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平頂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五年是我市跨世紀發展的重要時期。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本屆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較好地完成了市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平頂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地點:平頂山市
  • 主辦方:平頂山市政府工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三、2004年的政府工作,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我市跨世紀發展的重要時期。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本屆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較好地完成了市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勝利完成了“九五”計畫,制定並順利推進“十五”計畫。2003年完成生產總值364.7億元,五年平均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3%;第二產業增長9.9%;第三產業增長8.6%。人均生產總值7480元,年均增長7.9%。地方財政收入14.5億元,年均增長6.2%;財政支出28.7億元,年均增長15.7%。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餘額314.7億元,比1998年增加151.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10.2億元,增加53.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5億元,年均增長9.9%。
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到12.6∶55.4∶32。糧食總產量144.8萬噸,經濟作物面積達262萬畝,糧經比調整到77∶23。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9.5%,提高8.2個百分點。完成造林綠化10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2%。八大工業基地建設全面推進,五年實施工業結構調整重點項目37個,完成投資77.9億元,煤炭、電力、冶金、紡織等傳統產業得到改造提升,機電、建材、化工、食品等新興支柱產業得到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化及新產品開發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大型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增強,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比1998年提高44個百分點,實現利稅27億元,增長2.1倍,其中利潤9億元,淨增11.6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加速發展,實現增加值138.9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8%。信息、旅遊、房地產、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城鄉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五年新增城鎮人口19.7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32%。
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國有大中型企業三年改革脫困目標基本實現,12家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比較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平煤、神馬、姚電、舞鋼4家大型企業通過項目合作、資本引入、債轉股等形式,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長期困擾我市的“三局一礦”改革解困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國有中小企業完成改制237戶,改制面達91.2%。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醫療保險走在全省前列;“兩個確保”繼續鞏固,5.6萬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5.3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1萬名困難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7.4萬人實現了再就業,再就業率達69%。各級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1749項減少到358項,市和10個縣(市、區)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農村稅費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農民總體減負38%。財稅體制改革取得較大進展,市和10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國庫支付中心。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五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0家,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外貿出口年均增長5.6%。日本東芝、日本安川、健力寶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相繼進駐我市投資創業。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集中建設了121個對全市經濟具有重要支撐和拉動作用的骨幹項目,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3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10億元。實施國債項目47個,完成投資22億元。新增公路里程887.2公里,許平南高速公路境內段年底即可竣工,平臨、漯平高速公路境內段正加緊施工。五年間,新打機井1.7萬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積33萬畝、旱澇保收田31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95平方公里,農機總動力達到191.5萬千瓦。完成了昭平台灌區配套、孤石灘水庫除險加固、田崗水庫和郟縣廣闊渠復建工程,白龜山、昭平台、老虎洞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順利實施,燕山水庫開工建設。姚電公司1號機組改造、三和熱電公司、葉縣藍光電廠一期、城鄉電網改造等電力項目建成投產,發電機組總容量達到169.8萬千瓦。郵電通信完成投資16億元,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用戶分別增長1倍和6倍。加強旅遊景區景點開發建設,石人山風景區進入國家4A級景區行列,石漫灘水庫和昭平湖景區成為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
城市面貌明顯改觀。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和新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新建改建29條城市主次幹道和11座橋樑,建設路創建迎賓大道、湛河治理、高陽路一期等一批標誌性工程建成。對重點地段進行了綠化、亮化,對視窗單位、市民集中活動區及髒、亂、差地段實施了拆遷改造和美化、亮化。新建了鷹城廣場、河濱廣場、山頂公園和一批街頭遊園,城市人均公共綠地新增1.2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0.2%。城市公交、供熱、供水、排水、燃氣等公用事業迅速發展,新建了污水處理廠等一批環衛設施。2003年是城市建設規模最大的一年,老城區改造項目順利推進,新城區骨幹道路和市政大廈等工程正加緊施工,一批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道路和街巷得到建設改造。
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五年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9%,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231.4億元,年均增長14.5%。居民食品消費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下降,衣食住用行都有較大改善,耐用消費品普及率和檔次大幅度提高。住房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出售公房994.3萬平方米,新建經濟適用房135.6萬平方米。“八七”扶貧攻堅計畫基本完成,解決了26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37.6萬常年缺水人口的吃水困難。
科技教育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繼續實施科教興平戰略,取得科技成果840項,其中省部級88項,國家級2項,10個縣(市、區)全部成為國家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區),29家企業、78項產品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粉煤灰綜合利用位居全國先進行列。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兩基”目標提前實現。高中階段教育得到加強,在校生數量達到5.6萬人;成立了平頂山工學院、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平頂山師專升本科工作順利完成。計畫生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成績顯著,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4.84‰,連續10年被評為省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市。合理開發利用水、土地、礦產資源,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和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優秀作品不斷湧現。醫藥衛生工作得到加強,在全國率先實行了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疾控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奪取了防治非典的階段性勝利。文化中心、廣電中心、急救中心、中心血站投入使用。民眾性體育運動蓬勃展開,競技體育水平有新的提高。軍民共建活動進一步深化,連續兩屆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環保、人防、民族團結和無償獻血等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市。統計、審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檔案、史志、氣象、鹽業、民兵、對台、技術監督等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加強。“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卓有成效。廣泛開展“熱愛家鄉、增輝鷹城”、“道德規範進萬家”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大幹部民眾的精神風貌和城鄉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擁有國家級文明行業示範點2個、全國文明建設示範單位1個、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1個,省級文明行業示範點12個、文明單位182個。堅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務、村務、廠務公開。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2094件,辦復率達100%。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打整治鬥爭取得新成果,同邪教組織進行了堅決鬥爭。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重視人民民眾來信來訪,不斷完善市長熱線網路體系,妥善解決民眾反映的問題。
過去的五年,在改革與建設的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
發展是解決一切矛盾和問題的根本途徑。這五年正值我市改革的攻堅階段。我們不僅經受了亞洲金融危機、多種自然災害和非典疫情的衝擊,而且面臨著國有企業經營困難、結構性矛盾集中凸顯、就業壓力增大等困難。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和困難局面,我們堅持用發展的思路和辦法積極應對各種挑戰,組織實施了國有企業改革等六大攻堅戰,負重奮進,克難攻堅,使經濟發展逐步擺脫困境,走上了持續健康的發展軌道。成績確實來之不易。實踐證明,發展是硬道理。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就是要以發展為主題,以發展為大局,只有把握這個大局,突出這個主題,才能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破解矛盾,克服困難,實現新的跨越。
改革開放是加快發展的根本動力。作為國有經濟高度集中的內陸工業城市,傳統的東西根深蒂固,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尤其是思想觀念與市場經濟還不相適應。五年來,我們始終注意把解放思想貫穿到改革開放的各項實際工作中,堅持在乾中解放思想,在乾中統一認識。儘管思想解放的程度還遠遠不夠,但我們依靠不斷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步子不斷加快,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其力度之大、效果之好是多年來所沒有的。通過改革開放,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為加快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結構調整是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的關鍵。這五年正是我市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時期,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五年來,我們始終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把工業經濟結構調整作為重大戰略舉措,強力實施工業結構調整重點工程,全面推進八大工業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的競爭力。實踐證明,這五年經濟發展的歷程就是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的歷程。儘管我們面臨的經濟轉型任務十分繁重,但我們依靠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扭轉了經濟滑坡的被動局面,實現了速度的增長和質量的提高。
創造良好環境是加快發展的重要條件。五年來,我們始終把環境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在最佳化企業經營環境系列活動中,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力推進政務公開,建設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強化了源頭治理。在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中,堅持突出重點,標本兼治,徹底取締了小軋鋼、地條鋼生產和汝州、葉縣廢舊車輛拆解市場,端掉了葉縣馬莊鄉假煙生產窩點。這五年,是我市在安全生產特別是煤礦安全生產方面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由亂到治的歷史性跨越的五年。我們在實踐中首創了“三個委派”、嚴防死守責任制等成功經驗,出台了一系列具體規定,先後關停2000餘座小煤礦,使安全生產形勢逐年穩定好轉,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省政府的肯定,樹立了平頂山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五年,也是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五年。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著全市人民的辛勞和智慧,是方方面面關心支持、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向人民解放軍駐平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駐平單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處於全省中下游水平,與提前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差距很大;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能源原材料工業比重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快,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偏低;城鄉二元結構性矛盾突出,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且總體落後,農民增收困難,小城鎮尤其是建制鎮建設水平偏低,加快城鎮化進程任務艱巨;困難企業下崗職工較多,就業再就業壓力大;經濟外向度低,對外貿易和招商引資成效不理想。同時,一些地方和部門中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奢侈浪費等現象依然存在,政府機關幹部工作作風有待於進一步改進。高度重視並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是新一屆政府的重要任務。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攬全局,以“建設大城市,發展大工業”為總體目標,實施二次創業,打造經濟強市,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和全市綜合經濟實力,提高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努力建設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進步、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現代化大城市,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經過五年的奮鬥,努力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破:
經濟發展要實現新跨越。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現由單一型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經濟結構的轉變,封閉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的轉變,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向集約型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國有經濟占絕對比重向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轉變。在保持較高經濟成長速度的基礎上,實現較高的增長質量。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到2008年突破650億元,財政收入不低於生產總值增長速度;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城鎮化率達到40%以上。
改革開放要開創新局面。加快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股份制經濟。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運營體系。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各項配套改革同步推進。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2008年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西部新區的優勢,做大做強開放型經濟園區。
特色經濟要形成新優勢。最佳化整合工業資源,拉長產業鏈條,促進生產要素向大型骨幹企業集中,建設在全省、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煤炭生產和綜合加工基地、化工化纖基地、坑口火力發電基地、特寬特厚鋼板基地、輸變電成套設備和環保設備生產基地、水泥建材工業基地、井鹽生產加工基地、原酒生產出口和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加快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優勢,提升區域競爭實力。
城市建設要展現新形象。全面推進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構建雙組團、帶狀式城市形態。強化功能分區,逐步在老城區形成商貿娛樂區,在東部形成工業區,在西部形成科教行政區和生態旅遊區。抓好新城區重大項目建設,初步形成六大功能區的總體建設格局,確保三到五年內地下設施基本配套,地面道路縱橫成網,城市景觀初具規模,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0萬左右,使之成為展現平頂山風采的精品城區。加快城鎮建設,構建系統功能完善的網路式城市格局。
小康生活要邁入新階段。到2008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2000元以上,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左右。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增加7和5平方米,恩格爾係數下降4個百分點。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相對充分,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
今後五年,是實施二次創業、打造經濟強市的關鍵五年。本屆政府要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認真把握好以下幾個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
第一,要把發展工業作為立市之本。牢固樹立“工業立市、工業富市、工業強市”的指導思想,確立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核心地位,確立工業化在推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中的主導地位。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集中發展三大產業集群,培育八大工業基地,把工業真正做大做強,增創特色經濟新優勢。
第二,要把振興縣域經濟作為強市之基。按照工業首位、民營主體、項目帶動、城鄉一體的總體思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以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強力推進縣域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各縣(市)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的位次明顯前移。
第三,要把推進城鎮化作為重要戰略舉措。以納入中原城市群為契機,強力推進城市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基本實現由礦業城市向功能完善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轉變,構建起主城區支撐有力、縣城區功能互補、小城鎮競相發展的現代化大城市的發展框架,依靠城市的率先發展和集聚效應輻射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第四,強力推進項目帶動戰略。緊緊抓住東部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尤其是國家對煤電資源進行整合的機遇,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對區域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的重大項目,靠項目整合資源,靠項目最佳化結構,靠項目加快發展,靠項目增強後勁,全面提升區域競爭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五,繼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把對外開放作為強市富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戰略,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保持我市在國家開放開發和中原崛起戰略格局中的競爭優勢。
第六,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強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和責任政府建設,提高公務員素質,全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企業經營環境整治活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大源頭治理力度,把市場經濟秩序逐步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為“實施二次創業,打造經濟強市”營造寬鬆環境。

三、2004年的政府工作

2004年是實現“十五”計畫的關鍵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外貿出口增長12%,直接利用外資增長2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和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以內;新增城鎮就業人口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為完成上述目標任務,要認真做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全面推進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推進生產要素向支柱產業集中,向大型骨幹企業集中,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集中發展三大產業集群:一是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煤炭、電力、冶金、建材等傳統支柱產業,整合資源,最佳化存量,保持其在同行業的領先地位;二是把機電、化工、紡織、食品等優勢產業作為接續替代產業的主攻方向,通過改造培育和產業聚集,拉長產品鏈條,發展高端產品,營造規模優勢,使其儘快成為新的支柱產業;三是大力發展裝備製造、環保、製藥、新型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通過優先開發、重點扶持,加速產業化步伐,培育後發優勢,使之逐步成為對全市經濟具有帶動作用的新興主導產業。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圍繞培育八大工業基地,發揮煤、鹽、鐵、鋁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電轉化、岩鹽和煤炭深加工項目,重點發展精製鹽、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和冶金、建材等產業。繼續抓好一批結構調整重點工程,開工建設中鹽皓龍50萬噸工業鹽、神馬集團5萬噸燒鹼和5萬噸樹脂以及新增10萬噸尼龍66鹽、天瑞集團日產5000噸乾法水泥生產線等項目;爭取開工建設舞鋼公司100萬噸中厚鋼板生產線。加快天瑞集團鐵路重載高速重要部件配件和庇山礦、梨園礦務局寧莊礦擴建等項目建設進度。積極利用再生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原材料輸出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初級產品向終端產品生產轉變。
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爭創省級和國家級技術中心,不斷增強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加大對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和重點產品的技改力度,突出抓好29項重點技改項目,做好神馬集團工業絲擴產改造、天鷹集團高壓隔離開關生產線、匯源公司年產15萬噸氧化鋁等項目的投產達產工作。大力實施名牌戰略,深入開展“質量興市”活動,充分發揮政策性資金的導向作用,積極爭取省工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高新技術產業化資金和中小企業創業基金,對省市級名牌產品進行持續扶持,儘快形成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生產規模大的名牌產品。
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組建市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範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以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為重點,對國有企業進行規範的股份制改造,加快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改革步伐,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今年要全面完成中小企業的改制工作。穩步推進公用事業企業改制,燃氣、自來水、公交等企業要逐步建立起新的運營機制。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二)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
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並且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專用玉米、“雙低”油菜等優質糧油生產,積極抓好優質蔬菜、菸葉、瓜果等高效經濟作物生產,畜牧業發展要以擴大規模養殖為重點,加快發展豬、牛、羊、禽四大產業,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實現多層次加工轉化增值。林果業發展要繼續以生態工程造林為重點,抓好山區造林、退耕還林和平原林網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勞務輸出等非農產業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重點扶持帶動農戶多、科技含量高的骨幹龍頭企業。完善公司+農戶辦法,強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強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檢驗檢測和認證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今年要基本完成市與縣(市、區)信息網路建設,建立農產品信息發布和市場準入制度。重點扶持汝州“三粉”批發市場、葉縣馬莊畜產品批發市場、寶豐糧食批發市場和魯山張良、汝州紙坊蔬菜批發市場等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市場,幫助和引導農民發展綠色農業、精準農業、設施農業、創匯農業和品牌農業。
落實黨的農村政策,深化農村改革。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檔案,全面促進農民增收。切實落實農業稅率降低3個百分點的政策,落實對種糧農戶的直接補貼。穩定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改革。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禁亂占亂用農村耕地。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強糧食市場管理和巨觀調控,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和價格體系。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道路、水電、通信網路建設,加強農業資源綜合開發,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燕山水庫、昭平台灌區節水續建、孤石灘灌區節水改造和節水增收示範項目建設,恢復建設田崗水庫灌區渠系配套工程。組織好農村“六小工程”建設。
(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把發展服務業作為重要經濟成長點,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發展現代商貿業和物流業,引導流通企業整合資源,推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現代物流主體,實現產業升級。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住房補貼和廉租住房制度,發展住房二級市場和租賃市場,搞好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鼓勵居民擴大旅遊、通信、教育、體育和文化消費,積極發展信息、金融、保險、會計、審計、諮詢、法律服務、科技服務等中介服務業,拓展新的消費領域。
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努力把旅遊業儘快培育成為我市的支柱產業。加大旅遊市場開拓、開放力度,大力推進旅遊資源資本化運作、旅遊項目市場化開發,通過獨資、合資、合作、出讓經營權等形式,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景點推介、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整合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精品,拉長旅遊產業鏈條。爭取實現石人山景區創建國家級文明景區目標;做好石漫灘、風穴寺、三蘇園等景區創建A級旅遊景區工作,並力爭進入國家2A景區序列,培育各具特色的旅遊品牌體系。啟動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工作,舞鋼市創建工作要取得階段性成果。
(四)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堅持政府導向與企業行為相結合,完善重大項目的策劃、實施和儲備機制,突出抓好工業、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等81個重點項目。昭平台水庫除險加固、縣城電網改造、舞鋼公司技改、銀龍集團擴產等項目年內要建成投產或投入使用;天廣水泥公司擴建、天瑞集團張村礦、白龜山水庫除險加固、平煤集團郟縣大型焦化、升達紙業、寶豐氧化鋁等項目要加快建設進度。加快西氣東輸天然氣利用工程建設,新建改造供水、供氣、供熱管網52公里。抓住國家對全國煤電資源進行整合的機遇,加快平東熱電2×20萬千瓦熱電機組、平煤集團九礦坑口電廠二期、天瑞集團2×13.5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改擴建的建設進度;開工建設姚電公司2×60萬千瓦機組;做好平東電廠二廠2×90萬千瓦機組、華電汝州4×90萬千瓦機組等項目的前期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永平煤電公司汝州礦區能源重化工集群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部分項目開工建設。繼續大力加強交通建設。加快許平南高速公路境內段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年內建成通車;完成平臨和漯平高速公路路基和橋涵工程;儘早啟動太澳高速公路境內段工程的前期工作。新修改建國省幹線公路473.6公里;新修縣道二級路80公里;完成296個平原村通油路工程;著力實施好15個山區鄉166個行政村道路“千里攻堅”任務,改善山區交通狀況。
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努力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採取項目融資、股權投資、經營權轉讓、企業併購、境外上市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境外公司和境外機構來我市投資。加快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和基礎設施利用外資步伐,拓寬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利用外資渠道。精心組織好各類招商引資活動,採取網上招商、代理招商等現代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資效率。加強對外商投資項目的協調服務,重點抓好已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保持和發展帘子布、鋼板、焦炭等傳統出口商品份額,努力擴大高壓電器、電收塵器等機電產品和農產品出口。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勞務輸出,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到國外投資辦廠,開展對外直接投資。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堅持放膽、放手、放開的原則,認真落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大力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一切行業領域。進一步消除政策歧視,改進服務和監督,確保非公有制經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拓寬非公有制企業的融資渠道,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的信貸服務。重點扶持比較優勢明顯、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引導非公有制企業走規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發展道路。
(五)大力推進城市發展,加快城鎮化步伐
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工作。儘快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報批,著手編制城市分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做好城市道路交通體系規劃,以“八縱六橫”14條道路的改擴建規劃為重點,完善道路網路;繼續做好中心城區景觀、綠地和“都市村莊”、城郊接合部的規劃建設。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加大規劃監察執法力度,嚴格實施規劃公示制度、審批制度、業務會議制度、批後管理制度。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中心城市輻射能力。按照“最佳化東區功能、改善老區環境、發展西部新區”的發展思路,搞好城市重點工程建設。今年要以高水平建設市政大廈和公務員小區為龍頭,帶動新城區規劃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主幹道、排污管網、市政配套管線建設,搞好辦公設施、居民住宅、學校、醫院、商業網點等工程建設,為各類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儘快入駐新城區創造條件。要進一步加快老城區改造進度,提升城市品位,努力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搞好城市出入口建設,有計畫地打通市區“斷頭路”和“丁字路”,形成較為完善的道路交通網路,加快程平路建設,搞好開發一路、鷹城廣場西路等一批道路和湛河三座大橋工程建設。實施景觀工程、亮化工程,強力推進拆牆透綠工程,建設市區小遊園22個、主幹道人行天橋或地下通道5座,改造市區支路巷道14條。加強環衛設施建設。搞好水、電、氣、熱、通信、綠化、美化等改造、配套工程。開工建設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加快聯盟路和文化宮成片改造、干休所區域聯片改造及和平路步行街改造工程建設進度。搞好東入市口綠化美化和西部生態園建設。要把高新技術開發區作為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重要視窗,在加快發展上給予傾斜和支持。
加大城市經營管理力度。樹立經營城市理念,盤活城市土地和城市資產,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進一步規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和土地儲備中心運作方式,提高運行效益。繼續開展土地收購儲備工作,規範土地市場,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全面推行拍賣城市道路、橋樑、公園、廣場等市政設施的冠名權、廣告經營權的作法,開闢城建資金來源。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構建城市建設項目融資平台。積極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繼續開展市區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積極探索市政環衛、園林綠化管理改革的新路子,將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和保潔、園林管護及城市廣場、公園維護工作逐步推向社會,形成城市長效管理機制。
加快推進城鎮建設。以縣城為重點,加快城鎮規劃的編制和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的資產經營,吸納社會資金投入城鎮建設。在省定五個重點鎮的基礎上,選擇一批特色突出、基礎較好、潛力較大的建制鎮,爭取入圍國家級重點鎮,爭得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引導鄉鎮企業、各類專業市場向縣城和小城鎮集中,形成產業支撐,帶動和繁榮周邊農村經濟。進一步消除城鎮化的體制性障礙,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做好城鎮遷入人口的各類社會服務,促進進城農民與城市的融合。
(六)大力開展增收節支,切實做好財稅金融工作
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共財政體系,堅持依法治稅,依率計征,加強征管,做到應收盡收。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縣鄉財政體制。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採購制度,細化部門預算。認真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做到收支完全脫鉤、收繳徹底分離;加強財政投資評審,強化審計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調整支出結構,確保黨政事業單位工資發放和正常運轉,繼續增加再就業資金投入和社會保障支出,加大對農業、農村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
加大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增加各金融機構在我市的貸款投放,擴大對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的貸款支持,確保國債項目配套貸款及時到位;建立和完善貸款擔保機制,幫助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落實國家助學貸款和下崗職工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支持貧困生就學和下崗職工再就業。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推廣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完善金融監管機制,堅決懲處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創建金融安全區。繼續大力清理整頓“三會一部”。
(七)堅持預防為主,強化安全生產管理
安全生產事關全市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事關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大力推行質量標準化,強化對安全生產的執法監督,加大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力度,切實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要把煤礦安全生產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落實市政府關於安全生產工作的五個政府令和嚴防死守責任制,進一步加大稽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行為,絕不允許非法無證煤礦繼續存在,絕不允許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繼續生產,絕不允許違法蠻幹行為繼續發生。
要高度重視非煤礦山和消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築、食品衛生和大型特種設備、遊樂設施的安全管理,切實加強對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銷售、儲運等各環節的管理,突出對公共聚集場所和重點部位的防火安全檢查,加強對事故隱患的排查和整頓,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防止重特大傷亡事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