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年

1585年

1585年,傳統紀年: 年號:明神宗萬曆十三年 農曆年:乙酉年(雞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585年
  • 傳統紀年:萬曆十三年
  • 乾支紀年:乙酉年
  • 生肖年:雞年
簡介,大事記,出生,逝世,歷史記載,

簡介

世紀: 16世紀
年代: 80年代
年份: 1585年

大事記

1、日本豐臣秀吉平定了伊勢、長島以及四國之後,被朝廷任命為關白。
2、七月初一日(7月27日)張鳴鳳編成《桂勝》16卷。
是年羅馬教廷羅明堅(Mechele RuGGieri)牧師同其翻譯到桂林傳教,城中官民群起將其驅逐出境。
3、腓特烈·亨利 Friderik Hendrik(1584年1月29日~1647年3月14日)尼德蘭政治家和軍事統帥,聯省共和國執政(1625年~1647年在位)。他的封號包括奧蘭治親王和拿騷伯爵。
4、沖田畷之戰——天正十二年(1584年)龍造寺隆信x島津家久
5、1584年 小牧長久手之戰
本能寺之變後,羽柴秀吉儼然以織田家的繼丞人自居 。1583年,秀吉在北近江的賤之岳 大敗織田家的首席老臣柴田勝家,勝家自盡。次月,秀吉逼與柴田聯盟的信長三子信孝自盡。 此時身處伊勢的信長二子信雄擔心與弟弟的相同下場,於是同三河的德川家康聯盟。
6、1584年3月6日,在家康的暗中唆使下,信雄誅殺了有與秀吉暗通嫌疑的岡田、津川、淺井三名老臣,公開與秀吉反目。3月7日,家康率三河軍團8000人從浜松城出發,13日進入信雄的清州城,先期開始了大戰前的準備。

出生

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1585年9月9日-1642年12月4日),法國籍樞機,政治家,路易十三的主要大臣。
黃道周(1585年-1646年),字幼玄(又作幼元[1]、幼平),又字螭若、細遵,號石齋[1],人稱石齋先生,福建漳浦銅山人[1],學者、書法家、藝術家、明朝官員,明亡後抗清,被俘殉國。
約翰·喬治一世(Johann Georg I,1585年3月5日-1656年10月8日),薩克森選侯(1611年~1656年在位)。選侯克里斯蒂安一世的次子,生於德勒斯登
李明睿(1585年-1671年),字太虛,江西南昌人。萬曆十三年(1585年)出生。
阿爾芒·尚·迪普萊西·德·李希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1585年9月9日-1642年12月4日),法國籍樞機,政治家,路易十三的主要大臣。
喻昌,(1585年-1664年),字嘉言,號西昌老人,中國江西新建(今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中醫學家。
文震亨文震亨
片倉 重長(日文假名:かたくら しげなが、生於1585年(天正13年) -卒於 1659年5月16日(萬治2年陰曆3月25日))、仙台藩伊達氏家臣。伊達政宗軍師片倉景綱之子。白石城主。其兩個妻子分別為真田信繁(幸村)之女和松前安廣(松前藩藩主松前慶廣之子)的女兒。片倉景長之父。通稱片倉小十郎。
文震亨(1585年-1645年),字啟美,江蘇(長洲)蘇州人,中國明朝末年的畫家。生於明萬曆十三年,卒於清順治二年。他是明代書畫家文徵明的曾孫,明熹宗天啟六年選為貢生,任中書舍人。

逝世

1585年—立花道雪日本戰國武將、大友氏軍師。伊達輝宗(1544年-1585年11月2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伊達氏第十六代當家。
寧波天一閣創立人-范欽寧波天一閣創立人-范欽
范欽(1506年-1585年)宇堯卿,號東明,中國藏書家。浙江鄞縣(現屬寧波)人,嘉靖十一年,中進士,出任湖廣隨州知州。
教宗額我略十三世(拉丁文:Gregorius XIII,1502年1月7日-1585年4月10日),又譯格雷戈里十三世、格列高列十三世,國瑞十三世,生名UgoBoncompagni,第227任教宗(在位1572年5月13日—1585年4月10日)。他在公元1582年改革曆法,形成今日的公曆。天主教澳門教區在1576年由其下令成立。
李春芳,4月18日逝世
丹羽長秀(1535年-1585年),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武將,仕奉織田信長。織田四天王之一,別稱鬼五郎左。
立花道雪(永正10年3月17日(1513年4月22日)-天正13年9月11日(1585年11月2日))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九州島豐後國戰國大名大友氏的家臣。
一條兼定(1543年-1585年7月27日),為日本戰國時期四國土佐一條氏的末代大名。

歷史記載

張學顏致仕
張學顏(?-1598),字子愚,號心齋,北直隸肥鄉縣(今河北肥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歷任曲沃知縣、工科給事中、山西參議、永平兵備副使、薊州兵備副使。隆慶五年(1591),薦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撫遼期間,學顏首先大力賑恤軍民,整飭軍伍,招撫流民,督造軍械,買戰馬,明賞罰,以經劃戰守立功,進右副都御史。萬曆初,加兵部侍郎。五年(1577)召入為戎政侍郎,再改為戶部尚書。重修《萬曆會計錄》,認真理財,協助張居正清丈土地。又隨事納諫,節省宮中費用。萬曆十一年四月,改任兵部尚書,又加太子少保,進太子少保。萬曆十三年三月十九日致仕。二十六年八月卒於家。贈少保。
董子行奏陳鎮撫官宜久任
萬曆十三年(1585)五月十九日,神宗退朝之後,以平台召見內閣首畏申時行等商議陝西巡按御史董子行奏疏。董疏稱:撫鎮官當親自巡歷地方,不可推諉給將吏;巡撫宜久任;沿邊兵備官宜加優待;沿邊同知、通判等官宜慎選用,破格遷除。神宗說:董子行所言甚對,邊事重大,若撫鎮官不親歷地方,專委小官,豈不誤事。申時行等人說:誠如皇上所說,邊事全賴撫鎮官,若他們每年巡歷地方,下人不敢欺騙,自能盡心料理,巡撫久任,不惟人才得以展布,發揮作用,而且百姓亦得相安無事。神宗說:巡撫久任者,寧可加俸加銜,也不可輕易更動。“輔臣召對之典,自孝廟後至是再舉”。
龔懋賢疏言政事
萬曆十三年(1585)六月初三日浙江道御史龔懋賢奏陳:今天下所少者有五:皇上可以倚為心腹之人少、中外兵少、民間財少、士論公道少、天下任事之人少。而所多者則有三:在朝廷冗費多,在天下刑獄多,在時事隱憂多。神宗是其言。
寶應縣越河修成
(南直揚州府高郵州)寶應縣西有汜光湖,號重險。明初陳瑄築石堤於湖之東,蓄水以為運道。但上有所愛,而下無所泄,因決為八淺,匯為八潭,則興、鹽諸場皆沒。而淮水又間從周家橋漫入,洶湧排空。萬曆十年(1582)大風,一日溺死千餘人。萬曆十二年毀壞漕船數十艘。於是總漕李世達、巡按馬永登、鹽官蔡時鼎議於石堤之東開越河,以避其險。萬曆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工成。河身長一千七百七十六丈,石閘二座,減水閘三座,堤九千二百四十丈,石堤三千零三十六丈,子堤五千三百九十丈,費銀二十餘萬。總河王廷瞻奏報,神宗賜越河為“弘濟”河。王廷瞻戶部尚書,余升賞有差。
廷臣黨爭之興
萬曆十三年(1585)七月,御史龔仲慶再次疏劾李植吳中行沈思孝為邪臣。八月,神宗採用前禮部尚書徐學謨議,選擇大峪山為造其陵墓之地。動工興建時,李植以“壽宮地有石,而首輔申時行以學謨言,主張可用,是犯罪”。乃與江東之羊可立合疏上言:“地果吉利則不宜有石,有石則宜另擇他處。徐學謨以私意主其議,申時行以親故贊其成,非大臣謀國之忠。”申時行奏辯說:“當初皇上閱視此地時,李植江東之並沒有說此地有石。今已二年,忽創此議,很明顯是為了藉此傾害大臣。”神宗切責李植江東之羊可立三人當時亦在隨行,均無一言。今已興工,卻說地有石純粹是“輒敢誣構”,令奪俸半年。至九月,李植等人仍堅持大峪山壽宮有石,並疏薦明習葬法之人為其“有石”說作證明,疏送上而不予報。此時,本與李、江、羊三人相交結的大學士王錫爵,居然“恥為三人所引”,反戈一擊,說李植三人從治張居正、馮保之獄以來,輒自動依附於趙用賢等“攖鱗折檻之黨,且日尋戈矛。如大臣許國楊巍舒化等,以往嘗舉為正人,今一言相左,即不惜用刃,此為不平之大”。於是御史韓國楨、給事中陳輿郊、王敬民等,交相攻擊李植三人。神宗怒,將李植太僕少卿貶為戶部員外郎江東之由光祿少卿貶為兵部員外郎,羊可立由尚寶少卿貶為大理評事。然而,是時神宗仍擔心“壽宮有石”,於閏九月再次親臨大峪山,結果證明擇大峪山吉利,地無石。還宮之後,進而將李植三人調外使用。李植三人被貶調外,引起了另一部分人的不滿,並用自己的行動為他們鳴不平。諭德吳中行上疏求去,準之。贊善趙用賢、光祿少卿沈思孝亦要求謝職歸里,不得允準。趙用賢許國等力毀李植三人,抗疏說:“朋黨之說,是小人用以去君子,空人國”。語甚憤激。明代萬曆一朝“黨論之興後自此始。”
陳道基致仕
陳道基(1519-1593),字川中,號我渡,福建同安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官至應天巡撫。興教化,振風紀,懲告訐,風氣為之一變。終南京刑部尚書,萬曆十三年(1585)九月二十一日致仕。萬曆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五。
王遴致仕
王遴(1523-1608),字繼津,北直隸霸州(今河北霸縣)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歷紹興府推官、兵部主事、員外郎。時同官楊繼盛為權相嚴嵩所害,下獄論死。王遴剛直有氣節,不避嫌怨,為楊繼盛提供粥飯,且以其女嫁楊繼盛子。對此,時人無不嘆服,而嚴嵩則因之大恨,遂摘他事將王遴逮捕入獄。事白復官。及楊繼盛死,王遴又為他治理後事。隆慶中,官至兵部右侍郎。萬曆初年,先後任南京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兵部尚書,議論持正,遇事敢爭,精心理財,裁減浮費,節省開支,宮妃、太監為此頗惡之。萬曆十三年(1585)九月二十一日致仕,萬曆三十六年卒,年八十六。贈太子太保,天啟中,追謚恭肅。
裁革惜薪司內官冗員
萬曆十三年(1585)十二月初一日,神宗詔汰惜薪司冗官,減大炭十五萬斤。起初,易州山廠內臣多至五百六十八人,歲支大炭八十五萬斤。同日,又令減四川采木三分之一。
丘橓逝世
丘橓(?-1585),字茂實,號月林,山東諸城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行人、刑科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強直敢言,不畏強權。隆慶中,官南京太常寺少卿,遷大理寺少卿。不久,因病回籍調理。萬曆十一年(1583)起為左副都御史,一入朝即疏言吏治積弊八事。改刑部右侍郎,繼而命為左侍郎,再晉為南京吏部尚書。萬曆十三年十二月卒於官,贈太子少保,謚簡肅。
管志道致仕
管志道(1536-1608),字登之,號東溟,南直隸太倉州(今江蘇太倉)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萬曆五年(1577)上書張居正,規其奪情,補刑部主事。六年,疏言時弊九事,進員外郎。後逆張居正,調出為廣東僉事,分巡南韶。被劾,降為鹽課司提舉。萬曆八年,以考察罷官。萬曆十三年,復官廣東按察使,致仕。萬曆三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孟義訂測》、《問辦牘》、《從先維俗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