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坡洞,在四川夾江縣木城鎮新農村境內,相傳是漢代龐德公隱居之處。
2017年8月19日晚上至20日凌晨,10顆佛頭被盜,上下兩排各5顆,幾乎每個裂口處都有新鮮的鑿痕。警方已介入調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龐坡洞
- 外文名稱:Pang Podong
- 地理位置:四川夾江縣木城鎮新農村境內
- 著名景點:佛數百尊
地理位置,文物結構,保護現狀,佛頭被盜,歷史傳說,
地理位置
龐坡洞在四川夾江縣木城鎮新農村1組。龐坡洞交通頗為不便,不僅道路較為狹窄,停車後還需步行。
文物結構
洞口有“龐坡洞天”四字,洞前有幾處摩崖造像,刻佛數百尊。並有明人遊記碑刻。據縣誌記載:“洞中深不可測,遊人燃炬游之,將十里許,聞有雞犬水聲,驚怖而返,後無敢入者。”明人張鳳羾(音洪)著文說此洞“深無盡止,僧百炬以往未半輒返”。
據有關部門探洞查明此洞系天然洞穴,中分三層,洞中有“山”有泉,山洞前後相通,前洞在山北,後洞在山南。但洞中大洞套小洞,小洞通大洞,最小的地方僅能容一人仆地爬入,且地形複雜,至今無人敢深入探究。
七八米高的山崖中上部,雕刻著兩排佛像,上面一排26尊、下面一排27尊,總計53尊。佛像大小相若,每個高約50厘米,神態不一,栩栩如生。
在上方另一面山崖上,刻有數篇碑文。其中一篇題記明確記錄,龐坡洞摩崖造像鐫刻完成於明代嘉靖元年,即公元1522年。後面一篇更早,為明代正德十五年即公元1520年,明人張鳳羾撰書的《龐坡洞記》。這兩篇碑文的下方,還有清末中國最後一屆科舉探花——商衍鎏的《題南安龐坡洞》。
保護現狀
木城鎮龐坡洞,是當地的文物保護單位,上百尊明代摩崖造像栩栩如生,時至今日仍香火不斷。
佛頭被盜
2017年8月21日上午,龐坡洞一面山崖上,上下兩排各5個、共10顆佛頭不見了,佛像脖子處留著新鮮裂口。初步線索顯示,系8月19日晚至20日凌晨被盜。被盜佛頭雕刻於明代,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
警方已介入調查。當地文物保護部門表示,對於剩下的佛頭,將進一步加強保護。
歷史傳說
關於龐坡洞,當地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相傳,龐坡洞是龐居士潛修處,在巨岩壁上,明人張鳳羾所作的《龐坡洞記》對龐居士有專門記載。但到底誰是龐居士?
一種說法是東漢的龐德公。龐德公,姓龐名德,東漢南郡(今湖北省)襄陽人,其侄子是大名鼎鼎的龐統,人稱“鳳雛”的劉備軍師。相傳,時任荊州刺史的劉表,曾多次舉薦龐德公做官,但他都沒有答應。龐德公認為,遠離名利、遠離紛爭,才是對子孫後代最好的愛護。建安年中期,龐德公攜妻子隱於夾江龐坡洞。
另一種說法是唐代的龐蘊。龐蘊,字道玄,唐衡陽人,世號為龐居士,“隱於邑之川溪口洞中”,而這個洞即指龐坡洞。相傳以前在龐坡洞內,還有僧人所鐫刻的龐蘊及其女兒龐靈照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