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顯堂

龍顯堂,坐落於蓬萊鎮龍居村庵垵虎岡山麓,原名龍居庵,內主奉觀音菩薩,兼祀清水祖師、保生大帝。庵堂始建於明成化元年(1465年),歷有修葺。1986年,新加坡龍顯堂董事部陳天佑、李榮華牽頭集資新幣3.78萬元,委託僑親魏倫裁返梓對日顯破漏的龍顯堂進行修葺,翌年竣工。庵堂今坐壬向丙,占地面積1897平方米,建築面積595平方米。庵內現存明張瑞圖題匾一方,清乾隆十年(1745年)安溪知縣周輯的題匾兩方,光緒間大吊鐘一口、大花瓶一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顯堂
  • 坐落於:蓬萊鎮龍居村庵垵虎岡山麓
  • 原名:龍居庵
  • 占地面積:1897平方米
龍顯堂基本介紹,靈應傳說,

龍顯堂基本介紹

堂四周古槐香樟參天,種植於500多年前的羅漢松四季長青,屹立於內庭院右邊。堂後山巒疊翠,萬壑堆雲,雄峰高聳,泉水清澈,野果滿山遍野,山勢似伏虎之狀。堂左有三台山,右有五鳳朝天山,面臨香爐山,青山綠水環抱,構成天然奇觀。有詩讚:


佛心空色相,古樹瓦萌芽。
鐘聲消愁腦,鼓音披福華。
溪水環如帶,聖泉清澈沙。
青龍白虎伴,天馬步蓮花。


龍顯堂香火鼎盛。每年正月初九為進香日,二月十七日、十九日為觀音菩薩壽誕辰,信眾到堂供奉神祇。七月十九日,在蓬萊鎮的鶴廳、吾邦、龍居、溫泉、上智、上東、上西等村,尚卿鄉的尤俊、福林、新樓、翰卿、翰苑、灶美、灶卿等村及西坪鎮的陽星村,信眾共做普渡,熱鬧非常。

靈應傳說

龍顯堂的靈應傳說甚多,有“求雨解旱”、“消災賜福”、“神駕瘟除”、“解救災民”、“靈丹濟世”等。民國22年(1933年)1月27日,匪首王官蘭帶領大隊人馬犯境打劫,放火焚燒“美良大厝”,火光沖天,照亮龍顯堂。相傳,當王匪欲再燒民房之際,忽然陰風陣陣,大火漸息,只見從龍顯堂方向有身著白衣戰袍、手執槍刀劍戟兵將昂首挺胸,成群結隊而來。眾匪心驚膽寒,隨即落荒而逃。
1998年5月,旅居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僑親林亞財、林和生等42人組團返里謁祖,為捐資修建的龍居街至龍顯堂水泥路剪彩。1999年6月16日,應吉隆坡龍顯堂董事部之邀,該村52人組團奉觀音菩薩佛像前往馬來西亞。當飛機降落在吉隆坡機場時,當地近千信眾冒雨隆重接駕,恭迎觀音菩薩佛像至甘密山龍顯堂。在馬來西亞的半個月時間內,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香火日夜不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今日的龍 顯堂已成為聯繫鄉情、溝通海內外鄉親的紐帶之一。
龍顯堂在台灣及新加坡的義順環路,馬來西亞的甘密山、怡保律等地建有分爐。2003年6月30日,龍顯堂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