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學技術志上卷

北京科學技術志上卷

《北京科學技術志上卷》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志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科學技術志上卷
  • 作者:北京市科學技術志編輯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10月
  • ISBN:7-03-010707-1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北京地區內發生的重大科學技術活動。設有科技資源與管理、科技團體、基礎科學、環境等篇。

作品目錄

北京科學技術志 上卷
圖版
北京市政區(1994年版,1:75萬)
1956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聶榮臻等領導人接見制定1956~1967年中國科學發展遠景規劃的科學家們
1958年,毛澤東主席在郭沫若、張勁夫、吳有訓陪同下參觀中國科學院成果展覽會
1963年1月,劉少奇、董必武、鄧小平、彭真等會見李四光、嚴濟慈、錢學森等100多位科學家
1956年5月26日,在制訂1956~1967年中國科技發展遠景規劃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接見各界科技專家
1958年8月26日,朱德參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科學研究成就展覽會
1978年3月18日,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第一次科學大會隆重開幕。
1984年,鄧小平在中國科學院參觀正負電子對撞機模型(左與鄧小平握手的人為李政道)
1988年10月16日,聶榮臻親切接見國防科技戰線的科學家和部隊代表
1986年5月13日,彭真參觀“六五”國家科技攻關成果展覽
1989年8月7日,江澤民在北京中南海親切會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
1989年9月4日,李鵬、姚依林在北京中南海接見航空航天部召開的新一代航天型號研製工作會議的代表們
1958年,劉仁(左一)觀看北京玻璃研究所研製的新產品
1982年12月13日,萬里(中)參觀中國科學院科研成果展覽交流會
1988年12月7日,段君毅(左二)參觀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生產的BJ130輕型載貨汽車
焦若愚(右一)了解有關北京遙感技術發展情況
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會合影(攝於1948年)。
1955年6月1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致開幕詞。
距今69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及北京猿人女性復原像。在該遺址發現先人對火的使用痕跡和其製造的簡單石器
距今18000年前的北京房山地區山頂洞人遺址及山頂人的骨針、穿孔的獸牙、鹿角器、鑽孔的石珠和貝殼
石磨盤、石磨棒(北埝頭)
商代的鐵刃銅鉞(北京平谷縣劉家河商墓中出土)
西周時代的銅罍,(北京琉璃河黃土坡村出土)
西漢時期(公元前45年)的大堡台一號漢墓(北京西南郊大堡台村出土)
西晉時期建成的潭柘寺(位於北京門頭溝地區),該寺是北京現存最早的佛教名剎
北魏時期的太和石造像(現存於北京海淀區西山)
歷經隋、唐、宋、遼、金、元、明幾朝僧人刻鑿的石經(藏於北京房山雲居寺雷音洞內)
唐代在北京西南地區建成的戒台寺(位於北京門頭溝地區)
遼代三彩菩薩像,高32厘米,胎質細膩(北京門頭溝龍泉務村出土)
金代北京建造的盧溝橋
元代北京鑄造的銅臥佛,長5.4米,耗銅25噸(現置於北京香山臥佛寺)
明代開始修建的古觀像台遺址(位於北京建國門)
明代北京鑄造的永樂大鐘,(現藏於北京海淀區大鐘寺內)
明代北京建成的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明代修建的北京八達嶺長城
清代北京建造的頤和園,是世界上造景豐富,建築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研製的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國研製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58年,中國第一座最大熱功率1萬千瓦的試驗性重水反應堆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內建成
1989年建在清華大學核能技術研究院內的“5兆瓦殼式低溫核供熱試驗堆”達到滿功率運行,被評為199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1988年10月16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自行研製的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
1989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製出中國第一台35兆電子伏質子直線加速器
自70年代初,中國研製出實驗衛星、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返回式衛星等多種人造衛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75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研製的返回式遙感衛星
1980年5月18日,中國用自己研製的東風五號洲際飛彈首次向太平洋預定海域進行全程發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1981年9月20日,中國用一枚火箭成功地發射了三顆人造衛星
1988年9月14~17日,中國飛彈核潛艇在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獲得成功
1990年7月16日,中國研製的長城二號E捆綁式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1956年,數學家華羅庚《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數論》獲首次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50年代,數學家吳文俊(右一)在示性類及示嵌類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獲1956年首次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50年代,物理學家鄧稼先、于敏參觀核物理科技成果。
1960的,核物理學家王淦昌院士等發現“反西格馬負超子”。
1986年,首先向國家建議“863”高技術發展計畫的四位科學家(右起:王淦昌、楊家墀、王大珩、陳芳)
1988年,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製的無稀土氧化物超導體零電阻溫度達120K,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
1976年,在北京建成中國第一座325米高的氣象觀測鐵塔
80年代,北京氣象中心建成氣象衛星接收天線
1979年北京天文台建成的射電望遠鏡天線陣
1984年,北京光學儀器廠、北京工業學院等單位設計研製的國內第一台大型天象儀(安裝在北京天文館內)
1976年,中國建造的遠洋科學調查船“向陽紅10號”
1985年,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綜合測量船“遠望號”
1989~1990年,中國在南極洲建造的南極中山站
1965年,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1978年9月8日,世界上第一隻人工授精繁殖的大熊貓“元晶”在北京動物園誕生了。
1987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鄒承魯院士等完成“蛋白質功能基因的修飾與其生物活性之間定量關係”,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1950年,北京效區東北義園在“大久保”桃的自然實生苗中選出優系“綠化9號”桃,後定名為“燕紅”桃
1962年開始在北京沙荒地使用楊樹,刺槐混交造林技術
60年代後期,北京農業專家蔡旭院士(左三)等培育的“農大139”小麥新品種
80年代,北京小麥平播實驗機械化
1978年,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方誌遠院士(右)等選育的“京豐一號”甘藍,獲1985年國家發明一等獎
1987年,北京農業科學研究院蔬菜中心選育的“北京新一號”大白菜,該成果獲1989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77~1985年,北京市畜牧局等單位用北京白雞純系與配套系育成的白雞,該成果獲1985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5年,北京雙橋農場、北京市國營農場管理局培育的“雙橋一系”鴨
1982年,北京雙橋農場等單位選育出“北京黑豬”。該成果獲1983年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
1986年,由中國奶牛協會組織培育的黑白花奶牛,該成果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1年,中國科學院、北京第二醫學院和北京中醫院在中國首次研製成功“關幼波老中醫診斷肝病的電子計算機中醫專家系統”
1985年,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研製的中國第一台“BJ-4醫用駐波電子加速器”,獲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8年3月10日,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在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誕生了。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王忠誠院士20多年來用精湛的醫術完成500例腦幹腫瘤手術,其神經外科技術為世界先進水平。
1981年,京、津、唐電網採用計算機雙機運行和遙測、遙信等先進技術實現實時監控
1983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製的中國第一台千萬次大型計算機“757”主機
1986年,北京大學王選院士等研製出華光型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圖為王選正在指導學生試驗
1988~1990年,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拉制出ф3"(左)、ф4"(右)區熔矽單晶及矽晶片
1958年,北京廣播科學研究所與北京廣播器材廠合作用國產電子元件(攝像管除外)研製出中國第一輛三信道黑白電視轉播車
1963年,中央廣播事業局研製出“635”型錄音機,該型錄音機一直在廣播電視系統使用達20多年
1972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國首座“北京一號”國際衛星接收站
1984年中國電影科技研究所設計研製的環幕電影攝影機
1976年,郵電部北京電信設備廠生產的4000兆赫960路接力微波設備
1976年,中國建成以北京為中心,連通20多個城市的微波通信網。圖為北京郊區的微波站天線
1964年,在首都鋼鐵公司建成中國第一台30噸氧氣轉爐煉鋼爐
1979年,在首都鋼鐵公司自行設計、施工的新二號高爐竣工投產。
1971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建成中國第一套萬噸級丁二烯合成順丁橡膠設備
1981年,北京市電加工研究所研製出聚晶金剛石工具加工設備,其成果獲1984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1985年,北京人民機器總廠研製的“PZ4880-010”型機組式四色平板膠印機
1988年,北京第一工具機廠研製的5米數控龍門鏜銑床
1976年,在北京第三棉紡織廠建成中國第一個氣流紡紗車間
1979年,北京食品研究所研製成功“北京酸豆乳生產工藝及相應的成套設備
1980年,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研製的太陽能熱水器
1988年北京雪花電器公司的“冰櫃國產化一條龍”成果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9年北京南苑植物油廠的“大豆油連續精煉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59年建成的北京人民大會堂,採用了跨度達60.9米,重量為142噸的鋼屋架
1961年建成的北京工人體育館,當時在中國首次採用直徑94米雙懸索結構
1990年建成的中央電視塔是當時亞洲最高的電視塔
1990年建成的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館,採用斜拉索空間組合桁架跨空結構
1990年在北京建成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1972年在北京建成的當時亞洲最大跨度的豐(台)沙(城)7號鐵路鋼樑橋
1985年建成的當時中國第一的北京豐臺西站駝峰調車場
1986年,採用“淺埋暗挖施工法”建成的北京復興門捷運折返線
80年代建成的北京捷運東四十條車站
1980年建成的北京三元立交橋
1990年建成的京津塘高速公路
1959年,北京航空學院研製成功“北京-1”號飛機,該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研製的第一架飛機
1983年,北京航空學院研製的雙座雙翼“蜜蜂三號”飛機
1964年,北京汽車製造廠研製的“BJ212”輕型越野汽車
1965年,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研製的“BJ130”輕型載貨汽車
1970年,北京二七機車廠開始生產“北京型”內燃機車
1959年,北京捷運公司車輛廠研製的“BD2型”寬體電動客車,採用折線型外形設計,車體由2.65米加寬到2.8米
著作權頁
《北京科學技術志》編輯組
《北京科學技術志》編輯部
北京市科學技術史志辦公室
凡例
目錄
綜述
第一篇科技資源與管理
第一章科技機構
第一節科技管理機構
表1-1-1 國家科委歷屆領導人更迭表
表1-1-2 中國科學院歷屆領導人更迭珍
表1-1-3 歷屆領導人
第二節科研與開發機構
表1-1-4 1990年北京地區各部門科研機構概況表
表1-1-5 1990年中國科學院在京科研機構基本情況表
表1-1-6 1990年國務院各部門在京科研機構基本情況表
表1-1-7 1990年北京市科研機構基本情況表
第二章科技隊伍
第一節北京市科技隊伍構成與分布
第二節科技隊伍管理
第三章科技信息
第一節科技情報
表1-3-1 北京地區國務院系統情報資源的總擁有量(1990年)
表1-3-2 北京主要科技情治單位文獻館藏情況(1990年)
表1-3-3 北京主要科技情報單位擁有聲像資料、設備情況表(1990年)
表1-3-4 北京設有數傳終端的國際在線上情報單位情況表(1990年)
表1-3-5 北京主要情治單位計算機和資料庫概況(1990年)
表1-3-6 北京地區全國專業科技情報網(站)網(站)長單位一覽表(1984年)
表1-3-7 北京地區跨行業科技情報網網長單位一覽表(1990年)
第二節軟科學研究
表1-3-8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四章科技出版
表1-4-1 北京科技圖書出版種數表
第一節自然科學類圖書
表1-4-2 數學
表1-4-3 物理學
表1-4-4 化學
表1-4-5 天文學
表1-4-6 地學
表1-4-7 生物學
第二節農、林類圖書
表1-4-8 1911~1949年北京出版的代表性農業科技書籍
表1-4-9 農業
表1-4-10 畜牧、水產業
表1-4-11 林業
第三節工程技術類圖書
表1-4-12 一般工業
表1-4-13 化學工業
表1-4-14 輕工業
表1-4-15 建築
表1-4-16 交通運輸
表1-4-17 礦冶、能源
表1-4-18 機械工業
表1-4-19 化學工業
表1-4-20 輕工、紡織
表1-4-21 建築
表1-4-22 電工、電子、計算機
表1-4-23 交通、通信
第四節醫藥、衛生類圖書
表1-4-24 中醫藥
表1-4-25 西醫藥
表1-4-26 中醫藥
表1-4-27 西醫藥
第五節環境保護類圖書
表1-4-28 環境保護
表1-4-29 環境監測、管理和防治
第六節軟科學類圖書
表1-4-30 系統科學、資訊理論、控制論
表1-4-31 決策科學和管理科學
表1-4-32 軟科學概論
表1-4-33 科學學、未來學
第七節科技期刊
表1-4-34 中文期刊
表1-4-35 外文期刊
第八節科技報紙
第五章科技成果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鑑定和登記
第三節交流推廣
第四節獎勵
表1-5-1 北京市科技獎勵情況表
表1-5-2 北京市星火獎勵情況表
第五節保密
第六章專利
第一節法律法規
第二節機構和隊伍
表1-6-1 國家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案
表1-6-2 地方規章和規範性檔案
表1-6-3 北京專利代理機構
第三節專利法宣傳貫徹
第四節專利申請、實施和保護
表1-6-4 北京地區專利申請和授權量
表1-6-5 北京地區專利技術實施效益
第七章技術市場
第一節市場體系
第二節政策法規
表1-7-1 技術市場法律法規檔案
第三節管理制度
第四節技術交易
第八章國際合作與交流
第一節管理體制
第二節對外科技合作
第三節對外科技交流
第九章科技計畫
第一節長遠規劃
第二節中期發展計畫
第三節年度計畫
第四節專項發展計畫
第十章科技條件
第一節北京市科技經費
表1-10-1 北京市科技三項費用撥款數
表1-10-2 北京市科學事業費預算支出數
表1-10-3 1990年北京市科技機構、人員、經費收支狀況統計數
表1-10-4 北京市科技基本建設支出數
第二節北京市科技物資供應
表1-10-5 1982~1990年科技材料分配數字統計表
表1-10-6 1958~1990年科學器材供銷概數表
表1-10-7 北京市科技進口儀器用匯數
第三節北京市科技特殊條件服務
第十一章計量、標準化
第一節計量
第二節標準化
表1-11-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十二章科技法律、法規
第一節科技經費法規
第二節科技人員管理法規
第三節科技獎勵法規
第四節與科技相關法規
第二篇科技團體
第一章組織機構
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
表2-1-1 中國科協三屆主席、副主席名單
第二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表2-1-2 市科協三屆主席、副主席名單
第三節基層科協
表2-1-3 北京市科協系統組織及人數統計表
表2-1-4 北京市科協所屬協會、研究會
表2-1-5 北京市區縣科協科技活動場所概況
第二章學術交流
第一節國內學術交流
表2-2-1 理科與交叉學科學術討論會
表2-2-2 工科學術討論會
表2-2-3 農科學術討論會
表2-2-4 醫科學術討論會
表2-2-5 首都發展戰略學術討論會
表2-2-6 古城風貌和環保學術討論會
表2-2-7 首都水資源與水利建設學術討論會
表2-2-8 首都交通與通信學術討論會
表2-2-9 減災學術討論會
第二節國際學術交流
第三章科學技術普及
第一節城市科普
第二節農村科普
第三節青少年科普
表2-3-1 北京市中學生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競賽情況
第四章科教書刊與聲像
第一節學術期刊
表2-4-1 北京市科協系統公開發行報刊一覽表
表2-4-2 北京市科協系統內部報刊一覽表
表2-4-3 中國科協在京學會主要學術刊物一覽表
第二節科普書刊
第三節科教聲像
第五章科技培訓
第一節短期培訓
第二節報告會和講座
第三節遠距離教育
第四節創辦院校
第六章輔助決策
第一節科學考察、調研
第二節制訂規程、鑑定成果
第三節科技諮詢
表2-6-1 區縣科協科技諮詢機構設定情況表(1990年底統計)
第七章組織協作,開發技術
第一節協作攻關
第二節開發、服務
第三篇基礎科學
第一章數學
第一節數理邏輯
第二節數論
第三節代數學
第四節複變函數論
第五節實變函式論
第六節泛函分析
第七節拓撲學
第八節微分方程
第九節幾何學
第十節計算數學
第十一節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
表3-1-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二章物理學
第一節力學
第二節聲學
第三節熱學、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
第四節電磁學
第五節光學
第六節原子物理學和分子物理學
第七節固體物理學
第八節原子核物理學
第九節粒子物理學
第十節電漿物理學
第十一節理論物理學
表3-2-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三章化學
第一節無機化學
第二節有機化學
第三節物理化學
第四節分析化學
第五節高分子化合物化學、物理
第六節核化學
第七節生物化學
第八節環境化學
表3-3-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四章天文學
第一節曆法和觀象
第二節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
第三節天體物理
第四節天文儀器
表3-4-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五章地學
第一節地球物理學
第二節地質學
第三節地理學
第四節氣象學
第五節測繪學
表3-5-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六章生物學
第一節植物學
第二節動物學
第三節微生物學
第四節生物物理學
第五節遺傳學
第六節古人類學
表3-6-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四篇環境
第一章氣象
第一節大氣探測
第二節天氣預報
第三節氣候分析與研究
第四節農業氣象
第五節人工影響天氣
第六節大氣化學
表4-1-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二章地震
第一節地震要目及簡害
表4-2-1 地震簡目
表4-2-2 唐山地震造成北京市效區房屋破壞統計表
表4-2-3 唐山地震造成北京市區建築破壞統計表
第二節地震地質
第三節地震測報
第四節地震學理論
第五節工程地震
第六節地震社會學
表4-2-4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三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區域環境
第二節氣
第三節水
第四節固體廢物
第五節噪聲與振動
第六節輻射
第七節環境監測
表4-3-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四章勞動保護
第一節工業防塵
第二節毒物分析與控制
第三節噪聲控制
第四節爆炸防護
第五節電磁輻射防護
第六節個體防護用品
表4-4-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五章環境衛生
第一節垃圾收運與處理
第二節道路和公共場所衛生
第三節糞便收集與處理
表4-5-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第六章城市園林
第一節生態與園林
第二節園林植物
第三節珍稀動物
第四節園林設計
表4-6-1 重要獲獎科技成果簡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