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申辦背景,比賽場館,簡介,比賽項目,正式項目,表演項目,參賽成員,奧運獎牌,獎牌簡介,設計者,奧運會徽,奧運火炬,主題說明,火炬圖案,傳遞情況,相關資料,開幕儀式,比賽情況,比賽,獎牌榜,奧運記憶,英雄人物,記憶零碎,一跳進入史冊,戲劇性的勝利,忍疼痛奪三冠,跳高革命,
概況
運動會於1968年10月12日至27日舉行。應邀參賽的有112個國家和地區(當時國際奧委會會員125個)。這是奧運會參賽單位首次突破 100個。參賽運動員5530人,其中女子780人,男子4750人。首次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巴貝多、英屬
宏都拉斯、維京群島、
幾內亞、宏都拉斯、剛果(金夏沙)、科威特、
利比亞、尼加拉瓜、巴拉圭、薩爾瓦多、蘇利南、獅子山、中非共和國。1968年2月國際奧委會會議曾決定,允許南非參加本屆奧運會,但遭到許多國家奧委會反對。
非洲最高體育理事會宣布,如讓南非參加,非洲將進行抵制。國際奧委會迫於形勢,後在執委會會議上改變了2月會議的決定。南非同1964年一樣,再次被拒之門外。兩個德國從1956年始聯合組隊,參加了1956到1964年三屆奧運會。從本屆起,各自派隊獨立參加比賽。參賽運動員最多的國家是:美國360人,蘇聯317人,墨西哥277人。
本屆奧運會取消了上屆剛列入的
柔道,其餘未變,共18個大項。但單項略有增加,如游泳,從上屆的18個擴大到本屆的29個。單項總數達172個。
申辦背景
1963年,
國際奧委會於聯邦
德國巴登巴登召開的第60屆會議上,從
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根廷)、
底特律(美國)、里昂(法國)、墨西哥城(墨西哥)4個申請主辦奧運會的城市中,選了墨西哥城為第19屆奧運會會址。會議討論中,人們對生活在平原地區的運動員能否適應這個高原城市的氣候,表示了嚴重關注。當會址最後確定下來後,各國立即尋找高原地區進行適應性訓練。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由於經濟"起飛",人口隨之暴漲,到1968年奧運會時為已達到600萬。該城
海拔2259米,空氣中氧氣含量比平原地區低30%東西南三面群山環繞,北部是比較開闊的地帶。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如春。經第19屆奧運會檢驗,該市高原氣候對長跑、競走、划船、公路腳踏車等運動項目的成績有不利影響,但對於短跑、跳躍等卻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墨西哥城是"壁畫之都",市內絢麗的壁畫比比皆是。第19屆
奧運會會徽就是以壁畫為主要標誌,突出了該城的特點。
比賽場館
墨西哥政府對這屆奧運會非常重視,用5360萬美元修建運動場館及有關設施,用1.7584億美元進行市政建設和奧運會改建。主會場設在距奧運村四公里的大學校園內,可容納80000多觀眾,設備新穎,裝有電子報分牌、電子計時器及大型的電瓶水銀燈。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條塑膠跑道,這在奧運會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本屆奧運會為了增加觀眾欣賞的興趣,第一次使用彩色電視技術,向全世界轉播。
簡介
第19屆
奧運會時間:1968年10月12日-1968年10月27日
運動會於1968年10月12日至27日舉行。應邀參賽的有112個國家和地區(當時國際奧委會會員125個)。這是奧運會參賽單位首次突破100個。兩個德國從1956年始聯合組隊,參加了1956到1964年三屆奧運會,從本屆起,各自派隊獨立參加比賽。
焦點
在本屆運動會當中,有第一位來自台灣地區的女選手紀政在田徑跨欄項目奪得了銅牌。
在田徑項目男子200米的頒獎典禮中,兩位勝出的非裔美國人Tommie Smith(金牌獲得者)和John Carlos(銅牌獲得者) 在升國旗奏國歌時舉起了他們帶著黑色手套象徵黑色力量的手臂。作為懲罰,國際奧委會判他們終身禁止參加奧運會。
標誌性人物——約翰.史蒂芬.艾赫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
非洲小國
坦尚尼亞的馬拉松選手約翰.史蒂芬.阿赫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只代表祖國參加了一屆奧運會——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在全部75名參賽者中墊底,在此之前、之後他也並未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成績被 紀錄,這在長跑高手層出不窮的非洲可謂平平無奇。但就是這樣一位墊底者,卻獲得了比不少奧林匹克冠軍更響亮的名聲,和更廣泛、更深久的影響力,如今時過境 遷已近40年,人們仍忘不了他,他的名字被鐫刻在奧林匹克名人錄,成為北京奧運系列節目《英雄之歌》的一分子,在他的家鄉坦尚尼亞,一個“約翰.史蒂芬. 阿赫瓦里競技基金會”正開足馬力運作,以為那裡家境貧寒、但有運動潛力的田徑新苗提供資助,他曾被法國《隊報》譽為“最美的墊底者”。
奧林匹克的宗旨不是更快、更高、更強么?這位墊底者究竟做了些什麼,竟獲得如此高的榮譽?
話說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是第一次在高原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盛會,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那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好戲連台,出現了許多空前的好成績。相形 之下,馬拉松比賽的成績太一般了,冠軍、衣索比亞人馬默.沃爾德的成績2小時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兩屆奧運金牌得主“赤腳大仙”阿貝貝.比基拉 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創造的2小時12分 11秒2差了一大截,亞軍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軍紐西蘭的麥可.瑞安2小時23分多的成績更是平平無奇,記者們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頒獎式,最多關注一下 因傷只跑了17公里便頹然倒地的“赤腳大仙”比基拉,對其他選手並未太在意,觀眾們也沒對馬拉松投注過多熱情,等頒獎式結束,場地內其它項目都已比完,他 們便三三兩兩地退場回家了。
過了一個多小時,組委會開始通知馬拉松沿途的服務站開始撤離,結果得到一個讓所有人都吃驚的訊息:有個選手還在跑!
原來這個還在跑的選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5公里後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但他並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繼續向終點跑去。漸漸的, 所有選手都將他遠遠甩在身後;漸漸的,圍攏在街道兩側打氣助威的人群已散盡,天色也越來越黯淡,所有人都覺得馬拉松比賽已經結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堅定地 跑著,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比賽遠未結束。
又過了半小時,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繼續著。由於劇痛,他的慢跑比尋常人散步還要慢,他的膝蓋不住流淌著鮮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麼時候,他的身邊出現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畫報》的記者,這位記者同情地看著他,不解地問,為什麼明知毫無勝算,還要拚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顯然毫無準備,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會兒,才突然堅定地答道:“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被深深感動的記者不但向自己的雜誌社發了稿,還立刻把稿件發回奧林匹克新聞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會就通過廣播迴蕩在墨西哥城這座世界人口最 多城市的上空,許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紛紛趕到路邊,為這位勇敢的選手助威、歡呼,在觀眾的鼓勵下,阿赫瓦里拖著傷腿,頂著滿天星星,走入了專門為他打開燈光 的阿茲特克體育場,幾乎是一碼一碼蹭到了終點線。
他被當作英雄般簇擁著,受到了遠比冠軍更隆重的禮遇。由於過於激動,人們忘了統計他的確切成績,在奧運成績冊上只有他獲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後的18位選手,都是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場的。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於英屬坦噶尼噶的姆布盧Mbulu,參加墨西哥城奧運時已是30歲老將。雖然他此前並無煊赫成績,但作為坦尚尼亞歷史上首位參加奧 運競技的選手,他沒有辜負國家的厚望,成為 “最美的墊底者”。奧運後不久他便退役,進入坦尚尼亞奧委會工作,如今他將主要精力投注於“約翰.史蒂芬.阿赫瓦里競技基金會”,他希望能幫助更多小選手,讓他們在今後的奧運賽場上不再跑在他人身後。
比賽項目
在比賽項目上,取消了上屆剛列入的柔道,游泳項目從上屆的18個小項增加到29個小項,其餘基本未變。在比賽中發現高原氣候有利於爆發性項目,例如:短中距離項目成績突出,如男子100米9秒9、200米19秒8、400米43秒8、跳遠8.90米。這次刷新的男子400米、跳遠等世界紀錄,很長時間未能突破,這在奧運會歷史上是罕見的。但本屆奧運會長距離比賽的成績則不理想,大都比上屆差。
正式項目
田徑
拳擊
擊劍
舉重
摔跤
馬術
賽艇
帆船
皮划艇
腳踏車
曲棍球
現代五項
游泳
跳水
表演項目
回力球
參賽成員
參賽國家及地區分布總計有112個國家及地區參加了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
阿富汗
阿根廷
奧地利
巴哈馬
巴貝多
比利時
百慕達
玻利維亞
英屬宏都拉斯
保加利亞
緬甸
喀麥隆
加拿大
中非
錫蘭
查德
智利
哥倫比亞
民主剛果
哥斯大黎加
象牙海岸
古巴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麥
多米尼加共和國
民主德國
聯邦德國
厄瓜多
薩爾瓦多
衣索比亞
斐濟
芬蘭
法國
加納
英國
希臘
瓜地馬拉
幾內亞
蓋亞那
宏都拉斯
香港
匈牙利
冰島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伊拉克
愛爾蘭
以色列
義大利
牙買加
肯亞
韓國
科威特
黎巴嫩
利比亞
列支敦斯登
盧森堡
馬達加斯加
馬來西亞
馬爾他
墨西哥
摩納哥
蒙古
摩洛哥
荷蘭
荷屬安的列斯
紐西蘭
尼加拉瓜
尼日
奈及利亞
挪威
巴基斯坦
巴拿馬
巴拉圭
秘魯
菲律賓
波蘭
非洲
由於非洲最高體育理事會的抵制,和1964年一樣,南非選手再次被拒之門外。兩個德國從本屆開始,各自獨立組隊參賽。因為1966年聯邦德國的慕尼黑取得了下屆奧運會的主辦權,這樣聯邦德國的國旗將在本屆奧運會閉幕式上升起。鑒於此,民主德國再次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要求承認民主德國奧委會。國際奧委會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批准了民主德國的申請,並同意民主德國自1968年起單獨組隊參加奧運會。
奧運獎牌
獎牌簡介
獎牌正面是傳統的勝利女神像,她的左手拿著一束棕櫚葉,右手舉著月桂花冠。這是自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以來一直沿用的設計,勝利女神旁邊寫著“1968年第19屆墨西哥奧運會”字樣。獎牌背面表現的是雀躍的人們舉起一名奧運冠軍的情景,背景是奧林匹克體育場。
設計者
設計家是佛羅倫斯藝術家、義大利人朱塞比·卡西奧利(1865-1942),他的作品在國際奧委會於1921年舉辦的一次競賽中脫穎而出。
註:自1928至1968年,夏季奧運會獎牌圖案相同。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組委會改變了獎牌的背面設計,其設計者是包浩斯建築學派代表人物、德國人格哈德·瑪克斯(Gerhard Marcks,1889-1981)。
奧運會徽
墨西哥城是歷史悠久的世界名城,被稱作壁畫之都,市內建築物牆壁上處處可見氣勢磅礴、色彩絢麗的壁畫,本屆奧運會會徽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豐富的壁畫素材。第十九屆墨西哥城奧運會的會徽由來自奧運組委會、墨西哥和美國的三位藝術家協作完成,會徽創造性的使用了黑白兩色,將彩色的奧運五環標誌和墨西哥的英文字樣與傳統壁畫圖形巧妙地融為一體,讓人聯想到古老的印第安圖案。同時墨西哥的每個字母或者環形、或者直線,又像運動場的跑道。簡潔卻豐富,單一卻深刻,會徽強烈的墨西哥民族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奧運火炬
主題說明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火炬接力的主題是“
新大陸”。為此聖火由希臘的驅逐艦“納瓦里農”號運送到
哥倫布的誕生地
義大利熱那亞市。
聖火穿越
大西洋,沿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路線航行。在維拉庫茲,由17名火炬手在海中接力將火炬傳到岸上。2778名火炬手參與了傳遞活動。西班牙航海家的後裔恩里克塔·巴西里歐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點燃主火炬塔的女火炬手。圖為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奧運火炬效果圖。
火炬圖案
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火炬接力沿著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的足跡進行。火炬從
奧林匹亞點燃後被送到哥倫布的出生地熱那亞,到達過西班牙
巴塞隆納,當年哥倫布在發現了美洲大陸後返回時在這裡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之後,護衛艦“索非亞公主”號護送火炬抵達墨西哥,採用了與哥倫布“聖瑪利亞”號一樣的航線。開幕式上,首次由女運動員點燃了火炬,她的名字是恩里奎塔-巴斯里奧。
傳遞情況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火炬接力的主題是“新大陸”。為此聖火由希臘的驅逐艦“納瓦里農”號運送到哥倫布的誕生地義大利熱那亞市。西班牙航海家的後裔恩里克塔"巴西里歐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點燃主火炬塔的女火炬手。
相關資料
選擇墨西哥城作為196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頗具爭議,因為這座城市海拔達2300米,這意味著與海平面相比,這裡的空氣含氧量要少30%。事實的確如此,稀薄的空氣對許多參加耐力項目的選手們來說是一場災難。另一方面,高海拔又使得包括男子400米、接力、400米欄等短跑項目以及跳遠和三級跳遠等項目產生了新的世界紀錄。鮑勃-比蒙在跳遠項目上創造的8.90米的世界紀錄延續了22年之久。墨西哥城奧運會首次對女子選手做了性別檢驗,許多表現突出的女英雄們也因此受到讚揚。墨西哥跨欄選手巴希里奧成為了首位在奧運會開幕式
上點燃火炬的女性。波蘭的羅林斯卡、秘魯的塞米納隆和墨西哥的奧爾蒂斯成為了參加射擊項目的第一批女子選手。美國選手特尤斯成為首位在100米比賽中衛冕的選手。在1968年奧運會最受歡迎的女選手是捷克體操運動員卡斯拉夫斯卡。在奧運會開始之前2個月,前蘇聯入侵了前捷克斯洛伐克,卡斯拉夫斯卡因此藏身3周,一出現在賽場上她便贏得了4金2銀的傲人戰績。在男子項目上,美國的奧爾特爾第四次贏得了鐵餅項目的金牌。本屆奧運會也發生了首次因禁藥被取消比賽資格的事件,在現代五項比賽中瑞典選手利爾簡沃爾的藥檢呈陽性,因為酒精含量超標。
開幕儀式
1968年第19屆奧運會於10月12日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開幕。這天是哥倫布發現(1492年)新大陸476周年紀念日。上午11時許,墨西哥總統狄亞斯和年已81歲、第五次連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布倫戴奇等來到會場。狄亞斯總統主持開幕式並宣布了大會開幕。
當墨西哥20歲的女田徑選手諾瑪-恩里克塔-巴西利奧-德索克羅高舉火炬繞場一周,登上90級台階點燃火焰時,全場8萬多觀眾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歡呼聲。巴西利奧是奧運會史上第一個點燃
奧林匹克聖火的女性。隨後,東道主的田徑運動員帕布羅-加里多代表運動員進行了宣誓。
開幕典禮比
1964年東京奧運會更為壯觀。約40000個彩球飄浮天空,10000隻鴿子迎風飛翔,禮炮聲、號角聲、樂曲聲響徹雲霄。整個會場籠罩在富有南美特色的狂歡氣氛中。為了加強裁判員的責任感,本屆開幕式上首次列入裁判宣誓。儀式安排在運動員宣誓之後。由主辦國推選一名裁判員宣讀如下誓詞:"我代表全體裁判員和工作人員宣誓,在本屆奧運會上我們將以真正的奧運會精神和遵守奧運會一切規則,公正地履行裁判員職責"。
比賽情況
比賽
這次高原盛會除了開幕大典隆重熱烈盛況空前外,使人難以忘懷的是男子田徑賽中接連創造的幾項神奇般的世界紀錄。1968年10月14日,美國的
吉姆·海因斯在100米決賽中首次突破10秒大關,以9秒9獲勝。這項成績電計時為9秒95,直到1983年才被美國另一名運動員卡爾文·史密斯以9秒93刷新。10月16日,在200米決賽時,美國的托姆·史密斯以19秒8破20秒大關,新成績電計時為19秒83。11年過去後,1979年義大利的皮·門內阿才再次在這一高原地區以19秒72超過該成績。10月18日,美國選手李·伊萬斯在400米賽中,跑出了43秒8的成績,再創世界紀錄。新紀錄電計時為43秒86。這項紀錄直到20年後才被他的同胞雷諾茲打破,成為世界田徑紀錄中有數的幾個“長壽紀錄”之一。
10月20日,包括李·伊萬斯在內的美國4×400米接力隊,又創造了世界紀錄,成績是2分56秒1,電計時為2分56秒16,這一世界紀錄更是保持了長達24年之久。在一屆奧運會上能有這么多高水平的新世界紀錄出現,並長期無法突破是以往歷屆所沒有的現象,它是這次高原盛會最大的奇蹟。
本屆奧運會不僅所破紀錄"質量"高,而且個別項目的紀錄數度更新,這也是過去極為罕見的。如三級跳遠,世界紀錄5次被突破:義大利朱·詹蒂萊先後跳出了17.10米、17.22米的成績,接著蘇聯維·薩涅耶夫以17.23米超過了他,隨後又是巴西內·普魯登西奧以17.27米戰勝了薩涅耶夫,而最後薩涅耶夫又再次創造了17.39米的新紀錄,奪得了金牌。這個項目前五名運動員的成績,都超過了賽前17.03 米的正式世界紀錄。
在男子田賽中,還有幾件引人注目的事:其一,從1500米到馬拉松各種徑賽距離的
冠軍,全被
非洲選手包下,這也是以往從未有過的現象,它不僅說明非洲長跑運動的崛起,而且也表明非洲運動員的耐力是驚人的。其二,美國選手迪·福斯貝里在跳高賽中以"背越式"取勝,雖然成績僅2.24米,還低於世界紀錄4厘米,但他所採用的過桿姿勢是一次技術上的革命,對促進跳高成績提高起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三,美國阿·厄特在鐵餅賽中奪冠,第四次獲奧運會金牌。四次成績是:1956年56.36米,1960年59.18米,1964年61米,1968年64.78米,均破奧運會紀錄。他是奧運會田徑史上在同一項目中四連冠的唯一選手,也是奧運會史上繼丹麥
帆船運動員
保羅·埃弗斯特隆(1948-1960四屆)之後取得如此成就的第二人。
同男子一樣,女子短跑、接力、跳遠也都打破了世界紀錄,各項成績是:100米美國懷·泰厄斯11秒整;200米波蘭伊·謝文斯卡(基爾森斯坦)22秒5;4×100米接力美國隊42秒8;跳遠羅馬尼亞維·斯科波列亞努6.82米。這再次證明,高原氣候對短跑、跳躍項目是極為有利的,能比在平原取得更好的成績。不過,女子這幾項紀錄的"壽命"不如男子的長,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先後被刷新了。
民主德國瑪·古默爾·黑爾姆博特在鉛球賽中首次突破19米(19.61米),是這次男女投擲項目所破的唯一世界紀錄。老資格的羅馬尼亞鐵餅運動員利·瑪諾柳這次終於登上了冠軍寶座。她是第五次參加奧運會。1952年在赫爾辛基時,她剛20歲,首次參加奧運會以42.65米獲第6名。4年後在墨爾本雖然將成績提高了1米多,但名次下降到第8。1960年在羅馬奧運會上,首次獲得獎牌——銅牌,成績為52.36米。又4年後在東京時,再獲奧運會銅牌,成績比上屆提高了4米多 (56.97米)。本屆奧運會時,她已是36歲的中年婦女,但她爭得了出征墨西哥城的機會,並以58.28米戰勝了世界紀錄(62.54米)保持者西德的利·韋斯特曼等,取得了她渴望多年的奧運會金牌。
中國
台灣運動員
紀政,在80米欄賽中以與第二名相同的成績(10秒4)獲得了銅牌。這也是亞洲女田徑選手在這屆奧運會上取得的唯一獎牌。紀政在這次比賽中未能取得更出色的成就,但兩年後,她成為世界知名運動員。
紀政,台灣新竹人,生於1944年3月15日。曾在亞洲運動會和重大國際比賽中取勝。不過,她成為世界級選手是在1970年。這年的6、7月,她6次打破或平了以下世界紀錄:100碼,10秒,破世界紀錄;220碼,22秒7、22秒6,破世界紀錄;100米欄,12秒8,平世界紀錄。在一個多月時間裡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在世界女子田徑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田徑賽場上可謂轟轟烈烈。但游泳池裡雖不能說是冷冷清清,卻也算得上是平淡無奇。男女項目比上屆增加了11項(本屆29,上屆18),但總共只破了5項世界紀錄(男3、女2),是否與高原氣候有關有待專家研究。美國依舊居絕對優勢,獲得了29個項目中的21項冠軍。另8個項目的男子5項中,澳大利亞的米·溫登獲100米、200米自由式冠軍,民主德國羅·特斯在兩項仰泳中取勝,墨西哥費·莫諾斯在200米蛙泳中為自己的國家首次獲游泳金牌。而在女子3項中,金牌為澳、荷、南斯拉夫瓜分。南選手德·比多夫在100米蛙泳賽中首先到達終點,成為南斯拉夫獲取奧運會游泳金牌的第一人。
跳水賽中,捷克斯洛伐克的米·杜赫科娃在跳台中奪冠,也是首次將她的國家寫入奧運會游泳冠軍史冊。男女游泳個人獲金牌最多的也都是美國運動員。查·希科克斯和德·邁耶在男女賽中各得了3枚金牌。游泳怪傑、美國的馬克·施皮茨首次在奧運會上露面,他在兩個自由式接力項目中獲得金牌,個人賽成績不佳,僅在100米自由式中得了銅牌。
舉重無一個級別的總成績刷新世界紀錄。這在奧運會史上是極為罕見的。56公斤級賽中,伊朗的穆·納西里獲金牌,他是繼日本三宅義信後獲得這種榮譽的第二個亞洲人。納西里的總成績和匈牙利的伊·福爾迪同為367.5公斤,因體重比後者輕0.3公斤而奪魁。蟬聯60公斤級冠軍的三宅義信這次有他的兄弟三宅義行也與他同級比賽,並獲得了銅牌。本屆蟬聯冠軍的還有67.5公斤級的波蘭的瓦·巴扎諾夫斯基,90公斤以上級的蘇聯的列·扎鮑金斯基。蘇聯在本屆舉重賽中仍占有明顯優勢。7枚金牌中蘇聯獲3枚,其餘4枚為日、伊朗、波、芬均分。
拳擊新增加了48公斤級,委內瑞拉的弗·羅德里格斯獲得了冠軍。63.5公斤級的波蘭選手耶·庫萊伊和71公斤級的蘇聯選手鮑·拉古丁都蟬聯了冠軍。
美國著名黑人拳擊手喬治·弗爾曼是這次特重量級(81公斤以上級)金牌獲得者。奧運會後他轉為職業拳擊運動員,3年後成為世界冠軍。摔跤項目,可謂歐亞秋色均分。古典式比賽中,除70公斤級金牌為日本宗村宗二獲得外,其餘均屬保加利亞、匈牙利、民主德國、蘇聯4國。保加利亞的博·拉傑夫(97 公斤級)和匈牙利的伊·科茲馬(97公斤以上級)都是第二次獲金牌。自由式比賽則是亞洲人領先,獲取了8枚金牌中的6枚,日本是其中的佼佼者,共得了3枚金牌。
蘇聯在本屆男女排球賽中獲得了雙豐收,不僅蟬聯了男子冠軍,還從當時馳名世界的日本女排手中奪得了金牌,標誌著蘇聯女排進入了全盛時期。
法國人在腳踏車賽中成績突出,獲得了全部7枚金牌中的4枚。皮·特雷旦在1000米計時賽中以1分03秒91的成績創世界紀錄並獲金牌。丹·莫雷隆在1000米爭先賽中取勝,他們兩人還在2000米雙人腳踏車賽中獲得了冠軍。
體操比賽中,日本仍保持了男子方面的優勢。23歲的加藤澤男獲得了個人全能、自由體操和團體3枚金牌。其隊友中山彰規所獲金牌數還比他多1枚,除獲團體冠軍外,還在吊環、 雙槓、單槓(並列)賽中三次問鼎。中山生於1943年,是日本很有名氣的體操運動員。1966年世界錦標賽時就一舉奪得3枚金牌,引起了體操界的注意。在其體操生涯中,無論是世界錦標賽還是奧運會賽,他都戰績輝煌。他在1968、1972年兩屆奧運會和1966、1970年兩屆世界錦標賽中,分別獲得了6枚和7枚金牌。
獎牌榜
名次 | 國家或地區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計 |
1 | 美國 | 45 | 28 | 34 | 107 |
2 | 蘇聯 | 29 | 32 | 30 | 91 |
3 | 日本 | 11 | 7 | 7 | 25 |
4 | 匈牙利 | 10 | 10 | 12 | 32 |
5 | 民主德國 | 9 | 9 | 7 | 25 |
6 | 法國 | 7 | 3 | 5 | 15 |
7 | 捷克斯洛伐克 | 7 | 2 | 4 | 13 |
8 | 聯邦德國 | 5 | 11 | 10 | 26 |
9 | 澳大利亞 | 5 | 7 | 5 | 17 |
10 | 英國 | 5 | 5 | 3 | 13 |
11 | 波蘭 | 5 | 2 | 11 | 18 |
12 | 羅馬尼亞 | 4 | 6 | 5 | 15 |
13 | 義大利 | 3 | 4 | 9 | 16 |
14 | 肯亞 | 3 | 4 | 2 | 9 |
15 | 墨西哥 | 3 | 3 | 3 | 9 |
16 | 南斯拉夫 | 3 | 3 | 2 | 8 |
17 | 荷蘭 | 3 | 3 | 1 | 7 |
18 | 保加利亞 | 2 | 4 | 3 | 9 |
19 | 伊朗 | 2 | 1 | 2 | 5 |
20 | 瑞典 | 2 | 1 | 1 | 4 |
21 | 土耳其 | 2 | 0 | 0 | 2 |
22 | 丹麥 | 1 | 4 | 3 | 8 |
23 | 加拿大 | 1 | 3 | 1 | 5 |
24 | 芬蘭 | 1 | 2 | 1 | 4 |
25 | 衣索比亞 | 1 | 1 | 0 | 2 |
26 | 挪威 | 1 | 1 | 0 | 2 |
27 | 紐西蘭 | 1 | 0 | 2 | 3 |
28 | 突尼西亞 | 1 | 0 | 1 | 2 |
29 | 委內瑞拉 | 1 | 0 | 0 | 1 |
30 | 巴基斯坦 | 1 | 0 | 0 | 1 |
31 | 古巴 | 0 | 4 | 0 | 4 |
32 | 奧地利 | 0 | 2 | 2 | 4 |
33 | 瑞士 | 0 | 1 | 4 | 5 |
34 | 蒙古 | 0 | 1 | 3 | 4 |
35 | 巴西 | 0 | 1 | 2 | 3 |
36 | 比利時 | 0 | 1 | 1 | 2 |
37 | 韓國 | 0 | 1 | 1 | 2 |
38 | 烏干達 | 0 | 1 | 1 | 2 |
39 | 牙買加 | 0 | 1 | 0 | 1 |
40 | 喀麥隆 | 0 | 1 | 0 | 1 |
41 | 阿根廷 | 0 | 0 | 2 | 2 |
42 | 希臘 | 0 | 0 | 1 | 1 |
43 | 印度 | 0 | 0 | 1 | 1 |
44 | 中國 | 0 | 0 | 1 | 1 |
- | 總計 | 174 | 170 | 183 | 527 |
奧運記憶
英雄人物
舉行了
跳遠比賽。比賽開始時,天氣陰沉欲雨,但跳遠場邊仍聚集了不少記者,人們似乎預感到要出現什麼奇蹟。當美國的
鮑勃·比蒙第一次試跳、記分牌上亮出"8.90 米"時,在場觀眾、裁判以及比蒙本人都一下驚呆了。太出人意外了。他的這一成績超過當時世界紀錄整整55厘米,這在跳遠史上是空前的。在隨後的23年中,雖說跳出8米以上的選手不乏其人,但是距離這一紀錄都還有一段差。直至23年後的1991年,比蒙的同胞鮑威爾才終於突破了這項驚人的紀錄。
記憶零碎
本屆奧運會還第一次正式進行了性別和興奮劑檢查。在性別檢查中,全部女運動員都取得了參賽資格。但興奮劑檢查卻發生了兩起違規事件。保加利亞一古典式摔跤運動員因被發現服食了興奮劑一類藥物而被除名。瑞典隊在現代五項中獲團體第三,因隊中運動員漢斯岡納爾-里里安瓦爾飲酒,在檢查中發現他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規定限度,結果名次被剝奪。
運動會於10月27日下午6時舉行了閉幕式。
東道主限制每個代表團只許派6人參加(但東道主可以例外),引起了一些國家不滿。當奧林匹克聖火熄滅時,電動記分牌上亮出了"1972-慕尼黑",數百支焰火射向天空,熱情奔放的墨西哥人和來賓一起載歌載舞,墨西哥城再次沉浸在狂歡中。
一跳進入史冊
美國田徑選手鮑勃-比蒙是跳遠項目的奪冠熱門,但沒人想到他所完成的。他第一跳便超過光學測量系統的測量範圍。裁判們因此使用金屬捲尺測量,結果他這一跳達到8.90m,超過了原世界紀錄足有55厘米之多。
戲劇性的勝利
魅力十足、活潑且具有天賦的捷克體操選手卡斯拉夫斯卡贏得了4枚金牌和2枚銀牌。她的勝利富有戲劇性,就在前蘇聯的坦克剛剛入侵她的祖國不久,她便在賽場上擊敗了前蘇聯的體操選手。
忍疼痛奪三冠
隨著美國游泳選手黛比-梅耶贏得200米,400和800米自由式的勝利,她也因此成為了在一屆奧運會上奪得三枚個人賽金牌的首位女游泳選手。她完成了獨一無二的奧運會三冠王壯舉。
跳高革命
美國選手迪克-福斯貝利在參加跳高之前根本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幾個小時後在他離開體育場時已經名揚天下,這得益於他的勝利,尤其是他獨特的起跳方式――“背越式跳高”。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革命,福斯貝利式跳高是曲線助跑,並以更快的速度起跳然後用背部過桿。這讓加州滾竿式跳高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