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編著的《1644大變局(明清易代關鍵事件調查2014最新修訂圖文版)》側重於明清易代這一劇烈的社會動盪,帶給士人、朝臣的心靈衝擊和精神創傷,進而探究支持他們個人行為的內在因素和思想根源。作者更踏足山海關大戰古戰場,繪製戰場地形圖,求索山海關大戰的真實過程;解明清300年不決之懸案——分析袁崇煥斬殺毛文龍疑案;揭東林黨人的彌天大謊;再現吳三桂、李自成、多爾袞山海關前的生死博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644大變局
- 書名:1644大變局
-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1頁
- 開本:16
- 作者:汗青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鼎力推薦!
明清易代,歷史進程大變,亡朝廷也亡天下。崇禎皇帝為何會走上煤山自縊這條不歸路?李自成率兵進軍北京的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幕?是什麼原因讓袁崇煥決定斬殺毛文龍?《1644大變局(明清易代關鍵事件調查2014最新修訂圖文版)》作者(汗青)將帶你窺探明清,還原實實在在的歷史真相。
明清易代,歷史進程大變,亡朝廷也亡天下。崇禎皇帝為何會走上煤山自縊這條不歸路?李自成率兵進軍北京的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幕?是什麼原因讓袁崇煥決定斬殺毛文龍?《1644大變局(明清易代關鍵事件調查2014最新修訂圖文版)》作者(汗青)將帶你窺探明清,還原實實在在的歷史真相。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上卷 崩解之兆
第一章 天朝上國的荒唐
第二章 蝴蝶的翅膀——明季士風
第三章 東林黨、“閹黨”和明清之際的黨爭——從定策風波及阮馬公案看明季東林黨人之失
下卷 天崩地解
第一章 崇禎十七年缺失的朝賀
第二章 因為欠餉而死的巡撫——糧餉、官兵和流寇
第三章 袁毛公案——袁崇煥“斬帥”及東江崩潰辨析
第四章 清軍破關和明軍抗清將帥之死
第五章 崇禎帝的南遷之議
第六章 山海關大戰和神州易手
附錄一 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自阮、魏爭吏垣事看天啟四年東林黨禍及明季東林黨之失
附錄二 關外建州遺事
附錄三 明朝皇帝世系圖
附錄四 大明朝及清朝綜合國力對比
附錄五 明代歷任內閣首輔
附錄六 東林黨成員名單
第一章 天朝上國的荒唐
第二章 蝴蝶的翅膀——明季士風
第三章 東林黨、“閹黨”和明清之際的黨爭——從定策風波及阮馬公案看明季東林黨人之失
下卷 天崩地解
第一章 崇禎十七年缺失的朝賀
第二章 因為欠餉而死的巡撫——糧餉、官兵和流寇
第三章 袁毛公案——袁崇煥“斬帥”及東江崩潰辨析
第四章 清軍破關和明軍抗清將帥之死
第五章 崇禎帝的南遷之議
第六章 山海關大戰和神州易手
附錄一 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自阮、魏爭吏垣事看天啟四年東林黨禍及明季東林黨之失
附錄二 關外建州遺事
附錄三 明朝皇帝世系圖
附錄四 大明朝及清朝綜合國力對比
附錄五 明代歷任內閣首輔
附錄六 東林黨成員名單
文摘
第一章天朝上國的荒唐
大明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年二十三歲。
熹宗先後育有三男二女,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最後無一長成,臨終時遺詔,由其素來親近的五弟信王繼承大統。
於是他那位年僅十七歲的弟弟信王登基,成了大明皇帝。
這位少年天子上台後不動聲色,一時也瞧不出什麼兆頭來。可一轉眼不過數月,他便以隻身之力就把權傾朝野的“九千歲”魏忠賢打入了十八層地獄,魏忠賢那覆蓋了差不多整個朝廷的龐大集團也在瞬間灰飛煙滅,史稱此事為“欽定逆案”。當時大明朝上上下下都說,當今天子聖明,大明中興有望。
這位絲毫不比康熙除鰲拜遜色的少年天子的年號,叫崇禎。
在明朝皇帝中,崇禎帝確實是一位嚴於律己、勵精圖治的皇帝,關於帝王的稱呼,歷史上有稱年號者,也有稱廟號者,其隨時而定。通常而言,明清兩朝稱年號者多,也比較容易記,如明世宗為嘉靖、明神宗為萬曆、清聖祖為康熙等,故本書在涉及帝王時,起始會交代廟號,通常情況下則以年號代稱。又,明末代皇帝朱由檢的年號是崇禎,《明史》稱其莊烈愍皇帝,弘光朝追謚為思宗烈皇帝,其後又嘗改謚毅宗,清朝則追謚為懷宗端皇帝,而後世有稱莊烈帝、思宗、烈皇帝者,少有采懷宗端皇帝一說。為統一起見,本書稱其為崇禎,廟號則以思宗烈皇帝行。其操勞國事之勤奮程度,甚至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堪與之比肩者寥寥無幾。
雖然如此,這大明朝到底還是在他的手上亡掉了。
崇禎帝而崇禎帝的哥哥,傳位給崇禎的那位天啟帝熹宗朱由校,我們首先可以肯定他是位心靈手巧的皇帝,甚至可能是位很有天賦的發明家。但從他身為一位國家統治者的角度看,他則十分不幸地對治理國家完全沒有興趣,而是更熱衷於自己木工手藝的提高,寧願去做一個出色的木匠。因此幾乎所有的國家事務,他基本都交給了自己十分寵信的宦官們,譬如魏忠賢這樣的人去辦理。
至於崇禎和天啟兩兄弟的爺爺,就是明朝的第十四代皇帝,一樣赫赫有名的荒唐皇帝萬曆,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鈞;他們的父親,則是那位一人身涉“爭國本”事件和“明宮三大案”的老太子、短命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這位只在位一個月的短命皇帝,卻一人身系明廷三大著名宮廷疑案和一樁使得朝野紛爭幾十年的公案,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得很。
朱常洛生於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為萬曆帝恭妃王氏所生,因中宮王皇后無子嗣,所以他是正牌的皇長子,也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人選。然而,最得萬曆寵愛的鄭貴妃卻在萬曆十四年生下了朱常洵,萬曆帝從此便有意改立朱常洵為太子,所以導致朱常洛遲遲不能被立為太子。
萬曆帝有意改立太子的傳聞一出,頓時朝野輿論一片譁然。
戶科給事中姜應麟首先發作,要求萬曆帝“冊立元嗣為東宮,以定天下之本”(《明史》),結果被貶為廣昌典史,因此事隨後被貶的還有吏部員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孫如法。此後,六部和首輔等無數大臣多次奏請立常洛為太子,但絕大多數官員都被神宗以各種罪名貶斥。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年正月,萬曆帝加快了改立進程,下手詔給大學士王錫爵,要將皇長子常洛、皇三子常洵和皇五子常浩一併封王,以後再擇其中善者為太子。王錫爵既怕得罪神宗,又怕被朝臣攻訐,於是耍了個滑頭,上疏請三王並封,並由皇后撫育長子,如此長子就成了嫡子,試圖以此兩面不得罪。然而神宗只以前諭示朝臣,繼續準備行三王並封之禮,頓時朝中大臣又一次大嘩。
因為王錫爵這么說,就等於在明指朱常洛還需要補辦手續,也就是質疑了朱常洛做太子的合法性,因此大臣們紛紛指責王錫爵阿諛順上,王錫爵無奈自劾請辭,而神宗也迫於眾議收回了前命。
這件立儲事,前後紛爭凡十五年之久,至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在孝定李太后的干預下,虛齡已二十的朱常洛才終於被立為太子,但萬曆帝同時也封了常洵為福王、常浩為瑞王、常潤為惠王、常瀛為桂王。此後,福王又不赴封國長期逗留京師,於是大臣們又紛紛開始上書要求其按祖制離京赴封地居住,這其中以大學士葉向高、禮部右侍郎孫慎行爭執得最強。
這一拖又是十幾年,到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在朝臣們的壓力下,福王終於至封國。
此次立儲風波,最終以朝臣們表面上大獲全勝而暫時告一段落。
這場政治紛爭,由於牽涉到未來的皇帝人選——太子,即所謂的“天下之本”和“立國之本”,因此又被稱為“爭國本”。在這場皇帝、後宮和大臣之間的對抗中,明廷的朝臣們集體表現出了大約是中國歷史上士大夫們最後的一次風骨。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駕崩。
年近四十的老太子朱常洛,終於坐上了那張由大臣們千辛萬苦為他爭來的皇帝龍椅。
常洛於八月初一繼位,是為光宗。然而到十二日,他就突然患了重病,十四日,諭冊立東宮,準備於次月九日舉行儀式。二十九日,病甚,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丸”供服食。
九月初一,明光宗朱常洛一命嗚呼。
他的年號“泰昌”,要到第二年元月初一才開始,所以那一年依然是萬曆四十八年。這位終於媳婦熬成婆的大明老太子、新皇上,在位時間僅一月而已。
由於光宗是服用了李可灼所進的“紅丸”後暴斃,所以當時的朝臣和後來的史家們,均認為這其中有明顯的宮廷鬥爭跡象,光宗之死極為可疑,故此事又被稱為“紅丸案”。
“紅丸”與朱常洛登基前發生的“梃擊”兩案,貌似塵埃落定其實懸而未破,又可說似未破而事已明,乃是兩樁疑點多多的懸案,這兩案與另一事件脈絡均十分清楚但卻沒有確鑿證據的“移宮”案,並稱明代宮廷三大案,而這三大案和之前的“爭國本”事件,都和朱常洛有關,且對後來明季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可說影響到了崇禎十七年大明朝的最後結局。
大明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年二十三歲。
熹宗先後育有三男二女,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最後無一長成,臨終時遺詔,由其素來親近的五弟信王繼承大統。
於是他那位年僅十七歲的弟弟信王登基,成了大明皇帝。
這位少年天子上台後不動聲色,一時也瞧不出什麼兆頭來。可一轉眼不過數月,他便以隻身之力就把權傾朝野的“九千歲”魏忠賢打入了十八層地獄,魏忠賢那覆蓋了差不多整個朝廷的龐大集團也在瞬間灰飛煙滅,史稱此事為“欽定逆案”。當時大明朝上上下下都說,當今天子聖明,大明中興有望。
這位絲毫不比康熙除鰲拜遜色的少年天子的年號,叫崇禎。
在明朝皇帝中,崇禎帝確實是一位嚴於律己、勵精圖治的皇帝,關於帝王的稱呼,歷史上有稱年號者,也有稱廟號者,其隨時而定。通常而言,明清兩朝稱年號者多,也比較容易記,如明世宗為嘉靖、明神宗為萬曆、清聖祖為康熙等,故本書在涉及帝王時,起始會交代廟號,通常情況下則以年號代稱。又,明末代皇帝朱由檢的年號是崇禎,《明史》稱其莊烈愍皇帝,弘光朝追謚為思宗烈皇帝,其後又嘗改謚毅宗,清朝則追謚為懷宗端皇帝,而後世有稱莊烈帝、思宗、烈皇帝者,少有采懷宗端皇帝一說。為統一起見,本書稱其為崇禎,廟號則以思宗烈皇帝行。其操勞國事之勤奮程度,甚至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堪與之比肩者寥寥無幾。
雖然如此,這大明朝到底還是在他的手上亡掉了。
崇禎帝而崇禎帝的哥哥,傳位給崇禎的那位天啟帝熹宗朱由校,我們首先可以肯定他是位心靈手巧的皇帝,甚至可能是位很有天賦的發明家。但從他身為一位國家統治者的角度看,他則十分不幸地對治理國家完全沒有興趣,而是更熱衷於自己木工手藝的提高,寧願去做一個出色的木匠。因此幾乎所有的國家事務,他基本都交給了自己十分寵信的宦官們,譬如魏忠賢這樣的人去辦理。
至於崇禎和天啟兩兄弟的爺爺,就是明朝的第十四代皇帝,一樣赫赫有名的荒唐皇帝萬曆,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鈞;他們的父親,則是那位一人身涉“爭國本”事件和“明宮三大案”的老太子、短命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這位只在位一個月的短命皇帝,卻一人身系明廷三大著名宮廷疑案和一樁使得朝野紛爭幾十年的公案,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得很。
朱常洛生於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為萬曆帝恭妃王氏所生,因中宮王皇后無子嗣,所以他是正牌的皇長子,也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人選。然而,最得萬曆寵愛的鄭貴妃卻在萬曆十四年生下了朱常洵,萬曆帝從此便有意改立朱常洵為太子,所以導致朱常洛遲遲不能被立為太子。
萬曆帝有意改立太子的傳聞一出,頓時朝野輿論一片譁然。
戶科給事中姜應麟首先發作,要求萬曆帝“冊立元嗣為東宮,以定天下之本”(《明史》),結果被貶為廣昌典史,因此事隨後被貶的還有吏部員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孫如法。此後,六部和首輔等無數大臣多次奏請立常洛為太子,但絕大多數官員都被神宗以各種罪名貶斥。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年正月,萬曆帝加快了改立進程,下手詔給大學士王錫爵,要將皇長子常洛、皇三子常洵和皇五子常浩一併封王,以後再擇其中善者為太子。王錫爵既怕得罪神宗,又怕被朝臣攻訐,於是耍了個滑頭,上疏請三王並封,並由皇后撫育長子,如此長子就成了嫡子,試圖以此兩面不得罪。然而神宗只以前諭示朝臣,繼續準備行三王並封之禮,頓時朝中大臣又一次大嘩。
因為王錫爵這么說,就等於在明指朱常洛還需要補辦手續,也就是質疑了朱常洛做太子的合法性,因此大臣們紛紛指責王錫爵阿諛順上,王錫爵無奈自劾請辭,而神宗也迫於眾議收回了前命。
這件立儲事,前後紛爭凡十五年之久,至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在孝定李太后的干預下,虛齡已二十的朱常洛才終於被立為太子,但萬曆帝同時也封了常洵為福王、常浩為瑞王、常潤為惠王、常瀛為桂王。此後,福王又不赴封國長期逗留京師,於是大臣們又紛紛開始上書要求其按祖制離京赴封地居住,這其中以大學士葉向高、禮部右侍郎孫慎行爭執得最強。
這一拖又是十幾年,到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在朝臣們的壓力下,福王終於至封國。
此次立儲風波,最終以朝臣們表面上大獲全勝而暫時告一段落。
這場政治紛爭,由於牽涉到未來的皇帝人選——太子,即所謂的“天下之本”和“立國之本”,因此又被稱為“爭國本”。在這場皇帝、後宮和大臣之間的對抗中,明廷的朝臣們集體表現出了大約是中國歷史上士大夫們最後的一次風骨。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駕崩。
年近四十的老太子朱常洛,終於坐上了那張由大臣們千辛萬苦為他爭來的皇帝龍椅。
常洛於八月初一繼位,是為光宗。然而到十二日,他就突然患了重病,十四日,諭冊立東宮,準備於次月九日舉行儀式。二十九日,病甚,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丸”供服食。
九月初一,明光宗朱常洛一命嗚呼。
他的年號“泰昌”,要到第二年元月初一才開始,所以那一年依然是萬曆四十八年。這位終於媳婦熬成婆的大明老太子、新皇上,在位時間僅一月而已。
由於光宗是服用了李可灼所進的“紅丸”後暴斃,所以當時的朝臣和後來的史家們,均認為這其中有明顯的宮廷鬥爭跡象,光宗之死極為可疑,故此事又被稱為“紅丸案”。
“紅丸”與朱常洛登基前發生的“梃擊”兩案,貌似塵埃落定其實懸而未破,又可說似未破而事已明,乃是兩樁疑點多多的懸案,這兩案與另一事件脈絡均十分清楚但卻沒有確鑿證據的“移宮”案,並稱明代宮廷三大案,而這三大案和之前的“爭國本”事件,都和朱常洛有關,且對後來明季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可說影響到了崇禎十七年大明朝的最後結局。
序言
中國人的紀年,用的是乾支紀年法,追溯起來源遠流長。
傳說當年黃帝命大橈氏造紀年,於是就有了天干地支。我們的每一年,都是用一個天干配一個地支,一個循環六十年,俗稱為一個花甲子。這六十年一個花甲子裡,又有五個小循環,每十二年為一輪,每年都用一種動物來代表,於是又有了十二生肖。
例如甲申年,其中的“甲”是天干,“申”是地支。
中國歷史上很多大事件,都直接以乾支紀年來稱呼,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等等。
不過就影響而言,這些恐怕都沒有三百六十多年前那個甲申年發生的事件來得那么大,那么深,那么久遠,以至令此後無數人難以釋懷。同樣,j百六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也如無數先人一般,對那個甲申年所發生的事,無法釋懷。
那個甲申年——大明崇禎十七年,是一個真正的多事之秋,一個“天崩地解”的年代。
那一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皇朝滅亡。
那一年,李自成進京,崇禎縊死,明室傾覆,吳三桂倒戈,清人入關。自此,神州無復漢衣冠幾達三百年。
那一年所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差不多每一件都足以讓歷史進程大大地改變。
關於明朝的滅亡,原因眾多,清人在《明史·神宗本紀》中寫有這么一句話:“明之亡實亡於神宗。”清高宗乾隆則在他所撰的《明長陵神功聖德碑》中道:“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及天啟時閹宦之專橫,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鑽營阿諛。”這些關於明朝滅亡主要原因的分析評論,和眾多後世史家之見並無二致,即明亡之徵起於神宗,此遂為一時公論,故近代明清史研究奠基人之一的孟森先生在評崇禎時道:“思宗而在萬曆以前,非亡國之君也,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
任何一個王朝最終必然會滅亡。如孟森先生所言,明朝自神宗以後,隨時都有可能滅亡。但它在崇禎手中滅亡,卻實在是個偶然,或者也可以說是由無數偶然累積起來的結果,可它依然不是必然的。
我想做的,是把壓在大明王朝這匹駱駝背上那個龐大草堆中的一部分,揀出來仔細翻看。
也許,誰也無法說清楚是在哪一根稻草加上去之後,這匹龐大的駱駝終於倒了下去。
但我們至少可以說,就是這些稻草,壓垮了這匹駱駝。
洛倫佐說,亞馬遜河邊的一隻蝴蝶輕輕扇動了幾下翅膀,最後密西西比河上掀起了一場龍捲風。
傳說當年黃帝命大橈氏造紀年,於是就有了天干地支。我們的每一年,都是用一個天干配一個地支,一個循環六十年,俗稱為一個花甲子。這六十年一個花甲子裡,又有五個小循環,每十二年為一輪,每年都用一種動物來代表,於是又有了十二生肖。
例如甲申年,其中的“甲”是天干,“申”是地支。
中國歷史上很多大事件,都直接以乾支紀年來稱呼,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等等。
不過就影響而言,這些恐怕都沒有三百六十多年前那個甲申年發生的事件來得那么大,那么深,那么久遠,以至令此後無數人難以釋懷。同樣,j百六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也如無數先人一般,對那個甲申年所發生的事,無法釋懷。
那個甲申年——大明崇禎十七年,是一個真正的多事之秋,一個“天崩地解”的年代。
那一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皇朝滅亡。
那一年,李自成進京,崇禎縊死,明室傾覆,吳三桂倒戈,清人入關。自此,神州無復漢衣冠幾達三百年。
那一年所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差不多每一件都足以讓歷史進程大大地改變。
關於明朝的滅亡,原因眾多,清人在《明史·神宗本紀》中寫有這么一句話:“明之亡實亡於神宗。”清高宗乾隆則在他所撰的《明長陵神功聖德碑》中道:“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及天啟時閹宦之專橫,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鑽營阿諛。”這些關於明朝滅亡主要原因的分析評論,和眾多後世史家之見並無二致,即明亡之徵起於神宗,此遂為一時公論,故近代明清史研究奠基人之一的孟森先生在評崇禎時道:“思宗而在萬曆以前,非亡國之君也,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
任何一個王朝最終必然會滅亡。如孟森先生所言,明朝自神宗以後,隨時都有可能滅亡。但它在崇禎手中滅亡,卻實在是個偶然,或者也可以說是由無數偶然累積起來的結果,可它依然不是必然的。
我想做的,是把壓在大明王朝這匹駱駝背上那個龐大草堆中的一部分,揀出來仔細翻看。
也許,誰也無法說清楚是在哪一根稻草加上去之後,這匹龐大的駱駝終於倒了下去。
但我們至少可以說,就是這些稻草,壓垮了這匹駱駝。
洛倫佐說,亞馬遜河邊的一隻蝴蝶輕輕扇動了幾下翅膀,最後密西西比河上掀起了一場龍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