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法國巴黎世博會

巴黎人對舉辦世博會似乎擁有特別濃厚的興趣,他們在1867年、1878年、1889年和1900年連續四次主辦了同類大規模的世博會。1937年的歐洲雖然仍籠罩在世界戰爭的陰影下,但法國人仍然舉辦了主題為“現代世界的藝術與技術”的世博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37年法國巴黎世博會
  • 主題:現代世界的藝術與技術
  • 聘請:超過2000名藝術家
  • 繪製:700多幅壁畫
歷程,影響,

歷程

巴黎人對舉辦世博會似乎擁有特別濃厚的興趣,他們在1867年、1878年、1889年和1900年連續四次主辦了同類大規模的世博會。1937年的歐洲雖然仍籠罩在世界戰爭的陰影下,但法國人仍然舉辦了主題為“現代世界的藝術與技術”的世博會。儘管如此,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加之諸國出於外交目的的重視,還是使得這屆世博會迎來了超過3000萬參觀者。 隨著世博會的臨近,主辦方逐漸意識到,他們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經歷曲折。經濟大蕭條、失業狀況加劇、通貨膨脹、城鄉矛盾及殖民地矛盾等一系列問題,促使主辦方對這屆世博會寄託了更多的期望。巴黎世博會力圖在“推進經濟復甦與對抗失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其中一項舉措是:為了扭轉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藝術品市場的頹勢,改變藝術家們的貧困處境,巴黎城聘請了超過2000名藝術家,繪製了700多幅壁畫,以充實世博會各展館。壁畫由此成為1937年世博會各展館包括各國家館所共有的裝飾,在世博會上風靡一時。
1937年,44個國家接受了巴黎的邀請,在世博會上建立自己的展館,集中展示本國的文化與資源。17至20世紀荷蘭郵政事業的發展、波蘭振興本國工業的一系列計畫、瑞典的新型農產品、葡萄牙的貨物出口、瑞士獨一無二的煉乳技術,這些五花八門的展示,均出自各個國家館。法國館則充分展示本國藝術風采,展出了華托《熱爾尚畫店》、夏爾丹《封信的婦女》等名作。

影響

本屆世博會上有一件震撼世界的藝術品。西班牙畫家畢卡索的油畫《格爾尼卡》,是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此畫是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委託,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藝術家,畢卡索對於這一野蠻行徑表現出無比的憤慨。他僅用了幾個星期便完成這幅巨作,作為對法西斯獸行的譴責和抗議。畫面里沒有飛機,沒有炸彈,卻聚集了殘暴、恐怖、痛苦、絕望、死亡和吶喊。被踐踏的鮮花、斷裂的肢體,號啕大哭的母親、仰天狂叫的求救,斷臂倒地的男子、瀕死長嘶的馬匹……這是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撕裂長空。畫家以半抽象的立體主義手法,以逾時空的形象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蘊含了憤懣的抗議,成就了史詩的悲壯;在支離破碎的黑白灰色塊中,散發著無盡的陰鬱、恐懼,折射出畫家對人類苦難的強大悲憫。
本屆世博會的另一個亮點。就是蘇聯的參展。社會主義蘇聯在這年的5月就提前完成第二個五年計畫。成為歐洲第一的工業強國。蘇聯館氣勢恢弘引起人們高度的注意。 1937年,“國際藝術、技術與現代生活博覽會”在巴黎舉行,穆希娜為蘇聯展覽館大廈創作了這件大型雕塑。作品一經問世,立刻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蘇聯展覽館是長方形的大廈,其體積逐漸向前廳正面增高,形成一座高拱門,同時,也是這件作品的基座。雕塑在基座上高達30多米,側面望去仿佛凌空飛翔,雄健而輕捷;從後看去,又象是正在疾飛遠逝。整個作品造成了一種獨特的運動感。
作品中,工人與女莊員高舉鐮刀和鐵錘的雕像立在頂端,那好像前進而又上升的動勢延長了拱門的垂直線。兩個人物在昂首前進的構圖中,因向上舉起的手勢而取得平衡,並由於同一的意志和統一的步伐而達到了形象上的一致性。雕像中的衣服緊貼著人物一往無前的身軀,富有裝飾性的衣褶和飄帶在風中揚起,極大地增強了雕像的運動感。人物的面部具有深刻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了當時蘇聯人民激越和愉快的精神風貌。這座不鏽鋼製成的雕像在不同光線的照耀下顯現出了各異的絢麗色彩,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強烈的時代感,成為了新生的蘇維埃國家的象徵。
在鑄造技術尚未現代化的三十年代,建造如此大型的不鏽鋼雕塑在當時世界上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製作過程中,作者克服了許多技術上的難關,特別是每個局部都需在小稿的基礎上放大十五倍,僅是製作飄帶一項就用了將近5噸的材料,更增大了工藝的難度。如今,金屬加工工藝已經大量套用於雕塑創作之中,然而,在這件銀光閃爍的作品前,人們仍然為作者的想像力和勇於開拓的膽識所折服。
隨著世博會的臨近,主辦方逐漸意識到,他們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經歷曲折。經濟大蕭條、失業狀況加劇、通貨膨脹、城鄉矛盾及殖民地矛盾等一系列問題,促使主辦方對這屆世博會寄託了更多的期望。巴黎世博會力圖在“推進經濟復甦與對抗失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其中一項舉措是:為了扭轉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藝術品市場的頹勢,改變藝術家們的貧困處境,巴黎城聘請了超過兩千名藝術家,繪製了七百多幅壁畫,以充實世博會各展館。壁畫由此成為1937年世博會各展館包括各國家館所共有的裝飾,在世博會上風靡一時。
1937年巴黎世博會成就了一個產業的興起。博覽會上,各國展館發揮各自優勢,介紹本國地理資源與人文特色,旅遊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動。法國更是建造了一座獨立的旅遊館,展示法國多彩的風光。在政府的號召下,法國各省紛紛開設地方展館推介本地特色。由此,在1937年巴黎世博會上,首次出現了“主辦國地方館”的項目形式,並在其後的歷屆世博會上得到沿用,旅遊業是一種產業的理念也開始深入人心。
1937年世博會在“和平與進步”的呼聲中落下帷幕。最終有16,704個獎項被授予,展覽期間超過六百場的論壇也可謂聲勢浩大。雖然國際環境並不樂觀,但世博會帶來的效應仍是振奮人心的:就在這一年,巴黎各類文藝演出的觀眾與上年相比,猛增了400萬;羅浮宮與凡爾賽宮的參觀人數增長了近一倍;巴黎捷運運營光票務一項就帶來了5900萬法郎的額外收益;火車運載量增長20%,巴黎城的旅館入住率更是達到了112%;而諸多新建的展館作為永久性的紀念館與博物館,其作用將持續顯現。這樣一屆以各個國家館的展示為特色的世博會,對主辦國的貢獻同樣顯著。
1937年巴黎世博會將國家作為主角,集中展示了技術與藝術在民眾生活中的運用和發展。在社會矛盾突出、國際形勢分化組合的當口,這屆世博會仍然傳達了主辦方和民眾對和平與進步的期盼。
1937年世博會宣傳畫簡介編輯本段19世紀的巴黎舉辦過多次世博會,著名的艾菲爾鐵塔就是為1889年巴黎世博會專門建造的。同樣,1937年的巴黎也在正對艾菲爾鐵塔的特羅卡德羅廣場上,專為世博會興建了一座夏洛特宮。與艾菲爾鐵塔不同,宏偉的夏洛特宮沒有成為1937年巴黎世博會上最令人震撼的展品;與1900年在巴黎舉辦的那場全面回顧19世紀人類偉大成就的博覽會也有所不同,1937年戰爭陰影籠罩下的特羅卡德羅廣場,似乎更多地成了各國集中展示自己的秀場。儘管如此,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加之諸國出於外交目的的重視,還是使得這屆世博會迎來了超過三千萬參觀者。
1937年巴黎世博會的主題展館是科學發現展館,它包含若干個小展館,其中的歷史發明館中陳列著許許多多的“第一”,如世界上最老的蒸汽機、世界上第一批電視機、第一個展示血液流動和人體主要器官工作情況的玻璃人體模型、世上第一輛腳踏車等;電影館展示了電影製作加工的全過程;印刷館裡展示了印刷術發展的歷史。展覽期間,主辦方力圖讓展示更貼近民眾口味的努力,也使“大眾趣味至高無上”的理念再一次在世博會上得到驗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