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物理學(第3卷)

20世紀物理學(第3卷)

《20世紀物理學(第3卷)》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寄星等、(美)布朗(Brown,L.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世紀物理學(第3卷)
  • 作者:劉寄星等、(美)布朗(Brown,L.M.)
  • 類別物理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08月
  • ISBN:9787030476357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物理學在20世紀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改變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本書是由英國物理學會、美國物理學會組織發起,由各個領域的知名學者(有很多是相關領域的奠基者、諾貝爾獎獲得者)執筆撰寫,系統總結20世紀物理學進展的宏篇巨著,其內容涵蓋了物理學各個分支學科和相關的套用領域。全書共分3卷27章,最後一章為3位物理學大家對20世紀物理學的綜合思考和對新世紀物理學的展望。
20世紀物理學(第3卷)
封面

目錄

第1 卷
第1 章 1900 年的物理學
第2 章 引進原子和原子核
第3 章 量子和量子力學
第4 章 相對論的歷史
第5 章 核力、介子和同位旋對稱性
第6 章 固體結構分析
第7 章 熱力學與平衡統計力學
第8 章 非平衡統計力學:變幻莫測的時間演化
第2 卷
第9 章 20 世紀後半期的基本粒子物理學
第10 章 流體力學
第11 章 超流體和超導體
第12 章 晶體中的振動和自旋波
第13 章 原子和分子物理
第14 章 磁性
第15 章 核子動力學
第16 章 單位、標準和常量
第3 卷
第17 章 固體中的電子
第18 章 20 世紀光學及光電子物理髮展史
第19 章 材料物理學
第20 章 電子束儀器
第21 章 軟物質: 概念的誕生與成長
第22 章 20 世紀的電漿物理學
第23 章 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
第24 章 計算機產生的物理學
第25 章 醫學物理學
第26 章 地球物理學
第27 章 對20 世紀物理學的省思:散文三篇
原書序言
全書所含傳略目錄
第2卷
第9章 20世紀後半葉的基本粒子物理學
9.1 引言
9.2 序幕(1940年前)
9.3 量子電動力學
9.3.1 理論中的無窮大量
9.3.2 早期的實驗發展
9.3.3 重整化登場
9.3.4 高階修正和實驗驗證
9.4 迄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所知的物質新形式
9.4.1 20世紀30與40年代:熳覭鸞樽覭K介子
9.4.2 鸞樽擁男災
9.4.3 反質子
9.4.4 奇異粒子
9.4.5 共振態
9.4.6 么正對稱性
9.5 迄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所知的相互作用
9.5.1 弱相互作用和V-A理論
9.5.2 CP破壞
9.5.3 流代數
9.5.4 強相互作用方案
9.6 夸克革命
9.6.1 夸克模型
9.6.2 深度非彈性散射
9.6.3 電子-正電子埋沒
9.6.4 尋找自由夸克
9.7 弱電統一
9.7.1 輕子理論
9.7.2 中性流的實驗證實
9.7.3 擴展到強子和祭夸克假設
9.7.4 祭夸克的實驗證實
9.7.5 W和Z
9.8 量子色動力學
9.8.1 色三重性的早期建議
9.8.2 一個強相互作用規範理論的要求
9.8.3 漸近自由和紅外奴役
9.8.4 深度非彈性散射中的標度破壞
9.8.5 噴注和其他一些大橫動量(p⊥)現象
9.8.6 其他套用
9.9 三代夸克和輕子
9.9.1 羥嶙
9.9.2 第五種夸克
9.9.3 Cabibbo-小林-益川(CKM)矩陣
9.9.4 尋找頂夸克;觀測.7 99.1 0加速器
9.10.1 靜電起電器
9.10.2 回旋加速器
9.10.3 相位穩定性和同步回旋加速器
9.10.4 電子同步加速器
9.10.5 電子感應加速器
9.10.6 質子同步加速器
9.10.7 強聚焦
9.10.8 直線加速器
9.10.9 對撞束.
9.10.10 強子對撞機
9.11 探測器:從Rutherford到Charpak
9.11.1 電離探測器
9.11.2 閃爍計數器和Cherenkov計數器
9.11.3 可視技術
9.12 與其他學科的交叉
9.12.1 核物理
9.12.2 原子物理學
9.12.3 凝聚態物質
9.12.4 天文學K天體物理學K引力和宇宙學
9.13 尚未解決的問題和對未來的希望
9.13.1 弱電理論:對稱性破缺部分
9.13.2 中微子質量
9.13.3 大統一理論
9.13.4 弦理論
9.13.5 未來的設備
9.14 結語
9.14.1 附加文獻
參考文獻
第10章 流體力學
10.1 20世紀物理學的又一偉大成就
10.1.1 流體力學上並行的革命
10.1.2 奇異攝動的一個極簡單的例子
10.1.3 d’Alembert悖論如何變為d’Alembert定理
10.1.4 激波的物理本質
10.2 邊界層和尾流,不穩定性和揣流,傳熱和傳質
10.2.1 最活躍的無量綱參數
10.2.2 渦度的新作用
10.2.3 轉換的類型,揣流的類型:(1)1940年前的奮鬥
10.2.4 轉換的類型,揣流的類型:(2)新的分類學
10.2.5 標量的擴散-對流平衡
10.3 波產生和傳播的非線性效應
10.3.1 隱含能量損失的波
10.3.2 來自流動的聲音
10.3.3 色散和非線性的競爭
10.3.4 海洋的表面
10.3.5 能量沿波峰傳播
10.4 航空和海洋工程對人類生活環境的改變
10.4.1 研究提高飛行效率的流體力學
10.4.2 航空激波
10.4.3 快速船隻和安全的海洋平台
10.5 地球流體包層的動力學及其在預報方面的套用
10.5.1 波狀流動模式
10.5.2 天氣和氣候
參考文獻
第11章 超流體和超導體
11.1 引言
11.1.1 液氮:早期
11.1.2 1933年以前的超導電性
11.1.3 1945年以前Meissner效應及超導性研究的其他實驗進展
11.1.4 液氮:實驗革命
11.1.5 理論發展,1933~1945年
11.2 1945~1970年時期
11.2.1 液氮
11.2.2 超導電性-實驗和唯象學,1945~1956年
11.2.3 BCS之前的微觀理論.
11.2.4 BCS及其後的進展
11.2.5 Josephson效應
11.2.6 超導性與超流性的現代統一圖像
11.3 新發展
11.3.1 3He的超流相
11.3.2 各種各樣的新進展
11.3.3 高溫超導性
11.3.4 進一步的閱讀
參考文獻
第12章 晶體中的振動與自旋波
12.1 晶格動力學的開端
12.1.1 比熱
12.1.2 零點運動
12.1.3 熱膨脹
12.1.4 熱導率
12.1.5 比熱的晶格理論
12.2 新的實驗技術
12.2.1 中子散射
12.2.2 Raman散射
12.3 晶格動力學的發展
12.3.1 離子晶體
12.3.2 金屬
12.3.3 半導體
12.3.4 非諧效應
12.3.5 玻璃和含缺陷晶體中的聲子
12.4 結構相變
12.5 自旋波
12.6 磁性相變
參考文獻
第13章 原子分子物理
13.1 引言
13.2 20世紀中期的原子分子物理學
13.2.1 原子尺度和結構
13.2.2 輻射
13.2.3 原子光譜
13.2.4 碰撞
13.2.5 分子鍵和行為
13.3 輻射作用光譜學的完成
13.3.1 從紫外到X射線——同步輻射光
13.3.2 從近紅外到微波區域.
13.3.3 輻射作用譜
13.3.4 電離闕值處譜的連線——求和規則
13.4 激發通道和共振效應
13.4.1 典型現象
13.4.2 量子力學參數
13.4.3 多通道的表述——共振
13.5 原子間或離子間的碰撞
13.5.1 比原子的電子快的入射粒子
13.5.2 比原子的電子慢的入射粒子
13.5.3 與電子速度可比的碰撞速度
13.5.4 高剝離離子
13.6 分子物理學
13.6.1 實驗的新途徑
13.6.2 分子光譜學
13.6.3 量子化學,理論和計算
13.6.4 反應碰撞
13.7 內殼層現象
13.7.1 X射線研究
13.7.2 Auger發射
13.7.3 禁止與反禁止
13.8 原子和分子的譜指紋
13.9 原子在計量學和儀器中扮演的角色
13.10 原子系統的光學操縱和利用原子變換光
13.10.1 光泵浦
13.10.2 原子的冷卻K操控和囚禁
13.10.3 多光子過程
13.10.4 利用原子轉換光
13.11 當前情況概述
13.11.1 一個全面的現象學
13.11.2 超球面方法中的複合體演化的動力學
參考文獻
第14章 磁學
14.1 引言
14.1.1 20世紀之前的磁學
14.2 1900~1925年期間
14.2.1 抗磁性
14.2.2 量子概念
14.2.3 順磁性絕緣體
14.2.4 鐵磁性
14.3 1925~1950年時期
14.3.1 離子的量子理論
14.4 順磁性
14.4.1 絕熱退磁
14.4.2 晶體場理論
14.4.3 反鐵磁性
14.4.4 弛豫
14.5 導體
14.5.1 正常金屬
14.5.2 鐵磁性
14.6 1950年以後
14.7 電子順磁共振
14.7.1 鐵族離子
14.7.2 3d離子:自旋Hamilton量和順磁共振
14.7.3 4f離子:稀土族
14.7.4 交換相互作用
14.7.5 關於晶體場理論的問題
14.7.6 弛豫過程
14.7.7 聲學順磁共振
14.7.8 磁性絕緣體中的合作現象——反鐵磁性
14.7.9 Heisenberg-Dirac模型和自旋波
14.8 鐵磁性和亞鐵磁性
14.8.1 鐵磁共振
14.8.2 磁疇
14.8.3 亞鐵磁性和鐵磁性
14.8.4 晶體結構
14.8.5 磁記錄
14.8.6 泡狀磁疇
14.8.7 稀土金屬及其合金
14.9 變化著的格局
14.9.1 近藤(Kondo)效應
14.9.2 中間價態和重Fermi子
14.9.3 非晶態磁性和薄膜
14.10 核磁性
14.10.1 核磁共振(NMR)
14.10.2 核退磁
14.11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5章 原子核動力學
15.1 背景
15.1.1 核質量與液滴模型
15.2 作為多體問題的核動力學
15.3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15.4 技術進步
15.4.1 1930年的技術
15.4.2 加速器
15.4.3 中子源
15.4.4 測量裝置和探測器
15.5 原子核的殼層結構
15.6 原子核中的集體運動
15.6.1 巨共振
15.6.2 低能集體模式
15.6.3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15.7 核散射與核反應
15.7.1 複合核
15.7.2 直接反應理論
15.7.3 電子散射
15.8 新同位素和新元素
15.8.1 超鈾元素
15.9 元素的產生
參考文獻
第16章 單位、標準和常量
16.1 引言
16.2 單位和標準.
16.2.1 質量
16.2.2 長度
16.2.3 時間和頻率
16.2.4 溫度
16.2.5 光度學
16.2.6 電學單位和標準
16.3 物理常量
16.3.1 常量的類型
16.3.2 光速
16.3.3 引力常量
16.3.4 常量的連結集合
16.3.5 連結測定的若干例子
16.4 套用
參考文獻
本捲圖片來源確認與致謝
第1卷
第1章 1900年的物理學
第2章 引進原子和原子核
第3章 量子和量子力學
第4章 相對論的歷史
第5章 核力、介子和同位旋對稱性
第6章 固體結構分析
第7章 熱力學與平衡統計力學
第8章 非平衡統計力學:變幻莫測的時間演化
……

作者簡介

Laurie Brown,美國西北大學名譽教授,康奈爾大學博士。布朗教授主要研究基本粒子的理論。自1980年起,他開始關注20世紀物理學的歷史,特別是核和粒子物理學。他還是著名的理察·費曼的論文指導老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