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平昌馬蜂蜇人事件

10·9平昌馬蜂蜇人事件

2014年10月9日上午,巴中市平昌縣雙鹿鄉發生一起馬蜂蜇人事件,一母親帶著不滿2歲的女兒到田地挖紅薯,不料驚擾附近松樹上比水桶還大的馬蜂窩,致使母女二人雙雙遇難,就連趕來施救的鄰居也被馬蜂蜇傷,躺進了醫院。事發後,當地政府砍掉松樹,搗毀了馬蜂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0·9平昌馬蜂蜇人事件
  • 事件時間:2014年10月9日上午
  • 事件地點:巴中市平昌縣雙鹿鄉
  • 事件原因:挖紅薯時意外驚擾馬蜂窩
  • 事件結果:2人死亡
知識擴展,事件過程,求醫治療,領導指示,事件處置,常識索引,醫生支招,正確做法,如何自救,專家提醒,

知識擴展

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事件過程

遇難者丈夫何師傅說,10月9日上午,他出門賺錢,自家妻子帶著快滿2歲的女兒到地里挖紅薯,不知為何驚擾了附近的馬蜂。當他回家看到她們時,妻女都已癱軟在地,而且被馬蜂蜇得面目全非,臉部和手腳遍布烏包。“估計是小孩子吃的零食,甜品招引了樹上的馬蜂。”事後遇難者鄰居猜想,當時大人忙著做事,可能給小孩子帶了一些零食,這些零食有的是甜品,可能招引了馬蜂。
據當時目睹整個過程的村民張女士介紹,當時自己回家喝開水,恍然聽到有人哭喊,開始以為是有人被狗咬傷,於是她提著一根木棒跑出來一探究竟,竟發現是村民何師傅的妻子和女兒被一團黑壓壓的馬蜂圍著。
剛開始,張女士準備用衣服扑打兩母女身上的馬蜂,但她還未走近,馬蜂就向她撲過來。所幸,張女士一路狂奔躲過一劫。隨後,她叫來鄰居幫忙,開始用一桶水去潑,但馬蜂毫無逃走之意。隨後又有幫忙的鄰居背上噴灑農藥的噴霧器,試圖通過噴灑農藥把馬蜂驅走,然而馬蜂非但沒被趕走,噴灑農藥的鄰居反被馬蜂蜇傷。看到前兩種方法不奏效,張女士突然想到噴殺蟑螂的噴霧劑。於是她便向鄰居借了一瓶。據她介紹,她按著噴霧器來回沖入蜂群3次,才將蜂群驅散。最後眾人幫忙,將癱倒在地的母女二人救回家中。

求醫治療

土方法”沒奏效 送醫不久母女離世
“由於之前當地沒有發生過馬蜂蜇死人的情況,大家將傷者救出來後,就開始用一些土辦法治療。”張女士說,聽老人說敷上“亞芋子”(類似芋頭)能減輕蜂毒,村民們都上前幫忙敷藥,等待傷者家屬回家。
何師傅趕回家中,立即聯繫當地衛生院醫生。由於交通不便,怕醫生找不到路,何師傅一邊催促醫生,一邊將受傷的妻子和女兒扶上自己的三輪車,向當地衛生院駛去。20多分鐘後,受傷的母女被送到當地衛生院。鄉衛生院醫生看過傷者傷情後,告訴何師傅必須馬上轉院治療。當受傷母女被送到平昌縣人民醫院10多分鐘後,何師傅的妻子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1小時後,何師傅的女兒也離開人世。

領導指示

據當地鄉黨委書記介紹,事發後,當地鄉政府高度重視,安撫慰問遇難者家屬,並在第二天就派當地消防和安辦工作人員前往現場處置元兇。

事件處置

原來在離事發紅薯地四五米的地方的松樹上,有一個小方桌大小的馬蜂窩。消防和安辦工作人員不得不戴上防蜂服,砍倒松樹,將“肇事”馬蜂窩搗毀,並用汽油將這個蜂巢徹底“火化”。據悉,為了方便處置馬蜂窩,去年該鄉鎮還特意配備了2套防蜂服,今年已發現處置馬蜂窩近60個,而這個蜂巢因比較偏僻,未被發現,所以才釀成悲劇。截止10月13日,當地政府和消防部門還為當地村民配發了臨時噴霧劑,用於驅趕零散的馬蜂。

常識索引

醫生支招

多/知/道/點
有多毒?被蜇超5處會送命
毒蜂到底有多毒,遇到毒蜂又該如何預防?巴中市中心醫院擁有14年蜇傷救治經驗的劉星君主任介紹:
秋季許多水果成熟,正是馬蜂最活躍的季節,因馬蜂本身螫針帶有很強的毒性,且個頭大(成年馬蜂可以長到5厘米左右),攜帶毒液多,一旦有人被馬蜂蜇傷超過5處就會出現全身多器官損害,其中包括嚴重的凝血反應、心肌損傷、肝腎損傷,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成人呼吸綜合徵、“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即凝血功能失常),甚至休剋死亡。

正確做法

怎么躲?
保持靜止扮“木頭人”
如果途中遇到一群馬蜂,最好是待在原地一動不動,即使是馬蜂狂轟濫炸般飛向自己,也一定要保持靜止。“對於普通人而言,遇上一群馬蜂朝自己飛來,保持一動不動很難做到。”但劉醫生總結了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就是閉上雙眼,假扮木頭人,一般10多分鐘後,馬蜂就會飛走。

如何自救

咋急救?
“土方法”沒用 儘快進醫院
肥皂水、塗藥物、拔毒刺,常被認為是治療蜇傷的土辦法,然而科學的解釋又是咋樣呢?劉醫生稱,民間的一些土方法稱肥皂水清洗蜇傷主要依據是酸鹼中和反應,雖然一般蜂毒為酸性,肥皂水為鹼性,理論上可以起到中和反應,但馬蜂的螫針一般有5毫米左右,馬蜂蜇人後,毒液一般都被注入到皮下組織,肥皂水只能清洗皮膚表面,對於皮下組織的毒液沒有任何效果;其次塗抹藥物也一樣,很難進入皮下組織。
此外,普通蜜蜂的毒刺會有倒鉤,毒刺一般都留在傷者身體內,但是馬蜂的毒刺沒有倒鉤,一般在傷口處找不到毒刺,所以拔毒刺一說只對蜜蜂蜇傷適用,對於馬蜂蜇傷基本無用,其次就是毒刺很細,基本上要用上放大鏡才能找到,但拔毒刺時儘量不要用力擠壓蜇傷處,因為擠壓會讓毒液更快進入血液。

專家提醒

據了解,國內市場上還沒有蜂毒血清,大小醫院只能採取傳統方式治療。
劉醫生說,被馬蜂蜇後,除了到醫院就診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所有被馬蜂蜇傷的患者應該在第一時間到附近醫院就診處理,對於傷情較嚴重的患者最好由醫生陪同轉移到當地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救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