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年

公元137年的象林之變尤其惡劣,在這次戰鬥中,連來自交趾的一萬名援軍也譁變了。朝廷不得不採取軟辦法:派遣寬厚清廉的官員前往,並招募甚至酬勞對抗的首領,其餘堅定的不滿分子才遭誅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37年
  • 外文名:A.D. 137
  • 中國紀年:東漢永和二年
紀年,大事記,出生,逝世,

紀年

公元137年,是農曆丁丑年。年號:東漢永和二年。

大事記

武陵“蠻”圍充城(今湖南桑植),攻夷道(今湖北宜都),旋為武陵太守李進所破。象林(屬日南郡,今越南廣南濰川南茶蕎地方)“蠻”區憐等起兵攻城邑。發交趾、九真二郡兵往救。二郡兵不願遠行,反攻其府。
擊白馬羌
永和二年(137)春,廣漢屬國都尉進兵攻討屢犯塞上的武都郡(今甘肅成縣西)白馬羌,斬首六百餘級,大勝而回。不久,護羌校尉馬賢又進兵擊殺其渠帥飢指累祖等三百餘人,於是隴右(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羌人悉平。
公元137年羅馬大主教宣布在聖誕日舉行莊嚴的宴會。
漢順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征交趾兵平叛,結果反而倒戈,形勢非常危險。廷議要調荊、楊、兗、豫四萬人征討,幸虧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其後夏方兩任交州刺史,威信極高,占人聞其名而降。
公元137年,洛陽發生地震,地動儀所指出的地震方向和地震實際發生的方向幾乎完全一致。
公元137年,徙縣治於今交河鎮,仍稱交河縣,屬河間府獻州。
公元137年(東漢永和二年),東漢敦煌郡太守率3000人出擊北匈奴,殺呼衍王,確保了這一地區的安寧。
順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在現南雄市屬的里營村開始設立了一處“延壽院”;至唐代武德中又建立了光孝寺;隨後,在南雄境內就相繼建有報本寺、曉真寺、雲寺及鮑成院、石室院、臨林院、上溯花林院、五渡花林院等多處寺院。
裴岑碑(順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此碑在新疆巴里坤。體肅筆直,隸意特多,書風雄強威猛,有萬夫莫當的氣概,顯示了漢王朝統一中華的強盛國力,漢代中原書風流行華飾,以八分為主;塞外尚質不尚文,仍守西漢隸書遺風。
公元137年,敦煌太守裴岑誅殺北匈奴呼衍王,結束了漢匈在西域300年的爭奪,北匈奴勢利退出新疆歷史舞台。
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日南郡象林縣少數民族區憐等人起兵反漢,時為九真太守的祝良領旨前往平亂,祝良單騎至區憐軍中,“曉以禍福,招以威信,數萬人一時俱降,嶺表悉平”,“祝威”由此而名。“文革”時,祝威崗曾一度取江青“文攻武衛”之意,改名“武衛崗”,成為長沙地名史中的一則笑話。

出生

王允
王允(公元137年一193年)字子師,太原祁地(今山西并州縣)人。東漢末年,奸臣董卓弄權誤國,禍國殃民,其行徑激起了滿朝文武和普通百姓的極度憤慨,人人慾誅之而後快。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3年)四月,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聲討聲中,董卓終於被朝廷誅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擔任剷除董卓這一歷史重任的主要策劃者和組織者,便是東漢獻帝時期的司徒王允,“美人計獻貂蟬”便是其傑作。
范滂公,立義公之長子,字孟博,諱孔林,生於公元137年,歿於公元169年,原籍在東漢汝南征羌(即今河南郾城東南),少居風節舉孝廉,至署汝南功曹(太守),升冀州清詔使,遷光祿勛辦主事,為東漢名卿,名列八顧,妣田氏,封夫人,歿後夫婦合葬伙仙人獻掌形,生二子曰:鑒偉、鐘偉。
士燮
士燮(xiè)(粵語:Si6 Sip3,越南語:Sĩ Nhiếp;137年-226年)(《歷代神仙通鑑》中被誤記為杜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三國時期割據交州一帶的軍閥。
士燮年少時師事學者劉陶,其後逐漸升任交趾太守。後被朝廷加職綏南中郎將,遷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在步騭接管交州時積極配合,歸附孫權,被孫權加為左將軍;此後又因誘降益州豪族雍闓而遷任衛將軍,進封龍編侯。任交趾太守四十年。黃武五年(226年),士燮去世,享年九十歲。

  

逝世

迦膩色伽二世(公元105年-公元137年),在位三十二年。
虞詡(? —1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