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甲竹(學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竿高達20餘米,粗者可達20餘厘米,幼竿密被細柔毛及厚白粉,籜環有毛,老竿無毛,並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基部節間甚短而向上則逐節較長;竿環不明顯,低於籜環或在細竿中隆起。籜鞘背面黃褐色或紫褐色;籜耳微小,繸毛髮達;籜舌寬短,強隆起乃至為尖拱形,邊緣具粗長纖毛;籜片較短,長三角形至披針形;葉耳不明顯,鞘口繸毛存在而為脫落性;葉舌隆起;葉片較小較薄。花枝穗狀,基部托以4-6片逐漸稍較大的微小鱗片狀苞片;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於一側,呈整齊的復瓦狀排列。小穗僅有1朵小花;小穗軸延伸於最上方小花的內稃之背部;穎1片,頂端常具錐狀縮小葉有如佛焰苞。花絲長4厘米,花葯長約12毫米;柱頭3,羽毛狀。穎果長橢圓形,頂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筍期4月,花期5-8月。
分布於中國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和台灣省,黃河流域也有多處栽培。1737年引入日本栽培,後又引至歐美各國。竹桿的節片像龜甲又似龍鱗,凹凸有致,堅硬粗糙。與其他靈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飄逸,多了些剛強與堅毅。稈基部以至相當長一段稈的節間連續呈不規則的短縮腫脹,並交斜連續如龜甲狀。此竹種易種植成活但難以繁植,為中國的珍稀觀賞竹種。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物種提示
主要變種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栽培型) 竿高達20餘米,粗者可達20餘厘米,幼竿密被細柔毛及厚白粉,籜環有毛,老竿無毛,並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產中國、日本及歐美各國。 | |
強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Obliquinoda(栽培型) 不同於原栽培型在於竿較細,其相鄰的節互動傾斜,但節間正常而不畸型。產中國浙江、江蘇。 | |
佛肚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Ventricosa(栽培型) 同於原栽培型在於竿的中部以下有10個以上的節間在中部膨大如佛肚狀,但相鄰的各節並不彼此互動傾斜。產中國浙江安吉。 |
金絲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Gracilis(栽培型) 竿始終矮小,高7-8米,直徑3-4厘米,竿壁較厚。竿堅固耐用,可作撐篙及農具柄。產中國江蘇宜興。 | |
方竿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Tetrangulata(栽培型) 竿為鈍四棱形。此種鈍四棱形並非因人工作用所成。供觀賞或製作工藝品。產中國湖南君山。 |
梅花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Obtusangula(栽培型) 竿具5-7條鈍棱,橫斷面略似梅花形,故有此名。產中國湖南君山。供觀賞及製作工藝品。 | |
花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Tao Kiang(栽培型) 竿具黃綠相間的縱條紋,葉片也可具有黃色條紋。在毛竹產區常有零星栽培。模式產地台灣用途同毛竹,又可供觀賞。 |
黃槽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Luteosulcata(栽培型) 竿綠色,但節間的溝槽則為黃色。產中國湖南,浙江安吉竹種園引種。模式標本采自安吉竹種園用途同毛竹。 | |
綠槽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Viridisulcata(栽培型) 竿黃色,但節間的溝槽則為綠色。產浙江。模式標本采自浙江。為美麗的觀賞竹種,其他用途同毛竹。 |
地理分布
栽培技術
主要價值
工藝品
觀賞
植物文化
- 中國竹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獨特色彩。
- 竹子是東方文明的象徵,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品格和情操
- 中國竹文化在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