能充分發揮、各項工作高效運轉。
各位代表,我們肩負的責任是神聖的、面臨的任務是繁重的。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下,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新的姿態、新的幹勁、新的精神風貌,謀求新發展,開創新局面,實現盤山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