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龍鬚溝
- 創作年代:1950年完成
- 文學體裁:話劇劇本
- 作者:老舍
內容梗概,創作過程,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該劇描寫了北京一個小雜院4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劇中塑造了程瘋子、王大媽、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為人耿直正派的老藝人程寶慶,原在一家茶館里唱單弦,因拒絕到惡霸黑旋風家唱堂會,被其爪牙打傷,逃到龍鬚溝居住,靠妻子程娘子擺煙攤過日子。程寶慶滿懷憂憤,但人們不理解他,都叫他瘋子。只有程娘子忍辱負重,希望丈夫能等到再出頭的日子。
不久,丁四的女兒小妞子掉進了髒臭的龍鬚溝,被淹死了。解放後,龍鬚溝同北京一起獲得了新生。人民政府法辦了惡霸流氓黑旋風與馮狗子,治理了龍鬚溝,龍鬚溝沿岸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該片描寫了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民在舊社會和新社會的不同生活遭遇,歌頌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關心民眾,為人民謀利益,並使其過上好日子的偉大業績。
創作過程
老舍是1949年12月從美國回來的,次年6月當選為北京市文聯主席。剛到新中國,熱情高漲。老舍曾經站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講台上,慷慨激昂地表示:“我本是個無黨派的人。可是,我今天有了派。什麼派呢?‘歌德派’。”他開始寫了《方珍珠》、《龍鬚溝》兩個劇本。有影響的是《龍鬚溝》。老舍說:“我就抓住臭溝不放,要達到對人民政府修溝的歌頌。哪怕自己還不成熟,我也要反映它。”反映它總得有生活,而老舍先生老寒腿,走路不很方便,右手總是執著手杖。他不能常下去,人藝的領導就派林斤瀾的差使,要他下去採訪。找來素材,拿給老舍。這種方法叫做“三結合”,即領導出思想,民眾出生活,作家出技巧。林斤瀾當了民眾和作家之間的橋樑。林斤瀾到了北京金魚池附近的貧民區,就聞到一股臭味。低洼,雨水倒灌,髒東西進屋,人要站在炕上。溝還沒建好啊!可是素材還是要“找”。
林斤瀾說,老舍寫出《龍鬚溝》後,人藝找在北師大任教的焦菊隱當導演。焦是林斤瀾的老師,極有藝術天賦。他覺得《龍鬚溝》太單薄,不宜演出。人藝一再努力,焦菊隱最後同意說,那就讓導演和演員共同豐富這部戲吧。
作品影響
1951年,老舍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 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京派代表,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滿族,老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曾任國小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曾經擔任山東大學等名校教授。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滿族正紅旗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