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龍居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
蓬萊鎮,在鎮政府駐地西北13公里處,龍潭溪畔,五鳳山麓,海拔210米。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李大在此據險稱帝,豎旗起義,聚集兵眾,建寨稱王18年,並開科取士,封官賜爵,進行反元鬥爭。因龍為帝王的象徵,該地遂稱龍居,延續至今。村址設在龍居圩,轄21個自然村,廢村大謀。該地五鳳山有元朝李大帝都遺址,今尚存“石交椅”一方,舊牆基99間;還有始建於明的龍顯堂,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僑鄉。村民主要為林、胡、楊、姚、鄭、魏姓。
歷史沿革
明、清屬金田鄉興一里,民國三十五年屬尚卿鄉龍居保,1952年屬第十區龍居鄉,1958年成立蓬萊公社龍居大隊,1984年改為龍居村委會。
人口土地面積
龍居村村落面積8.58平方公里,轄9個自然角落,33個村民小組。人口約5000人左右,村裡有7個姓:林、胡、姚、鄭、楊、魏、唐。
地名含義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李大在此據險稱帝,建寨稱王18年,並開科取士,封官賜爵,進行反元鬥爭。因龍為帝王的象徵,該地遂稱龍居,延續至今。
物產經濟
主要是農業生產,原龍居村是以播種水稻為主,隨著改革開放,村已引進了龍居村製衣廠、石料板材加工廠、五鳳香廠,並且借尚卿鄉竹藤加工的輻射,龍居村許多村民利用業餘時間創辦家庭式的竹藤加工站,更為可喜的是,茶葉生產年年增產,改造低產茶園的現象蔚然成風,茶農的收入越來越高,已逐步走向富裕型的小康村。每逢每月的一、六日民眾都會自行集市,進行交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龍居街道的交易市場。在歷史沿革中,龍居街道已稱為初具規模的茶葉及農產品的市場。茶葉生產是龍居村的產業支柱。
地理位置
龍居村位於蓬萊鎮的西北部,距蓬萊鎮政府所在地14公里,有一條龍居街道,元尚公路穿街而過。東至蓬萊鎮上西村,西與蓬萊鎮龍溪村相鄰,南和蓬萊鎮吾邦村接壤,北與蓬萊鎮溫泉村相連。
旅遊
山峰
1、五鳳山
又名大寨林。五鳳山是李大帶率軍起義的地方,據傳說,五鳳山上有塊李大帶稱帝坐的金椅,後李大帶兵敗時,金椅飛入長坑的九車潭,從此就沒人看到金椅,後五鳳山改為旅遊勝地。
2、石雞、石狗
明朝末期,龍居村有一個山像石雞、石狗,據傳說當時石雞能啼,石狗會叫,因為此地山高地險,可以看得很遠,也是後來李大帶的烽火台,是探子報探外來強敵入侵的哨所。
名勝古蹟
龍居村有聞名天下的五鳳山(李大帶霸王稱帝的地方),是天然的旅遊勝地,亦有供奉觀音的龍顯堂,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亦是天然的旅遊勝地。
龍顯堂:龍顯堂乃觀音聖廟(原名龍居庵,縣誌乾隆版已載)。始建明代憲宗成化二十三(公元1465年),歷經五百餘年,歷史悠久,文化綿長。1981年,經有識之士倡議,海內外鄉賢同心協力,重修聖廟,聖廟煥然一新,龍顯堂文物古蹟亦是研究閩南宗教文化的價值珍品。2003年6月,龍顯堂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聖廟之內的埕角有五百多年的羅漢松,此松據說每年長三寸,雷(新雷)鳴同矮三分,樹高25米,枝繁葉茂,是安溪三聖樹之一。隨著政府宗教政策的落實,很多海內外善男信女紛紛前來龍顯堂進香。本村各宮廟圍繞龍顯堂成珠結串,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旅遊勝地和休閒的地方。