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準則

14天準則,生物學術語,即研究者在體外培養人類胚胎的時間不得超過14天(自受精之日起計算)。第14天大致是原條(primitive streak)出現的時間,原條的出現標誌著胚胎體軸(body axe)的建立,自此逐漸能區分出胚胎的頭尾以及左右。

14天準則最早於1979年提出,彼時IVF技術的出現使得人類胚胎第一次能在體外存活——儘管當時它們在體外只能存活數日之久。2006年,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ISSCR)發布了首部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指南,“14天準則”自那時起便在學術界確立起了牢固地位。

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將“14天準則”寫入了法律。其他這樣的國家還有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而在美國和以色列等少數國家,僅有相關的指導意見,而無法律明令禁止或限制人類胚胎研究,只不過這些研究在美國不能得到聯邦政府的資助。

2021年5月,ISSCR發布了新版指南,對“14天準則”進行了放寬。放寬後的規則允許研究團隊在所在國法律許可的前提下,向監管機構申請對14天后的胚胎繼續進行研究。這可以大幅促進科學發展,但有道德倫理上的爭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4天準則
  • 提出機構: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ISSC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