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萬聶拉木縣幅(H45C004002)區域地質調查》是由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朱同興,周銘魁,馮心濤,鄒光富,李建忠,莊忠海,江新勝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25萬聶拉木縣幅(H45C004002)區域地質調查
- 主要完成單位: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朱同興,周銘魁,馮心濤,鄒光富,李建忠,莊忠海,江新勝
- 等級:二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06-2-15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獲獎序號:20060023
項目摘要
西藏喜馬拉雅地區是世界公認的研究陸內造山作用的天然實驗室。這裡保存了奧陶紀-古近紀約5億年連續沉積的厚達14km的海相沉積地層,也是研究全球海平面變化最理想的地區。項目研究目標是通過區域地質調查,反演區域地質演化史。主要科技內容: 1、合理劃分測區地層和構造分區,劃分岩石地層單位34個,生物地層單位83個。新發現三疊紀拉丁期和諾利期魚龍化石;首次發現二疊系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堊世島弧型火山岩,提高了喜馬拉雅地區的地質研究程度。 2、系統開展了喜馬拉雅地區奧陶系-古近系多重地層(尤其是層序地層)劃分與對比研究。劃分出6個巨層序、15個超層序和48個三級層序,系統建立喜馬拉雅地區層序地層的時空格架和海平面變化曲線,反演了岡瓦納大陸北緣沉積演化史。 3、系統開展了磁性地層和構造古地磁研究,採集磁性樣品4098件,建立了二疊紀-古近紀磁性地層柱,編制了喜馬拉雅地區奧陶紀-古近紀古緯度和磁移曲線,估算出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導致地殼縮短量約800km,提供了地殼形變的量化參數。 4、查明了測區構造類型和組合樣式,明確提出前展式逆沖推覆岩片是測區最明顯的構造特點。 5、測區地質發展史劃分為:前奧陶紀基底形成、奧陶-泥盆紀穩定陸表海、石炭-侏羅紀被動大陸邊緣、白堊-古近紀前陸盆地、新近-第四紀後造山隆升五個大的演化階段。 6、全面系統地收集測區礦產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分布和現狀;系統調查測區生態環境的分布和特徵,並進一步提出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議。套用推廣情況:項目成果得到了中國地質調查局評審專家組的一致好評,獲優秀成果評價;西藏地調院、日喀則行署礦管局和國家級珠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對本項目成果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和引用證明。項目組發表的相關論文和觀點得到了地質專家的肯定和引用。項目成果對從事喜馬拉雅地區地層古生物、沉積地質、構造地質和區域地質的生產、研究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