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中型坦克

122中型坦克

122中型坦克(中國軍方代號:WZ-122),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一種探索試驗性質的中型坦克。該坦克最終沒有定型投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122式中型坦克
  • 英文名稱:Type 122 medium tank
  • 前型/級:69式中型坦克
  • 次型/級:80式主戰坦克
  • 研製時間:1970~1978年
  • 國家:中國
  • 戰車類型:中型坦克
  • 研製單位:北方工業公司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技術特點,總體布局,火炮系統,飛彈彈藥,火控系統,輔助武器,性能數據,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我國坦克裝甲車輛專業情報網的情報分析專家,就不斷向軍委裝甲兵和國防工業的有關領導上報前蘇聯和西方國家相繼推出和裝備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情報。
中國坦克總裝廠中國坦克總裝廠
當時,前蘇聯已研製出T-64坦克,德國推出了“豹”1坦克,美國陸軍已經開始裝備M60坦克,法國的AMX-30坦克也已新鮮“出爐”。情報專家分析,這些坦克裝有105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及較先進的計算機火控系統,整體性能已明顯優於我國自產的59式中型坦克,同時也領先於我國於1963年開始籌劃研製的69式中型坦克(裝100毫米滑膛炮、雷射測距、以人工操縱為主的簡易火控系統以及主動紅外夜視夜瞄裝置等)。這些情報引起了軍委裝甲兵的高度重視,並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果斷決定開始研製戰技指標明顯高於69式中型坦克的新一代主戰坦克,全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縮小與已開發國家的坦克研發差距。
裝甲兵的決心很快得到軍委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的認可。1967年4月,根據軍委裝甲兵的指示精神,由北方某坦克製造廠牽頭、某研究所和裝甲兵科研院參加,聯合組成新型坦克論證組,對發展我國二代坦克的戰術技術指標進行充分論證。同年12月,國防科工委批准了軍委裝甲兵提出的論證指標,並正式下達了研製代號為“122中型坦克”的任務,承擔研製任務的工廠和有關科研院所遂全力投入研製新型坦克的會戰。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戰事,卻打亂了新型坦克的研製節奏。
1969年年底,我國與前蘇聯在兩國接壤的黑龍江省珍寶島地區爆發了邊境衝突。在這場規模不大的邊境交戰中,蘇軍仗著其有先進坦克和裝甲車,橫衝直撞,肆無忌憚地犯我邊境。戰爭就是無聲的命令。沒有先進坦克的痛,使裝甲兵的高級將領意識到加快我國新型坦克研製步伐的必要性。

研製歷程

此時正值研製工作剛剛起步,於是,軍委裝甲兵果斷放棄了原來比較保守的研製方案,決定進一步提高新型坦克的戰技指標。為加快研製進程,軍委裝甲兵親自掛帥,組成了新一代中型坦克會戰組。1969年12月,有關專家在北京召開會議,對新型坦克的戰技指標又進行了補充論證。1970年初,軍委裝甲兵召開新型坦克研製工作會議,進一步確定了戰術技術指標。同年3月18日,由軍委裝甲兵、瀋陽軍區裝甲兵、北京軍區裝甲兵、五機部等領導機關和科研院所及工廠等單位,聯合組成了新型坦克會戰組。由北方某坦克製造廠擔綱坦克大會戰的總師單位,122中型坦克研製正式開始。
根據求新求高的要求,第一輪樣車的設計採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液力傳動裝置、液壓操縱裝置和液氣懸掛裝置,簡稱“三液”樣車。當時構想,該車裝515千瓦發動機(700馬力,後來改為478千瓦)、120毫米滑膛炮、微光夜視夜瞄裝置、複合裝甲、三防裝置等新型部件,並重點提高新型坦克的火力威力和機動能力,使之具備與強敵T-64坦克及可能的後續式坦克相抗衡的能力,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在大會戰中,科技人員、工人和幹部熱情高漲,日夜奮戰,於1970年9月25日順利完成了一輛“三液”坦克樣車的總裝任務,但由於“三液”技術不過關,新型坦克的研製工作陷入停頓狀態。面對這一困難,軍委裝甲兵意識到新型坦克的戰技指標不切實際,於是果斷叫停“三液”樣車的研製,轉為研製技術比較成熟的機械傳動、扭桿彈簧懸掛、機械操縱的“三機”樣車。為此,試製出來的“三液”樣車,只進行了短期的表演即中止了研製。
1970年11月27日,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了122中型坦克應當立足於“三機”的方案進行研製。根據這一精神,經過工廠科技人員的艱苦奮戰,兩輛122中型坦克“三機”坦克樣車(代號1221)於1971年1月17日完成組裝。“三機”樣車於1971年至1973年在包頭、南京等地試車近3000千米,取得了較好的試驗效果,但由於整車性能和部件結構都還存在不少問題,大量的關鍵技術和部件仍需繼續攻關和試驗,因此,122中型坦克的研製工作再次被擱置,有關工廠和科研機構轉入部件和關鍵技術的攻關。
在122坦克“求高求新”的計畫中,“求新”被迫宣告失敗,但裝甲兵需要新型裝備的迫切要求使得研製工作還得繼續下去,於是,到了11月27日,617廠會同裝甲兵科學研究院,將“三液”方案中止,啟動更加切合實際的“三機方案”,即機械傳動、機械操縱、機械懸掛,雖然看上去沒有那么高大上,但事實證明“三機”方案卻是符合當時技術條件的設計理念。1971年1月17日,兩台“三機”樣車在包頭、南京等地進行3000千米的測試,效果理想,但由於整車性能和部件結構都還存在不少問題,大量的關鍵技術和部件仍需繼續攻關和試驗,因此,研製部門的主要精力基本轉入部件和關鍵技術的攻關。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從外形上看,122中型坦克仍採用了傳統蘇式坦克那種炮塔低矮、車體呈流線型的外觀設計,與59式中型坦克別無二致,不同的是它的火炮抽氣裝置較之59坦克明顯靠後,位於火炮中部。具體的布置是這樣的:坦克的前部為操縱部分,駕駛室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坦克的中部為戰鬥室,裝有1門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及高射機槍等,坦克的後部為動力傳動室,發動機橫置,布置較為緊湊。該坦克的乘員也是4名:駕駛員、裝填手、炮長和車長。炮塔由裝甲鋼鑄造而成。炮塔內有3名乘員:裝填手在火炮右側,車長在火炮左側,炮長位於火炮左側及車長的前下方。炮塔外兩側各裝有兩個飛彈發射架和4枚反坦克飛彈。炮彈與彈藥架位於戰鬥室火炮右側及右前側。說到這,對蘇制坦克的外觀耳熟能詳的讀者對不怎么“另類”的122中型坦克可能沒有多大的興趣。別急!別看它外形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車裡面還真有不少“內秀”的東西哩。
WZ-122坦克有4名乘員。該坦克基本繼承了59式中型坦克的總體布置,駕駛室位於車體左前部,坦克中部為戰鬥室,坦克後部為動力室,發動機橫置,總體布置緊湊。WZ-122坦克各方面性能均比59式坦克領先一代。
WZ-122中型坦克:炮塔上的扶手體現出122中型坦克的設計受蘇聯坦克搭載步兵作戰的思想仍很深。

火炮系統

它裝有當時口徑最大的坦克炮。122中型坦克的最大亮點,是裝了一門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由於年代久遠,當時我國研製的120炮的性能難詳,但北約標準的這種120坦克炮的威力大家可能並不陌生。僅舉一例:海灣戰爭中,一輛美軍的M1A1坦克用120炮打擊一輛掩體內的蘇制T-72坦克。穿甲彈呼嘯而出,穿過T-72坦克掩體前的土牆,從其首上裝甲打進去,從車後鑽出來,又打進後牆1米多深。這種大威力、大口徑的坦克炮,我國的科技人員已經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就把它搬上了坦克,而當時前蘇聯的主流坦克T-64和T-72坦克,裝的是115毫米滑膛坦克炮,美、德、法等國研發的新一代坦克,裝的是北約標準的105毫米線膛坦克炮。僅從所選用的火炮口徑這一點看,我國坦克無疑是處於領先水平的。儘管120炮沒有成為我國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標準火炮,但天生我才必有用,該炮後來還是用在了性能先進的自行反坦克炮上了。

飛彈彈藥

坦克炮加反坦克飛彈,是一個新創意。在122坦克炮塔的兩側,分別掛有兩個反坦克飛彈發射架,可發射紅外有線制導反坦克飛彈。它所裝的反坦克飛彈,不是大家所熟悉的坦克炮射飛彈(當時美國的“謝里登”坦克可以發射“橡樹棍”炮射飛彈;後來前蘇聯的T-64坦克也可發射AT-8“鳴禽”炮射飛彈),而是把普通的反坦克飛彈搬上了車。在坦克上裝普通反坦克飛彈這一創意,在世界坦克研發史上還真是鮮見,足以可見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世人對反坦克飛彈認識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火控系統

坦克採用了先進的自動裝表簡易火控系統。122中型坦克“三液”樣車安裝了先進的自動裝表簡易火控系統。這套系統包括晝間瞄準/微光夜瞄/雷射測距三合一瞄準鏡、彈道計算機和雙向穩定器等。這套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當發現目標時,炮長首先用瞄準鏡的中央瞄準指標對準目標,用雷射測距機測定目標的距離,經彈道計算機解算,所輸出的瞄準信號通過瞄準鏡分劃板驅動裝置自動裝定表尺,同時,經過雙向穩定器賦予火炮射角完成二次瞄準,炮長修正擊發。從它的原理分析,這是一套典型的擾動式自動調炮火控系統。筆者認為,如果這套火控系統當時能取得突破,其技術水平可能略優於前蘇聯的T-64坦克(裝模擬彈道計算機、與我69坦克相同的主動紅外夜瞄裝置等),與西方的坦克不相上下。由於微光夜瞄裝置技術含量很高,當時國內還沒有取得技術上的突破,因此,後來的“三機”樣車改為主動紅外夜瞄裝置。

輔助武器

坦克裝上了20毫米機關炮。針對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阿方由於缺乏可靠防空掩護,坦克損失慘重的教訓,為提高防空作戰能力,“三液”樣車的輔助武器選用了20毫米機關炮,並在裝填手視窗上安裝了一個小的方向機,以便射手進行操縱。後來的“三機”樣車取消了機關炮,又改為裝12.7毫米的高射機槍。筆者認為,坦克上裝20毫米機關炮,其對地和對防空作戰能力可能會有所提高,但是,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由於20毫米機關炮射擊震動較大,靠二炮手人工操作進行射擊,可能射擊精度反而不如小口徑的高射機槍,況且傳統觀點認為,坦克不是防空兵器,對空作戰不是其主要職能。綜合分析比較,筆者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選用高射機槍可能更合理。

性能數據

戰鬥全質量: 37.5噸
乘員: 4人
車長(炮向前): 9.525米
車寬: 3.28米
車高(至炮塔頂): 2.25米
單位功率: 12.7千瓦/噸
單位壓力: 72千帕
最大速度: 55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 500千米
主要武器口徑/類型: 120毫米/滑膛坦克炮
反坦克飛彈/紅外製導:
輔助武器口徑/類型: 12.7毫米高射機槍;7.62毫米並列機槍;7.62毫米航向機槍
彈藥基數: 120毫米炮彈 40發;7.62毫米機槍彈 3000發;12.7毫米機槍彈 500發;反坦克飛彈 4枚
裝甲類型:車體/炮塔 鋼裝甲板/鋼鑄造裝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