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SQ372

2006 SQ372

據美國太空網報導,天文學家2006年8月18日宣布,海王星的軌道中發現一顆巨大的彗星,直徑估計為50-100公里,繞太陽運轉一周需要2.25萬年。

此彗星編號為“2006 SQ372”,目前距離地球32億公里,但它擴大其行程時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加大到了2410億公里,相當於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600倍。

基本介紹

  • 類型:小行星
  • 直徑 :約75km
  • 距離地球 :目前21.3天文單位(32億千米)
  • 編號:308933號小行星
  • 命名:2006 SQ 372
  • 軌道半長軸:796AU
  • 軌道偏心率:0.976
  • 軌道周期:22466年
  • 軌道傾角:19.446 °
簡介,天體介紹,發現,運行軌道,物理性質,

簡介

(308933)2006 SQ 372通過斯隆數字巡天發現安德魯·貝克爾,安德魯·帕克特和傑里米·馬丁·庫比卡在2006年9月27日首次拍攝的圖像(與precovery日期為9月13日的圖像,是一個小型的海王星對象,2005)。
它有一個強烈的偏心軌道,穿越海王星附近的近日點,但將其1500多名 非盟從Sun在遠日點。它需要大約22,500年,圍繞太陽系的重心。大型半長軸使得它類似於(87269)2000 OO 67和90377塞德娜絕對星等 8.1 估計是在直徑約60至140公里。
對象可能是彗星。發現者猜測的對象可能來自內層奧爾特雲,但其他科學 家,如加州技術的麥可·布朗學院也考慮其他的可能性,因為“這可能形成碎片只是海王星之外[ 柯伊伯帶被'踢'到遙遠的軌道一樣的行星海王星或天王星“。

天體介紹

發現

據美國太空網報導,天文學家2006年8月18日宣布,海王星的軌道中發現一顆巨大的彗星,直徑估計為50-100公里,繞太陽運轉一周需要2.25萬年。
此彗星編號為“2006 SQ372”,目前距離地球32億公里,但它擴大其行程時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加大到了2410億公里,相當於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600倍。
此天體是惟一一顆運行軌道堪比2003年發現的像冥王星似的矮行星“塞德娜”(Sedna)的運行軌道。
“塞德娜”是一個岩石狀天體,它到太陽的距離是冥王星到太陽距離的三倍之遙,繞太陽運行一圈的時間為1.2萬年,其軌道呈橢圓型,近日點介於80個至100個天文單位之間。1天文單位相當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所不同的是,“2006 SQ372”的行程更加遠離太陽,要比“塞德娜”到太陽的距離遠1.5倍。
美國華盛頓大學安德魯·貝克說:“這基本上是一顆彗星,但它從來沒有距離太陽足夠近,以至於從來沒有出現一條長長的蒸汽與塵埃的明亮尾巴。”當太陽能蒸發掉彗星上的物質時就會形成明亮的彗尾。天文學家表示此天體對地球沒有危險,而是一件好事。
當然像這種大小的彗星足可以導致全球性災難。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死亡的太空岩石直徑只有10公里,而20世紀90年代末出現精彩天象的Hale-Bopp彗星其直徑只有50公里。此外,許多彗星的直徑多半在1、2公里的樣子。
貝克小組是通過電腦程式處理斯隆數字巡天計畫II(SDSS II) 的數據來發現“2006 SQ372”的。斯隆數字巡天計畫II的目標是要發現數億光年之外的超新星爆發,並測量宇宙中的這種強烈爆發。在此觀察中,位於新墨西哥州的Apache Point 天文台望遠鏡掃描到天空中的同一長長的條紋,此條紋的直徑比天空中滿月直徑大1千倍,它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秋天的夜空中都清晰可見。原來這就是“2006 SQ372”留下的運行軌跡。
至於“2006 SQ372”是如此形成這種不同尋常的運行軌道,此發現的另一名成員、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生內森·凱波通過電腦模擬此天體得出了一些想法,凱波說:“它的形成可能像冥王星似的,是在海王星周圍的冰碎片帶中形成的,之後被海王星或天王星的引力拉大了它的運行軌道。然而,我寧願認為SQ372來自奧爾特雲(Oort Cloud)的內層邊緣。”
奧爾特雲(Oort Cloud) 是圍繞太陽系的巨大球形雲,距離太陽大約30萬億公里,是1950年由荷蘭天文學家簡·奧爾特首次發現的。
此巨大彗星的發現細節於18日發表在芝加哥舉行的國際座談會上,研究人員計畫將它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運行軌道

軌道半長軸:796AU
軌道偏心率:0.976
軌道周期:22466年
軌道傾角:19.446 °

物理性質

平均半徑:75KM
質量:1.7×10^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