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家川村

龐家川村,位於山西省陵川縣西部,隸屬於陵川縣秦家莊鄉下轄村,由龐家川、西上河、東上河、小河南四個自然村組成;氣溫適宜,土地總面積2.4平方公里,總人口700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龐家川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面積:2.4平方公里
村情概況,行政區劃,地理氣候,文物古建,社會發展,自然村,東上河,西上河,小河南,

村情概況

山西省陵川縣秦家莊鄉下轄村
龐家川村(Pang jia chuan)位於陵川縣西部,距陵川縣城16公里,由龐家川、西上河、東上河、小河南四個自然村組成。地理位置在東徑,北偉之間,總面積2.4平方公里,總戶數200戶,總人口700口人。

行政區劃

龐家川村歷來居住分散,解放前由八個自然村組成,取名為八社,由龐家川村為主村,下有東上河、西上河、小河南、賈家嶺、華嘴、郝家嶺後底、景家嶺後底組成。解放後,賈家嶺、華嘴、郝家嶺後底、景家嶺後底四村劃分他村。

地理氣候

龐家川村屬土石丘陵地帶,地形呈東高西低之勢,境內共有東西走向的山脈三條,北南走向河流一條,東西走向主河流一條,支流二條,境內交差較大,最高海拔為 ,最低海拔為 。
龐家川村屬陵川西部,氣溫適宜,無霜期為 天---- 天,年平均氣溫 度,土地肥沃,屬陵川產糧區。龐家川村為資源貧乏村,自古到今無煤炭,只有少量零星鐵礦,且品質不高。

文物古建

據碑文記載,龐家川村原名叫川則村,後傳說因本村姓龐人口居多而改名為龐家川村。龐家川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較多,大清年間,由八社捐建的東掌腦奶奶廟為兩院廟宇,第一院有舞台,每年陰曆三月初十為廟會,第二院為正殿,東西配房,其廟建設規模之大,地處東掌腦山頂,有僧人居住。陵川解放後,八社的第一座學校就在此廟內,後在1958年,秦家莊公社在修建辦公房和公社承建石井養豬場時將此廟拆除,拆除的一切材料均為兩處所用。龐家川行政村為紀念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英烈,在東掌腦山頂建有“精神不死”烈士紀念碑一座。
龐家川村在大清年間大興土木,興建有“関聖帝君閣”一座,廟堂三座,位置分別為村南、村中、村北各一座,其中村北西廟與閣相依而建,村中佛堂在大清乾隆三十年重修後村委又於2006年再次維修。
龐家川村人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48年中共龐家川黨支部誕生(當時同西腳村同屬一個黨支部),抗日戰爭時期光榮犧牲一個,解放戰爭時期光榮犧牲一人。

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龐家川村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抓黨建、創先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集體先後籌建起南北兩座磚廠、一座預製廠、一座石料廠,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改善民眾生活,壯大集體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建材企業面臨淘汰,產業轉型,增加農民收入是最大問題,在支村兩委的帶領下,先後建成萬隻雞場三座,千頭豬場六座,成為我縣規模養殖龍頭村。現如今,我村規劃整齊的小康住宅區覆蓋70%的農戶,水、電、路、氣做到了全覆蓋,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工作取得了上級政府的肯定,並提出整合組織資源,以先進帶後進,以強村帶弱村,2009年9月合併龐家川周邊賈家嶺、西腳、和家腳三個黨支部,以龐家川為首的四個黨支部成立龐家川黨總支部,隨之各項工作順利展開。龐家川村被國家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先進村”光榮稱號。

自然村

東上河

東上河(Dong shang he)因位於龐家川的東部,地理位置屬東西主河流上游而得名,解放前為八社之一,人民公社時期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隊,1984年後為龐家川自然村,屬第六村民小組,現有24戶,80口人。

西上河

西上河(Xi shang he)因位於東上河自然村西而得名。解放前為八社之一,人民公社時期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隊,1984年後為龐家川自然村,屬第五村民小組,現有18戶,71口人。

小河南

小河南(Xiao he nan)由解放前從河南逃荒而來的難民落居此地而得名,為八社之一,人民公社時期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隊,解放後為龐家川自然村,改革開放後,村委引導該村村民遷居龐家川村,現有3戶,4口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