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國於1956年制定的發展科學技術的“12年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 外文名:1956~1967 Long Range Development Program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 別名:12年科技規劃
- 制定國家:中國
- 制定時間:1956年2月
《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國於1956年制定的發展科學技術的“12年規劃”。
《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國於1956年制定的發展科學技術的“12年規劃”。規劃概要《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簡稱“12年科技規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第一個科技規劃,規劃...
十二年科技規劃 《十二年科技規劃》是中國1956年制定的發展科學技術的規劃。全名為《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大躍進”時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轉折時期。調整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標誌的三大成就:核技術、航天技術、人工合成胰島素。 1961年提前完成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基礎上,...
1956年,根據國務院制訂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第57項任務,中國科學院設立科學情報研究所,1958年改稱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同年,國務院各部委、各省市陸續建立了科學技術情治單位。歷程 中國為促進情報傳播和提高社會利用...
6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學部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部成立初期,組織學部委員參與制定了《1956-1967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成為新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1986年,89位學部委員建議在中國科學院實行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
在發展和安全統籌兼顧的國家戰略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對情報、情報事業和情報體系能力進行深入思考,是中國情報學者不可迴避的義務。縱觀我國的科技情報事業發展史,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中第...
這一年,中國政府成立了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組織全國60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制定出中國第一個發展科學技術的長遠規劃,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擬定了57項重大任務。此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於1962年提前完成,從而奠定...
中國的科技發展規劃 中國分別於1956、1963、1978和1983年編制過4次科技發展長遠規劃,對科技事業的發展起了指導和推動作用,為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這是國務院科學...
三、石油工業部科學研究遠景規劃(1956—1967)初步方案綱要及草案(摘要)四、1960—1962年石油地質科學技術發展綱要(草案)摘要 五、1960—1962年石油煉製科學技術發展綱要 六、國家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中關於石油工業方面的部署 七、...
建國伊始,在《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中就把資源環境綜合科學考察列為重要內容,全面、系統地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綜合科學考察與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基本科學數據、資料和信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基礎性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第一章 政府科技發展戰略管理 第一節 科技發展戰略與科技發展規劃 一、科技發展戰略的概念 二、科技發展規劃的概念 三、科技發展戰略與科技發展規劃的關係 第二節 國家科技發展規劃 一、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二、1963—1975...
北京科學技術志 上卷 圖版 北京市政區(1994年版,1:75萬)1956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聶榮臻等領導人接見制定1956~1967年中國科學發展遠景規劃的科學家們 1958年,毛澤東主席在郭沫若、張勁夫、吳有訓陪同下參觀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中國政府制訂了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全國相繼建立了48個輕工業科學研究單位。1962年中國政府制訂了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輕工業科學研究單位發展到70個。1978年...
通過這本由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新老員工共同編寫的“記憶”,讓我們一起回望這段不平凡的往事。中國科技情報事業的創立傾注了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扶持。1956年,為了落實國家“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關於...
發展歷史 籌建時期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領導下,編制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在“遠景規劃”的鼓舞下,中國電子通信事業的老前輩王諍、王子綱、劉寅、朱物華、蔡金濤、馬大猷、盧宗澄、王士光、孫俊人、羅沛霖等倡議,...
新中國的航天史始於1956年。那一年2月,錢學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3月,國務院制訂《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內使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1956年...
1953年1月3日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正式在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建立。1956年,在由500多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參加制訂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簡稱《12年科學規劃》)中,“計算機技術的建立”作為與半導體、自動化、...
1956年3月,國務院召開了12年(1956--1967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會議。地震工作納入國家科學發展長遠規劃,是中國地震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1967年12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將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局和國家科委...
發展歷史 1956年8月,由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院編制的中國首個鐵路科技發展規劃——《1956年—1967年鐵道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在全國鐵道科學工作會議上討論通過,指出“技術政策的中心環節是牽引動力改革,要迅速地、有步驟地由蒸汽機車轉到...
1956年2月在周恩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的主持下,制訂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確定了57項國家重要科學技術任務,錢學森不僅擔任了科學規劃綜合組組長,並與王弼、深遠、任新民等人合作,完成規劃綱要的第37項“噴氣和...
在崩落採礦方法技術理論的探索和套用上獲得多項成果,他對改進中條山篦子溝銅礦的採礦技術,對採用微差爆破,噴錨支護等技術,為中國在鬆軟破碎礦體中成功地進行採礦等方面做出了貢獻。組織和參加了《1956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
李富春、聶榮臻等人的組織領導下,集中一大批優秀科學家編制了1956年至1967年全國科學發展的遠景規劃,以及若干方面的具體計畫。這次會議鼓舞了廣大知識分子,激發了他們的政治熱情和工作積極性。會後,全國迅速掀起了“向科學進軍”的熱潮。
1955年1月至1956年7月,羅沛霖兼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局第十一研究所主任(所長)。1956年3月24日,羅沛霖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抽出參與討論並制訂“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的工作,任電子學組副組長,以後歷任...
1955年,被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領導下召開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會議上,余瑞璜提出了發展半導體、電子學及鈦與其他輕金屬的合金等3個科學項目的建議,受到了國家的重視。195...
1956年,郎世俊參加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制訂工作。這是我國第一個全面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劃,在蘇聯專家洛西耶夫斯基教授的倡導下,郎世俊和錢偉長、朱物華等人一起提出了在我國創建發展自動化學科的建議。經過4個月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