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現過程,文物大展,歷史意義,
發現過程
2008年,丹江口市在組織該村申報武當神戲時,有村民發現大量琉璃碎片。這引起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民眾文化研究館館員,丹江口市六里坪鎮文化站退休幹部李征康的關注,他建議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當時,其子李國瑞任習家店鎮文化站站長,李國瑞在青塘村龐灣發現後,回家給父親李征康說琉璃瓦和武當山的琉璃瓦非常相似。李征康研究分析後認為屬實。然後,李國瑞向丹江口市文物局匯報此事。李征康驚奇地發現,這些琉璃瓦片與明朝武當山的五龍宮、玉虛宮琉璃構件基本相吻合。後來,省市文物研究人員陸續來探訪。故宮博物院得知訊息後,於2012年4月派出第一支考古隊進駐該村,進行考古挖掘,其面積約2000平方米,有6座窯爐,已發掘3座,目前出土的大量遺物主要有滴水、瓦當、板瓦、筒瓦、勾頭等琉璃構件和窯具,其中“和記”銘文琉璃瓦件尺寸、胎質、釉色都與武當山五龍宮、玉虛宮現存的瓦件標本相符。當年,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在考古發掘現場表示,故宮博物院將全力支持該遺址考古發掘和原地保護工作。
該窯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發現,經湖北省文物局的協調,由故宮博物院進行考古發掘。初步探明窯場面積不小於2000平方米、窯爐六座,其中已發掘面積約400平方米、發掘窯爐三座、並發現淘泥池、煉泥池、儲泥台等作坊遺蹟。出土大量的文物主要為瓦當、滴水、板瓦、筒瓦、勾頭等琉璃構件和匣缽、支釘、墊磚窯具等。從出土“和記”銘琉璃瓦件看,瓦件尺寸、胎質、釉色上都與武當山五龍宮、玉虛宮現存的瓦件標本相符。可定龐灣琉璃窯址是明代專供武當山琉璃建材的窯場。由於琉璃建材在明清兩代均受到嚴格控制,再加上武當山建築群是明代皇家宗教建築,所以該窯場可以確定為一處皇家琉璃窯場。
文物大展
作為紫禁城600歲壽辰的壓軸大展,來自丹江口市習家店鎮青塘村龐灣的三件武當山琉璃建材,無聲訴說著武當與故宮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歷史意義
文物專家稱,琉璃建材在明清兩代均受嚴格控制,再加上武當山建築群是明朝皇家宗教建築,該窯場屬皇家琉璃窯場無疑。該窯址、該村與武當文化的關係以及在陶瓷考古發現中的重要性和唯一性,證實了武當山古建築群除主要建築材料或構件從外地運來之外,大部分材料均在丹江口市及武當山周邊製作、加工和取材的猜測,充分說明修建武當山古建築群時,數量龐大的建築材料大多採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獲取。龐灣窯址的發現,填補了武當山古建築群修建史上的一段空白。
2012年,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在考古發掘現場表示:武當山琉璃官窯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第五座明代官窯遺址,保存完好,對於研究武當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故宮博物院將全力支持該遺址考古發掘和原地保護工作。
武當山琉璃官窯遺址的考古發掘,使故宮與武當山結下深厚緣分。單霽翔2012年曾在武當山特區舉行的“積極保護整體創造——文化遺產的守望與展望”專題講座中說:故宮與武當山有著親緣、情緣、血緣關係,二者在歷史、建築特色、建築風格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從某種角度說,武當山和故宮是同一脈絡的延伸,因此對於研究兩地共同的歷史文化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武當山史料記載: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代達到鼎盛。紫禁城與武當山是由同一個皇帝、命同一批建築大師、率同樣的30萬名工人、按同一種建築理念和法式、在中國南北兩地建造,都是代表中國古代最高建築水準的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