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大明寶鈔》的印造
當時,中書省及各行省皆置局以鼓鑄
銅錢。有司責百姓出銅。百姓只好毀壞器物交納於官。不僅鼓鑄辛勞,且有奸民偷鑄
銅錢。同時,商賈轉輸
貿易,錢重道遠,頗為不便。因此,朱元璋以宋有交、會法,元亦造交鈔及中統、至元寶鈔等,很為省便,易於流轉,還能減少鼓鑄之苦。因此,在
洪武八年(1375)三月初一日,朱元璋詔令印造大明寶鈔。寶鈔,以桑穰為原料。規制:高一尺,寬六寸,許以青色為質。外為龍文花欄。橫題額:
大明通行寶鈔。內上兩旁為篆文八字:大明寶鈔,天下通行。中圖錢貫狀,十串則為一貫。其下則書:中書省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
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仍給犯人財產。若五百文則畫錢文為五串,其餘類推。同時規定,每鈔一貫準
銅錢一千、銀一兩。寶鈔分六等:一貫、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寶鈔頒行後,禁止
民間以
金銀貨物交易,違者治罪,有告發者即以其物賞給;若有以
金銀易鈔,聽其自便。凡商稅、課程,錢、鈔兼收(錢十分之三,鈔十分之七),一百文以下的只用
銅錢。同時置行用庫。在京設大使一人(正八品)、副使二人(從八品),典吏一人、都監二人,隸於戶部;在外府州設大使、副使各一人,皆省注。
都指揮使司的改立
明初,在各行省置行
都督府,設官與都督府相同。
洪武三年(1370),設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都衛。洪武四年,置各都衛斷事司,以理軍官、軍人詞訟。其後,又浙次置
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大同、成都、福州、建寧、廣東、廣西、定遼都衛和西安行都衛。又以都衛節制方面,職系頗重,從朝廷選擇升調,不許世襲。
洪武八年十月二十七日,朱元璋下詔,並改在外各處所設都衛為都指揮使司(簡稱
都司),於是,改燕山都衛為北平都司、西安都衛為陝西都司、太原都衛為
山西都司、杭州都衛為浙江都司、江西都衛為江西都司、青州都衛為山東都司、成都都衛為四川都司、福州都衛為福建都司、武昌都衛為湖廣都司、廣東都衛為廣東都司、廣西都衛為廣西都司、定遼都衛為遼東都司、
河南都衛為
河南都司,改西安行都衛為陝西行都司、大同都衛為山西行都司、建寧都衛為福建行都司。在京留守都衛改為留守衛指揮使司;原轄天策、豹韜等八衛俱為親軍指揮使司,
水軍左右二衛為指揮使司,俱隸大
都督府。洪武十五年增置
貴州、雲南二司都。後改北平
都司為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改為大寧都司。宣德年間又置萬全
都司、四川行都司(治建昌)、湖廣行都司(治鄖陽)。共十六
都司、五行都司。
都司設都指揮使一人 (正二品),都指揮同知二人(從二品),都指揮僉事四人(正三品)。其屬:
經歷司,經歷(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斷事司,斷事(正六品)、副斷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司獄司,司獄(從九品);倉庫、草場,各設大使、副使一人。行
都司設官與都司相同。
都司掌一方的
軍政,各率其所轄衛所隸於五軍
都督府,而聽命於兵部。凡
都司並流官,或得世官,歲撫、按察其賢否,五年考選
軍政而廢置。都指揮使及同知、僉事,常以一人統
司事,稱掌印,一人練兵,一人屯田,稱僉書。巡捕、軍器、漕運、京操、備御諸雜務,並選充任,不被選充的稱帶俸。凡備倭守備行都指揮事的,不得違牙、升公座。凡呈送朝廷的吉凶表箋,序銜布、按二司之上。經歷、都事,典文移;斷事,理刑獄。
文化紀事
《洪武正韻》編成
朱元璋曾對侍講學士樂韶鳳、
宋濂說:舊韻起於江左,多失正音。有獨用當並為通用,如東冬清青之類;有一韻當析為二韻,如虞模蘇遮之類,等等,枚不勝舉。你們應參考中原雅音刊定。”於是,有待制玉僎、修撰李叔允、編修朱右、趙土熏、
朱廉,典簿瞿莊、鄒孟達、典籍孫蕢、答祿與權等參加刊定。至
洪武八年(1375)三月書成。朱元璋命名《洪武正韻》,刊刻頒行。
天下立社學
洪武八年(1375)正月二十七日,朱元璋命天下立
社學。他對中書省臣說:成周之世,家有塾,黨有序,所以百姓無不知學,教化行而風俗淳美。現在郡縣皆有
儒學,而鄉社百姓及其子弟未有學習機會。應令地方有司,在鄉村立
社學,聘請師儒,以教
民間子弟。這樣,也可以做到民知學習,風俗淳美。
社學兼讀御製頒行諸書及新定《律令》。
劉基臨終呈
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至順癸酉進士,授高安縣丞,遷江西行省椽、江浙
儒學副提舉。曾預言十年後當有王者起,人以為其狂。後被薦為浙東元帥府都事,募兵擊
方國珍,改行樞密院經歷,與石抹宜孫守處州。因有功不升,逃歸青田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朱元璋征劉基等四人至應天,待以上賓之禮。元璋問天下紛爭,何時能定?劉基陳《時務十八策》。元璋大喜,特築禮賢館,留備顧問。自此以後,隨時向元璋建言,參與謀劃軍事方略,平定
江南。吳元年(1367)授太史令,上《戊申大統歷》。元璋即皇帝位,又奏立軍衛法。洪武三年(1370)授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洪武四年三月二十三日致仕。元璋亦時刻詢問,劉基每次皆詳細條答而焚其草稿,勸元璋“霜雪之後,必有陽春;國威已立,應濟以寬大。”後因事被劾;劉基急忙進京謝罪,便留居京師,不敢歸里。胡惟庸任丞相,劉基憂憤疾作。洪武八年三月,元璋親制文賜給,遣使護歸。到家之後,病情加重,把《天文書》交給兒子
劉璉說:“馬上呈送皇帝,勿令後人學此。”又告訴次子
劉璟說:“為政之道,寬猛如循環。當今之務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諸形勝要害之地,宜與京師聲勢連絡。我欲為遺表,因惟庸在,沒有益處。待惟庸敗後,皇帝必然思念我。若有所問,你就將此遺表呈上。”四月十六日卒,年六十五。有《郁離子》、《剖覆集》、《寫情等》、《犁眉集》等。
雜譚逸事
廖永忠之死
廖永忠(1233—1375),
巢縣人,元至正年間,與兄
永安聚義兵保巢縣。至正十五年 (1355)以舟師歸附朱元璋,後從
永安渡江。
永安陷於吳,襲兄職為樞密僉院,並總其軍,屢立戰功。伐陳友諒,以功進中書省右丞;再征陳理,英勇無比,元璋賜漆牌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懸於門額;伐張士誠,取德清,進克平江,擢中書平章政事。吳元年 (1367),任征南副將軍,率舟師討
方國珍,進據福州。洪武元年(1368),兼同知詹事院事,乘勝掠定閩中諸郡,師至延平,破執陳友定。任征南將軍由海道取廣東,平廣西。洪武三年北征,克察罕腦兒。同年十一月封德慶侯。洪武四年以征西副將軍從湯和伐蜀,戰瞿塘,揮師
重慶。論功行賞,名列傅友德之後。洪武五年又從征沙漠,至和林,大勝而還。洪武六年奉命督師出海捕倭。不久召還京師。因其曾護送小明王迎韓林兒回應天,至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覆舟而死,元璋怪罪永忠,在大封功臣時,朱元璋諭諸將說:“永忠戰鄱陽,亡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只封侯而不公。”其實是對瓜步沉舟事耿耿於懷。洪武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朱元璋以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年五十三。
選國子生分教北方
朱元璋告諭御史台官說:“致治在於善俗,善俗本於教化。教化行,雖閭閻可使為君子;教化廢,雖中材或墜於小人。因北方喪亂之餘,忙於生計,知學的人很少,欲求博聞之士,十分困難。太學諸生,年老德優的,你們宜於選取,令其分教北方,以促使人人知道追求學問,多出人才。”洪武八年(1375)三月,御史台官奉命選取國子生林伯雲等三百六十六人,給廩食,賜衣服,分教於北方府州
儒學。
趙成出使易馬
洪武三年(1370)五月,鄧愈克河州,又招納吐番諸部,設河州衛,指揮同知等官,皆由其酋長充任,於是番酋前往和州
貿易,為此設立了河州茶馬司,正式允許西番以馬易茶,予以互市。西番以馬易茶的日益增多,而其使用的貨幣與中國不同。尤其是改行鈔法之後,西番人頗感不便,因而以馬交易的越來越少。洪武八年(1875)五月初九日,朱元璋遣中官趙成帶著羅綺綾帛及巴茶往河州與西番市馬。仍命河州守將善加
撫循,以通互市。馬稍來集,即以重額賞賜。同時,趙成又宣諭朝廷德意。這是中官出使的開始。自此之後,番酋感悅,紛紛到朝廷謝恩。而山後歸德等州西番諸部落皆以馬來售。
擴廓帖木兒逝世
擴廓帖木兒(?一1375),
河南沈丘人,本姓王,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兒甥。察罕收為養子,元順帝賜名
擴廓帖木兒。元末,隨察罕攻戰。察罕死,順帝即于軍中拜擴廓為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總領察罕軍圍益都,東取莒州。到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平定山東之地,又引軍還駐太原。元朝廷內部爭鬥激烈,太子求救,擴廓奉太子奔太原。後順帝誅殺孛羅,擴廓從太子入見,授太傅、左丞相。因其驟登相位,中朝舊臣不服,擴廓請兵,順帝封其為
河南王,率兵平定江淮,駐兵河南,調關陝四將軍
李思齊、
張思道、孔興、脫列伯會師大舉。而
李思齊與察罕同時起兵,地位相等,不服擴廓調遣。擴廓怒,遣其弟討思齊,內戰不止,無進取之功,退據
山西澤州。洪武元年(1368)徐達平定元大都,揮師西進。湯和自澤州攻掠
山西,與擴廓接戰,擴廓得勝,又奉命復大都。徐達等乘虛攻太原,擴廓回救不及,兵潰北逃,擁兵塞上。洪武三年,徐達奉命征剿擴廓,擴廓與戰不利,奔往和林。次年,李文忠出塞,擴廓又敗。此後,擴廓不時侵擾邊境,明軍加強防禦,不輕易出擊。擴廓等從其主徙居金山。洪武八年八月十七日卒於哈剌那海的衙庭。
大內宮殿的改建
洪武八年(1375)九月初四日,朱元璋下詔改建大內宮殿。他告諭廷臣說:“唐虞之時,宮室樸素,而後世窮極侈麗,習尚華美,離上古的樸素越來越遠。現在改建大內宮殿,只求安固,不事華麗。凡雕飾奇巧,一律不用,惟講究樸素堅壯,可傳永久。後世子孫,以此為法。並飭所司一併遵守。”洪武十年十月,改建大內宮殿成。闕門曰午門,翼以兩觀。中三門,東西為左右掖門。午門內曰奉天門,門之左右為東西角門。內正殿曰
奉天殿,為皇帝受朝賀之所;殿之左右有門,左曰中左門,右曰中右門;兩廡之間,左曰文樓,右曰武樓。
奉天殿之後曰華蓋殿,華蓋殿之後曰謹身殿,謹身殿後為後宮的正門。
奉天殿外兩廡之間有門,左曰左順門,右曰右順門。左順門之外為東華門,門內有殿為文華殿,為東宮視事之所;右順門之外為西華門,門內有殿曰武英殿,為皇帝齋戒時所居。制度皆如舊而稍加增益,規模更加宏偉壯麗。
吳雲出使被殺
吳雲(?一1375),字友雲,直隸
宜興人。元時任端本堂司經,改翰林待制。洪武元年(1368)徐達克元都,送其至京師,元璋授弘文館校書郎,遷渭南縣丞,刑部郎中、
磨勘司司令。洪武五年遷刑部尚書,洪武六年出任湖廣行省參政。洪武八年以事被逮至京師,元璋重其才即釋。其時,雲南未下,元璋即於九月十一日命吳雲出使招諭梁王。臨行前元璋告諭:“今天下一家,獨雲南未奉正朔,殺我使臣,你願為我作陸賈嗎?”吳雲頓首請行。恰巧,梁王遣鐵知院等二十餘人使漠北,被大將軍俘獲,送至京師,元璋釋放,令與吳雲一起往雲南。吳雲等一入雲南境,鐵知院便誘吳雲說:“我們奉使被執,罪當處死,你可充作元使。改換制書,共同欺騙
梁王。”吳雲誓死不從,鐵知院等遂殺害吳雲。梁王聽說後,收斂吳雲屍骨,送四川給孤寺。弘治四年(1491)五月贈刑部尚書,謚忠節,與王偉並祠,改祠額“二忠”。
朱元璋論用人之道
洪武八年(1375)十月三十日,朱元璋在奉天門與侍臣論及用人之道。他說:金石有聲,擊之而後鳴;舟航能運,操之而後動;
賢人有才,用之而後見。但是,人的才智,有的長於彼,有的短於此。若因其短而摒棄其長,則天下之才就難以覓尋了。所以,今令天下求才,只要有一技之長的,皆在選拔之列,待其來京之後可以全面考核。其廉讓,可以知其仁;其善謀,可以知其智;其果斷,可以知其勇。如果只看其
小節,未見其大端,就廢棄不用,必有天下無賢之嘆。雖有稷契之才,也難以
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